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輯“泥土燈盞” (一)一樣的鄉(xiāng)思 青山、太陽、泥土,愛的種子播在那里。 我們將來都會是給過自己生命的土地里的骨頭,即使血肉變成了一棵棵青草。 那正悠閑吃草的花牛,膨脹的乳房里,流出的都會是我們愛過這片土地的血水。 井與蘋果,空桶與果園,長著鐵鼻子的壓水獸(我們這里叫壓水機),父親的汗煙袋,母親的炊煙——愛是一眼我們自己挖掘出來的深井,汩汩滔滔,噴涌著的是抒不完的鄉(xiāng)情。 一莖麥稈,兩三只小燕,粘著新泥的鋤具,花牛反芻的春夢,都是故鄉(xiāng)遼闊的鄉(xiāng)情。 麥垛壘起的金黃的圓塔,你和誰曾攀爬過它?金色的麥粒點燃了村莊,也點燃了我們一生的愛戀。豐收的天空那么藍,只有鄉(xiāng)親的鐮刀,才能感到麥子的溫柔。還記得裊裊炊煙升起的屋頂下,那些跟我們一起居住、一起成長的手足情嗎?還記得那些心中儲滿糧食的父老鄉(xiāng)親嗎? 一粒紅棗就是祖母的太陽,一只牛兒就是孩子的伙伴,一縷炊煙就是母親一輩子的事業(yè)。小雞吃著雪水,故鄉(xiāng)的胸脯,開滿了棉花,順著回家的車轍,聽著濕潤的牛鈴,我們尋找內(nèi)心相識的人。故鄉(xiāng)的天空就倒映在老牛踩過的蹄洼里。故鄉(xiāng)啊,隨便躺在哪個地角旮旯,心都與你都是那樣地親那樣地近。 手中牽過的牛犢也已經(jīng)老了吧?誰曾在一盞油燈里向村外遙望?那些黑黑的脊梁,那肩扛的太陽,那剛出籠的蒸饃,那滴舌頭上的清甜,那些不曾反駁春天的青草,那些豬牛羊的糞味和飄飄悠悠的蔥蒜香,只有曾在那片土地上生活過,才知道咀嚼這些味道有多么重要。 鴿子在傾聽,雨在回憶,蘋果是一個童話,蟋蟀是我們的童年。穿花褲的少女,扶鐵犁的漢子,葦葉上的陽光,谷穗上的小鳥,落著雨的云彩,在草地上正戀愛著的螞蚱和小獸,讓我們心蕩神搖、胡思亂想的遼闊的油菜花,趟過河流,踩過田壟,一盞油燈,幾粒犬吠,根連著根的白茅、艾蒿、節(jié)骨草,這些都是一樣一樣的鄉(xiāng)愁與鄉(xiāng)情??! 用榆錢去收買月光,用麥子去俘獲太陽,我們的思念被牛羊啃過,高高的柵欄,擋住了牛羊,卻擋不住紫燕的飛翔。蚯蚓翻動身體的聲音,沾滿了泥巴的手掌,如花瓣印在大地上的羊蹄,打著小瞌睡的花苞,高高舉起正和白云打著招呼的鋤頭,被樹杈彈遠的鳥兒,被風(fēng)咬過的樹葉的齒痕,——每一片鄉(xiāng)情都是一樣一樣的相似。 “每一個人的后背都像我扛鋤的父親 玉米“鋒利的葉子劃破了父親的胳膊、脊背、手臂汗水咂疼大地”;“鋤起、?刨、锨挖、犁拱、手拔…….每一個土豆拓著母親的掌模或帶著絲絲血跡”。“抓一把泥土試試風(fēng),吹起期待和希望,抓一把太少,要雙手多捧出一些五谷 不論山之東還是河之北,我們的鄉(xiāng)思其實都是一樣! 今天下午讀完被我成為“詩壇大衣哥”山東農(nóng)民詩人王德席的詩集《泥土燈盞》第一輯“泥土燈盞”,邊讀邊寫,窗外春雨淅瀝,如我讀詩的情感。以上是在“淅淅瀝瀝”中寫成的文字,以此感謝詩人的厚贈。 2014年4月25日星期五 第二輯“剪一個窗花” 一滴雨落向另一滴雨,一顆心尋覓另一顆心。 輕輕走過親人的墳塋,那是一把暖心的土,里邊有含著泥土的種子,埋著一個村子幾代人的血脈和親情。 以心換心的莊稼,照亮內(nèi)心的燈盞,村莊深處的棉花,那兒都有母親的身影。裊裊的炊煙是心靈深處的暗香,是母親留給我們的一輩子的暖。 “田野,在母親走過的每一個腳印里”,“長出蜜棗、蔬菜、麥子和雞群”,“她佝僂著腰如一只曲柄的水壺 還記得那個棗樹下搓玉米的老人嗎?還記得那窗邊剪紙的側(cè)影嗎?還記得那盛滿糧食和泉水的陶罐嗎?就是這個“屬于八百余戶三千多人無關(guān)緊要的人”,就是這個“像一本薄薄的書被風(fēng)吹著”的人,就是這個“為一片土地而生”,“用首尾相加的關(guān)愛再次把我摟進懷里”的人,就是這個“折疊起四四方方的牽掛和親情 掘土,澆麥,月光,星光,母親是“喊疼我們?nèi)槊哪莻€人”,她曾用那皸裂的手,為我們擦去汗水,也擦去灰塵,還用炊煙、窗花、腳印,弧線、布鞋、目光幫我們填滿了詩行。 每一人的一生都是一條拐著彎的河流。每個人的心里都藏著一張從母親的乳房擴展到遠方,再返回到心窩的地圖。母親為我們納了一籮筐千層底的布鞋,也許就是想讓我們完成這段從乳房返回到心窩的距離。 父親的草帽,是父親的名片,是父親經(jīng)歷風(fēng)雨之后歲月贈與的一頂桂冠,草帽下邊是家鄉(xiāng)的黃土路。煙草的味道、酒的醇香、泥土的甘甜,混合成父親身上那種特殊的味道,繚繞成一種濃重的鄉(xiāng)愁。 “父親,是一盞低頭生活的燈 那個在自己懷中哭泣的人,后來成了愛妻;那些叫兄弟的村民們,已離開了家鄉(xiāng)。城市的街道能找到發(fā)芽的果樹和牛羊嗎?星辰的緘默里渴望一碗姜糖水,梧桐的冥想想起了老胃病的父親和得了眼疾又跛腳的母親。“小毛驢還能干或否”“化肥農(nóng)藥貴了,糧食是否也漲價了”“姨媽的瘋病輕了沒有”“孩子可還認識爹娘”…… “一聲蛙鳴告知你豐收了幾畝良田 思念那塊土地和生活在那塊土地上的人們! 不論山之東還是河之北,我們都親情的依戀都是一樣! 讀德席的母親,就是讀我自己的母親,讀德席的父親,就是讀我自己的父親。母親也有彎腰的弧線,父親也有歲月的草帽,兄弟姐妹父老鄉(xiāng)親,也因為生計而遠走他鄉(xiāng)。他的親人就是我們自己的親人。 謝謝德席的詩句,讓我仿佛回到了老家,看了一次爹娘,看了一次親人。 2014年4月25日星期五夜(草) 第三輯“乘一彎月亮回家” 因為思念,讓天涯近了。 從來到這個世界的那天,我們就用愛來把世界丈量。 蝴蝶飛過的村莊,云朵飄過的天空,被陽光追逐的陽光,被綠葉點燃的綠葉,稻香飄著回家的方向,鳥兒婉轉(zhuǎn)著野草花香,白鴿銜著飽滿的谷穗,每一個人心中都藏著一個魂牽夢繞的叫家鄉(xiāng)的地方。 “想家是一種常見的內(nèi)科病 一個陌生的山谷——賢子峪,一條遙遠的河流——大汶河,一場晶亮的雨水——陶山雨,我在一群人的散文里,我在幾個人的詩句里,認識了養(yǎng)著一棵烏桕樹的梅邊,帶走一路汶河沙的汪洋,內(nèi)心有一片清清漣漪的風(fēng)流,開車為文友服務(wù)的快馬,一路追本溯源的石敢當(dāng),…….他們一起喊著心中的故鄉(xiāng)……. 劉臺的佛桃,你說過,他說過;空杏寺的杏空,在這里,你曾與誰相約?桃花谷深處的花鹿,桃花溪水邊的陶罐,那濕漉漉的花,那喧喧然的鳥,誰的夢曾遺落在了那里? “鄉(xiāng)間的野紫丁、七里香、鵲蘭…….”,落雨的蘋果樹,做愛的小屋,少女的窗戶,楊樹撩起的初逢的鄉(xiāng)愁,藍鵲歌唱過的干凈的云彩,土地上躍起的那只野兔,每一個意象,都讓我恍然走進了那片叫家鄉(xiāng)的土地 天高地厚的綠,鈣質(zhì)的藍,桃花的妖艷,麥子的金黃,每一種色彩都是那樣似曾相識;牛羊蹄痕上溫暖的痛,瑩潔的骨頭,思鄉(xiāng)的骨節(jié),家鄉(xiāng)的月亮是一把好刀,收割了莊稼,也割痛了游子的心。 皂角樹旁的古鐘,長滿青苔的石碾,蜷縮在老人腳旁的溫順的黃狗,被旱煙嗆出的眼淚,推碾的孩子,拿著簸箕、笤帚和一袋袋糧食等著排隊挨號的鄰居大媽大嬸,關(guān)于“古鐘下石碾”的記憶,早被農(nóng)業(yè)用具展覽館拿去收藏,而這卻是一代人的溫暖與回憶。 “奶奶從未未走出磨道的那個圓,而今 谷穗上的一只碧玉的蟈蟈,月光下一只詩意的蛐蛐,稻浪上一聲咕咕的鳥啼,穿過曠野的柔骨銅亮的魔笛,越過村莊的憂傷的嗩吶,田埂上竹籃里那只青花瓷碗,秋風(fēng)搖晃著的那只月牙船,都是似曾相識的記憶啊。 花椒和野菊的香味,葡萄的笛音,茴香的種子,黑暗里火苗的乳香,槐花的味道,炊煙的味道,糧食的味道,豬牛羊的味道,太陽的味道,月亮的味道,父親的味道,母親的味道,這些都是家鄉(xiāng)的味道,我們就在各種味道的熏染下成長。 鄉(xiāng)情親情友情,都是故鄉(xiāng)的天空里記憶的星辰。憂傷的花狗,還能聽出我童年的腳步聲嗎?那失去了一個兒子的父母,“每次看見穿綠軍裝的人 一樣的月亮,一樣的太陽。每一個意象都是記憶的喜悅與暗傷,每一種色彩都能揣摩出故鄉(xiāng)的模樣,每一種味道都讓人回味悠長。 讀德席的月亮就是在讀家鄉(xiāng)的月亮。 不論山之東還是河之北,那一彎月亮,都照著我們回家的路。 2014年4月26日星期六 第四輯“不遠的燈火” 因為在…….因為愛…..因為愛,活著……活著,因為愛…… 最愛人世間……你們都是我源頭的親人……我愿人世的每一天都是春天……. 是啊,也許因為鄉(xiāng)情,因為親情,因為友情,因為愛情,因為愛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人,他才成為名副其實的“愛的歌者”。 “當(dāng)我不在你們的大地上,你看/麥子長得多么瘋狂,野花飄香/而誰的果園,在那里甜美的憂傷/當(dāng)鳥兒穿過我的思想落在果樹枝上/唱出了此時我不在那個地方的歌聲”__大地、麥子、野花、果園、鳥兒、歌聲,這是多么美好的生活內(nèi)容! “被心吻過得花朵就會有一枚堅硬的果核”“星空垂下大地之神對萬物人世慈愛 “因為愛 因為愛,翩翩飛來的幾只蜜蜂和蝴蝶,會輕輕落在他的肩上;因為愛,他“愿與今生擦肩而過的人 因為愛,他最愛傾聽“掉落”在乞討人碗里的硬幣的回音“叮”或者是“當(dāng)”;因為愛,他覺得生命無需化妝,“星宿善美 因為愛,他“看見太陽在晾曬嬰兒的尿布上慢慢升起”;因為愛,他要再一遍把春天傳遍,要向?qū)ψ约何⑿Φ娜藗冏8#驅(qū)λ谐鸷薜娜蓑\祈禱,要將“沒有兒女的老夫婦迎進心靈深處“。 他說,“心中有光的人,才會吹滅蠟燭”;他說,心中有“一樹桃花,使你更愛你的鄰居”;他說,“我的血管里攥著整條黃河 十月登高布金山,他自嘲是百里外陶山的飛來石。他說,“我是大地的勞作者,我是農(nóng)神。我姓王,并不為這座山而稱王”,那不可阻遏的飛瀉的文采,那包容一切的闊達的胸懷,讓人想到同是山東之人,即可卑微茍活,又可“色膽包天”的文曲星莫言。他在游大汶河的一首詩里說“我們的每一個思想都是白鷺 他說“在那永居不移相愛的地方”“花兒開出朋友的芬芳”; 他用思念的花崗石雕刻一尊愛的美神,他從石榴里讀出一群姑娘甜甜的腳印,他說,“我要說出陽光照在內(nèi)心的話/我要用一把土,再次捏一個我——/——不,捏成兩個或許更多……/埋在故鄉(xiāng)的最深處,最深處/眾鳥之神掠過詠經(jīng)的青草/我心靈的歌唱天神寧靜/即使大海也愛我這顆清澈的心/讓液體的陽光萬丈傾泄真誠、善意、自由、給予……” 因為愛,因為不遠的地方有一片溫暖的燈火,他的村莊是太陽下最美的村莊,他的妻子是村莊里最美的女人。 以前聽說德席的詩難懂,聽說,只是聽說而已,我以為是像某些詩人故意象征朦朧,故作奇崛,讓人難懂,或是曲高和寡,難以眾附。今年3月28日收到德席詩集《泥土燈盞》,細細讀之,雖一個是山之東,一個是河之北,卻是一樣的鄉(xiāng)情,一樣的親情,一樣的友情,一樣的愛戀。讀詩中,常常為他的真誠、善良、仁愛、胸懷所感動,更為他飛揚的文采,流暢的詩意所折服。 他的詩其實很好懂,很好讀。完全是一曲繚繞于泰山腳下的田園牧歌。只要你心里還有一個故鄉(xiāng)在,還有一個村莊在,這首心曲一定可以引起你的共鳴。 此詩集共四輯,今天全部讀完,并邊讀邊記錄與詩句俱來的情感起伏,形成文字四篇,是為讀詩隨筆。以此感謝德席厚贈。 2014年4月26日星期六 作者簡介:飛鴻踏雪,詩人、優(yōu)秀教師。 |
|
來自: 我的七彩石 > 《文學(xué)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