紫蘇是一種應用非常廣泛的中藥材,在我國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應用歷史。紫蘇因其特有的活性物質(zhì)及營養(yǎng)成分,近年來更是成為了世界關(guān)注的一種中草藥植物,經(jīng)濟價值頗高,于是各國開始廣泛進行商業(yè)性栽種。那么紫蘇種植技術(shù)是怎樣的呢?下面來看看小編的介紹吧。
紫蘇圖片欣賞——生長習性
![](http://image78.360doc.com/DownloadImg/2014/09/2810/45675479_1.jpg) 紫蘇在全國各地均有栽培,它的適應性極強,對土壤要求也不嚴,排水良好的沙質(zhì)壤土、壤土、黏壤土、肥沃的土壤上均可栽培,房前屋后、溝邊地邊、果樹幼林下可栽種。紫蘇在地溫5℃以上即可萌發(fā),苗期可耐1~2℃的低溫,開花適宜溫度為21~23℃,耐濕及耐澇性較強,耐蔭,適宜的空氣相對濕度為75%~80%。
紫蘇圖片欣賞——紫蘇種植技術(shù)
![](http://image78.360doc.com/DownloadImg/2014/09/2810/45675479_2.jpg) 1、栽培方式 紫蘇的栽培季節(jié)一般在3月以后。長江流域及華北地區(qū)可在3月末至4月初時進行露地播種,也可采用育苗移栽,6~9月可陸續(xù)采收,保護地9月至翌年2月均可播種或育苗栽種,11月至次年6月可收獲。而江南地區(qū)育苗則以3月中旬用小拱棚播種育苗的方法最佳。
![](http://image78.360doc.com/DownloadImg/2014/09/2810/45675479_3.jpg) 2、種子處理 紫蘇種子屬于深度休眠類型,一般在采種后4~5個月它才能完全發(fā)芽,如要使紫蘇進行反季節(jié)生長,可采用低溫及赤霉素和新高脂膜處理,均能有效打破紫蘇種子休眠。將剛采收的種子用100微升/升赤霉素處理并置于低溫3℃及光照條件下5~10天,而后置再于15~20℃光照條件下催芽12天,種子發(fā)芽率可達80%以上。
![](http://image78.360doc.com/DownloadImg/2014/09/2810/45675479_4.jpg) 3、整地定植 紫蘇土壤在定植前10~15天需進行深耕曬垡,并施以基肥,整地,要求壟面平整。定植前噴灑除草劑,噴藥后除定植穴外,盡量不破壞土表除草劑液膜。2天后定植,這樣可使整個生長季節(jié)沒有草害發(fā)生。定植一般在4月中旬,秧苗有2~3對齊葉時進行,每壟定植6行,株行距皆為0.15米。
![](http://image78.360doc.com/DownloadImg/2014/09/2810/45675479_5.jpg) 4、田間管理 (1)紫蘇在生產(chǎn)期間需結(jié)合長勢及時追施尿素7~8次,每次大約10千克。在整個生長期,紫蘇所需水分較多,要求土壤保持濕潤。紫蘇定植初期生長緩慢,難以與雜草競爭,所以要及時中耕除草,以利于植株快速生長。
![](http://image78.360doc.com/DownloadImg/2014/09/2810/45675479_6.jpg) (2)紫蘇在定植后的20~25天需要摘除初茬葉,第四節(jié)以下的老葉要完全摘除,第五節(jié)以上達到12cm寬的葉片摘下進行腌制。紫蘇的有效節(jié)位一般可達到20~23節(jié),可采摘達出口標準的葉片達40~46張。
![](http://image78.360doc.com/DownloadImg/2014/09/2810/45675479_7.jpg) (3)在紫蘇的管理上,要注意及時打杈。由于紫蘇的分枝力極強,如果不及時摘除分杈枝,既會消耗大量養(yǎng)分,又影響紫蘇正品葉的生長,減少了葉片總量而導致減產(chǎn)。紫蘇打杈可與摘葉采收同時進行,對不留種田塊的紫蘇可在9月初開始生長花序前,留3對葉進行打杈摘心,此3對葉片也能達到成品葉的標準。
![](http://image78.360doc.com/DownloadImg/2014/09/2810/45675479_8.jpg) 5、病蟲防治 紫蘇很少出現(xiàn)病蟲害,但有時也會出現(xiàn)銹病,可噴施50%托布津1500倍進行防治,連續(xù)用兩次,每周一次。危害紫蘇的害蟲主要是蚱蜢和小青蟲,它們會影響到紫色葉片的商品價值,可噴施敵敵畏等強力殺蟲劑殺滅,但噴藥宜在采摘葉片后進行,以免葉片殘留過多農(nóng)藥,影響使用效果。
文章來源:家居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