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日韩经典一区二区三区-五月激情综合丁香婷婷-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专区

分享

古今地名對照表(二)

 春風(fēng)化雨點滴入土 2014-07-01

古今地名對照表(二)

【十一畫】
“一”部
理番—— 今名理縣,在四川阿壩藏族自治州中部偏南。清嘉慶時改雜谷直隸廳為理番直隸廳。民國先改理番縣,后
        于1945年改為理縣。
焉耆—— 西域古焉耆國都,在今新疆焉耆西南。唐在其地置羈縻督府,為安西四鎮(zhèn)之一。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
         曾建焉耆府。民國廢府。
焉支山—— 即燕支山、胭脂山,在甘肅永昌西、山丹東南,為山丹河與石羊河的分水嶺。
瑯邪—— 春秋齊有瑯邪邑,在今山東膠縣南瑯邪臺西北。有越王勾踐遷都至此之說。秦在此置瑯邪縣,并以之為瑯
         邪郡治所??ぞ碁樯綎|半島東南部。漢治東武(今諸城)。東漢瑯邪國改治開陽(今臨沂北)。北魏治即丘
        (今臨沂東南)。隋唐有沂州瑯邪郡。從魏晉瑯邪國起,瑯邪臺及秦瑯邪郡治均不屬瑯邪郡(國)。
撣國—— 古國,在今滇緬邊境,東漢時有使者來中國。
舂陵—— ①秦在今湖南寧遠東北置舂陵。后廢。孫吳復(fù)置于今寧遠西。隋并入營道縣。這一帶地方唐宋等代為道
         州,故昔人有“春陵古之道州也”之語。②公元前45年,改以今湖北棗陽南之地為舂陵。東漢改章陵。
         隋以棗陽為治所置郡,即以春陵為名。唐為昌州舂陵郡,天寶改郡名為淮安。
梧州—— 今廣西梧州古為蒼梧,唐置梧州,以蒼梧為治所,始有此名。明清有梧州府。
梅李(梅里)—— 即泰伯城,在今江蘇無錫東南。傳為泰伯所居地。公元前560年諸樊遷吳前,此為吳都。又江蘇
                常熟北亦有梅李,傳為五代吳越梅、李二將戍地,漸成市集,即以為地名。
梓州—— 隋改新州為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臺。宋分西川路置梓州路,以梓州為治所?;兆谥睾蜁r,以梓州為潼川
         府,梓州路為潼川府路。
梓潼—— 漢末劉備分廣漢郡置梓潼郡,治梓潼(今屬四川)。隋廢。唐有梓州梓潼郡,即上條所述。舊梓潼縣,西魏
         改名
巴西,隋唐時為綿州巴西(先名金山)郡地。
乾州—— ①今陜西乾縣一帶,唐末置有乾州。北宋后期廢,旋置醴州。自金代起仍名乾州。民國以本州為乾縣。②
         清康熙時曾在湖南置乾州,民國曾改乾縣,旋為乾城鎮(zhèn),屬吉首縣。
乾陵—— 唐高宗與則天后合葬墓,在陜西乾縣梁山。已發(fā)掘的永泰公主、懿德太子、章懷太子墓都是乾陵陪葬墓。
鄄城—— 本春秋衛(wèi)邑鄄,漢置縣名鄄城,在今山東鄄城縣北舊城。明并入濮州。
營丘—— 周封呂尚于齊,建都營丘,后改臨淄。
營州—— 北魏置營州,治所在今遼寧朝陽,所轄之地均在今遼寧境內(nèi)。唐末地入契丹,改置營州于廣寧(今河北昌
         黎),五代后唐時又為契丹所取。
蕭關(guān)—— 在今寧夏固原東南。此系關(guān)中與塞北間的交通要沖。北宋又在寧夏同心南筑蕭關(guān)以御西夏。地在原蕭關(guān)北
         偏西二百里左右。
薩爾滸—— 今遼寧撫順東渾河南岸有薩爾滸山,為努爾哈亦破明軍處。努爾哈赤戰(zhàn)勝后在山下筑城,名薩爾滸城。
黃—— 春秋時楚所滅嬴姓國,在今河南潢川西。
黃州—— 今 湖北黃岡,南朝齊為南安縣,隋改黃岡縣。隋置黃州即以此為治所。明清有黃州府。民國廢府。
黃池—— 在今河南封丘西南,春秋宋地,夫差與中原諸侯會盟處。
黃浦—— 上海市內(nèi)黃浦江舊稱。本為吳淞江一支港,明初已很寬廣。后經(jīng)疏浚改流東北會吳淞江,代吳淞江為太湖
         下游入海干流。
黃天蕩—一 ①今南京市東北一段長江,古有黃天蕩之名。韓世忠阻擊金兀術(shù)于此。②今蘇州東南隅葑門外也有黃天
           蕩,“黃”一作“皇”。
黃龍城—— 契丹黃龍府在今吉林農(nóng)安。宋岳飛“痛飲黃龍”之語,論者或以為岳飛誤以燕京為黃龍城。
黃金臺—— 燕昭王招賢所筑,在河北易縣東南的北易水南。今北京、徐水、滿城、定興均有黃金臺,乃后人依托。
黃陵岡—— 在今山東曹縣西南廢黃河北岸,元明時最為黃河險工所在。
黃鵠(鶴)山—— 即今武漢市武昌蛇山,傳為仙人子安乘黃鵠而過之處。孫吳時在此建黃鶴樓。歷代修建。建長江大
              橋時拆除,遷其塔至高觀山。
黃歇浦—— 上海市內(nèi)黃浦江別稱。楚春申君黃歇與上海無關(guān),黃歇疏鑿黃浦事純系后人誤傳。
曹—— 周同姓國,都陶丘(今定陶西南),后為宋所滅。
曹州—— 北周改西兗州置,治左城,隋改名濟陰,在今曹縣西北。隋唐或稱曹州,或稱濟陰郡。金因治所受黃河影
         響,遷至北面的乘氏,亦稱濟陰,即今菏澤。自此言曹州即指菏澤。清雍正時為曹州府。民國廢府。
曹國—— 西域古國,在今蘇聯(lián)烏茲別克撒馬爾罕以北和東北一帶。
瓠子河—— 古瓠子河,從今河南濮陽南分黃河水,先向東南到古巨野澤,干流在澤的西北面向東北流去,注入濟
          水。漢武帝時,河決瓠子,即濮陽方面的河堤決口,大量洪水經(jīng)瓠子河灌進巨野澤,由澤向東南溢出,
          通于淮泗。河決在公元前132年,堵塞決口在公元前109年。
盛京—— 清以留都沈陽為盛京,關(guān)外東北地區(qū)由盛京管轄,故又為大行政區(qū)名稱。
盛樂城—— 北魏祖先所居在內(nèi)蒙古和林格爾西北,即西漢定襄郡治。其后又在故城東南兩次筑新城,均稱盛樂城。
“丨”部
堂邑—— ①古堂邑在今江蘇六合北,先屬楚,稱棠邑;后入?yún)?,為堂邑。西晉堂邑郡即以堂邑縣為治所。東晉安帝
         時改名秦郡。堂邑縣在隋初并入六合縣。②隋于今山東聊城西北設(shè)堂邑縣。其地今分屬聊城、冠縣。
堂溪—— 即棠溪,在今河南西平西。戰(zhàn)國屬韓,以造鐵兵器著名當(dāng)時。
常山—— 今河北曲陽西北的恒山,漢、宋避帝諱為常山(漢文帝、宋真宗均名恒)。秦恒山郡,漢亦因而改常山郡
        (國),治元氏(今縣西北)。西晉常山郡治真定(今正定南,唐始為今正定)。隋為恒州恒山郡。唐有恒(鎮(zhèn))
         州常山郡。天寶中曾用平山,后又用恒山之名,元和又以穆宗諱仍改常山。
常州—— 今江蘇常州本晉陵郡,隋滅陳,改晉陵郡為常州,始有此名。州治本為晉陵縣,唐分出武進,二縣同城。
         明并晉陵入武進,清又增置陽湖,仍為二縣。民國合為武進。今有常州市、武進縣。
常德—— 宋孝宗時升鼎州為常德府,治武陵。鼎州武陵此后一直指今湖南常德。明清有常德府。
略陽—— 晉改廣魏郡為略陽郡,治臨渭(今甘肅天水縣東北),北魏改治隴城(今泰安東北)。隋廢。
野王—— 今河南沁陽,古名野王。戰(zhàn)國韓地,漢置野王縣,曹魏野王郡亦以野王為治所。隋改野王縣為河內(nèi)縣。
野狐嶺—— 在今河北萬全西北。
鄂州—— 隋改郢州為鄂州,治江夏(今武漢市武昌)。從此郢州專指今鐘祥,元改鄂州為武昌路.
鄂縣—— 秦鄂縣即今湖北鄂城。孫權(quán)改為武昌。西晉又分武昌(在鄂城之武昌)置鄂縣,隋再并入武昌。
鄂渚—— 傳古時在今武漢市黃鶴山上游三百步有沙洲名鄂渚(渚,小洲),鄂州因渚而名,遂以為鄂渚。
崖州—— 史籍所載崖州,均在海南島,具體位置多變。南朝梁所置,治今儋縣西北,在海南島北面偏西處。隋珠崖
        郡、唐崖州珠崖郡,治所移至東北部的舍城(今瓊山縣東南)。宋崖州則以唐振州改置,治寧遠(今崖縣崖
        城鎮(zhèn)),在島的南部。以后明崖州也在此處。民國改崖縣。今縣治在舊崖縣東。
崇—— 商代有崇國,為周文王所滅,在今河南嵩縣北。
懸瓠—— 在今河南汝南。東晉南北朝時兵爭要地。南朝宋移上蔡縣治此。隋唐為蔡州治所。
“丿”部
銅堤—— 春秋晉有銅堤,在今山西沁縣南,后置縣。歷代多有,宋移治今沁縣。明與沁州合并。
銅瓦廂—— 在今河南蘭考西北黃河?xùn)|岸,1855年黃河大決處,地已坍入河中。
銀州—— 北周置。唐銀州治儒林(今陜西榆林東南),有今榆林、米脂、佳縣之地。以后為黨項拓跋氏所有。
符離—— 秦符離縣在今安徽宿縣東北,唐移至今宿縣北符離集,后期移至今宿縣。元初并入宿州。
笠澤—— 太湖古名,一說非太湖,系今江蘇吳江縣一小湖。后作吳江縣與吳淞江的別稱。
斜谷道—— 褒斜道的一部分,斜咎在今陜西眉縣西南,詳見“褒斜道”。
猗氏—— 春秋魯猗頓經(jīng)營鹽業(yè)致富,地在今山西臨猗南。
象林—— 漢日南郡屬縣,在今越南峴港以南武嘉河之南。東漢末區(qū)連起兵建林邑國。后西晉復(fù)置,北移寄治盧容
        (今越南順化附近)。東晉后為林邑所有。

象郡—— 秦在嶺南所置郡,轄今廣西西部、越南北部中部。
“丶”部
商於—— 商在今陜西商縣東南,於在今河南西峽縣境,兩地一帶即商於。
商山—— 漢初商山四皓所居,在今陜西商縣東南。
商丘—— 商族所居,在今河南商丘南。
商州—— 北周改洛州置,治上洛,即今商縣。歷代多有,轄境伸縮不定。民國為商縣。
竟陵—— 秦漢竟陵縣在今湖北潛江西北。西晉分江夏郡置竟陵郡,治石城(今鐘祥)。東晉略為更動竟陵縣治所在,

         位今潛江西南。梁末撤銷。北周再置竟陵縣,在今糊北天門,在舊縣的東北面。竟陵郡,隋即郢州,今

         天門之竟陵縣在復(fù)州沔陽郡內(nèi)。唐為復(fù)州竟陵郡。五代后晉時,改竟陵縣為景陵縣。清改天門。

章武—— 西漢黃河入海處,在今河北黃驊西南。北齊廢此縣。
望海蝸—— 明初筑堡防倭寇地,在今遼寧金縣東北。
麻沙鎮(zhèn)—— 在福建建陽西。南宋至明以刻印書籍著名,稱為“麻沙本”。
麻六甲—— 南洋古國,即滿刺加,見該條。
康—— 西藏四部之一。大體即今昌都地區(qū)。舊西康省簡稱康。
康居—— 西域古國,約在今巴爾喀什湖與咸海之間;
康國—— 西域古國,在今蘇聯(lián)烏茲別克撒馬爾罕一帶。
鹿耳門—— 在臺灣省臺南安平港北,昔為船舶出入之口,后因淤淺而廢。
閼與—— 在今山西和順。馬服君趙奢破秦處。
邏些—— 即邏娑,吐蕃國都,即今西藏拉薩。
蓋州—— 唐貞觀時置,本為蓋牟城,即今遼寧蓋縣。
清口—— ①即泗口,見該條。②古汶水入濟水之口亦稱清口,在今山東梁山東南,從此以下的濟水亦稱清水.
清州—— 宋大觀間置清州,即今河北青縣。明改青縣。
清河—— ①漢清河郡治清陽(今河北清河?xùn)|南)。東漢清河國治甘陵(今山東臨清東)。歷代均置。北齊移治武城(今
         清河西北)。隋治清河,即今清河。隋唐為貝州清河郡。②南宋末置清河縣,在今江蘇淮陰西南。后屢因
         河患遷移。清乾隆時移治清江浦。民國為淮陰縣。今為清江市、淮陰縣。
清源軍—— 五代南唐所置軍號,治泉州(今屬福建),領(lǐng)閩南地區(qū),即留從效、陳洪進統(tǒng)治地區(qū)。陳洪進歸宋后廢。
鴻溝—— 戰(zhàn)國魏(梁)惠王所開中原運河。從今河南滎陽以北引黃河水,向東流經(jīng)開封以北(當(dāng)時的開封離黃河有相

         當(dāng)大的距離),再折而南流到淮陽東南入潁水。潁水南流入淮,濟、汴、睢、泗等水都可與鴻溝相通,

         故以鴻溝為中心,黃淮大平原上水道到處可通。開鑿時間約在(或約始于)公元前360年。

涿州—— 唐大歷時分幽州置。民國改涿縣。
涿郡—— 漢涿郡治涿縣,即今縣。隋有幽州涿郡。唐幽州則為范陽郡。
淮西—— ①唐方鎮(zhèn),全稱為淮南西道,治蔡州(今汝南),常領(lǐng)申、光、蔡三州。李愬雪夜入蔡州,即平定割據(jù)淮西
         的吳元濟。②宋淮南西路、淮南東路常簡稱淮西、淮東?;次髦螇壑?今安徽風(fēng)臺),南宋治廬州(今合
         肥);淮東治揚州。
淮陽—— 今河南淮陽,周為陳國都城宛丘。漢于此置淮陽國,后為淮陽郡。隋唐為陳州淮陽郡。民國改原陳州府治
         淮寧縣為淮陽縣。
淮陰—— 東魏置淮陰郡,轄今清江市及淮陰等縣。唐有楚州淮陰郡。東魏時郡治懷恩在今淮陰西南。唐時楚州治所
         在山陽(今淮安),淮陰縣為其屬縣。以后亦為淮安府屬縣,明改名清河縣。民國恢復(fù)淮陰縣原名。
淮南—— ①漢曾置淮南國,治六安(今安徽六安北),后遷壽春(今壽縣)。魏亦曾置淮南國,后為淮南郡,轄境均

        今安徽淮河以南地區(qū)。隋亦以壽州為淮南郡(唐為壽州壽春郡)。②唐有淮南道,治揚州,自今湖北應(yīng)

         山、安陸、應(yīng)城以東,淮以南、江以北,均在境內(nèi)。中葉以后,置淮南節(jié)度使,亦治揚州。宋有淮南

         路,治揚州。后分為東西二路。西界在今湖北黃陂、河南光山一帶。東西二路分界約在今安徽鳳陽、和

         縣一帶。

漁陽—— 秦漁陽縣在今北京密云西南,秦、漢、魏、晉、漁陽郡治此。隋末改無終縣為漁陽,即今河北薊縣。隋玄
         州漁陽郡、唐薊州漁陽郡均治此。唐以后漁陽為薊州治所。明省入薊州。
涪州—— 隋唐都有涪州涪陵郡,并非一地。隋涪州原為合州,治石鏡(今合川)。唐涪州治涪陵(今縣),地在隋涪州
         之東。元省縣入州。清涪州不轄縣。
涪縣—— 西漢置縣,西魏改名巴西,在今四川綿陽東涪江北岸。
淡水—— 臺灣島西北部滬尾為淡水河口,本為港口,因淤淺衰落。從淡水河口循臺灣島西岸而南,今新竹縣,雍正

         時設(shè)淡水廳,光緒元年(1875年)改為新竹縣。是年,又于滬尾東南的艋舯,設(shè)淡水縣,為臺北府治所。

         日占時改為臺北。

深州—— 隋深州治安平(今屬河北)。唐治陸澤(今深縣西)。宋治靜安(今深縣南)。明移治今縣,省靜安不設(shè)。
淄青—— 唐寶應(yīng)元年(762年)平盧節(jié)度使侯希逸南遷青州(今山東益都)。唐授為淄青節(jié)度使。其后淄青常有淄、
         青、登、萊、齊、棣等州。
密州—— 隋改膠州為密州,治所在今諸城。明廢。
梁門—— 今河北徐水。五代后周置梁門口寨。宋為靜戎軍(澶淵之盟前)、安肅軍(盟后改)治所,仍有梁門之稱。
梁州—— ①《禹貢》九州之一。②曹魏分益州置梁州,轄地除陜南外,并南伸到川、黔各一部。后世多僅有陜南。
         魏治沔陽(今陜西勉縣東)。晉治南鄭(今漢中)。唐后期升為興元府。
梁郡—— 漢建梁國,治睢陽(今商丘南)。南朝宋為梁郡,治下邑(今安徽碭山)。隋曾以宋州為梁郡,唐為睢陽郡。
梁溪—— 江蘇無錫有梁溪,發(fā)源惠山,流入太湖,傳東漢梁鴻曾居其旁。今以梁溪為無錫的別稱。
隋—— 周時的姬姓國,在今湖北隋縣。春秋后期為楚附庸。
隆興—— 宋孝宗升洪州為隆興府,治今南昌。參見“洪州”。
隆中山—— 在今湖北襄樊市襄陽西。東漢末諸葛亮隱此。或傳隆中在今河南南陽。南陽漢時為宛,漢末在曹操手
          中,諸葛亮若在南陽,決非劉備所能羅致。
維州—— 唐維州在今四川理番縣。州治薛城在今縣東北。入吐蕃為無憂城。宋為威州。
維揚—— 《尚書·禹貢》有“淮海惟揚州”之語,“惟”通“維”,遂以維揚為揚州別稱。明初曾稱揚州府為維揚
          府,后改。
綿山—— 傳晉介之推隱綿山,自焚而死,在今山西介休東南,亦稱介休山、介山。
綿州—— 隋置,治巴西(今四川綿陽東)。元廢巴西縣入本州。清綿州轄有綿竹、德陽、梓潼等縣。民國廢,以州為
         綿陽縣。
綠林山—— 新莽末綠林軍起義處,在今湖北當(dāng)陽東北。近人又有為大洪山之說。

【十二畫】
“一”部
瓊州—— 明清瓊州府包括海南島全部,治瓊山(今??谑?。明以前建置甚復(fù)雜。漢有珠崖、儋耳二郡,均在島之北
        部,旋撤銷。吳置珠崖于徐聞,對海南島不過遙控而已。晉并珠崖而省。南朝梁在海南恢復(fù)珠崖郡。隋

        置珠崖(東部)、儋耳(西部)、臨振(南部)三郡。唐始從崖州分出瓊州,領(lǐng)今海口市、瓊山等地。又設(shè)儋

        州(隋儋耳)、振州(隋臨振)、萬安州(東南部、從崖州分出)。宋置瓊州(大體包括唐瓊州、崖州)、昌化

        軍(相當(dāng)儋州)、朱崖軍 (相當(dāng)振州)、萬安軍。元于瓊州置乾寧安撫司,另設(shè)南寧軍(今儋縣西北)、吉陽

        軍(相當(dāng)宋朱崖軍)、萬安軍(名仍舊而地減)。明始以全島為瓊州府。
琴川—— 江蘇常熟的別稱。以舊有七港注運河(一作五浦注海),狀似琴弦而名。
博州—— 隋唐宋金博州均治聊城,惟隋唐在今縣東北,五代后晉在今縣東,宋始在今縣。元改名東昌。
博陵—— 東漢博陵在今河北蠡縣南,又置博陵郡,即治此縣。建安末度博陵郡,曹魏改博陵縣為博陸縣。西晉置博
         陵國,治安平(今屬河北)。北魏為博陵郡。隋唐有定州博陵郡,并非晉博陵舊地(舊地在瀛州、深州)。
博望—— 漢至南朝宋有博望縣,在今河南方城西南。
博浪沙—— 在今河南原陽東南。
棣州—— 隋置。地在黃河下游出海之處。初置時在陽信(今山東陽信南),唐遷厭次(今惠民東南)。宋治今惠民。
韓州—— 遼金韓州在今遼寧昌圖,治所在今縣北。
朝歌—— 商別都朝歌,在今河南淇縣。
散關(guān)—— 即大散關(guān),在今陜西寶雞市西南大散嶺上。
彭城—— 指今江蘇徐州。傳堯封彭祖于此,為大彭氏國。秦置彭城縣。西漢后期一度以楚國為彭城郡。東漢建彭城
         國。以后或為彭城郡,或為徐州,均治彭城。彭城縣于元初撤銷,并入州治。
彭蠡—— 指今鄱陽湖。
彭郎磯—— 江西彭澤縣西北沿江有一石磯,名彭郎磯,與江中小孤山相對。
蔣山—— 即南京鐘山,因漢末秣陵尉蔣子文葬此得名。
蔣州—— 隋文帝在今南京置蔣州,煬帝改丹陽郡。
葭萌—— 古蜀王弟葭萌為苴侯,秦用人名為地名,置縣于今四川廣元西南。蜀漢改為漢壽。
葵丘—— 齊桓公會諸侯處,宋地,在今河南蘭考縣境。
粟末水—— 古粟末水即今吉林第二松花江。
惠州—— 宋改禎州為惠州,治歸善(今廣東惠陽東)。明清有惠州府。民國廢府為惠陽縣。今有惠州市、惠陽縣。
越州—— 隋煬帝時改吳州為越州,治會稽(今紹興)。參見“紹興”。
雄州—— 周世宗取契丹瓦橋關(guān)置。明改雄縣。
雁門關(guān)—— 今雁門關(guān)在代縣西北,系明代所置。古雁門關(guān)在關(guān)西雁門山上,又稱西徑關(guān)。元廢。
輞川—— 唐詩人王維有別業(yè)在輞川。即輞谷水,在今陜西藍田南。
雅州—— 隋雅州以嚴(yán)道(今四川雅安)為治所。清雍正時設(shè)雅州府。民國廢府。
雅克薩—— 在今黑龍江呼瑪縣西北漠河?xùn)|黑龍江北岸。
疏勒—— 西域古國,在今新疆喀什市。唐在此置都督府,又為軍鎮(zhèn),為安西四鎮(zhèn)之一。
婺州—— 隋置婺州,治金華。朱元璋改寧越府,不久改金華府。
登州—— 唐武則天時置,治牟平(今屬山東),神龍年間遷蓬萊。明清登州府亦治蓬萊。民國廢府。
紫荊山—— 在廣西桂平北,金田村即在山前。
景德鎮(zhèn)—— 本名昌南鎮(zhèn),宋景德年間(1004—1007年)因燒瓷作貢品聞名,乃改稱景德鎮(zhèn)。本屬浮梁縣,解放后分

           出置景德鎮(zhèn)市。
“丨”部
鼎州—— 宋真宗時改朗州為鼎州,參見“常德”。
黑水都督府—— 唐在黑水靺鞨地置,轄黑龍江中下游流域。治所今為
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伯力)。
“丿”部
犍為—— 漢犍為郡初置時治所在今貴州遵義西,后遷今四川宜賓西南、武陽(今四川彭山東),轄地有今川南及滇黔
        各一部。南朝梁廢。隋有戎州鍵為郡。
犍陀羅—— 古國名,在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及阿富汗東部。犍陀羅佛教藝術(shù),吸收古
希臘的影響,自具特色。
筑—— 今貴州貴陽簡稱“筑”。明有貴筑司、貴筑鄉(xiāng),清為貴筑縣(清貴筑與新貴二縣同處府治,旋省新貴。民國

       以府治為縣。貴筑后移息烽城,即今息烽)。
皖—— 安徽天柱山即皖山,安徽因而簡稱為皖。
集慶—— 1329年,元改建康路為集慶路。1356年朱元璋取集慶,改為應(yīng)天府。
街亭—— 在今甘肅莊浪東南。馬謖失街亭即此。他處頗多假托,不可信。
循州—— 隋循州(龍化郡)治歸善(今廣東惠州東)。南漢移于今龍川,以惠州為禎州,循州所轄僅循江(東江)上游之
         地。明廢。
舒縣—— 古舒縣在今安徽廬江縣西南。南朝梁廢。
殽函—— 殽山和函谷關(guān)的合稱,在今潼關(guān)至新安縣間。
潁川—— 秦滅韓,以所得韓地置潁川郡,在今河南中部,治陽翟(今禹縣)。東魏遷治潁陰(后為長社,即今許昌)。
         隋唐為許州潁川郡。
潁州—— 北魏始置。唐治汝陰(今安徽阜陽)。宋政和中為順昌府。金為潁州。清雍正時為潁州府。民國廢府。
潁昌—— 宋元豐中升許州為潁昌府,治長社(今河南許昌)。
魯陽—— 漢以舊楚邑魯陽為縣,在今河南魯山。北魏改為山北縣,旋置魯陽郡,以山北為治所。隋廢。
魯郡—— 漢改薛郡為魯國,治魯縣(秦以曲阜為魯縣)。晉為魯郡。北齊為任城郡。又隋有魯州魯郡,唐有兗州魯
         郡,雖轄有曲阜(隋改魯縣為汶陽,繼又恢復(fù)曲阜原名),而治所均在兗州。
“丶”部
富平—— ①秦漢富平縣在今寧夏吳忠西南。漢末廢。②今關(guān)中有富平縣,曹魏始置??h治屢遷,均不離本縣范圍。唐宋時在今縣北。金廢。元復(fù)

置,在今縣。南宋初宋金有富平之戰(zhàn)。
富春—— 今浙江富陽。秦置縣名富春,晉太元中改富陽。五代吳越為富舂。宋復(fù)為富陽。
普洱—— 清雍正時在云南置普洱府,治寧洱(今普洱),今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亦在府境。民國廢府。
善化—— 宋元符時置善化縣,與長沙同城。民國始合并。
善闡—— 南詔所筑,在今昆明舊城南關(guān)外。
道州—— 唐改南營州為道州,治營道(今湖南道縣)。
遂城—— 隋改新昌為遂城,在今河北徐水西。北宋為威勇軍,澶淵之盟后改為廣信軍。金為遂州治所。元省。
湘州—— 晉湘州治臨湘(今長沙),除湖南湘、資二水流域外兼有粵桂及湖北各一部。隋改潭州時僅有今湖南中部。
湖廣—— 元置湖廣行省,轄今湖北東南部、湖南、廣西全部,廣東雷州半島與海南島及貴州大部。治武昌路。明仍
         稱湖廣,轄區(qū)大體為今湘鄂二省清遂分湖南、湖北二省。清湖廣總督正式名稱為湖北湖南總督。
湖州—— 今浙江湖州,隋文帝始置。參見“吳興”。
湖南—— 唐后期所置方鎮(zhèn),先治衡州(今衡陽),繼治潭州(今長沙)。宋時荊湖南路簡稱湖南,北路簡稱湖北。
渤?!?靺鞨粟末部為主體所建,先稱振國(震國)。唐玄宗冊封大祚榮為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遂名渤海。渤海
         地跨烏蘇里江兩岸。公元926年,為契丹所滅。
溫州—— 今浙江溫州,唐高宗時分括州始置,以溫嶠嶺得名。
渭州—— 北魏置,治襄武(今甘肅隴西東北)。唐時曾屬吐蕃,收復(fù)后復(fù)置,治平?jīng)?今屬甘肅)。參見“平?jīng)觥薄?BR style="FONT-FAMILY: ">渭橋—— 漢唐時長安附近有渭橋。①中渭橋,在秦咸陽正南(今咸陽東二十里處)。唐向東移十里。②東渭橋在今
        西安東北灞水、滬水與渭水會合處東側(cè)。③西渭橋在今咸陽南,唐稱咸陽橋。諸橋都屢建屢廢。唐末毀。
滑臺—— 東晉南北朝兵爭要地之一,即今河南滑縣東舊滑縣城。
滑州—— 隋置,治白馬,即古滑臺城。明初撤銷白馬縣,又改州為縣。今縣治在舊治西,原為道口鎮(zhèn)。
湟中—— 指今青海省湟水兩岸,漢為羌族等族聚居處。
渝州—— 隋初改楚州為渝州,治巴縣,即今重慶。后遂以渝為重慶的簡稱。
湓口城—— 即湓城。西漢初灌嬰筑,以在湓水(今龍開河)入江處得名。隋為尋陽,唐改為潯陽,即今江西九江。
摟中—— 古指今湖南摟水流域。
滁州—— 隋改南譙州為滁州,治所新昌,后改清流,即今安徽滁縣。
傲—— 商代曾為都城,在今河南滎陽北敖山南。
緱氏一—春秋周地,秦置縣,在今河南偃師東南。唐移治今緱氏鎮(zhèn)。宋熙寧時廢。
彘—— 西周國人起義時,厲王避難處,在今山西霍縣東北。
【十三畫】
“一”部
瑞州—— 宋理宗時改筠州為瑞州,治高安(今屬江西)。元為路。明清為瑞州府。民國廢府。
槐里—— 后秦姚興稱帝處。漢改廢丘縣置,在今陜西興平東南。
榆關(guān)—— 即渝關(guān)、山海關(guān)。隋開皇三年(583年)筑。明洪武初徐達修復(fù)改建。
榆林—— 隋唐榆林郡治榆林縣,在今內(nèi)蒙古準(zhǔn)格爾旗東北十二連城。榆林郡,隋唐時即勝州。五代后廢。今陜西榆
         林,明本為榆林堡。明成化七年(1471年)移延綏鎮(zhèn)治此,延綏后稱榆林,遂為重鎮(zhèn)。清雍正置榆林府。

         民國廢府。世傳有榆林為沙患三次遷城之說,實無其事。
樓煩—— ①古部落樓煩,春秋末居今山西寧武,岢嵐等地。戰(zhàn)國趙武靈王攻占今寧武附近后,建樓煩縣。西晉末
         廢。②隋置樓煩郡,治靜樂(今屬山西)。唐為嵐州樓煩郡。
鄢、鄢陵—— 鄢本壇姓古國,春秋初年為鄭武公所滅,改稱鄢陵,在今河南鄢陵縣西北。
真顏山—— 匈奴真顏山約為今杭愛山南面一支。
幕府山—— 在今南京北,東晉南朝時為建康門戶。
薊縣—— 古薊縣在今北京城西南隅,秦置,遼改為析津。今天津市薊縣本為薊州治所,名漁陽,明省入本州。民國
         改為薊縣。
薊州—— 唐開元時置。薊州在明為九邊之一,轄地東起山海關(guān),西至居庸關(guān),總兵官駐三屯營(今河北遷西西北)。
蓬州—— 北周置,治安固(今四川營山東北)。唐治大寅(今儀隴南)。元移相如(今蓬安)。
蒲子—— 漢蒲子縣在今山西隰縣。劉淵曾以為都城。
蒲州—— 北周改泰州置,治蒲坂(今山西永濟西蒲州鎮(zhèn))。唐升河中府。明仍為蒲州。清雍正時為蒲州府。
蒲坂—— 秦置縣。曹魏至北周為河?xùn)|郡治所,隋大業(yè)中并入河?xùn)|縣。
蒲姑—— 即毫姑、薄姑,古國,在今山東博興東南。被周公所滅。周封呂尚于此。
蒲類—— 西域古國,在今新疆東部巴里坤湖附近。曾屬姑師,漢破姑師,置車師前后國、蒲類前后國等。東漢時僅
         存蒲類前國。以后為鮮卑、突厥屬地。
蒲類?!?漢代人稱巴里坤湖為蒲類海。唐稱婆悉海。
蒲昌?!?今羅布泊的古稱,又稱鹽澤。
蒙舍城—— 公元649年蒙舍詔的細奴邏建大蒙政權(quán),建都此處,在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
楚州—— 隋曾置,治所先在今淮陰西南,后移山陽(今江蘇淮安)。后廢。唐再置楚州,仍治山陽。南宋后期升山陽
         縣為淮安軍,隸寶應(yīng)州
碎葉—— 今中亞楚河,古有碎葉水、素葉水、吹河等名。碎葉城在水畔,今地在吉爾吉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唐
         在此設(shè)軍鎮(zhèn),為安西四鎮(zhèn)之一。
雷池—— 東晉庾亮疑溫嶠,命“無過雷池一步”。雷池在今安徽望江縣東南,從黃梅、宿松流來的雪水,在此積而
         成池。
零陽—— 今湖南慈利,漢初置縣名零陽。隋改零陵,再改慈利。
零陵—— ①傳舜南巡而死,葬于九疑,是為零陵,在今湖南寧遠東南。②秦在今廣西全州西南置零陵縣。漢武帝置
         零陵郡,以零陵縣為治所,轄今湘南桂北。東漢移治泉陵,即今湖南零陵。隋唐有永州零陵郡。
零丁洋—— 即伶仃洋,在廣東珠江口外。文天祥被俘后過此,有《過零丁洋》詩。
肆州—— 北魏置。北周時治廣武(今代縣)。隋改為代州。
“丨”部
督亢—— 荊軻入秦,以獻督亢地圖為名。其地在今河北涿縣東,中有陂澤,周圍五十余里。
鑒湖—— 在紹興西南。舊時因以此為紹興的別稱。
睦州—— 隋置,治雉山(今浙江淳安西南),唐治建德(今縣)。宋宣和時,于鎮(zhèn)壓方臘起義后,改為嚴(yán)州。
睢州—— 今河南睢縣,民國以前為睢州,金始置。
睢陽—— 秦置睢陽縣,隋、唐、宋為宋城,金恢復(fù)原名。明廢入歸德州。在今河南商丘南。自漢梁國、南朝梁郡至
         宋金應(yīng)天府,歸德府,均治睢陽。唐天寶以宋州為睢陽郡,安史亂時,張巡、許遠守睢陽,即此地。
蜀郡—— 秦蜀郡北至今松潘,西至今天全、滎經(jīng)西,南面包括今宜賓,東面則今南充已在巴郡境。漢蜀郡的東界更
         西,郡治成都處于本郡東邊。以后在今四川省之地分郡益多,蜀郡轄境更加縮小。隋唐益州蜀郡僅轄成

         都平原各縣。
“丿”部
雉河集—— 即今安徽渦陽縣治,在雉河入渦水之口。
錫山—— 在今無錫西郊,僅一小丘,傳周秦時產(chǎn)錫。
錦州—— 清改廣寧府置,治錦縣,即今錦州市。民國廢州,州治仍為錦縣。1937年由錦縣析置錦州市。
錦城—— 即錦官城,在成都南,蜀漢管理織錦的官吏的衙署所在。錦江流經(jīng)此地,這一帶號為錦里。后入遂將錦
         城、錦官城、錦里作為成都的別稱。
籌筆驛—— 在今四川廣元北,傳諸葛亮曾在此籌劃軍事。
筠州—— 唐置筠州,治高安(今屬江西)。南宋避理宗諱,改瑞州。
簡州—— 隋置簡州,在今四川簡陽地。原治所在今縣西北,明遷今縣。
騰沖—— 今云南騰沖,南詔時先名軟化府,后改騰沖府。元騰沖麻。明為州。清為廳。民國改縣。
解州—— 五代后漢置,治解縣(今山西運城西南解州)。民國以州為縣。1954年,解縣與虞鄉(xiāng)并為解虞。1958年,

         解虞與安邑合并為運城。以后又將原虞鄉(xiāng)部分劃歸永濟縣。
解梁—— 春秋晉有解梁,在今山西臨猗西南。
“丶”部
新豐—— 漢置新豐縣,高帝仿豐邑而作,以慰其父思鄉(xiāng)之情,在今陜西臨潼東北。
新安—— ①今安徽歙縣一帶,晉為新安郡,詳見“歙州”。②今河北安新縣,元分容城置新安,清道光時廢入安
         州。明萬歷時分東莞縣置,即今廣東寶安。
新陽—— 清雍正時分江蘇昆山縣置,與昆山同城。民國仍合。
新城—— 曹魏得蜀孟達所獻地,以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合置新城郡,治房陵(今湖北房縣)。其后三郡仍分,房陵
         為新城,西城為魏興,上庸仍舊名。
新亭—— 孫吳時建造,在今南京南。
新息—— 春秋息國在今河南息縣西南,漢于今縣地置縣,故名新息,元初廢入息州。
新野—— 古新野縣即今縣,西晉末置新野郡,治新野,北周時廢。
新蔡—— 即今河南新蔡。蔡國自蔡遷此,故名。晉新蔡郡即治新蔡。北齊改廣寧郡。
新秦中—— 指蒙恬擊匈奴所得河套地。
雍丘—— 春秋屬宋,戰(zhàn)國屬魏,秦置縣,在今河南杞縣。
雍州—— 《禹貢》九州之一。東漢末始置。曹魏時轄今陜西中部、甘肅東南部及寧夏、青海各一部。唐時僅有關(guān)中
          的一部。開元時升京兆府。東晉南朝時雍州以襄陽為中心,有今湖北北部與河南的一小部。
雍縣—— 秦秋秦國故都,后為縣。在今鳳翔南。唐肅宗時改鳳翔。
廓州—— 北周以吐谷渾澆河城(今青海貴德南)置,唐治化隆(今化隆西)宋曾置,后廢。
廉州—— 唐改越州置,治合浦。明清有廉州府。民國廢府。
灤州—— 契丹分平州地置,治義豐,即今河北灤縣。
灤陽—— 今承德在灤河之北,因以灤陽為別稱。金曾置灤陽縣,在今河北遷西西北,明廢。
濱州—— 今山東濱縣,自五代后周至清為濱州。清中葉濱州已不轄縣。
滿刺加—— 國名。14—16世紀(jì)立國于今馬六甲州。鄭和曾至其國。十六世紀(jì)初
葡萄牙殖民勢力侵入后衰亡。
福寧—— 元分福州置福寧州。明為縣。清雍正時設(shè)府。治霞浦。今為霞浦縣。
福陵——亦稱東陵。清太祖墓,在沈陽東郊天柱山上。
【十四畫】
“一”部
靜寧—— 今甘肅靜寧,元以前為德順。
赫圖阿拉—— 在今遼寧新賓西老城。
酸棗—— 秦酸棗縣在今河南延津西南。隋移至今延津,北宋末改名。
斡難河—— 黑龍江上源之一,發(fā)源于肯特山,流入原蘇聯(lián)境為鄂嫩河,下游為石勒喀河。
嘉州—— 北周置,治平羌(今四川樂山)。隋大業(yè)初改眉州。唐既有眉州,也有嘉州。嘉州有今樂山、峨眉等地。南
         宋慶元時升嘉定府。
嘉興—— 南宋慶元中升秀州為嘉興府。明清都有嘉興府。孫吳時有嘉禾生此,宋以“嘉禾”為郡額,故別稱嘉禾。
嘉定—— ①南宋所升的嘉定府,在四川。今尚稱樂山為嘉定。②上海市嘉定,南宋嘉定千年(1217年)置縣,故名。
嘉峪關(guān)—— 在甘肅嘉峪關(guān)市西,明洪武五年(1372年)置關(guān)。
蔡—— 蔡在春秋時先從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遷新蔡(今屬河南),再遷州來(今安徽風(fēng)臺),為下蔡。
蔡州—— 隋改溱州置,治所隋名上蔡,唐名汝陰,即今河南汝南。北朝也曾置蔡州,治蔡陽,在今湖北棗陽西南。
磁州—— 隋置慈州,唐改磁州,治滏陽,今為河北磁縣。
熙河—— 宋熙寧時置,治熙州(今甘肅臨洮),轄熙、河、洮、岷等州。
“丿”部
鄱陽—— 秦于今江西波陽東置鄱陽縣。孫權(quán)移今波陽。又置鄱陽郡,治鄱陽。隋唐為饒州鄱陽郡。
雒邑—— 周公筑雛邑二城,詳名城“洛陽”專條。
雒縣—— 漢雒縣在今四川廣元北。后移今廣元。元省入漢州。
“丶”部
端州—— 今廣東肇慶一帶,古為端州,隋置,治高要(今肇慶),境內(nèi)有端溪,產(chǎn)硯名端硯。宋徽宗時升為肇慶府。
韶州—— 隋置,治曲江,本在今韶關(guān)北,南漢移今韶關(guān)。明清有韶州府。民國度府。
彰德—— 金改相州為彰德府,治安陽(今屬河南)。元為路。明清為府。民國廢府。
精奇里江—— 精奇里,滿語為“黃”。本我國內(nèi)河。《璦琿條約》簽訂后,遂為俄有。
鄯州—— 從北魏至唐,鄯州治今青海樂都。后屬吐蕃。北宋元符再置,治青唐城。后改為西寧州,即今西寧。
潢水—— 西拉木倫河古名。
漳南——竇建德起義之地,在今河北故城東北。
譙縣——秦置縣,在今安徽亳縣。明廢入毫州。
譙郡——漢建安末置,治譙縣。隋唐為毫州譙郡。
【十五畫】
“一”部
震澤—— 太湖古稱。
醉翁亭—— 宋僧智仙建,在安徽滁縣瑯琊山麓。
橫?!?唐方鎮(zhèn)滄景的軍號,后改義昌軍。治滄州<今滄州東南),常領(lǐng)滄、景、德、棣等州。
蘄水、蘄春—— 今湖北有浠水、蘄春二縣,都在長江北岸。浠水,唐天寶時改蘭溪縣置蘄水縣,1938年始改浠水,
              南朝本有蘄水縣,在今浠水東,唐初已并入蘄春。古蘄春,漢末置,在今蘄春蘄州鎮(zhèn)西北,常為蘄
              州(北周始置)治所。南宋移縣治于今蘄州鎮(zhèn)。民國廢州,州治為蘄春縣。
播州—— 唐置,治今貴州遵義,后廢。北宋曾置,治今桐梓西南,又廢。理宗嘉熙時置土司播州安撫司,治今遵
        義。元為宣撫司。明為宣慰司。1601年,明置遵義府。
豫州—— ①《禹貢》九州之一。②漢武帝十三刺史部之一。轄今豫東、皖北。東漢治譙(今安徽亳縣)。魏晉南北朝
        都有豫州,轄區(qū)治所常有改變。隋曾以洛州為豫州。今河南省古為豫州地,故簡稱為豫。
豫章—— 漢豫章郡治南昌,轄境大致同今江西省。后世所轄漸縮為南昌附近一帶。又隋改南昌縣為豫章縣。唐后期

         改鐘陵縣,又改為南昌。
“丨”部
墨山—— 西域古國,在今新疆庫爾勒縣東庫魯克山區(qū)。
墨爾根—— 清康熙時所筑城。今為黑龍江嫩江縣。
“丿”部
鎮(zhèn)戎—— 宋鎮(zhèn)戎軍在今寧夏固原。
鎮(zhèn)州—— 即恒州。唐元和間改名。后晉仍稱恒州。漢又改鎮(zhèn)州。宋慶歷間升真定府。
鎮(zhèn)江—— 宋政和間升潤州為鎮(zhèn)江府。
鎮(zhèn)南關(guān)—— 今友誼關(guān)舊名,設(shè)于明初。
鎬—— 豐、鎬并為西周都城,見“豐”。
稷下—— 戰(zhàn)國時的學(xué)術(shù)活動中心,在齊都臨淄稷門附近。稷門以在稷山下得名。
黎陽—— 古為重鎮(zhèn)。西漢置縣,在今河南??h東??h南有黎陽津(即今??h東南),位于古黃河北岸,對岸為白馬津。這是軍事上的必爭之地。隋于此置黎陽倉(今??h西南)。
德化—— 五代南唐改潯陽縣為德化縣(今江西九江)。民國初年改為九江。
德安—— 北宋宣和時升安州為德安府,治安陸(今屬湖北)。民國廢府。
德勝城—— 即德勝寨。五代晉王李存助在德勝渡黃河兩岸各筑一城。北城即今河南濮陽。參見“澶州”。
虢—— 周姬姓國有三。東虢在今河南滎陽東北,為鄭所滅。西虢在今陜西寶雞市東,為秦所滅。北虢在今三門峽和
       山西平陸等地,為晉所并,
虢州——隋、唐、宋時有虢州,治所先在今河南盧氏,唐移今靈寶。元并入陜州。
滕—— 西周姬姓國,在今山東滕縣西南,后亡于宋。
“丶”部
高嗷—— 東晉南北朝時軍事重地,與滑臺、洛陽、虎牢號為北魏河南四鎮(zhèn),在今山東茌平西南。唐天寶毀于河水。
褒斜道—— 秦嶺太白山發(fā)源的褒水向南流入漢水,斜水向北流入渭水,褒斜道就是利用兩河河谷作通道的道路。
遵義—— 今貴州遵義,漢置蹩縣,后廢。唐置恭水縣,改羅蒙,再改為遵義。宋曾置遵義軍。明改播州為遵義府。
潮州—— 隋分循州置,治海陽(今潮安),明清為潮州府。
潭州—— 隋改湘州為潭州,治長沙。元為天臨路。明改長沙府。
潼川—— 宋重和時以梓州為潼川府(今三臺)。轄地在今四川中部。元廢路存府。明改為潼川州,清雍正時又為府。
潼關(guān)—— 古桃林塞,東漢末設(shè)關(guān)。
【十六畫】
“一”部
槜李—— 即醉李,春秋時地名,在今浙江嘉興西南。
翰海—— 霍去病擊匈奴,登臨翰海而還。翰海,或云當(dāng)是今呼倫湖、貝爾湖;或云系山,當(dāng)即今杭愛山?!侗笔贰?BR style="FONT-FAMILY: ">        所云瀚海,所指非一,或即上述翰海,或系今貝加爾湖。唐指蒙古高原大漠以北直至準(zhǔn)噶爾盆地的地區(qū)。
        元指今阿爾泰山。明指戈壁沙漠,現(xiàn)代沿用。
薛—— 任姓古國。先居薛(今山東滕縣南),春秋時居下邳(今江蘇邳縣西南),后為齊邑。
薛—— 秦有薛郡,治魯縣(今曲阜)。西漢為魯國。
薄骨律—— 北魏軍鎮(zhèn),在今寧夏靈武西北。后改靈州。
燕—— 古有兩燕國,一為周同姓(姬)國,都薊(今北京城西南隅),戰(zhàn)國時又以武陽(今河北易縣南)為下都。另一為
       姑姓國,在今河南延律東北,后人稱南燕。
燕山—— 宋宣和時贖得燕京,置燕山府及燕山府路。旋為金所得,恢復(fù)燕山府原名析津府,改路名為燕京路。
燕京—— 北京為燕國故都,故有此稱。遼南京一稱燕京。金初以為路名(見“燕山”)。忽必烈初年亦稱燕京。
燕然—— 指今杭愛山。唐有燕然都護府,治西受降城(今內(nèi)蒙古杭錦后旗烏加河北岸),轄河套以北廣大地區(qū)。
“丨”部
冀州—— ①《禹貢》九州之一。②漢武帝十三刺史部之一。轄今冀中、冀南及魯、豫各一小部。東漢先治高邑(今

         河北柏鄉(xiāng)北),后治鄴(今臨漳西南)。歷代均置,治所轄區(qū)多變。清冀州轄今冀縣等數(shù)縣地。民國廢州,

         以治所為冀縣。
黔中—— 戰(zhàn)國楚置黔中郡。秦時治臨沅(今湖南常德),轄今湖南西部及毗連的鄂、川、黔各一部。西漢改為武陵
         郡。唐曾以黔州為黔中郡。又唐分江南道置黔中道,治黔州(治今四川彭水),轄地比秦黔中郡,東境減

         今湖南方面部分地區(qū),西則包有今貴州大部。后世遂以黔為貴州的別稱。
黔州—— 北周改奉州為黔州,南宋升紹慶府。
“丿”部
穆陵關(guān)—— 在今山東臨朐東南大峴山上。409年,劉裕攻南燕,越大峴后自料必克。大峴屬沂山山脈。
衡山—— ①即今南岳衡山,又今安徽天柱山(霍山),古時亦名衡山。②秦漢有衡山郡,漢或為國,轄今江淮之間皖
         西及毗連之豫鄂各一小部,衡山(霍山)在此郡內(nèi)。漢武帝時改六安國,轄地僅今安徽六安、安豐等數(shù)縣
         地,天柱山已不在轄區(qū)之中。隋唐衡山郡即衡州。
衡州—— 隋平陳,置衡州,治衡陽(今市)。大業(yè)改州為郡,為衡山郡。唐武德廢郡設(shè)州,又為衡州。天寶改州為
         郡,改衡陽郡。至德再改衡州。明清有衡州府。民國廢府。
歙州—— 今新安江流域的歙、黟一帶,孫吳始分丹陽郡置新都郡。晉改新安郡。隋為歙州,先治休寧(今安徽休寧

         東萬安),后移歙縣。大業(yè)復(fù)為新安郡。唐仍為歙州新安郡。宋宣和間改徽州。
“丶”部
潞州—— 北周置。唐時治上黨(今山西長治),轄今晉東南。明嘉靖時為潞安府。民國廢府。
澧州—— 隋置,治澧陽(今湖南澧縣)。民國廢州。
澶州—— 唐置,治頓丘(今河南清豐西),因澶淵(今濮陽西,古有湖名澶淵)得名。五代后晉移濮陽(今濮陽南)。宋
         熙寧移今濮陽(見“德勝城”)。后升開德府。金仍為澶州,旋改開州。宋有黃河浮橋,以通濮陽南北二
         城??軠?zhǔn)、高瓊催宋真宗過橋入北城,即此地。
濂溪—— 宋周敦頤號為“濂溪先生”。濂溪有二,一為原名,在湖南道縣一帶,為周氏世居之地。一在廬山蓮花峰
         下一帶,因周敦頤居此得名。
【十七畫】
“一”部
壕鏡—— 澳門的舊稱。
檀州—— 隋分幽州置。唐治密云。石晉割給契丹。明改密云縣。
軒轅—— 河南偃師東南有山名軒轅,山路迂回曲折,號為絕險。東漢末筑關(guān)。
“丨”部
豳州—— “豳”同“邡”,在今陜西彬縣東北,周公劉遷居此地。西魏在這一帶置豳州。隋治新平,即今彬縣。唐

          改“豳”為“分”。
“丿”部
魏—— 周姬姓國魏在今山西芮城北。晉獻公滅魏,封給畢萬。畢萬遂為晉魏氏始祖。其子孫世為晉卿,后建魏國。
魏州—— 北周置。治所貴鄉(xiāng)在今河北大名東北,轄境跨今冀、魯、豫三省之界。隋為魏州武陽郡,唐為魏州魏郡。
         五代后唐升為興唐府。
魏郡—— 漢置,治鄴(今河北臨漳西南),轄境跨今冀、魯、豫三省之界。北周末遷安陽。隋為相州魏郡。至唐,為
         相州鄴郡(此鄴即安陽,非北周末年以前之鄴),而魏郡之名,則移給魏州。
魏博—— 唐河朔三鎮(zhèn)之一,治魏州,常領(lǐng)有魏、博、貝、衛(wèi)、澶、相等州。
徽州—— 宋宣和間改歙州置。元為路。明清為府。民國廢府。參見“歙州”。
“丶”部
襄平—— 秦置襄平縣,在今遼寧遼陽。東晉時地入高句麗。
襄州—— 北魏所置在今河南方城;舞陽、葉縣一帶。西魏改雍州為襄州,即襄陽一帶。
襄陽—— 東漢置襄陽郡。隋唐為襄州襄陽郡。宋為襄陽府。元改路。明清仍為府。民國廢府。
襄國—— 項羽置襄國縣,在今河北邢臺西南。隋改龍岡。
濡須—— 孫權(quán)在濡須口筑城。濡須,水名,從巢湖經(jīng)今無為東南流入長江。
濮陽—— 濮陽古為帝丘;春秋衛(wèi)數(shù)遷至此。地在今濮陽西南,古黃河南岸。漢魏為東郡治所。晉建濮陽國,改濮陽
        郡,均治古濮陽。北魏移濮陽郡治所于鄄城(今山東鄄城北)。隋唐濮州濮陽郡治所均在鄄城。五代梁晉

        夾河苦戰(zhàn),晉王李存助建德勝二城。其后德勝北城為濮陽,就在黃河邊上。這一帶是河道變動頻繁之處,

        宋金之際,黃河主流南趨,濮陽便遠離黃河。
濠州—— 隋置,治鐘離(今安徽風(fēng)陽東)。明初為臨濠府。
【十八畫及以上】
瀛州—— 北魏置。治所在今河間(隋置)。宋升河間府。
霸上—— 即灞上,在今西安市東,因在霸水西高原上得名.
霸州—— 后周以益津關(guān)及分莫、瀛二州地置,在今河北霸縣及附近一帶。
贛州—— 今江西贛州本名虔州,宋紹興間改。
夔州—— 唐改信州為夔州,治奉節(jié)。宋又有夔州路,治夔州,轄今川鄂黔各一部。元廢宋夔州路,而以夔州為夔州
         路(相當(dāng)于府)。明清為府。民國廢府。
懿州—— 遼懿州治所在今遼寧阜新東北。明廢。
麟州—— 唐置,治新秦(今陜西神木北)。末移吳兒堡(今綏德西北)。金廢。
衢州—— 今浙江衢州,唐置,治信安,即今衢縣。元為路。明清為衢州府。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jǐn)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一二区不卡不卡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高清免费日韩视频|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 国产成人国产精品国产三级| 成人免费视频免费观看| 东京热男人的天堂一二三区|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视频频道| 欧美日韩免费黄片观看| 欧洲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日韩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 成人精品欧美一级乱黄| 不卡一区二区高清视频| 中文字幕中文字幕在线十八区| 超碰在线播放国产精品| 国产一区麻豆水好多高潮| 日本午夜免费啪视频在线| 成人综合网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丁香婷婷久久一区| 美女被后入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欧洲亚洲日产一区二区| 又大又长又粗又猛国产精品| 日韩aa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高清视频一区不卡| 亚洲熟女国产熟女二区三区| 久久一区内射污污内射亚洲| 日韩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高潮| 国产亚洲中文日韩欧美综合网| 国产传媒精品视频一区| 精品久久少妇激情视频| 亚洲乱妇熟女爽的高潮片| 久久久精品区二区三区| 99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日韩人妻欧美一区二区久久| 久久国产人妻一区二区免费| 在线一区二区免费的视频| 欧洲自拍偷拍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av高清| 国产午夜福利不卡片在线观看| 欧美人妻少妇精品久久性色| 国产成人在线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