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文章是我整理而來,如果有不對之處,希望懂中醫(yī)人士糾正。 【陽虛和陰虛正確的判斷方法】
◆腎陽虛——手腳冰冷、出現(xiàn)腰痛,覺得腰里面發(fā)涼、背部發(fā)涼(這是腎陽虛的一個典型表現(xiàn)),入睡困難,容易醒。上身卻顯示一派熱象,比如吃點燥火的東西,臉上起痘痘,或牙齒疼痛 口舌起瘡,鼻炎。普遍觀點說腎陽虛的癥狀為腰酸、四肢發(fā)冷、畏寒,甚至還有水腫,也就是說表現(xiàn)為“寒”的癥狀。實際腎陽虛表現(xiàn)的不是寒象而是熱象,特別上半身,比如手心發(fā)燙,口臭舌苔厚膩。另外腎陽虛到一定程度還會導(dǎo)致頭部疼痛特別后腦勺,或者腳后跟痛,或者口腔糜爛發(fā)炎,口瘡,咽喉炎。如果你有上述癥狀用治療經(jīng)久不愈,或者逐漸形成吃飯哽。那么你就要考慮是否陽虛了。 治療腎陽虛的主要藥物:附子、附片、桂枝、干姜、肉桂、適宜藥方——附子理中丸、白通湯、三逆湯等。附子40(先熬60分鐘)砂仁20 甘草10 喝下去,感覺舒服極了,口腔清爽,下肢漸漸不冷。如果你有不想喝水的癥狀,一定要服用去濕藥物:茯苓、豬苓、澤瀉、佩蘭、藿香、苡仁、芡實、蓮子、金錢草、白術(shù)、砂仁等。中成藥:濃縮桂附地黃丸,效果好,方便實用。
◆腎陰虛——上半身寒冷的感覺,下肢卻熱象。腰膝酸軟,五心煩熱、潮熱盜汗、口干舌燥、尿黃便干、兩腿無力,眩暈耳鳴,失眠多夢。中成藥的代表是六味地黃丸。
不少人視“六味地黃丸”為“補腎陰秘方”,長期食用,卻感覺越補越虛,原有的一些癥狀越來越嚴重,有的甚至“補出”胃腸不適的毛病。據(jù)了解投訴六味地黃丸者,多數(shù)是自己在藥店購買作為家庭補品的人。六味地黃丸對腎陰虛有效,但對陰虛火旺引起的癥狀則不能兼顧,很多人反映吃了六味地黃丸上火,因此不能“瞎吃”。另外中成藥對藥材的藥效會有減損,大大降低效果。建議可以用乾[qián]元湯調(diào)理,乾[qián]元湯可以滋腎陰同時祛肝火,起到很好的調(diào)治效果,亦可磨粉后做茶泡飲,避免藥材的藥效減損。何首烏,有補肝腎、益精血的作用,歷代醫(yī)家均用之于腎虛之人。凡是腎虛之人頭發(fā)早白,或腰膝軟弱、筋骨酸痛,或男子遺精,女子帶下者,食之皆宜。
◆腎陰虛和腎陽虛的區(qū)別
腎陰是指腎本臟的陰氣陰液,是一身之陰的根本,對全身起著涼潤、濡養(yǎng)、制約過度陽熱的作用,腎陽是指腎臟中的陽氣,對全身起著溫煦、推動、氣化的作用。腎陰虛、腎陽虛的本質(zhì)都是腎臟精氣功能活動的減退,其本質(zhì)都是腎精氣虛了,因此腎陰虛到一定程度會陰損及陽使腎陽亦虛,腎陽虛到一定程度會陽損及陰,使腎陰亦虛。陽氣是一種活力很強的精微物質(zhì)。比如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甲狀腺激素、性激素分泌不足中醫(yī)辨證多屬腎陽虛,要通過補腎陽治療。中醫(yī)有陰虛生內(nèi)熱,陽虛生外寒,臨床上經(jīng)常遇到這樣的人,我究竟是腎陰虛還是腎陽虛,無論腎陰虛、腎陽虛也好,如果匱乏到一定程度了,就是陰損及陽,陽損及陰,腎陽虛時間長了會有腎陰虛的癥狀,所以我們再補腎陽的時候,一定要補腎陰,而且要陰中求陽,而且在補腎陰的時候也不是一味的只用補腎陰的藥物。一般說,我們現(xiàn)在衣食溫飽都解決了,我們的住的房屋都比較好,穿戴也比較好,陽氣虛的就比較少了,但是我們比較勞累,腎陰虛就顯示出來了,所以現(xiàn)代的人主要是腎陰虛的傾向,所以說滋陰補腎,陰中求陽是中醫(yī)補腎的重要手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