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xiāng)村見聞(2014-03-31 20:39:54)
鄉(xiāng)村見聞
最近一段時間,我對周邊地區(qū)的幾個農村進行調查,看到農業(yè)時代土地較多,靠土地上養(yǎng)殖、種植收入較好的村莊現(xiàn)在很是破落:
一、村里的人很少,很冷清。其中一個村民小組,人口多時400余人,而今僅有20余人,而且?guī)缀跏橇羰乩先?。老者告訴我們說:一是村里有點錢的人到鄉(xiāng)里、城里住了。二是年輕人在農村找不來對象,女方要求到城里買房,人走了。三是青壯年進城打工,過年時或誰家有了婚喪事,大家才回來一次。
二、村里的地很多,除一部分能澆水的種上果樹外,其余的耕地大多沒被充分利用。村民說:一是去年干旱,小麥沒有播種上。二是種果樹,澆水成本大,也麻煩。三是種地不劃算,不種又感到可惜,種與不種兩為難。四是留守人員多為老弱病殘,沒有能力種地,管理和收獲的機械、技術掌握不了。留守在農村的人已經成為典型的弱勢群體。
三、村里基礎設施不錯,但利用率很低。該村已全部通了水泥路,大集體時的水利設施至今仍然發(fā)揮著作用,人畜吃水不愁。村里修建了高檔次的水泥地板籃球場。
四、民居很有特點。該村有3棵千年古槐樹。從清末到上世紀70-80年代的窯洞均有,新舊房屋犬牙相錯。從遠處看,整個村落破爛不堪。村里有30多只羊,一位70歲的老人說:羊不需要到坡上放了,在村里的舊院子里就可以讓羊吃飽肚子。村里雖很凋蔽,但從門樓、殘墻、斷粱、石臺階、以及古樹、石墩都可以想到當年其曾經有過的繁華。
五、農村的環(huán)境污染嚴重。白色塑料袋、生活垃圾、污水、茅廁、糞便、焚燒秸稈以及人們的不良生活習慣,嚴重影響了農村的青山綠水。
六、農民們的文化生活枯燥,教會在農村的活動很活躍。大多數(shù)留守人員認為,教會的作用勝過其他組織。在調查中我們遇上了一名68歲的女性信教者(基督教)的葬禮,教會為她辦的很隆重。談及此事,人們普遍認為:這種儀式省錢、省事、簡單,傳播了知識、教化了人心,并對這種葬禮的形式看好。村民們反復講“留守在農村的人,多一半信教,只是教的種類太多了”。
這類村莊在西部地區(qū)并不少見,并且逐漸在消失,這是大趨勢。但從中也能看出農村未來發(fā)展的潛力:一是農村的舊房整合、土地平整、土地流轉工作的必要和工作量之巨大。二是在這些村里建學校、建村部辦公樓、搞體育設施、修路、興建人畜飲水工程、建新房,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一種浪費。三是在城鎮(zhèn)化建設中要降低農民進城入市的門檻。四是農村的發(fā)展需要外來資本投入。就目前現(xiàn)狀,靠農民自身的力量是改變不了農村面貌的,農村的土地上也很難有較高的產出,眼下的農村是留不住人的。五是政府要用心去經營農村,要從思維、人才、資金、技術、農業(yè)機械等多方面扶持和傾斜,要幫助農民們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六是要把農民們組織起來,形成合力,要讓他們掌握一定的技術,要有后續(xù)的現(xiàn)代種地人。七是農業(yè)機械化、新品種推廣、新技術應用在農村極為重要,一方面能保證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另一方面,能減少勞動強度,提高農業(yè)生產率。八是新農村建設的規(guī)劃要合理。新型社區(qū)要充分考慮到農民們的出行方便、居住實用、建設節(jié)約、便于生產,水電暖、衛(wèi)生、垃圾處理配套。九是黨和政府的農村政策一定要落到實處。十是要千方百計、想方設法地去提高農民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改善他們的生存環(huán)境,提升他們的幸福指數(shù)。
2014年3月3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