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為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多為局部氣血不暢,血液回流受阻,邪熱與淤血結滯,郁結而成.筆者應用獨特民間療法治療本病200多例,效果明顯,取得滿意療效,現總結如下: 1,治療方法 1.1讓患者坐在靠背椅上,頭微后仰,用手拇食指捏住自己口上唇,向上后方提起,暴露唇系帶處齦交穴,醫(yī)者在該穴區(qū)上常規(guī)消毒后,找出類似米?;虿輿Q明籽大小的,白色或紅色的陽性反映點,用專用挑針挑出反映點中的白色內容物并切除,后壓迫止血. 1.2然后讓病人椅子靠背坐在椅子上,充分暴露腰背部,在自然光線下尋找痔點,尋找范圍在腰背部的倆側腑后線之間找,痔點為丘疹樣,呈圓形或橢圓形,稍突出皮膚,針帽大小,略帶色素,多呈灰色,略紅色,棕褐色,或稍紅色,壓之不褪色.如痔點不明顯,選取腰骶部的穴位,如大腸腧,關元腧,八寥穴,或腰下部夾脊穴.每次選取3-4個穴點,選好后局部常規(guī)消毒,用2%利多卡因在皮膚上做直徑1CM左右的局部麻醉,用專用挑針從麻醉的皮丘上劃破表皮,然后再挑出有彈性的,堅韌的,白色的纖維,用力挑拉,盡量把穴下的白色纖維全部挑出剪斷,挑凈,后再在挑口處上拔火罐10分鐘,約出血5-10ML,取罐,搽凈血跡,在挑口處敷上'嚴氏升丹',創(chuàng)可貼固定挑口,休息30分鐘后無不適即可離開.7天治療一次,3次為1療程.囑患者禁食辛辣和帶發(fā)性的食物,保持大便通暢,在治療期間嚴禁洗澡. 1.3在治療的第三天,取足太陽膀胱經的承山穴快速進針1.5寸,作強刺激,每分鐘捻轉提插200次左右,以患者感到酸麻脹樣針感向幗窩,大腿及肛區(qū)放射,或局部脹痛為度,留針20分鐘,5分鐘行針1次,然后起針. 再予移毒法治療,用挑針在承山穴刺0.5CM深,取'五虎丹'1枚埋入穴內,外貼創(chuàng)可貼,埋后3小時左右,該處出現疼痛,但病原處感覺清松,3-5天后見埋藥處已出現化膿壞死,每天用中號拔罐器把壞死分泌物吸盡,每次吸15分鐘,直至壞死組織脫落,肛區(qū)痔疾疼痛已消失. 1.4刺絡拔灌法,取督脈上的'長強','脊中'二穴用梅花針在二穴區(qū)叩擊直徑3CM大小,再拔罐10分鐘,7天1次,3次1療程.再取奇穴腸風穴艾條灸之,每次灸5壯. 1.5中藥外治:應用自擬消腫散結洗劑外溻敷肛區(qū),方藥組成為:蒼術20克,大黃30克,紅花20克,黃柏20克,黃芩20克,赤芍15克,芒硝50克,兩頭尖20克,木別子15克,千里光20克,忍冬藤30克,七葉一枝花30克,水煎熏洗患處,每次20分鐘,每天2次.洗完后,塞入肛內自制消痔栓(由木鱉仁,杏仁,紅花,蚤休,腫節(jié)風,云南白藥,消炎痛,冰片,黃蠟等制成),每次1粒,每日2次. 2.病例(略) 3.小結:本病多見于青壯年,多由過食辛辣,肥膩,生冷,或饑飽失常,或嗜酒,久坐久立,或久坐冷濕地,或長期負重遠行,或泄痢日久,或長期便秘,或臨產用力太過等等因素,致使氣血不腸,經絡阻滯,淤血停留,結滯不散,熱毒,邪氣聚于肛腸而形成此病.<<內經>>曰:因而飽食,筋脈橫解,腸癖為痔. 另外挑針療法是一種獨特整體調整治療的民間療法,因其特殊的操作方法及術后遺留創(chuàng)口的持續(xù)刺激及藥物良性刺激,故作用維持時間較長,能起到調整陰陽,調理氣血,扶正祛邪,疏通經絡作用.再加上針刺治療痔瘡的效穴和中藥熏洗及塞藥直接作用于患處,綜合上法合用起到良好的解毒消腫,活血祛淤,散結止痛的功效,故能起到立竿見影的理想效果.針挑腰骶部的反應點對經穴皮部產生良性而又持久的刺激,能提高機體的免疫能力和抗病能力,促進肛區(qū)的修復,還能提高機體的應激能力.另據報道:挑治能引起局部副交感神經興奮,血管擴張,故可使肛區(qū)局部血循環(huán)加快,代謝旺盛,水腫消除,炎細胞侵潤減輕或消失. 移毒療法也是中醫(yī)外科的一種傳統治療方法.<理瀹駢文>中曰:內科有依深局淺法,由臟而出腑是也,外科有移毒法.傳統移毒法主要用于毒瘡治療,即用移毒法將要害部位的毒瘡循經移至四肢等非要害部位,使毒氣發(fā)出而愈. 此種綜合療法在臨床上應用頗為應手,其不失為一種非手術保守治療的外治療法,非常值得推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