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細胞(WBC或LEU)(正常值及其臨床意義)【單位】
個/升(個/L) 【正常值】
成人白細胞數(shù)為(4.0~10.0)×109/升。兒童隨年齡而異,新生兒為(15.0~20.0)×109/升;6個月~2歲為(11.0~12.0)×109/升;4~14歲為8.0×109/升左右。 【臨床意義】
(1)增多:常見于急性細菌性感染、嚴重組織損傷、大出血、中毒和白血病等。 (2)減少:常見于某些病毒感染、血液病、物理及化學損傷、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進等。 紅細胞(RBC或BLC)(正常值及其臨床意義)【單位】
個/升(個/L) 【正常值】
成年男性為(4.0~5.5)×1012/升,成年女性為(3.5~5.0)×1012/升,新生兒為(6.0~7.0)×1012/升,嬰兒為(3.0~4.5)×1012/升,兒童為(4.0~5.3)×1012/升。 【臨床意義】
(1)增多:分為相對增多(嘔吐、腹瀉、多汗、多尿、大面積燒傷等所致),絕對增多(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等),代償性增多(缺氧等)。 (2)減少:常見于缺鐵性、溶血性、再生障礙性貧血及急、慢性失血等。 網(wǎng)織紅細胞(RC或RET)(正常值及其臨床意義)【單位】
個/升(個/L)或百分數(shù)(%) 【正常值】
成人絕對數(shù)為(24~84)X109/升,百分數(shù)為0.005~0.015(0.5%~1.5%);新生兒絕對數(shù)為(144~336)×109/升,百分數(shù)為0.02~0.06(2%~6%)。 【臨床意義】
(1)增多:常見于溶血性貧血、缺鐵性貧血、大出血。 (2)減少:常見于急、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等。 骨髓增生程度的判斷(正常值及其臨床意義)【臨床意義】
見表1—13。 表l—13骨髓增生程度的判斷
骨髓象分析(正常值及其臨床意義)【正常值】
骨髓象分析是指綜合分析骨髓細胞增生程度、骨髓細胞計數(shù)、粒細胞比例等項目檢查后,得出的最后的骨髓象報告及結(jié)論是一份綜合性的報告。正常骨髓象報告應為骨髓增生活躍,各系統(tǒng)、各階段造血細胞比例正常,無各種異常細胞和寄生蟲。 【臨床意義】
病理性骨髓象分析報告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原始細胞比例超過30%,通常被認為是急性白血病的主要診斷標準。如果這些細胞過氧化物酶染色(P0X)陽性,則考慮為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包括粒細胞、單核細胞和粒一單核細胞自血病等;如果這些原始細胞過氧化物酶陰性,而糖原染色(PAS)陽性,則考慮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紅白血病或巨核細胞白血病。 (2)粒細胞異常增多,以成熟階段為主者,可以嗜中性粒細胞堿性磷酸酶染色(NAP)來區(qū)別。如堿性磷酸酶染色陽性值高,考慮為感染引起的類白血病反應,不是白血?。魂栃灾档突驗殛幮?,則被認為是慢性粒細胞白血病。 (3)紅細胞系統(tǒng)增生明顯,多為增生性貧血。其中紅細胞顏色變淺、體積變小的,往往提示為缺鐵性貧血;體積增大、早期紅細胞增多的,可考慮為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紅細胞大小不等而且伴有各種異常形態(tài)的,往往為溶血性貧血。 (4)粒細胞、紅細胞均減少,巨核細胞也減少,而淋巴細胞比例增高,可能是再生障礙性貧血;單純某一個系統(tǒng)的血細胞減少,往往是單純性單個血細胞系統(tǒng)的再生障礙。 血清鐵(SI)(正常值及其臨床意義)【單位】
微摩/升(μmol/L) 【正常值】
亞鐵嗪比色法:新生兒18~45微摩/升,嬰兒7~18微摩/升,兒童9~22微摩/升,男性成人9~29微摩/升,女性成人7~27微摩/升,老年人7~14微摩/升。 【臨床意義】
(1)增高:常見于再生障礙性貧血、溶血性貧血、巨幼紅細胞性貧血、急性肝炎、鉛中毒及維生素B6缺乏癥。 (2)減少:常見于各種缺鐵性貧血、惡性腫瘤、肝硬化、長期失血、血鐵吸收障礙。 血清轉(zhuǎn)鐵蛋白(Tf)(正常值及其臨床意義)【單位】
克/升(g/L) 【正常值】
2.2~4.0克/升 【臨床意義】
(1)增加:常見于慢性鐵缺乏性疾病(缺鐵性貧血)、口服避孕藥。 (2)降低:常見于溶血性貧血、心肌梗死、遺傳性轉(zhuǎn)鐵蛋白低下癥、營養(yǎng)不良、惡病質(zhì)致嚴重蛋白質(zhì)缺乏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