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jīng)典故】 普明王實語 普明王,梵文名須陀須摩,晨朝欲入園游戲,有一婆羅門來乞施,王應諾出園后施予。入園游戲時被飛行鬼王鹿足捉至山中,王涕零如雨,鬼王問何以啼如小兒,王答言:我不畏死,唯畏失信于婆羅門,并語其所以,鬼王乃放還,約七日后來。王還國布施婆羅門,傳位于太子,欲還鬼所,說偈云:“實語第一戒,實語升天梯,實語為大人,妄語入地獄。我今守實語,寧棄身壽命,心無有悔恨?!惫硗跻娭Q嘆,放還王及同系九十九王。見《大智度論》卷四?!度释踅?jīng)》所說普明王為班足王所捉事與此相類。 【佛教成語】 與原始佛教的教義理論 “八正道”,又譯作“八直道”、“八圣道”、“八直圣道”、“八支正道”等,指8種斷滅世俗諸苦、達到解脫境界的修行方法。原始佛教認為:這8種修行方法遠離邪非,所以稱之為“正”,是通向解脫境界的途徑,所以稱之為“道”。由干按照“八正道”修行可以從迷界此岸到達悟界彼岸,正如《同性經(jīng)·上》里面所說的:“勤行八圣道者,似正疾風吹于船舶。”所以又被佛教喻稱為“八船”或“八筏”。釋迦牟尼既反對大奴隸主的享樂生活,也反對自傷自殘的苦行生活,主張“不苦不樂”的“中道”,這八種方法就是合乎“中道”的修行萬法。宋代來華僧人求那跋陀羅翻譯的早期佛教經(jīng)典《雜阿含經(jīng)》第28卷里面有一部《八正道經(jīng)》,對于“八正道”理論進行了專門論述。東漢來華僧人安世高也曾另譯過一部《八正道經(jīng)》。 “十二因緣”,又譯作“十二緣生”。這個理論是釋迦牟尼對于世界成因的解釋——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依賴一定條件而存在的;事物生滅的主要條件叫做“因”,事物生滅的輔助條件叫做“緣”,“因”與“緣”和合之時事物就生起,“因”與“緣”離散之時事物就壞滅;人是世界萬有之一,也是“因”與“緣”和合的產(chǎn)物。根據(jù)“十二因緣”的根本理論,釋迦牟尼沿用婆羅門教關于輪回的說法,并加以發(fā)展,建立了佛教的“輪回說”——全稱是“淪回”、“輪轉(zhuǎn)”、“流轉(zhuǎn)”或“生死輪回”、“輪回轉(zhuǎn)生”等。佛教認為,眾生一直在“三世”(“過去世”、“現(xiàn)在世”、“未來世”)“六道”(“天道”、“人道”、“阿修羅道”、“畜生道”、“地獄道”、“餓鬼道”)中生死相續(xù),有如車輪旋轉(zhuǎn)不停,正如《大乘本生心地觀經(jīng)》里面所說的:“有情輪回升六道,猶如車輪無始終?!?/p> “四諦”、“八正道”和“十二因緣”,囊括了原始佛教對于世界和人生的全部認識。(完) (摘自《佛教成語》朱瑞玟) ◇◇◇◇◇◇◇◇◇◇◇◇◇◇◇◇◇◇◇◇◇◇◇◇◇◇◇◇◇◇◇◇◇◇◇◇◇◇◇◇◇◇◇◇◇◇◇◇◇◇◇◇◇◇◇◇◇◇◇◇◇◇◇◇ 【古代成語】 鐵杵磨針
唐朝大詩人李白小時候很貪玩,不愛學習。有一天,他又偷偷地溜出學堂去玩。在小河邊,他看見一位老奶奶在石頭上磨一根鐵棍,就問:“老奶奶,您在干什么呀?”老奶奶一邊磨一邊說:“我在磨針?!崩畎渍f:“這么粗的棍子,要磨到哪天才能變成針?。 崩夏棠陶f:“孩子,只要天天磨,還怕磨不成針嗎?”李白覺得老奶奶的話很有道理,就跑回學堂,認認真真讀起書來。 【釋義】杵:一頭粗一頭細的棒子。把鐵棒磨成細針。比喻只要堅毅不拔,一定能獲得成功。含褒義。 【例句】爸爸常說無論做什么事,都要有鐵杵磨針的耐心和毅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