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東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是一位國際矚目的雕塑家,他1950年生于倫敦并一直在那里生活和工作。完成在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的學業(yè)后,曾在印度行歷三年,1974年在大吉嶺,他決定回到英國做一名雕塑家而不是留在印度做一名印度教徒。他說自己選擇雕塑是因為雕塑藝術來自大地,不象繪畫那樣與世界隔了一層,雕塑藝術可以跨越時間界限發(fā)出人類生存中強烈歡愉、需求和恐懼的信號。印度也讓他體悟到基督教傳統(tǒng)將精神和肉體開的做法是粗暴的,他一直努力在自己的藝術活動中把意識與肉體結合,以使精神和肉體的區(qū)別不再導致沖突。
自1981年在倫敦白教堂(Whitechapel)畫廊舉辦他的第一次個人藝術展以來,他已經在英國和國外舉辦了多次展覽,他多次參加集體作品展,如威尼斯雙年展和卡塞爾文獻大展等。他1994年獲得特納獎(Tate Gallery Turner Prize),1999年獲得南岸獎。葛姆雷說自己不是什么雕塑家,但他的雕塑是引導人們認知宇宙的載體。他的一組著名雕塑《大地,大海和空氣II》(1982)矗立在真正的海浪、天空和海灘之間,三座從他自己身體翻制的澆鑄人物被裝置在向著大海延伸,一個人物耳朵貼近地面,另一個跪著,臉向天空仰起,第三個人面孔朝前站立著。每一個人都身體朝向外面,透過它的感官同比它更大的某種東西聯系在一起。無論是《北方天使》中那種豐碑式的宏大,還是“土地”展覽中密集的微型小人,葛姆雷始終把注意力集中在身體與空間之間,內心與外部之間,自我與他人之間的關系。 “亞洲土地”是迄今為止這個藝術項目中數量最為巨大的一個。2002年年底葛姆雷就開始選擇制作泥人需要的泥土,他和藝術顧問張巍來來去去跑遍廣州附近十多個鄉(xiāng)鎮(zhèn)才發(fā)現東北部花都地區(qū)有他希望的紅黏土。在廣州的象山小學,當地的440位居民在葛姆雷的指導下,花了5天的時間,用120多噸粘土捏制了192000個小泥人。這些手掌大小的泥人都沒有嘴巴、沒有胳膊,只能通過眼睛和人交流。隨后它們被送到當地的磚廠分別用800度、1000度和1200度三個溫度燒制,形成了不同的色澤。曬的時候廣州的污染使小泥人的頭部有點發(fā)白。神奇的是,經過五天以后每個人都找到了自己做的泥人。 2003年3月22日正式在廣州華景新城信華花園的地下車庫中進行了展覽,2003年3月至6月展覽期間正植Sars爆發(fā),因此只有1萬多人參觀了廣州的展覽。Sars警報解除以后,七八月之間其中16萬個泥人被運送到北京的國家博物館展出,期間大約有10萬人參觀。隨后還在上海的一個倉庫、重慶江北區(qū)現代商城7層進行巡展,直至2004年1月26日在重慶結束。 安東尼對環(huán)境的變化非常敏感,在“土地”的展覽中,他希望利用不同的環(huán)境與中國特色的不同方面相互銜接。在廣州,地下車庫作為展覽場地突出了中國方興未艾的城市化進程。在北京,天安門廣場上的中國國家博物館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中國的標志性符號:紅色、革命、權力、中心。上海的倉庫則和商業(yè)化的浦東形成隱含的對比關系,重慶的商場則有對照商業(yè)文化的內涵。召集的志愿者必須把所有的小泥人都擺在同一個平面上,面朝前方,而且根據粘土燒制形成的色澤形成色彩差異的波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