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宣宗即愛新覺羅·旻寧。 愛新覺羅·旻寧(1782年9月16日—1850年2月25日),即清宣宗,史稱道光帝,原名綿寧,即位后改為旻寧(滿語,穆麟德:min ning)是清入關(guān)后的第六位皇帝,也是清朝唯一以嫡長子身分繼承皇位的皇帝。嘉慶皇帝第二子,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9月16日),在位期間清朝積貧積弱,他為挽救清朝衰落做了一些努力,如整頓吏治,整厘鹽政,通海運(yùn),平定張格爾叛亂,嚴(yán)禁鴉片,起到了一定積極作用;他本人力行節(jié)儉,勤于政務(wù),但作為一個帝王他的資質(zhì)不高,加之社會弊端積重難返,清王朝在道光帝的統(tǒng)治時期進(jìn)一步衰落,和西方的差距也越來越大,1842年清朝在鴉片戰(zhàn)爭中失敗,簽訂喪權(quán)辱國的《南京條約》,此后十年道光帝茍安姑息,得過且過,沒有任何學(xué)習(xí)西方,振興王朝的措施。道光三十年(1850)正月十四日去世。在位30年,終年69歲。廟號宣宗,葬慕陵。 他是嘉慶帝嫡出的皇次子,由于長子早夭,所以他是事實(shí)上的嫡長子。正是因?yàn)榧螒c長子早夭的緣故,所以愛新覺羅·綿寧是大清朝第一位以嫡長子身份繼承皇位的皇帝。 如何繼承皇位的 其父親嘉慶皇帝本來就對綿寧很贊賞,因?yàn)樵阪?zhèn)壓白蓮教起義之事中綿寧的表現(xiàn),更是堅(jiān)定了嘉慶皇帝傳位于綿寧的決心。 綿寧年幼好學(xué),間習(xí)武藝。10歲跟隨祖父乾隆皇帝打獵獲鹿,乾隆帝大喜,賜黃馬褂、花翎。嘉慶十八年,天理教徒攻進(jìn)紫禁城,他又以鳥槍擊斃兩“賊”。嘉慶帝很高興,封他為“智親王”,其御槍也賞賜了一個封號,叫“威烈”,嘉慶帝稱贊他“忠孝兼?zhèn)洹薄?/span>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嘉慶帝崩,綿寧繼位,因?yàn)閾?dān)心綿字老百姓不容易避諱,所以改名旻寧,定年號為道光。即位時正值鴉片泛濫,道光帝為挽救國家財(cái)政危機(jī),也主張禁煙,多次下詔禁鴉片進(jìn)口,禁止自種自制。之后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由于道光帝戰(zhàn)守?zé)o策,時和時戰(zhàn),清朝戰(zhàn)敗于英國,并與英人簽訂近代首條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及開放五口通商。 道光帝在位時因循守舊,絕少建樹,重臣曹振鏞奉行“多磕頭,少說話”哲學(xué)。大臣所上奏章也“語多吉祥,兇災(zāi)不敢入告”。繼起的穆彰阿,人稱“在位二十年,亦愛才,亦不大貪,惟性巧佞,以欺罔蒙蔽為務(wù)”。鴉片戰(zhàn)爭戰(zhàn)敗后,前方將帥還不斷謊報(bào)戰(zhàn)績,掩敗為功,責(zé)任重大的指揮官靖逆將軍奕山竟被欽命“交部優(yōu)敘”,賞白玉翎管。禮部右侍郎曾國藩批評道光時代:“九卿無一人陳時政之得失,司道無一折言地方之利病,相率緘默。”“以畏葸為慎,以柔靡為恭?!保熬┕僦k事通病有二:曰退縮、曰瑣屑。外官之辦事通病有二:曰敷衍、曰顢頇?!蹦酥撂教靽?,地方官仍互相隱諱,不敢上報(bào)。 道光朝稍可稱善的政績是用陶澍改革鹽法,革除了壟斷商販的束縛,取得了顯著的成就。此外,道光帝崇尚儉樸,所穿龍袍甚至是宮內(nèi)舊料所制,“衣非三浣不易。宮中用款,歲不逾二十萬,內(nèi)務(wù)府掌司各官,皆有'臣朔饑欲死’狀。頌之者謂其儉德實(shí)三代下第一人,雖漢文帝宋仁宗亦不能及?!睗M朝文武亦因此投其所好,所穿朝服故意打上補(bǔ)丁,以示清廉。 道光三十年(1850)正月駕崩于圓明園,終年69歲。廟號宣宗,謚“效天符運(yùn)立中體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儉勤孝敏成皇帝”,葬于清西陵慕陵。 生命軌跡
改刀肉與道光帝的故事塞北古城平泉,有一種傳統(tǒng)風(fēng)味小吃——改刀肉。改刀肉以豬肉和竹筍為主料,切成絲翻炒,邊炒邊加入雞鴨湯、口蘑湯、醬油、紹興酒、香油等。待肉、筍成為金黃色后,澆上汁水,盛入盤中,成品改刀肉,外形猶如一座金字塔,筍絲柔韌,肉絲筋硬,味道鮮美,爽口而不膩人。 改刀肉與道光帝的故事 道光皇帝與“改刀肉” 大清朝的十三位皇帝,論吃喝玩當(dāng)數(shù)乾隆皇帝,要不怎么各地的美味菜品、茶點(diǎn)和景致都與怹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留下了許多典故。但要論起“艱苦樸素”,較比之下,得說是道光帝了。但是,河北古城平泉縣有名道菜,相傳與這位道光皇帝有關(guān)。這菜的名字就叫“改刀肉”。 您看好了,是“改刀肉”可不是“滾刀肉”。 話說道光年間,有一天御膳房的御廚劉師傅,得了道光帝的旨。感情道光帝日理萬機(jī),再加上遇到點(diǎn)煩心事,胃口不佳,想換換口味。太監(jiān)傳旨后,劉師傅可就琢磨開了。換口味容易,但分給誰換,皇上再艱苦樸素,那也是山珍海味的吃過、見過。正在苦思苦想的當(dāng)口兒,劉師傅忽然想到,如果用現(xiàn)成的鮮竹筍與瘦肉一起熱炒,濃郁的肉香和竹筍清香合為一處,那味道定是錯不了。 但是,主意是有了,但要真做起來還真沒那么容易。不是刀口不對,就是肥瘦肉搭配不合理,炒出的菜沒什么新意。后來。經(jīng)過幾番的試炒試嘗,總結(jié)經(jīng)驗(yàn)、教訓(xùn),終于掌握了刀口、肥瘦肉搭配和火候的規(guī)律,做成了這道菜。入口綿軟,口感筋道,其味鮮美。經(jīng)道光皇帝上眼一瞧,上嘴一嘗。那肉切的刀口講究,火候得當(dāng),論色,是清秀悅目;論香。清香撲鼻;論味,是鮮美無比。這道菜吃的道光帝是相當(dāng)?shù)臐M意,并定為清宮的御膳。 關(guān)于這道菜的名字,說法有二。一是這菜重在刀工和火候,所以叫“改刀肉”;第二種說法是道光帝吃過后御賜菜名“改刀肉”。那么,為什么起了個“改刀肉”的名兒,這可是天機(jī)。身邊的太監(jiān)和劉師傅自然不敢多問。 歲月不饒人,伺候了皇帝幾十年的劉師傅,年歲大了便出宮回到河北老家。和兒子憑手藝開了個飯莊,這道叫“改刀肉”的菜,也就傳到了民間。后來劉師傅還收了5個徒弟,傳授御膳菜的絕技。1844年,也就是道光24年,76歲的劉師傅去逝,五個徒弟在師傅死后,把店改為“五奎園”,意思是,要這無個徒弟齊心協(xié)力,傳承好手藝和“改刀肉”的絕技。 風(fēng)味特點(diǎn) 1.改刀肉是清道光年間宮廷御膳品種,經(jīng)八代相傳,已有 l60余年的歷史。 2.相傳,道光在位時,吃膩了山珍海味,一心想換花樣,御膳房里七位高廚費(fèi)盡心機(jī),仍不能引起皇帝的食欲,眾廚急切不安。一日主廚劉德才忽想起竹筍鮮嫩,如配以豬肉同炒一定味佳。眾人反復(fù)試做,逐步完善,晉獻(xiàn)后深受道光喜愛。 3.此菜用料尋常,重在刀功,肉絲與筍絲混然一色,入口酥軟,味道鮮美,無余汁,幽香四溢,可冬存百日,夏貯一旬。此菜回鍋勝于初做,制作精細(xì),風(fēng)味獨(dú)特,在東北地區(qū)廣為流傳。
全皇后暴亡之謎
道光帝生前共有過三位皇后,第一位是孝穆成皇后,還在道光為皇子時的嘉慶元年(1796)被冊封為道光的嫡福晉,死于嘉慶13年正月,其皇后名份是道光即位后追封的。第二位是孝慎成皇后,當(dāng)孝穆成皇后死后,被嘉慶冊封為道光的繼嫡福晉,道光即位后立為皇后,于道光13年4月去世。 孝全成皇后是道光的第三位皇后。道光初年入宮,賜號全嬪。小時候,其父頤齡任職蘇州,孝全也隨居蘇州,其聰明、賢惠,堪稱一時之冠。入宮后,曾經(jīng)仿照民問的乞巧板,將木片削成若干方,排成“六合同春”四字,做為宮中新年的玩具,為皇宮的深宅大院增添了喜慶氣氛,直到咸豐初年,京外還有人仿其遣制,以致被《清宮詞》譽(yù)為:“惠質(zhì)蘭心并世無,垂鬢曾記住姑蘇。譜成六合同春字,絕勝璇璣織錦圖?!彼?,孝全入宮后,以美貌聰慧、心靈手巧,深得道光寵愛,連連晉封。道光3年(1823)冊封為全妃,5年晉為全貴妃。13年又晉為皇貴妃,14年立為皇后。按照清宮規(guī)制,女子入宮,在通向皇后的道路上,共有八個階梯。這八階梯是;答應(yīng)、常在、貴人、嬪、妃、貴妃、皇貴妃、皇后。孝全皇后初入宮時,就跳越過了答應(yīng)、常在、貴人三個等級,被冊封為嬪,以后在短短的14年間,又邁上其余5個臺階,達(dá)到了一個宮中女人日思夜想的巔峰地位——皇后,其升遷速度是相當(dāng)快的。孝全的晉封之快,幾乎可以肯定地說明,孝全在道光那里,得到了持殊的寵幸。 既然如此,正當(dāng)春風(fēng)得意,年僅33歲的孝全為何突然患病身亡呢?對此,正史并無明載。然而,通過其它史料,可以找到解答這一問題的某些線索。 道光20年時,道光帝已年近60歲,在這之前,就已開始考慮皇位繼承人的問題。當(dāng)時的合適人選一是孝全皇后所生的皇四子奕詝;一是靜皇貴紀(jì)所生的皇六子奕訢。這年,就奕詝和奕訢而言,奕詝10虛歲,奕訢9虛歲,年齡大致相當(dāng),身體發(fā)育均屬正常。奕詝似乎以敦厚見長,奕訢則以聰穎取勝,兩人各有優(yōu)長,不分伯仲。就全皇后和靜皇貴妃而言,前者為皇后,自然位居第一.后者為皇貴妃,地位僅在皇后之下,排名第二,兩者雖有差距,但差距不大,難分優(yōu)劣。 在這種情況下.奕詝和奕訢誰可能成為大清皇位的繼承人,關(guān)鍵在于道光帝的好惡。 《清宮詞》中有一首詞記載了孝全皇后之死,它是這樣寫的: “如意多因少小憐,蟻杯鴆毒兆當(dāng)筵。溫成貴寵傷盤水,無語親褒有孝全。” 這首詞的注釋說:孝全皇后先由皇貴妃總管六宮事務(wù)(道光13年),不久,正位中宮(道光14年),數(shù)年后暴死,事多隱秘。當(dāng)時,道光的繼母孝和皇太后還活著,家法森嚴(yán),道光也不敢違抗孝和皇太后的懿旨,所以,特謚之曰“全”。道光既痛悼孝全去世也,故不立其她妃嬪之子為繼承人,而決定立奕詝,因?yàn)?/span>奕詝為孝全皇后所生.并且在諸皇子中年齡較大。 《清宮詞》所記,孝全之死與筵席上的鴆毒有關(guān),是孝全違背了家法,孝和皇太后執(zhí)行家法的結(jié)果 。至于違背了家法中的哪條哪款,注釋沒有明說.只說是“事多隱秘。” 到底是什么“隱秘”呢?當(dāng)然不象電視劇中所說的在宮外與別人生了孩子,而是史家的另一條史料回答了這個問題: 原來,道光帝在奕詝和奕訢這兩位皇子中,究竟確定誰為繼承人,一直舉棋不定。因奕詝年長,其生母孝全長期受寵。大約原定立奕詝繼統(tǒng),后又覺奕訢天資聰穎,才智過人,又想立奕訢為儲。孝全深知道光猶豫不決,為防止意外,保證奕詝將來榮登大寶,就想設(shè)筵鴆殺其它皇子。一日,孝全皇后設(shè)下筵席,請諸位皇子前來參加,暗中將鴆毒放入魚中,并率先告戒奕詝不要吃魚。奕詝性情敦厚,與諸位兄弟友愛情深,就偷偷告訴諸位兄弟不要吃魚。諸弟果然均未吃魚,遂得不死。不久,這一陰謀泄漏,為道光繼母孝和皇太后所知,孝和大怒,立命將孝全皇后賜死。孝全皇后徘徊猶豫,自然不愿去死。孝和皇太后就命人將白綾懸于宮門之上,并召宮人晝夜哭喪,逼令孝全皇后自盡,孝全無奈,只好自縊身亡。后來,奕詝真的登上了皇帝寶座,但他登基卻是以母后的暴死為代價的。 節(jié)儉”皇帝
道光帝的“節(jié)儉”,在歷朝帝王中算是首屈一指的,而他的儉省作風(fēng),并沒使他的大清王朝強(qiáng)盛起來,下面來說說他的一些節(jié)儉趣事。 先來說說吃。 道光帝有回賞賜沙場有功之臣吃頓飯,也“節(jié)儉”到家。大學(xué)士長齡,平定了回疆,把逆首張格爾檻送京師。道光帝親御午門受俘后,便開慶功宴筵,他怕內(nèi)膳房太耗費(fèi)銀錢,便傳旨須格外節(jié)儉。當(dāng)時請的客人除長齡外,還有十五個老臣。這些人擠了兩桌,桌上擺著看得見的幾樣菜,大臣們卻不敢舉箸,只怕一動筷, 便要吃光,而吃光了是很不好看的。道光帝坐在上面,也不吃菜,也不喝酒,只和大臣們談些前朝的武功,后來又談到做詩。一班老臣硬是忍著餓聽道光帝在席上長篇大論了足足兩個時辰,菜不曾吃得,便散席了,只得一個個前胸貼后背地回家去吃。還好老臣們身體素質(zhì)不錯,沒有低血糖什么的毛病,不然可能就得暈倒幾個。 再來說說穿。 《清宣宗實(shí)錄》里記載了這樣一件事兒,道光十四年冬天,道光檢閱京城的禁衛(wèi)軍,看到官兵都穿著樸素的衣服,高興地說:“一洗過去的惡習(xí),崇實(shí)務(wù)本,不失滿洲舊風(fēng),將幾位主管官員各提升一級”。 幾天過后,官員們上朝都齊刷刷穿上打補(bǔ)丁的衣服。只見滿朝文武個個衣衫襤褸,當(dāng)時的一般中層干部也不致于這副打扮,何況他們。散朝時,大家都開始裝模作樣彼此之間交流節(jié)儉經(jīng)驗(yàn),比如哪兒可以買到便宜蔬菜,如何買到便宜衣服等等。 道光皇帝哪里知道,此時北京城里的舊衣服賣得比新的還貴呢。有些官買不起,就只好自己做舊,把新袍子弄臟弄破加上補(bǔ)丁。道光帝眼見滿朝文武都穿舊衣破袍,認(rèn)為自己勤儉節(jié)約的理念已經(jīng)深入人心,于是節(jié)儉得更加起勁。 有一次,道光帝發(fā)現(xiàn)曹學(xué)士褲膝上打了個補(bǔ)掌,立即問道:“你打這個掌要費(fèi)多少銀子?”曹學(xué)士答曰:“須銀三錢?!钡拦獾鄣菚r嘆息道:“汝外間作物大便宜,吾內(nèi)府乃須銀千兩!” 道光帝立即召來內(nèi)務(wù)府大臣,痛責(zé)其補(bǔ)一塊補(bǔ)丁報(bào)銷了上千兩銀子,太甚。沒想到內(nèi)務(wù)府大臣理直氣壯——皇上褲子上的補(bǔ)丁是送到蘇州打的,手藝好,工費(fèi)高自然高。而且,剪了幾百匹布才對上花紋兒,所以最后補(bǔ)得是天衣無縫。此外,還有保鏢押運(yùn)的費(fèi)用也不低…… 內(nèi)務(wù)府大臣從容應(yīng)答,而且越說越有理,一幅言之鑿鑿的樣子。道光皇帝不明白其中的是非曲直,竟也無言以對。以后道光再有縫縫補(bǔ)補(bǔ)的活兒,就找后宮的嬪妃干,盡管手藝差點(diǎn)兒,但不用花費(fèi)啊。 但是,這種“節(jié)儉”的意義,其影響的范圍更是有限的。滿朝文武回到家里,飲食、衣服、車馬之類,爭奇競巧,極端奢侈。官場生活依然故我,梨園聲色,飲食精靡,變本加厲,官員們的生活豪奢,是道光想都想不到的。再者,對其后代也無甚影響,從咸豐、同治到慈禧無不大興土木,一個比一個奢侈,這可謂是一大諷刺。 最后,作為一國之君,不去大刀闊斧地開源興利,而在一飯一衣上錙銖必較,這就不是節(jié)儉,而是吝嗇了。近人蔡東藩評價道光帝,“徒齊其末,未揣其本,省衣減膳之為,治家有余,治國不足。” 道光皇帝的皇后及妃子的詳細(xì)介紹 清朝道光皇帝——道光帝(1782~1850),愛新覺羅·旻寧,原名綿寧,清朝第八位皇帝(努爾哈赤算起),1820-1850年在位,在位期間正值清朝衰落,他為挽救清朝頹勢做了一些努力,如整頓吏治,整厘鹽政,通海運(yùn),平定張格爾叛亂,嚴(yán)禁鴉片,起到了一定積極作用;他本人力行節(jié)儉,勤于政務(wù),但作為一個帝王他的資質(zhì)不高,加之社會弊端積重難返,清王朝在道光帝的統(tǒng)治時期進(jìn)一步衰落,和西方的差距也越來越大,1842年清朝在鴉片戰(zhàn)爭中失敗,簽訂喪權(quán)辱國的《南京條約》,此后十年道光帝茍安姑息,得過且過,沒有任何學(xué)習(xí)西方,振興王朝的舉措。道光三十年(1850)正月崩于圓明園,終年69歲。廟號宣宗,謚“效天符運(yùn)立中體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儉勤孝敏成皇帝”,葬于清西陵慕陵。
道光的四位皇后 第一任皇后,孝穆成皇后: 孝穆成皇后(1781—1808年),鈕祜祿氏,戶部尚書、一等子布顏達(dá)賚女。時宣宗道光帝為皇子,嘉慶元年,仁宗嘉慶帝冊封其為嫡福晉。十三年正月戊午逝世,無子。道光帝即位后,追冊謚曰孝穆皇后。
第二任皇后,孝慎成皇后: 孝慎成皇后(1790—1833年)佟佳氏,道光帝皇后。三等承恩公舒明阿女。道光帝為皇子時,嫡福晉鈕鈷祿氏(即孝穆成皇后)于嘉慶十三年逝世,后嘉慶帝冊封佟佳氏為繼嫡福晉。嘉慶十八年(1813年)十月初二日酉時生道光帝長女端憫固倫公主,公主早夭。道光帝即位后,佟佳氏被立為皇后。道光十三年四月己巳,崩,謚曰孝慎皇后,葬清東陵龍泉峪。 第三任皇后,孝全成皇后: 孝全成皇后(1808年—1840年)鈕祜祿氏,二等侍衛(wèi)、世襲二等男、贈一等承恩侯、晉贈三等承恩公頤齡女。嘉慶十三年(1808年)二月孝全成皇后二十八生。道光帝第二任皇后。道光元年七月封為全嬪,三年十一月二十五冊晉全妃,五年二月二十生皇三女端順固倫公主。四月十三晉全貴妃。六年四月初六生皇四女壽安固倫公主。十一年六月初九生皇四子奕詝(咸豐帝),十三年八月十五晉稱皇貴妃攝六宮事。十四年十一月立為皇后。二十年(1840年)正月十一崩,壽三十三。十七日宣宗賜謚孝全皇后。 第四任皇后,孝靜成皇后: 孝靜成皇后博爾濟(jì)吉特氏,刑部員外郎花郎阿之女,大概生于嘉慶九年(也有可能是十年)。初入宮為靜貴人,十四年為貴妃,二十年為靜皇貴妃。文宗即位尊為皇考康慈皇貴太妃。咸豐五年七月太妃病篤,尊為康慈皇太后,七月初九日崩,享年44歲。 道光的妃子 ·莊順皇貴妃烏雅氏,賜筆帖式嶺壽之女,事宣宗,為常在,道光十九年七月晉琳貴人,道光二十年生皇七子醇親王奕譞,十二月晉琳嬪,道光二十二年皇九女壽莊固倫公主,五月晉琳妃,道光二十四年生皇八子鐘瑞郡王奕詥,道光二十五年生皇九子孚敬郡王奕譓,道光二十六年(1846)十二月晉琳貴妃,文宗尊為皇考琳貴太妃,穆宗尊為皇祖琳皇貴太妃,同治五年(1866)卒,命王公百官持服一日,謚:莊順皇貴妃,葬慕東陵園寢。 ·彤貴妃舒穆魯氏,郎中玉彰之女,事宣宗,為彤貴人,道光十二年晉彤嬪,道光十四年晉彤妃,道光十六年晉彤貴妃,道光二十年生皇七女,道光二十一年生皇八女壽禧和碩公主,道光二十四年皇十女,未久復(fù)降貴人,道光三十年(1850)正月咸豐帝尊其為皇考彤嬪,同治十三年同治帝尊其為皇祖彤貴妃,光緒三年(1877)卒,九月初三奉移,初八入慕動陵。 ·成貴妃鈕祜祿氏初事宣宗,為成貴人,道光二十六年(1846)十二月晉成嬪,未即復(fù)降成貴人,同治帝尊其為皇祖成妃,后晉尊皇祖成貴妃,歷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四朝,光緒十四年(1888)卒。 和妃納喇氏,初以官女子,事宣宗潛邸,嘉慶十三年生皇長子隱志郡王奕緯,嘉慶帝特命賜封側(cè)福晉,道光二年(1822)十一月封和嬪,道光三年(1823)十一月晉和妃,道光十六年(1836)四月初四卒。 ·祥妃鈕祜祿氏初事宣宗,為貴人,道光三年封嬪,道光五年生皇二女,八月初八晉祥妃,道光九年(1829)十月十九生皇五女壽臧和碩公主,道光十一年生皇五子敦勤親王奕誴。后降貴人,文宗尊為皇考祥妃,咸豐十一年(1861)正月初六卒,二月二十二移西陵,十一月穆宗追尊為皇祖祥妃。 ·常妃赫舍里氏,初為貴人,歷咸豐、同治二朝累晉封為常妃。咸豐十年(1860),當(dāng)英法聯(lián)軍侵入時居圓明園,驚嚇而卒。 ·恬嬪富察氏,道光二年(1822)十一月封恬嬪,道光二十五年(1845)卒。 ·順?gòu)迨涫?,初為常在,歷咸豐、同治二朝累晉封為順?gòu)濉M纹吣辏?868)卒。 ·豫嬪尚佳氏,初為貴人,道光時期降為答應(yīng),咸豐時尊為皇考常在,同治十一年(1872)二月晉尊為皇祖豫嬪,光緒年間卒。 ·恒嬪蔡佳氏,初為貴人,道光時期降為答應(yīng),同治十一年(1872)二月晉尊為恒嬪,光緒二年(1876)卒。 ·平貴人趙氏,初入侍宣宗潛邸為格格,嘉慶二十五年(1820)九月初五封平貴人,道光三年(1823)癸未三月二十五卒,采棺暫安于靜安莊殯宮,道光七年九月,奉移于清東陵寶華峪妃園寢,道光十五年七月,奉移于雙峰岫妃園寢。 ·定貴人孫氏,初入侍宣宗潛邸為格格,嘉慶二十五年(1820)九月初五封定貴人,道光二十二年(1842)壬寅十二月十四卒,道光二十五年(1845)十一月奉移于慕陵妃園寢。 ·李貴人李氏,內(nèi)務(wù)府六庫郎中善保女,道光七年(1827)十月初七酉時生,道光二十年(1840)三月入宮,封意常在,十二月降為李答應(yīng),道光三十年(1850)正月,文宗尊其為皇考常在,咸豐十一年(1861)十月,穆宗晉尊其為皇祖李貴人,同治十一年(1872)二月十八巳正二刻卒,時年46歲,四月奉移妃園寢。 ·那貴人那氏,正白旗托永武管領(lǐng)下,原藍(lán)翎長那俊之女,道光五年(1825)六月二十一辰時生,道光二十年二月十七入宮封琭常在,十一月晉琭貴人,道光二十一年(1841)三月十八日降祿常在,道光二十五年(1845)十一月初四降那答應(yīng),道光三十年(1850)正月,文宗尊其為皇考常在,咸豐十一年(1861)十月,穆宗晉尊其為皇祖那貴人,同治四年(1865)七月二十卒于壽安宮,六年(1867)三月初三葬妃園寢。 ·睦答應(yīng)赫舍里氏滿洲正黃旗,十月二十八生,道光二年(1822)十月封睦貴人,道光十年(1830)十二月二十三晉睦嬪,道光十一年(1831)九月十一降睦貴人,未久又降為睦答應(yīng),道光十五年(1835)上半年前卒,九月初八葬入妃園寢。 ·官女子劉氏道光十三年(1833)九月封劉答應(yīng),道光十五年(1835)降為劉官女子,道光二十二年(1842)前卒,未葬入妃園寢。 道光皇帝的兒子 皇長子愛新覺羅·奕緯隱志郡王母和妃那拉氏,時為旻寧藩邸使女。生于嘉慶十三年(公元1808年)四月二十一日。嘉慶二十四年正月,嘉慶帝封其為多羅貝勒,道光帝登基后降居皇子位。道光十一年四月卒,享年25歲,謚“隱志”。咸豐即位后,又追封多羅郡王。 皇次子愛新覺羅·奕綱順和郡王母孝靜成皇后博爾濟(jì)吉特氏,時為靜嬪。生于道光六年十月二十三,次年二月即殤。 皇三子愛新覺羅·奕繼慧質(zhì)郡王母孝靜成皇后博爾濟(jì)吉特氏,時為靜妃。生于道光九年十一月初七,同年十二月即殤。 皇四子愛新覺羅·奕詝咸豐帝母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時為全貴妃。生于道光十一年六月初九,卒于咸豐十一年。不予贅述。 皇五子愛新覺羅·奕誴過繼給惇恪親王綿愷,為惇勤親王,母祥妃鈕祜祿氏,道光十一年(1831)六月十五生,道光二十六年(1846)正月過繼敦恪親王綿愷為嗣,降襲為多羅敦恪郡王,咸豐十年(1860)正月晉封和碩敦恪親王,光緒十五年(1889)正月十九卒,年59歲,卒后謚“勤”。
皇七子愛新覺羅·奕譞醇賢親王母莊順皇貴妃烏雅氏,時為琳貴人。文宗即為封醇郡王,年十歲。同治十一年晉封親王。次子為光緒皇帝。光緒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卒,年52,謚“賢”。 皇八子愛新覺羅·奕詥鐘端郡王母莊順皇貴妃烏雅氏,時為琳妃。生于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正月二十六日。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正月咸豐帝即位,封為多羅鐘郡王。卒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十一月初四,年25歲,謚“端”。無子,以恭忠親王奕子載瀅為后,襲貝勒。坐事奪爵歸宗。又以醇賢親王奕譞子載濤為后,襲貝勒,加郡王銜。 皇九子愛新覺羅·奕譓孚敬郡王母莊順皇貴妃烏雅氏,時為琳妃。生于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十月十六日。文宗即位,封孚郡王。穆宗即位,命免宴見叩拜、奏事書名。同治三年,分府,仍在內(nèi)廷行走,命管樂部。十一年,授內(nèi)大臣,加親王銜。德宗即位,復(fù)命免宴見叩拜、奏事書名。光緒三年二月,薨,謚曰“敬”。無子,以愉恪郡王允禑四世孫奕棟子載沛為后,襲貝勒。卒,又以奕瞻子載澍為后,襲貝勒,坐事奪爵歸宗;又以貝勒載瀛子溥伒為后,封貝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