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6/No.40 作為父母,避免不了要面對孩子的耍賴撒潑,或者是因為玩具,或者是因為各種其他小事。有時候家長覺得這些理由不可理解,而孩子的情緒卻不可抑制的爆發(fā)。 這時候,你該怎么辦?是馬上去安撫孩子還是任由他哭鬧,裝作不在乎? 以下為本次來信的詳細內容:
羅老師: 我曾經看到過國內某“優(yōu)秀母親”的著作中提到如何應對孩子無理取鬧,其中的例子是這樣的,某天路過一家雜貨店,3,4歲大的女兒想要一個玩具之類的東西,母親認為這是不合理的要求所以拒絕購買,因此小女孩開始在地上撒潑打滾又哭又鬧,這位母親的做法是,盡管當時非常難堪,但還是裝作不在乎的樣子在一旁冷靜的等待(沒有任何安撫)。 直到十幾分鐘后,小女孩自己也覺得自己的哭鬧沒有任何作用后,自己爬起來拍拍屁股跟母親回家了。這位母親認為這是一個得當?shù)奶幚矸绞?,并且有效的避免了類似情況的再次發(fā)生。 我比較贊同的是在孩子提出無理要求的時候要堅持原則予以否決以引導正確的價值觀,但我同時懷疑是否任由哭鬧而比較冷靜的等待就是最佳做法,是否應在孩子冷靜之后加以引導呢?或者在哭鬧的當時去做些安撫?但又怕孩子會經常使出哭鬧這一招,不知道羅老師可否談談自己的建議。 費先生 2014年6月1日
費先生: 先討論下這位父親提到的案例: 一個3、4歲大的孩子“無理取鬧”,為了一個玩具和媽媽撒潑。最后,媽媽通過很淡定的冷處理方式予以處理。這種冷處理的方式引發(fā)了這位父親的困惑。他認為這種方法值得懷疑。懷疑的沒錯。 第一,冷處理的方式為什么不好? 孩子哭鬧,其實是他們在與大人溝通,而且是一種飽含情緒的溝通方式。為什么孩子要用這種方式溝通?要么以前用這種方式在某些人身上成功過;要么他們還沒學會用其他方式去溝通。 這種情況下,若用冷處理的方式進行應對,就屬于完全撤離關愛,忽視孩子的情緒,只會造成孩子安全感的缺失,認為自己不被理解,且學不會下一次遇到同樣情況時,該用怎樣恰當?shù)姆绞饺ケ磉_和舒緩自己的情緒。 而且,這種冷處理,很容易養(yǎng)出倔強的孩子。倔強的孩子,很多時候是被父母“逼”出來的。因為覺得父母不了解自己,孩子就一直堅持哭鬧,認為也許能達到最終目的。他們鬧脾氣的過程中,其實一直期待著父母的安撫、表達他們的共情。如果孩子知道父母懂得自己的需求,那么孩子不會那么歇斯底里。 所以,在孩子“無理取鬧的當下”,父母最該做的是:表達共情。溫和地堅持你的原則,并且最好在孩子沒還有撒潑打滾的時候就開始共情,比如說: 媽媽知道你想要,因為這個玩具很好看,還有好玩的呢,讓媽媽抱著你一起去看看吧!如果孩子很容易失控,這是你在家里就要努力去做的功課。不要指望一個在家里不聽話的孩子,出去就會聽話。所以對于規(guī)則建立不好的寶寶,媽媽在帶孩子出去之前就需要明確結果,不要等著不可控的結果發(fā)生再想辦法。 還有時,父母真不明白孩子內心想法的話,可以直接跟孩子說:爸爸/媽媽有時候猜不到你想什么,你就直接告訴我,這樣我才能明白。要不然爸爸/媽媽實在搞不懂,爸爸/媽媽也很笨。 第二,孩子真的是在無理取鬧嗎? 我認為,孩子從來不會無理取鬧。所有的哭鬧都是有理由的?;氐缴厦孢@個案例。當孩子開始為了一個玩具撒潑打滾的時候,他們的內心都經歷著什么?此時,孩子內心有著這樣一些沒有表達出的心理過程,也許是:我就是很喜歡那個玩具,為什么你不理解呢?或者是:我之前一哭或者說出來就被滿足了,為什么換你就不行了呢?再或者是:明明帶我來逛街,我就默認你會給我買東西的啊,這個時候卻又這么反復并且冷酷無情呢?…… 所以,如果家長當即給予孩子共情,就不至于給孩子心理留下太多情緒暗影。另外,如果在出門之前,媽媽就和孩子約好:我們今天出門是要做什么,其他的東西就都不買了。再或者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個購物清單,列清楚需要買的項目以及要準備的錢數(shù),那么孩子基本不會額外要別的東西。即使孩子會在逛街當中發(fā)現(xiàn)有別的事情吸引自己,那么也能夠很好地控制自己。習慣了約定以及規(guī)劃的孩子,遇到心儀的東西,會這樣嘗試跟大人溝通:下一次我們的購物清單,加上這個東西好不好? 這就是孩子通過大人的規(guī)劃和引導,學到的溝通和管理自己情緒的方法。而且這種方法的好處是,給孩子心里的念想留有希望的空間。 第三,我們會慣壞孩子嗎? 在上面這位父親的來信中,他還有另外一種擔憂:如果給予孩子這樣的情緒安撫,會不會造成孩子下次還用這種哭鬧的方法要東西呢? 這是很多父母都會有的擔憂。但如果讀完前面兩點,那么這個問題其實已經不成為問題了。 首先,孩子并非無理由地哭鬧,他們要某樣東西也許有自己的合理理由,父母不該當做是洪水猛獸。而且,有時為了鼓勵孩子正確表達自己的需要,父母需要適當滿足孩子的需求。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很有好處。即使有些情況父母不能滿足,那么要少對孩子說“不”,學會給孩子做排序——上文中購物清單的方法,其實就是一種排序。 我們稍微留意下自己平日里對孩子說話的方式就會意識到:父母太容易對孩子說“不”。如果總是對孩子說“不”,壓制孩子自由表達自己的需求,那么時間長了,孩子要么變得退縮不敢要求,要么變得特別叛逆,與父母距離越來越遠。 所以,我的建議是,孩子一開始就表達了自己的需求時,不拒絕,但是幫孩子做好“排序”。最好不要通過說“不”的方式去限制,而是讓孩子知道,很多事情,不是媽媽不讓他們做,只是現(xiàn)在還不是時候,如此教會孩子學習等待。 若孩子知道,自己的需求能得到滿足,或者稍后會得到滿足,孩子也不愿意哭。若孩子已經養(yǎng)成愛發(fā)脾氣的習慣,那一方面所有的撫養(yǎng)人要統(tǒng)一教養(yǎng)態(tài)度,溫和但是堅定地堅持自己的原則,給予必要的共情——記住,溫和的是態(tài)度和情感,而不是無原則的妥協(xié)。也許你會在孩子哭的過程中很受“折磨”,最后做出了讓步。如果你這樣做了,那么就等于前功盡棄了。所以,關鍵點還在于:正確看待孩子的哭鬧,不要急于制止。耐心等待孩子慢慢平復下來。 待孩子情緒平穩(wěn)后,可以教會孩子正當?shù)陌l(fā)泄辦法,提供一些可以供摔打的枕頭、柔軟玩具等。 不要期待一次奏效。需要一步步改變,父母需要注意平時尋求寶寶滿足的方式,當然這很考驗我們。所以說,做父母沒那么容易呢?一起加油吧。 祝好! 專家:羅靜 2014年6月11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