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全碑》的筆畫與結構(3)
這個是中何密,左右疏的做法。此碑疏密長短互用,本是一貫的。但那里應疏,那里應密,那畫應長,那畫應短,卻沒有一定,不可捉摸。 “退”字的兩部分都緊湊,極密;但兩部分又有相當距離。而且一捺又伸得很遠,當然也是疏密互用的做法,但各字是不會一樣的。就以一捺來講,這一頁上的“之”字、“述”字,“延”字、“是”字等都不相同,這也可以說明其“千變?nèi)f化”了。就這“ ”字的起筆或三點或兩點,也各不同,就同是三點或兩點,其點法也各不相同,但其姿態(tài)仍然是相象的,小異而大同。 “丙”字也是一橫畫向左右伸長,但橫的起筆又和“六”字的橫不相同,它是起處向下垂的。下面“內(nèi)”字本來是緊密的,但和一般緊密又不相同。左邊一直畫,彎向左邊而且拖得相當遠,又見其密中有琉了??傊?,它是善于變化的,可以說“神乎其技”。唐朝的李邕說:“學我者死,似我者俗”,也就是說不可以死學。一碑上的字,都沒有一個寫相同的,而你硬去模仿他,那就無法學得到了。來源書法 屋,書法屋中國書法學習網(wǎng)。 “七”字一鉤一般是從近中的地方直下向右鉤去的。這個“七”字則偏左。在占四分之一處下筆,而兩畫都向右伸出相當遠?!捌摺弊值你^一般是向下斜的,而這個“七”字則向上行。作者是不愿意與人同的,但又不致失于怪,是其和平端正、雄強飛動的緣故。作書既要端正又要飛動是難的,要雄強又要和平也是難的。畫少是難于布白的,毫厘之差,就難掩其短,而作者則以極熟之筆,揮灑自如,所以百無一失,恰到好處。 “是”字上緊下松,也是疏密互用的?!爸弊值念^,還是和上面緊湊的,但下面則全用疏,和各個“之”字寫法大致相同.“是”字除最后一捺外,全用短畫,以使其緊密,又恐其太緊密了,忽又轉(zhuǎn)為疏朗,運用之妙,有若風云變化,使人難于摸捉,足稱奇跡。此碑結字一般都很端正,惟其太端正了,易失于呆板,故以一長畫打破其板滯之勢。千變?nèi)f化,使人目眩。 |
|
來自: 昵稱14899631 > 《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