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濂,明代戲曲作家。字深甫,號瑞南、湖上桃花漁,浙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不詳,約生于明嘉靖初年,主要生活在萬歷時期(1573~1620年)年前后。能詩文,性嗜書,愛茗,兼通醫(yī)理,更擅養(yǎng)生。高濂愛好廣泛,藏書、賞畫、論字、侍香、度曲等情趣多樣。所作傳奇劇本有《玉簪記》《節(jié)孝記》詩文集《雅尚齋詩草》《芳芷樓詞》,其養(yǎng)生著作《遵生八箋》是中國古代養(yǎng)生學(xué)的集大成之作,此外高濂還有《牡丹花譜》與《蘭譜》傳世。想起明人李日華一首題畫詩云:霜落蒹葭水國寒,浪花云影上魚竿。畫成未擬將人去,茶熟香溫且自看。這畫境,大概可作高濂之寫照。 高濂約生于嘉靖初年,創(chuàng)作活動主要在萬歷前期。能詩文,兼通醫(yī)理,擅養(yǎng)生,撰《遵生八箋》十九卷。記述有關(guān)四時調(diào)攝、生活起居、延年卻病、飲食、靈秘丹藥等養(yǎng)生之道,對于各種飲食記述較詳。 高濂曾在北京任鴻臚寺官,后隱居西湖。明史無傳,精通音律,“能度曲,每開樽宴客,按拍高歌以為娛樂”,“又嘗聚鄰人為說宋江故事”。所謂詩詞歌賦,鑒賞文物,無所不涉,琴棋書畫,茶酒烹調(diào),無所不通。家境富裕,隱居西湖,徜徉山水之間,“嘗筑山滿樓于跨虹橋,收藏古今書籍”,且以宋本為多,因之得以博覽古今。所作《玉簪記》膾炙南北。其詞風(fēng)請麗和婉,獨具一格。著有《雅尚齋詩草》初二集,《四庫總目》、《玉簪記》及《節(jié)孝記》傳奇各一本,《曲錄》、《節(jié)孝記》分上下二帙,上帙寫陶潛之《歸去》,下帙寫李密之《陳情》,在傳奇中別成一體。此劇《傳奇品》作馬瑞蘭作。又作《有遵生八箋》十九卷,《四庫總目》專言服食之事,可見明代社會習(xí)尚之一斑。
沈璟《南詞韻選》錄有高濂的散曲,呂天成《曲品》把他的作品列入“新傳奇部”,可見他是萬歷時人,約與湯顯祖、沈璟等人同時。所作傳奇有《玉簪記》、《節(jié)孝記》2種,均存。散曲見于《南詞韻選》、《南宮詞紀(jì)》、《吳騷合編》、《詞林逸響》等書,存小令、套數(shù)各十余篇。另有詩文集《雅尚齋詩草》、《芳芷樓詞》和雜著《遵生八箋》等。
《遵生八箋》是我國古代一部著名的養(yǎng)生學(xué)著作,也是我國古代養(yǎng)生學(xué)的主要文獻之一,明·高濂撰,刊于公元1591年,很有參考價值?,F(xiàn)有清嘉慶十五年(1810)弦雪居重訂本等。近年有巴蜀書社等排印本。醫(yī)學(xué)|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美·德貞(J·Dudgeon)曾與1895年將此書譯成英文,在國外廣為流傳。 據(jù)說高濂幼時患眼疾等疾病,因多方搜尋奇藥秘方,終得以康復(fù),遂博覽群書,記錄在案,匯成此書。書中附有萬歷十九年(1591年)寫的序。該書計十九卷,目一卷,按內(nèi)容分為八類,每類一箋,故名“八箋”。計有:清修妙論箋(卷一、卷二曰清修妙論箋,皆養(yǎng)身格言,其宗旨多出於二氏。)、四時調(diào)攝箋(卷三至卷六曰四時調(diào)攝箋,皆按時修養(yǎng)之訣。)、起居安樂箋(卷七、卷八曰起居安樂箋,皆寶物器用可資頤養(yǎng)者。)、延年卻病箋(卷九、卷十曰延年卻病箋,皆服氣導(dǎo)引諸術(shù)。)、飲饌服食箋(卷十一至十三曰飲饌服食箋,皆食品名目,附以服餌諸物。)、燕閑清賞箋(卷十四至十六曰燕閑清賞箋,皆論賞鑒清玩之事,附以種花卉法。)、靈秘丹藥箋(卷十七、十八曰靈秘丹藥箋,皆經(jīng)驗方藥。)、塵外遐舉箋(卷十九曰塵外遐舉箋,則歷代隱逸一百人事跡也。)。舉凡身心修養(yǎng)、起居飲食、吐吶導(dǎo)引、靈方妙藥、琴棋書畫、花鳥魚蟲,無所不及。所以自刊出后,深受世人注目。其中“飲饌服食箋”自卷十一至卷十三,收錄了3253種飲食和藥方及15種專論。此外,該書中的卷十一至卷十三和卷十二中的“野蔌類九十六種”一章還曾分別以《飲饌服食箋》和《野蔌品》為名單獨出版。 《論茶品》即從該書《飲饌服食箋上·茶泉類》中輯出。 茶之產(chǎn)于天下多矣!若劍南有蒙頂石花,湖州有顧渚紫筍,峽州有碧澗、明月,邛州有火井、思安,渠江有薄片,巴東有真香,福州有柏巖,洪州有白露,常之陽羨,婺之舉巖,丫山之陽坡,龍安之騎火,黔陽之都濡、高株,瀘州之納溪、梅嶺之?dāng)?shù)者,其名皆著。品第之,則石花最上,紫筍次之,又次則碧澗、明月之類是也,惜皆不可致耳。若近時虎丘山茶,亦可稱奇,惜不多得。若天池茶,在谷雨前收細(xì)芽,炒得法者,青翠芳馨,嗅亦消渴。若真岕茶,其價甚重,兩倍天池,惜乎難得,須用自己令人采收方妙。又如浙之六安,茶品亦精,但不善炒,不能發(fā)香而色苦,茶之本性實佳。如杭之龍泓(即龍井也),茶真者,天池不能及也。山中僅有一二家炒法甚精。近有山僧焙者亦妙,但出龍井者方妙。而龍井之山,不過十?dāng)?shù)畝,外此有茶,似皆不及,附近假充,猶之可也。至于北山西溪,俱充龍井,即杭人識龍井茶味者亦少,以亂真多耳。意者,天開龍井美泉,山靈特生佳茗以副之{1}耳。不得其遠者,當(dāng)以天池龍井為最。外此,天竺靈隱為龍井之次。臨安、于潛生于天目山者,與舒州同,亦次品也。茶自浙以北皆較勝,惟閩廣以南,不惟水不可輕飲,而茶亦宜慎。昔鴻漸未詳嶺南諸茶,乃云嶺南茶味極佳,孰知嶺南之地,多瘴癘之氣,染著草木,北人食之,多致成疾,故當(dāng)慎之。要當(dāng)采時,待其日出山霽,霧瘴山嵐收凈,采之可也。茶團茶片皆出碾硙{2},大失真味。茶以日曬者佳甚,青翠香潔,更勝火炒多矣。【原文】 第一章 采茶 【原文】 團黃有一旗一槍之號,言一葉一芽也。凡早取為茶,晚取為荈。谷雨前后收者為佳,粗細(xì)皆可用。惟在采摘之時,天色晴明,炒焙適中,盛貯如法。 第二章 藏茶 【原文】 茶宜箬葉而畏香藥,喜溫燥而忌冷濕。故收藏之家,以箬葉封裹入焙中,兩三日一次。用火當(dāng)如人體溫,溫則去濕潤。若火多,則茶焦不可食矣。 又云:以中壇盛茶,十斤一瓶,每年燒稻草灰,入大桶,茶瓶坐桶中,以灰四面填滿,瓶上覆灰筑實。每用撥灰開瓶,取茶須少,仍復(fù)覆灰,再無蒸壞。次年換灰為之。 又云:空樓中懸架,將茶瓶口朝下放,不蒸原蒸,自天而下,故宜倒放。 若上二種芽茶,除以清泉烹外,花香雜果,俱不容入。人有好以花拌茶者,此用平等細(xì)茶拌之,庶茶味不減,茶香盈頰,終不脫俗。如橙茶、蓮花茶,于日未出時,將半含蓮花撥開,放細(xì)茶一撮,納滿蕊中,以麻皮略縶,令其經(jīng)宿,次早摘花傾出茶葉,用建紙包茶,焙干。再如前法,又將茶葉入別蕊中,如此者數(shù)次,取其焙干收用。不勝香美。 木樨、茉莉、玫瑰、薔薇、蘭惠、橘花、梔子、木香、梅花皆可作茶。諸花開時,摘其半含半放蕊之香氣全者,量其茶葉多少,摘花為拌?;ǘ鄤t太香而脫茶韻,花少則不香而不盡美,三停茶葉一?;ǎ挤Q。假如木樨花,須去其枝蒂及塵垢蟲蟻,用磁罐,一層花,一層茶,投間至滿,紙箬縶固,入鍋,重湯煮之,取出待冷,用紙封裹,置火上焙干收用。諸花仿此。 第三章 煎茶四要 一、擇水 凡水泉不甘,能損茶味,故古人擇水最為切要。山水上,江水次,井水下。山水,乳泉漫流者為上,瀑涌湍激勿食,食久令人有頸疾。江水,取去人遠者。井水,取汲多者,如蟹黃渾濁咸苦者,皆勿用。若杭湖心水,吳山第一泉{1},郭璞井,虎跑泉{2},龍井{3},葛仙翁井,俱佳。 二、洗茶 凡烹茶,先以熱湯洗茶葉,去其塵垢冷氣,烹之則美。 三、候湯 凡茶須緩火炙,活火煎?;罨?,謂炭火之有焰者。當(dāng)使湯無妄沸,庶可養(yǎng)茶。始則魚目散布,微微有聲。中則四邊泉涌,累累連珠。終則騰波鼓浪,水氣全消,謂之老湯。三沸之法,非活火不能成也。最忌柴葉煙薰煎茶,若然,即《清異錄》云五賊六魔湯{4}也。 凡茶少湯多則云腳散,湯少茶多則乳面聚。 四、擇品 凡瓶要小者,易候湯,又點茶注湯相應(yīng)。若瓶大啜存停久,味過則不佳矣。茶銚、茶瓶,磁砂為上,銅錫次之。磁壺注茶,砂銚煮水為上。《清異錄》云:“富貴湯,當(dāng)以銀銚煮湯,佳甚,銅銚煮水,錫壺注茶次之?!?nbsp; 茶盞惟宣窯壇盞為最,質(zhì)厚白瑩,樣式古雅,有等宣窯印花白甌,式樣得中,而瑩然如玉。次則嘉窯心內(nèi)茶字小盞為美。欲試茶色黃白,豈容青花亂之?注酒亦然。惟純白色器皿為最上乘品,馀皆不取。 第四章 試茶三要 【原文】 一、滌器 茶瓶茶盞茶匙生至損茶味,必須先時洗潔則美。 二、熁盞 凡點茶,先須熁盞令熱,則茶面聚乳,冷則茶色不浮。 三、擇果 茶有真香,有佳味,有正色。烹點之際,不宜以珍果香草雜之。奪其香者,松子、柑橙、蓮心、木瓜、梅花、茉莉、薔薇、木樨之類是也。奪其味者,牛乳、番桃、荔枝、圓眼、枇杷之類是也。奪其色者,柿餅、膠棗、火桃、楊梅、橙桔之類者是也。凡飲佳茶,去果方覺清絕。雜之則無辨矣。若欲用之,所宜核桃、榛子、瓜仁、杏仁、欖仁、栗子、雞頭、銀杏之類,或可用也。 第五章 茶效 【原文】 人飲真茶,能止渴消食,除疾少睡,利水道,明目益思,除煩去膩,人固不可一日無茶,然或有忌而不飲。每食已,輒以濃茶漱口,煩膩既去,而脾胃不損。凡肉之在齒間者,得茶漱滌之,乃盡消縮,不覺脫去,不煩刺挑也。而齒性便苦,緣此漸堅密,蠹毒自已矣。然率用中茶。 第六章 茶具十六器 【原文】 收貯于器局供役苦節(jié)君者,故立名管之,蓋欲歸統(tǒng)于一,以其素有貞心雅操,而自能守之也。 商象(古石鼎也,用以煎茶) 歸潔(竹筅帚也,用以滌壺) 分盈(杓也,用以量水斤兩) 遞火(銅火斗也,用以搬火) 降紅(銅火箸也,用以簇火) 執(zhí)權(quán)(準(zhǔn)茶稱也,每杓水二斤,用茶一兩) 團風(fēng)(素竹扇也,用以發(fā)火) 漉塵(茶洗也,用以洗茶) 靜沸(竹架,即《茶經(jīng)》支腹也) 注春(磁瓦壺也,用以注茶) 運鋒(果刀也,用以切果) 甘鈍(木砧,墩也) 啜香(磁瓦甌也,用以啜茶) 撩云(竹茶匙也,用以取果) 納敬(竹茶橐也,用以放盞) 受污(拭抹布也,用以潔甌) 第七章 總貯茶器七具 【原文】 苦節(jié)君(煮茶作爐也,用以煎茶,更有行者收藏) 建城(以箬為籠,封茶以貯高閣) 云屯(磁瓶,用以杓泉以供煮也) 烏府(以竹為籃,用以盛炭,為煎茶之資) 水曹(即磁缸瓦缶,用以貯泉,以供火鼎) 器局(竹編為方箱,用以收茶具者) 外有品司(竹編圓橦提盒,用以收貯備品茶葉,以待烹品者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