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傳說中一種有翼的龍。相傳禹治洪水時(shí)有應(yīng)龍以尾畫地成江河使水入海。2.古代傳說中善興云作雨的神。 異獸:《陵魚》鮫人,人魚 海中有陵魚,人面魚身,有手有足,啼聲如小兒。有的古書把它稱作鮫人,有的說就是人魚?!渡胶=?jīng)》提到人魚的有好幾處,都說它活在山溪中,看描述可能是鯇,即娃娃魚,不是神話中的人魚 而神話中的人魚,可能和西方見到的美人魚應(yīng)該一種生物,滅絕罷了 最早記錄在《山海經(jīng)》之西山經(jīng)中:華山上有一種名叫“肥遺”的怪蛇,它一旦出現(xiàn),便預(yù)示將有大范圍的旱災(zāi) 異獸:《橫公魚》 生于石湖,此湖恒冰。長七八尺,形如鯉而赤,晝在水中,夜化為人。刺之不入,煮之不死,以烏梅二枚煮之則死,食之可卻邪病 吼 形如兔,兩耳尖長,僅長尺余。獅畏之,蓋吼溺著體即腐 螭龍有兩種說法:一說中國傳說中的龍的來源之一。也稱蚩尾,是一種海獸,漢武帝時(shí)有人進(jìn)言,說螭龍是水精,可以防火,建議置于房頂上以避火災(zāi);二說是龍九子中的二子,古書中云:“其二曰螭吻,性好望,今屋上獸頭是也?!?形體似獸,習(xí)性好張望或好險(xiǎn),成為今日廟宇殿頂、堂塔樓閣等高處的龍或屋上的獸頂、殿角的走獸,也可壓火災(zāi)。)根據(jù)以上的說法,螭龍的原形應(yīng)該是我們生活中的壁虎。這種龍的特點(diǎn)是無鱗有鰭 蛟龍 蛟,龍之屬也。池魚,滿三千六百,蛟來為之長,能率魚飛置笱水中,即蛟去 虬龍 古代傳說中的有角無須的小龍。屈原《天問》:“虬龍負(fù)熊”。宋《瑞應(yīng)圖》:“龍馬神馬,河水之精也,高八尺五寸,長頸骼,上有翼,修垂毛,鳴聲九音。有明王則見?!彬褒垊t是傳說中的瑞獸,“神馬”,“馬八尺以上為龍”,“兩角者虬”。 蟠龍,身長四丈,青黑色,赤帶如錦文,常隨水而下,入于海。有毒,傷人即死 囚牛,是龍生九子中的老大,平生愛好音樂,它常常蹲在琴頭上欣賞彈撥弦拉的音樂,因此琴頭上便刻上它的遺像。這個(gè)裝飾現(xiàn)在一直沿用下來,一些貴重的胡琴頭部至今仍刻有龍頭的形象,稱其為“龍頭胡琴”。 二兒子是睚毗(yazi):它平身愛殺所以多被安在兵器上,用以威攝敵軍。同時(shí)又用在儀仗上,以顯得更加威嚴(yán)。 嘲風(fēng),龍生九子之一中的老三。樣子像狗,平生好險(xiǎn) 第四兒是蒲牢:喜歡吼叫,人們就把它安在鐘上,大多是蒲牢的形象 第五兒是狻猊(Suānní):形似獅子。是外來品,隨佛教傳入中國的,所以性格有點(diǎn)像佛。它好安靜、又愛煙火。所以往往把它安在佛位上或香爐上,讓它為佛門護(hù)法。 第六兒是霸下:又名贔屭,樣子似龜。相傳上古時(shí)它常背起三山五岳來興風(fēng)作浪。被夏禹收服,為夏禹立下不少汗馬功勞。治水成攻后,夏禹就把它的功績,讓它自己背起。故中國的石碑多由它背起的。 第七兒是狴犴(Bì'an):又名憲章,樣子像虎。相傳它主持正義,而且能明是非,因此它被安在獄門上下、門大堂兩則、以及官員出巡時(shí)肅靜回避的牌上端,以維護(hù)公堂的肅然之氣。 第八兒是負(fù)屃(xì):身似龍,雅好斯文,盤繞在石碑頭頂。似龍形,排行老八,平生好文,石碑兩邊的文龍是其遺像。 么子是螭吻(chīwěn):又名鴟尾,魚形的龍。相傳是大約在南北朝時(shí),由印度「摩竭魚」隨佛教傳入的。它是佛經(jīng)中,雨神座下之物,能夠滅火。故此,螭吻由此變化出來,所以它多安在屋脊兩頭,作消災(zāi)滅火的功效。 禺疆統(tǒng)治北海,身體象魚,但是有人的手足,乘坐雙頭龍; 貔貅(pixiu)傳說中的一種兇猛的瑞獸,來歷說法不一。貔貅能吞萬物而從不泄,故有納食四方之財(cái)?shù)脑⒁?。中國傳統(tǒng)是有“貔貅”的習(xí)俗,和龍獅一樣,有將這地方的邪氣趕走、帶來歡樂及好運(yùn)的作用。 話說地藏王的坐騎諦聽好像和貔貅是一物種! 虛耗,古代神獸之一,虛耗是給人招來禍害的惡鬼。傳說虛耗身穿紅色的袍服、長有牛鼻子,一只腳穿鞋著地、另一只腳掛在腰間,腰里還插有一把鐵扇子 猰貐(yayu),又稱為“窫窳”,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吃人怪獸,像貙,虎爪,奔跑迅速。傳說猰貐曾是天神,是燭龍的兒子。關(guān)于猰貐的外形有很多種說法,比如人面龍身、大小和貍一樣,也有的說是人面牛身馬腿,或者說龍頭虎身的巨獸。據(jù)說由于猰貐喜食人類,所以堯帝命令后羿將它殺死。 趴蝮,實(shí)際寫法為{蟲八}{蟲夏},發(fā)音為八下(bāfù),位于橋邊的最喜歡水,常飾于石橋欄桿頂端。在后門橋的四個(gè)角上趴蝮,造型非常優(yōu)美,傳說它的形象似龍非龍,似蝦非蝦,平生最喜歡水,伴水而居。它愛喜波弄水,常年累月在河水中玩耍,又名帆蚣,擅水性,喜歡吃水妖,據(jù)說是龍王最喜之子。 禍斗,它的外形和一般的狗沒有什么兩樣。不過它通體的毛都是黑色,并且泛出特殊的光澤。有少數(shù)禍斗,尾巴尖上是開叉的,除此之外,也沒有什么特異的地方。事實(shí)上,僅憑外表,你無法從它們的外形上覺察出任何異樣。但這并不妨礙他們擔(dān)任火神助手的工作,有時(shí)火神因?yàn)槟承┰螂x職,禍斗甚至要接手神的職司。
馬腹,出于蔓渠山旁伊水,人面虎身,叫聲有如嬰兒啼哭,性情兇殘。
蜚,出于太山,樣子象牛,頭部白色,獨(dú)眼,蛇尾,上古的瘟疫之獸 化蛇,這是個(gè)人面豺身,背生雙翼,行走如蛇,盤行蠕動(dòng)的怪物。它的聲音如同嬰兒大聲啼哭,又像是婦人在叱罵?;吆苌匍_口發(fā)音,一旦發(fā)音就會(huì)招來滔天的洪水。《山海經(jīng)(中次二經(jīng))》有記載。據(jù)說春秋時(shí)代,有農(nóng)夫在魏國大梁城附近聽見嬰兒啼哭,找到后發(fā)現(xiàn)卻是一個(gè)蛇形妖怪。此后三天,黃河果然泛濫,淹沒沿途八百五十多個(gè)城鎮(zhèn)鄉(xiāng)村。 魍魎(wangliang) 古代傳說中的山川精怪。一說為疫神,傳說顓頊之子所化?! 犊鬃蛹艺Z·辨物》:“木石之怪夔魍魎(wǎngliǎng)。” 傳說中的神獸之一。角圭《山海經(jīng)》中有描述,此獸又名任法獸。如羊,一角,青色,性忠直。看見有人相斗就觸理虧的一方。 孰湖《西次四經(jīng)》崦嵫之山有獸焉,其狀馬身而鳥翼,人面蛇尾,是好舉人,名曰孰湖。 夫諸:形狀如白鹿而有四角。招大水?!渡胶=?jīng)(中次三經(jīng))》有載。 并封:類豬,黑色,前后皆有頭。述蕩則是左右有頭?!渡胶=?jīng)(海外西經(jīng))(大荒西經(jīng))》、《周書(王會(huì))》有載。 欽原《山海經(jīng)·西次三經(jīng)》有云:昆侖山,有鳥焉,其狀如蜂,大如鴛鴦,名曰欽原,惹鳥獸則死,惹木則枯。
翻羽,又名綠耳,行越飛禽。昆侖八駿之一,曾經(jīng)載周穆王至昆侖山見西王母。后稱“天子八駿
諸犍 中國古代神獸,人面豹身,牛耳一目,有長尾,能發(fā)巨聲。行走時(shí)銜著尾巴,休息時(shí)盤著尾巴。
冉遺魚。英鞮山,涴水從這座山發(fā)源,然后向北流入陵羊澤。水里有很多冉遺魚,這種魚長著魚身、蛇頭,還有六只腳,他的眼睛形狀如同馬的眼睛,吃了這種魚可以使人不患夢魘癥,還可以防御兇災(zāi)。
山膏(huan)《山海經(jīng)·山中經(jīng)》:“苦山,有獸焉,名曰山膏,其狀如逐,赤若丹火,善罵?!惫簟斗懈ぺw高與黑辛》引章炳麟《為柳亞子題扇》詩: “江湖滿地嗚呼派,只遂山膏善罵人?!薄 ∩瞎艜r(shí),帝嚳出游,在山林中曾遇上一只,豈料這異獸出口即罵,被帝嚳的狗盤瓢咬死。
狍鸮(paoxiao),傳說中的吃人怪獸,生活在鉤吾山,它的身體像羊,人的面孔,眼睛卻長在腋窩的下邊,牙齒與老虎的類似,還有人的指甲,它的叫聲就像嬰兒在啼哭。
山臊,古代神獸之一。 傳說為山神,人臉猴身,能說人話,且會(huì)變化,特別喜歡吃蝦蟹。
挾翼,但之所以名曰挾翼乃因其背生雙翼,形似鵬鳥,能翱翔九州。 相柳,又稱相繇,上古兇神,蛇身九頭,食人無數(shù),所到之處,盡成澤國。它噴出來的水比洪水還歷害,又苦又辣,吃了就會(huì)送命,因此,這種水澤連禽獸也不能生活。禹見相柳如此猖獗,就運(yùn)用神力殺了相柳,為民除害。相柳身上流出的血,一沾土地就五谷不生,把大片地方污染了。禹嘗試用泥土陘塞,但三陘三陷,禹只好把這片土地劈為池子,各方天神在池畔筑起一座高臺,鎮(zhèn)壓妖魔
古代傳說中夜間能發(fā)光的異獸,亦稱“火鼠”。是傳說中住在南海盡頭的火山(非現(xiàn)在通指的火山,乃是燃燒的森林)里的一種奇鼠。重百斤(體形應(yīng)甚大),毛長接近一米,細(xì)如絲,見水即死。 乘黃《山海經(jīng)·海外西經(jīng)》:“白民之國在龍魚北,白身披發(fā)。有乘黃,其狀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壽二千歲。 鯤鵬(kunpeng)北冥有魚,其名曰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边@鯤鵬精于變化,通靈萬物,助天帝澄清玉宇,受敕封為九天鯤鵬 飛廉,亦作蜚廉,是中國神話中的神獸,文獻(xiàn)成飛連是鳥身鹿頭或者鳥頭鹿身 兕(si)《山海經(jīng)·海內(nèi)南經(jīng)》有這樣的兩端記載,兕在舜葬懂,湘水男。其狀如牛,蒼黑,一角。 兕,如野牛而青,象形。 比翼鳥。《山海經(jīng)·海外南經(jīng)》:“比翼鳥在(結(jié)匈國)其東,其為鳥青、赤,兩鳥比翼。一曰在南山東?!庇稚胶=?jīng)《西山經(jīng)》:“崇吾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鳧,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飛,名曰蠻蠻,見則天下大水?!?/span> 神話傳說中為西王母取食傳信的神鳥。 《山海經(jīng)·:“又西二百二十里,曰三危之山,三青鳥居之?!蹦銈儾滤鞘裁?/span> 當(dāng)扈(hu)《山海經(jīng)·西山經(jīng)》:“〔上申之山〕其鳥多當(dāng)扈,其狀如雉,以其髯飛,食之不眴目?!睍x郭璞《山海經(jīng)圖贊·當(dāng)扈》:“鳥飛以翼,當(dāng)扈則須,廢多任少,沛然有馀。”
其形似雞,鳴聲如鳳,此鳥兩目都有兩個(gè)眼珠,所以叫作重明鳥,亦叫重睛鳥。它的氣力很大,能夠搏逐猛獸。能辟除猛獸妖物等災(zāi)害。舊時(shí)新年風(fēng)俗,貼畫雞于門窗上,實(shí)即重明鳥之遺意。
三足烏,又名三足金烏,也稱金烏、陽烏,或稱三足。傳古代人看見太陽黑子,認(rèn)為是會(huì)飛的黑色的鳥——烏鴉,又因?yàn)椴煌谧匀恢械臑貘f,加一腳以辨別,又因與太陽有關(guān),為金色,故為三足金烏。三足烏是神話傳說中駕馭日車的神鳥名。為日中三足烏之演化。三足烏亦稱“踆烏”。居于日中,有三足。
滅蒙鳥。禽類,青色羽毛,紅色的尾巴,也叫孟鳥。
畢方,在《山海經(jīng)·西次三經(jīng)》中,有在章峨之山,有一種鳥,型狀如鶴,一足,有紅色的紋和白喙。就是叫做畢方。
【朱雀】 鳳凰在中國來說,是一種代表幸福的靈物。它的原形有很多種。如錦雞、孔雀、鷹鷲、鵠、玄鳥(燕子)等等...又有說是佛教大鵬金翅鳥變成的。鳳凰神話中說的鳳凰是有雞的腦袋、燕子的下巴、蛇的頸、魚的尾、有五色紋。又請鳳是有五種品種,以顏色來分的:紅是鳳、青是鸞鳥、白是天鵝、另有黃和紫的鳳凰又可說是朱雀或玄鳥。朱雀是四靈之一,也和其它三種一樣,它是出自星宿的,是南方七宿的總稱:井、鬼、柳、星、張、翼、軫。聯(lián)想起來就是朱雀了。朱為赤色,像火,南方屬火,故名鳳凰。它也有從火里重身的特性,和西方的不死鳥一樣,故又叫火鳳凰。
【玄武】 玄武是一種由龜和蛇組合成的一種靈物。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武,是黑色的意思;冥,就是陰的意思。玄冥起初是對龜卜的形容:龜背是黑色的,龜卜就是請龜?shù)节らg去詣問祖先,將答案帶回來,以卜兆的形式顯給世人。因此,最早的玄武就是烏龜。以后,玄冥的含義不斷地?cái)U(kuò)大。龜生活在江河湖海(包括海龜),因而玄冥成了水神;烏龜長壽,玄冥成了長生不老的象征;最初的冥間在北方,殷商的甲骨占卜即「其卜必北向」,所以玄冥又成了北方神 【青龍】 青龍,亦作“蒼龍”,古代神話中的東方之神。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自黃帝授命于天,威澤四方,龍就成為中華民族乃至整個(gè)中國的象征,而比較明確的定形是在漢代,從大漢朝開始,龍就被確定為皇帝的象征與代表。在東方傳說中,青龍身似長蛇、麒麟首、鯉魚尾、面有長須、犄角似鹿、有五爪、相貌威武,而在西方神話里,龍更像是長翅膀的蜥蜴。 【麒麟】 麒麟,亦作“騏麟”,簡稱“麟”,古代傳說中的仁獸、瑞獸,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動(dòng)物,與鳳、龜、龍共稱為“四靈”。 被稱為圣獸王。且是神的坐騎。 【梼杌】 táo wù 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猛獸。 相傳是北方天帝顓頊的兒子,它還有名字叫做傲狠,難訓(xùn),由這幾個(gè)名字里,也可大略推知它的作為了。和窮奇一樣,梼杌后來也成了四兇之一。 【窮奇】 據(jù)《山海經(jīng)?海內(nèi)北經(jīng)》所載,指窮奇外貌像老虎,長有一雙翅膀,喜歡吃人,更會(huì)從人的頭部開始進(jìn)食,是一頭兇惡的異獸。可是,同樣在《山海經(jīng)》中,〈西山經(jīng)〉一篇卻提到窮奇的另一種形象,該篇中的窮奇,外貌像牛,長著刺猬的毛發(fā),與〈海內(nèi)北經(jīng)〉所述者有很大的差別。不過二者都是喜歡食人的兇獸,這方面則沒有分別。
【混沌】 ?!渡胶=?jīng)》第二卷《西山經(jīng)》云:“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黃,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湯谷。有神鳥,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zé)o面目,是識歌舞,實(shí)惟帝江也?!睖喍丶椿煦纾煦绲男蜗鬄樽R歌舞的神鳥。
【饕餮】 tāo tiè 傳說中的一種貪殘的怪物。古代鐘鼎彝器上多刻其頭部形狀以為裝飾?!秴问洗呵铩は茸R》:“ 周 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bào)更也?!薄渡癞惤?jīng)·西南荒經(jīng)》:“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頭上戴豕,貪如狼惡,好自積財(cái),而不食人谷,強(qiáng)者奪老弱者,畏羣而擊單,名曰饕餮?!? 宋 邵博 《聞見后錄》卷二六:“ 紹圣 初,先人官 長安府 ,於西城 漢高祖 廟前賣湯餅民家,得一白玉奩,高尺馀,遍刻云氣龍鳳,蓋為海中神山,足為饕餮,實(shí) 三代 寶器?!?/span>
【水麒麟】 品性仁慈、妖力強(qiáng)大的生物,諳悟世理,通曉天意,可以聆聽天命,王者的神獸。
【白澤】 昆侖山上的神獸,著名的神獸,渾身雪白,能說人話,通萬物之情,很少出沒,除非當(dāng)時(shí)有圣人治理天下,才奉書而至。 (另一說法是白色的馬)
【重明鳥】 堯在位七十年,有積支之國,獻(xiàn)明鳥,一名雙晴言在目。
【畢方】 一種鳥,型狀如鶴,一足,有紅色的紋和白喙。
龍子之螭吻
【鬼車】 別名九頭鳥。色赤,似鴨,大者翼廣丈許,晝盲夜了,稍遇陰晦,則飛鳴而過。愛入人家爍人魂氣。亦有說法稱九首曾為犬呲其一,常滴血。血滴之家,則有兇咎。(此疑為個(gè)例) 《三國典略》、《嶺表錄異》、《正字通》、《古風(fēng)》有載。
【鑿齒】 人形獸,齒長三尺,其狀如鑿,下徹頷下,而持戈盾(應(yīng)有一定智能)。曾為羿于壽華之野射殺。 《山海經(jīng)(海外南經(jīng))(大荒南經(jīng))》、《淮南子(本經(jīng)訓(xùn))》有載。
【橫公魚】 生于石湖,此湖恒冰。長七八尺,形如鯉而赤,晝在水中,夜化為人。刺之不入,煮之不死,以烏梅二枚煮之則死,食之可卻邪病。 《神異經(jīng)(北方荒經(jīng))》有載。
【九尾狐 】 省稱“九尾”,亦稱“九尾禽”。傳說中的異獸。居青丘之山,食人。其說始見于先秦,至漢傳為瑞祥之獸,象征王者興。又,天下太平則現(xiàn),象征王者子孫繁息。 《南山經(jīng)》:“(青丘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耳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span> 《白虎通》:“德至鳥獸則九尾狐見。”
【夔】(kui) 《山海經(jīng)·大荒經(jīng)》記載:東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獸,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風(fēng)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曰夔。黃帝得之,以其皮為鼓,橛以雷獸之骨,聲聞五百里,以威天下。 傳說中國東海上有一座“流破山”,夔就居住在此山之上。夔的身體和頭象牛,但是沒有角,而且只有一條腿,渾身青黑色。據(jù)說夔放出如同日月般的光芒和雷鳴般的叫聲,只要它出入水中,必定會(huì)引起暴風(fēng)。在黃帝和蚩尤的戰(zhàn)爭中,黃帝捕獲了夔,用它的皮制作軍鼓,用它的骨頭作為鼓槌,結(jié)果擊打這面鼓的聲響能夠傳遍方圓500里,使黃帝軍士氣大振、蚩尤軍大駭。 夔與天地同生 世上只有三只 以上是第一只 第二只乃秦始皇所殺 但秦始皇沒有黃帝的功業(yè) 所以這只夔的皮做成的鼓就沒那么神奇了。 【當(dāng)康】 有牙的小豬狀,因叫聲而得名??梢灶A(yù)見豐年。《山海經(jīng)(東次四經(jīng))》有載。
【飛廉】 鹿身,頭如雀,有角,蛇尾豹文。有說其為風(fēng)伯。但我覺得應(yīng)該是操縱風(fēng)力大氣的神獸更合理?!冻o(離騷)》有載。
【燭龍】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神獸。又名燭陰,也寫作逴龍。人面龍身,口中銜燭,在西北無日之處照明于幽陰。傳說他威力極大,睜眼時(shí)普天光明,即是白天;閉眼時(shí)天昏地暗,即是黑夜。今文化史家認(rèn)為,燭龍為北方龍圖騰族的神話,其本來面目應(yīng)是男根,由男性生殖器蛻變而來。其產(chǎn)生晚于女陰崇拜時(shí)代。 《山海經(jīng).大荒經(jīng)》:“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fēng)雨是謁。是燭九陰,是謂燭龍?!庇帧逗M饨?jīng)》:“鐘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為晝,眠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fēng);身長千里,在無晵之東,其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鐘山下?!眳㈤嘄従S英《原始崇拜綱要》。 《楚辭.天問》:“西北辟啟,何氣通焉?日安不到,燭龍何照?”又《大招》:“北有寒山,逴龍赦只?!?/span> 燭龍?jiān)谘汩T北,蔽于委羽之山,不見日,其神人面龍身而無足。(《淮南子·地形訓(xùn)》)
月出皎兮,勞心悄兮;有意變化,君莫笑兮——狐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