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小時候讀古文,《五柳先生傳》中有一句話:“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它在我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并且引起共鳴。也許是天性之故,我從小不愛看考據(jù)詮釋之類的書,一直到大學畢業(yè)很久之后,因為做學問的需要,才被迫去讀《易經(jīng)》、《天問》一類的書,雖然也產生了興趣,但看到眾說紛紜的注釋,總感到很費勁。因此,雖然是從事建筑這一行,而且對中國古代建筑史頗感興趣,卻對法式則例一知半解,連那些復雜的構件名稱也記不住。反之,明人計成的《園冶》一書卻成了我枕下椅側,手邊肘后的伙伴,常常把它當作詩來讀,而忘了它是造園學著作。我感到《園冶》是一本奇書,包涵面廣,探索度深,觀察角特,信息量大,一言多義,莫深端倪。
當然,要做學問,總不能單靠靈感頓悟找飯吃,還得有幾手硬功夫。所以,當步入學壇之后,雖然自己不干那一行,卻對考據(jù)詮釋之作品或作家所懷的敬佩與日俱增?,F(xiàn)在,張家驥先生在完成了《中國造園史》與《中國造園論》之后,進一步寫成《園冶全釋》一書。我拜讀之后,深感張先生在治學虛靈與治學嚴謹?shù)慕Y合上,做得很到家,因此他的譯注較前人有很大進步,甚至有飛躍式的提高。主要在于他不是局限在字面上去分析,而是從多元全息的深廣度上去透視剖察,終于達到會意通神的效果。除了張先生豐富的中國造園學知識外,其譯注之優(yōu)超,實得力于其廣闊的視野與深刻的思路。我讀過張先生的文稿后,有一些粗淺的體會,愿與讀者作些讀書心得上的交流。
首先,讀《園冶》,要聯(lián)系中國哲理,尤其是它“無往不復”的時空互涵觀念,在中國古代園林與建筑中四維時空觀表現(xiàn)得很突出。對比一下中西園林之差別,可以反襯各自特點。中國園林與中國山水畫異曲同工,中國園林之偏愛借景實源于中國畫之動點透視法,也就是在時光流逝,移步換景的觀賞方式中去體會時空流與生命流的意義。西方園林幾何式布局偏愛對景與夾景,在焦點透視中體會空間的深度與時間的停頓(宛如音樂中的休止),與油畫照相式的復制世界同出一轍,反映了絕對時空觀。
其次,在中國文化與哲學中,天人合一的命題是一個硬核。計成的《園冶》雖然通篇貫穿天人合一理想,卻并不具有天人感應的迷信?!扒幸臅r,何關八宅”,表明他是反對風水術的。所以,在他的因借體宜理論中,反復強調天然之趣,卻并不讓人們去盲從堪輿形勢的說教。因此,中國園林在利用地形,改造自然方面,表現(xiàn)了相當程度的主動性。它既不同于英國純自然的草地牧場式的風景園,也有別于日本抽象自然的枯山水園,中國園林是對自然的濃縮與提煉,在遵從大自然的前提下實現(xiàn)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的理念?!秷@冶》一書,與其說是一本造園學,不如說是一篇新離騷,充滿著古代騷人遷客的悲壯情懷與委婉嘆息,這就是計成高出張岱、文震亨、李漁、沈復的原因,也是《園冶》成為奇書的條件。計成決不是一般舞文弄墨、故弄玄虛的俗士,這一點對理解《園冶》至為緊要。從篇幅上看,全書講了不少法式制度,畫了不少圖樣,但重點并不在此。事實上,全書重神輕形,重意輕技的特點非常顯明。所以,一開篇,就強調“能主之人”,“妙在得乎一人”,并反復露出“構園無格”的觀點。他還一再強調“更入深情”,“意在筆先”,認為即使頑夯粗拙之石一旦到了高明造園家手中,也可化腐朽為神奇。中國古代有“文如其人”的箴言,他自稱“性好搜奇”,“想出意外”,其人之奇決定了其書之奇。我認為,只有理解了中國哲學的天人合一觀,理解了中國古代士大夫出入儒、道、佛、玄的實質,理解了他們那種由老、莊、易、禪,詩、書、禮、樂,琴、棋、書、畫,詩腸酒膽所陶冶出來的狂狷人格和無所不在的“書卷氣”,我們才能理解計成和他的《園冶》。
《園冶》是講藝術的,它凝結著中國美學、文藝學、詩品、畫論的精華,強調的是虛無微妙,靈感頓悟,曲折委婉,傳神寫意。率性之謂道,高明的作者能創(chuàng)作千古絕唱,完全是縱情任性的自然結果。這里體現(xiàn)出更高層次的天人合一。
總之,《園冶》是中國造園學的一本奇書,蘊涵哲理,充滿激情,堪稱中國文化的一個全息元,不可當一般吟風玩月的書來讀,此但可為悟者心傳,不足為執(zhí)斧斤者道也。
自古詩無達詁,可達詁者則非詩也?!秷@冶》,詩也?!秷@冶》一書,言有盡而意無窮,妙在詩外,幽于不言,不可以句讀作冬烘解。張先生研究造園,功夫在造園外,今為之譯注《園冶》,弦外之音,畫外之象,文外之神,字外之意,多所領悟,超越前人遠矣。
?。ā秷@冶全釋》,山西古籍出版社出版;《園冶圖說》,山東畫報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