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外刑者,金與木也;為內(nèi)刑者,動與過也。宵人之離外刑者,金木訊之;離內(nèi)刑者,陰陽食之。夫免乎外內(nèi)之刑者,唯真人能之。 為外刑者金與木也,金謂刀鋸斧鍅,木謂筕楊桎梏。內(nèi)刑,則心之不靜而多過愆者。宵人,當作小人,以字義解,當為昏昧不曉之人。離,麗也。 陰陽食之,即前內(nèi)篇所謂‘有陰陽之患‘者。大抵外刑,人或可以幸免,而內(nèi)刑則無得而逃之者。有能超然而不為所累,其惟真人乎? 孔子曰:「凡人心險於山川,難於知天。天猶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人者厚貌深情。故有貌愿而益,有長若不肖,有順懁而達,有堅而縵,有緩而釬。其就義若渴者,其去義若熱。故君子遠使之而觀其忠,近使之而觀其敬,煩使之而觀其能,卒然問焉而觀其知,急與之期而觀其信,委之以財而觀其仁,告之以危而觀其節(jié),醉之以酒而觀其側(cè),雜之以處而觀其色。九徵至,不肖人得矣?!?/span> 引孔子一段,論觀人之術(shù)。言人之情貌每每相反,有外若謹懇而內(nèi)實盈溢者,有內(nèi)有偏長而外若不肖者,有巽順緩急而能相違者,故有若渴若熱之喻,人之不可知者如此。 故君子使之遠以觀其欺否,使之近以觀其慢否,理之煩劇以觀其能否,問之倉卒以觀其知否;急期易至于失信,故急與之期以觀其信;臨財易至于私己,故委之以財以觀其仁;臨難易至于茍免,故告之以危以觀其節(jié);中酒易至于失度,故醉之以酒而觀其則;雜居易至于惰慢,故雜與之處以觀其色。 九徵備而不肖之情得矣。蓋小人之性無常定,矜持于此者或發(fā)露于彼,故以九徵盡之。而九徵之德,要不外于無常而已,寧有他哉?或問:如此將無涉于有心乎?曰:圣人之應世也,有心而無情。世道不能無小人,使之盡廢而無用,非道也。且夫大道之世,不尚賢、不使能、絕去圣知仁義而一歸于無為,勿論矣。 今也于不能不為之世,而使賢否混淆,用舍乖錯,幾何而不同歸于亂乎?故用世之法,以九徵得人而折中于孔子,孔子者,用世之宗主也。 一部南華,論孔子者不一,而終之以此,亦猶人世間之言孔子、伯玉也。其旨微哉! |
|
來自: 水晶宮114 > 《南華真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