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半年之后,趙廷美謀反案爆發(fā),盧多遜也被牽連而死。趙普總算如愿以償,既恢復(fù)了相權(quán),又整死了老對手,而且與趙光義前嫌盡釋,獲得了前所未有的信任。趙光義也終于解除了后顧之憂,替自己的嫡系子孫消滅了所有潛在的皇位爭奪者,保證了帝祚的一脈單傳。 “金匱之盟”出籠前后發(fā)生的這一切,到底意味著什么? 如果趙光義打開金匱后,得到的僅僅是杜太后命趙匡胤傳位給他的遺囑,那么對于已經(jīng)在皇位上坐了五年多的趙光義而言,這份遲到的合法性依據(jù)還有多大的現(xiàn)實意義? 如果趙普所提供的盟約僅僅如此,身為皇帝的趙光義會向這個歷來阻撓他當(dāng)皇帝的人坦誠道歉嗎?如果他當(dāng)皇帝是杜太后的遺命,連趙匡胤都不敢違背,這不是反而證明當(dāng)初趙普極力反對趙光義即位是錯的嗎?這時候道歉的人應(yīng)該是趙普,怎么可能是趙光義呢? 久經(jīng)宦海的老政客趙普隱忍了這么多年,如果此刻拋出來的僅僅是這么一份不痛不癢的盟約,他憑什么能重獲相權(quán)?憑什么能把趙光義的股肱之臣盧多遜一舉扳倒?不要說他根本做不到,趙光義也不可能讓他這么做。 那么,這一切不合情理的問題究竟該如何解釋?換句話說,“金匱之盟”的原始內(nèi)容,難道僅僅是趙光義和趙普所公布的這些嗎? 在《宋史?趙廷美傳》中,我們終于發(fā)現(xiàn)了一些至關(guān)重要的線索:“或謂昭憲及太祖本意,蓋欲太宗傳之廷美,而廷美復(fù)傳之德昭。故太宗既立,即令廷美尹開封,德昭實稱皇子?!薄独m(xù)資治通鑒長編》中也有大致相同的記載。 趙光義和趙普所公布的“金匱之盟”,人們稱其為“獨傳約”,即由趙匡胤傳位趙光義,一傳而止。而《宋史》和《續(xù)資治通鑒長編》中所載的,可稱其為“三傳約”,即趙匡胤傳位趙光義,趙光義傳位趙廷美,趙廷美傳趙德昭。有此三傳,皇位仍回太祖一系,既保證了國有長君,又能讓趙匡胤蔭及子孫。 至此,“金匱之盟”的真相終于浮出水面。一切不合情理、懸而未決的問題終于都有了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