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丸 福州著名的風味小吃。一般用鰻魚、馬鮫等魚肉搗成泥糊狀,調拌優(yōu)質薯粉為皮,用精肉、蝦仁等作餡,捏成丸子。煮熟后泡以美味高湯,加上蔥花,浮于湯面,稱“七星魚丸”。它具有色澤潔白、質有彈性、肉餡香松、口味清爽等特點,素負盛名。據(jù)說這七星魚丸是海上漁婦所創(chuàng),被一出洋經商的商人學到手,返回福州后如法炮制,開了家“七星小食店”,獨家經營“魚丸湯”。后有一位進京赴考的舉人進店就餐,食魚丸后嘖嘖稱奇,口占一詩曰:“點點星斗布夜空,玉露甘香游客迷;南疆雖有千秋飲,難得七星沁詩脾。”店主將詩裱于店堂上,從此食客盈門,生意日隆。“七星魚丸”因此詩而得名。如今福州街巷到處都有魚丸攤店。郊縣的長樂、福清等地也有食魚丸之俗。除店賣外,還有走街串巷肩挑叫賣者,他們以調羹敲打小碗招徠顧客。做為地方風味特產,外地人到榕也多以品嘗魚丸為樂。 肉燕 又稱扁肉燕。燕皮是用精選豬后腿瘦肉,剔去肉筋和骨膜,切成細條,用木棰搗成肉泥,徐徐加入用細孔絹篩篩過的薯粉和適量清水,反復攪拌,不斷壓勻,初成硬坯,然后放在條板上,軋輾成薄片。敷上一薄層薯粉,折疊起來,略干為鮮燕皮。繼續(xù)晾干為干燕皮,一般包裝久貯一年不壞。包餡前,用刀切燕皮成約二寸左右方片,待用。餡選瘦豬肉和蝦米、荸薺、紫菜等共剁成醬,后加少許醬油、蔥白調味,取燕皮方片包成小扁,表如石榴狀,蒸熟即成肉燕。福州人常將“扁肉燕”與去殼鴨蛋相配作菜肴,因福州話“蛋”叫“卵”,“鴨卵”音諧“壓亂”,取“壓”了“亂”就會平安之意,故稱“太平燕”,“燕”與“宴”同音,又稱“太平宴”?!疤窖唷笔歉V莼榫巯矐c宴席上的一道“大菜”,上席時鳴放鞭炮,客人要待新郎新娘或長輩即席致謝后,方可食用。扁肉燕深受臺灣同胞和海外福州僑胞喜愛,到福州來,必帶燕皮回去饋贈親友。 芋泥 以檳榔芋煮熟搗爛加紅棗、櫻桃、瓜子仁、冬瓜糖、白糖、桂花和熟豬油等輔料制成。芋泥中的上品稱為“太極芋泥”和“八寶芋泥”。由于豬油蒙蓋,制成后貌似冷食,實則熱食。在酒宴上常在收席前做為甜點推出。福建東部沿海地區(qū)皆有做芋泥的習俗。其中尤以福州芋泥最為有名,是福州地區(qū)典型的甜食。福州民間盛傳,當年福州籍愛國英雄林則徐曾在廣州以家鄉(xiāng)風味芋泥“宴請”洋人,讓其燙破嘴皮而出丑。閩東福鼎產的良種大檳榔芋制成的芋泥,質地細膩,堪稱一絕。 太極芋泥 太極芋泥,著名福州菜,以福建盛產的檳榔芋為原料,加糖、豬油蒸制而成。此菜形色古樸大方,芋泥細膩潤滑,香甜可口,看似涼菜,吃起來卻燙嘴,別具風味。 佛跳墻 特點:傳統(tǒng)閩菜佳肴。為聚春園菜館鄭春發(fā)研創(chuàng),據(jù)傳當年幾位秀才來到聚春園要求上一道好菜,鄭春發(fā)便 把早年學做的一壇菜送上,壇蓋揭開滿堂葷香,秀才們無不拍手稱奇,吟詩道:"壇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墻來",此菜因此得名。它集山珍海味之大全,用魚翅、海參、雞、蹄筋、干貝、香茹、鮑魚、筍尖、鴿蛋等 20多種原料和配料煨制而成。 |
|
來自: 昵稱14020201 > 《待分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