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誠齋體”——楊萬里的詩歌的取景藝術
【關鍵詞】取景 用色 構圖 技法 筆墨
【摘要】南宋“中興四大詩人”之一楊萬里,其一生詩作無數(shù),早年寫詩專學江西派,竭力仿效黃庭堅、陳師道等人的風格,而江西派寫詩強調字字有出處,并講究脫胎換骨,點鐵成金,造成模仿抄襲,影響不佳。與其戴著江西派的鐐銬寫詩,阻礙自己的個性發(fā)展,不如反判師門獨樹一幟,因而楊萬里的詩風為之一變,后自成一體,時稱“楊誠齋體”。楊萬里的詩師法自然,富有極強的藝術獨創(chuàng)性,扭轉了江西詩派“以文字為詩,以才學為詩,以議論為詩”的弊端,創(chuàng)辟了一種新鮮潑辣的寫法,其因擅長“活法”,博得盛譽。不僅在南宋詩壇上獨樹一幟,而且在中國詩史上也有重要的意義,文學評論家嚴羽說“天地間自欠此體不得”。楊萬里的詩歌取景富有獨特的藝術魅力,詩人在取材、用色、構圖、技法、筆墨等方面皆有過人之處。以下就這幾方面試論楊萬里詩歌的取景藝術:
一、取景別出心裁
“舊時水榭朱顏改,勸君更謀新亭臺”,楊萬里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敝杂蟹欠驳纳?就在于取景的別出心裁。他與林子方置身與西子般的西湖景色之中,用什么景色之鑰匙打開與林子方離情別緒之鎖,是晨風撩撥綠柳的裙擺?人家王維早有“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雖用“柳”寄托離情別緒是最合適的,但豈能跌入他人窠臼。更不該是堤岸青青的小草,白居易早就有專利了。“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是淺淺的荷塘水,咋能敵過“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蹦欠N磅礴之勢,況且荷塘水再怎么夸張,也是打腫臉充胖子失去了自然美。是雕梁畫棟、古香古色、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是凈慈寺頭頂九顆星的正在作功課的和尚?是搶頭香的善男信女……西湖的美景比比皆是,哪是楊萬里的離情可依,哪是他的別緒所托。這時旭日東升,溶金于芙蓉國,楊萬里“目中恍然別有一境界意思,而其妙者,意外生意,境外見境,風味之美,悠然甘辛酸堿之表,使千載雋永常在頰舌”,因此,楊萬里聚焦于荷塘,鏡框取景摒棄西湖其他美景,只準荷花仙子來應聘。綜觀盛唐大多送別詩的基調都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要么就是離情別緒躍然紙上,挺直白的,如“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等,唯有楊萬里應用艷麗明媚的芙蓉來反襯自己的離情別緒。真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都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本人的解讀楊萬里鐘情于荷花仙子,是有意提高荷花的知名度,因為眾人一講荷花僅囿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贊其高風亮節(jié),或是寫男女私情的藕斷絲連,詆毀其傷風敗俗。而楊萬里巧用蓮葉來暗喻朋友心相連、情相依,可謂別出心裁。令人感嘆,能在西湖美景中尋覓寄離情,抒別緒,又要避諱前人覆轍,實在有上蜀道之難。
《小池》:“泉 眼 無 聲 惜 細 流 ,樹 陰 照 水 愛 晴 柔 。小 荷 才 露 尖 尖 角 ,早 有 蜻 蜓 立 上 頭 。 ”這首詩是楊萬里回鄉(xiāng)后在廊橋上寫就的,詩人取景別出心裁,荷葉布滿了廊橋四周,尖尖的荷蕾錯落有致地在小池里探出頭顱。寬大的荷葉托著花蕾,追逐嬉戲的蜻蜓在小池池里盤旋,動中有靜,靜里漾動的畫面讓楊萬里詩興大發(fā)。從詩中,可以看出當時廊橋四周那幅的情趣盎然圖畫,也可以讀懂當時楊萬里那靜觀自得的心態(tài)。據(jù)載另有一首與廊橋有關的詩作《夏夜追涼》,時值夏夜,楊萬里回鄉(xiāng)居住,在廊橋上納涼。四周的蟲鳴讓他觸景生情,就著朦朧月色即興賦就。“竹深樹密蟲鳴處,時有微涼不是風”形象地概括了楊萬里回到故里的感受。家鄉(xiāng)的氣息已經(jīng)讓他陶醉,無風的夜晚依然涼爽不已。這種涼爽是來自故土的稱謂,是來自鄉(xiāng)親呼喚乳名的節(jié)奏和耳旁熟悉的鄉(xiāng)音。這種對于家鄉(xiāng)的深厚感情,就像廊橋永遠地把詩人的身影留在故里,留在鄉(xiāng)親的心里一樣。也正是在這種情感的驅使下,當仕途受阻時,楊萬里毅然回鄉(xiāng)定居。在可觸可摸的鄉(xiāng)情里,盡情地展現(xiàn)內心的所思所想,表現(xiàn)對故土的深深眷戀?!赌舷绱骸罚骸斑€家五度見春容,長被春容惱病翁。高柳下來垂處綠,小桃上去末梢紅。卷簾亭館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風。更入新年足新雨,去年未當好時豐。”就是贊美故鄉(xiāng)早春景色的詩作,也是詩人熱愛家鄉(xiāng)最好的寫照。寫這首詩時,楊萬里雖然已經(jīng)年歲衰老,可見著家鄉(xiāng)充滿生機的早春景色,謳歌之音時常在喉間吞吐.這首詩還被刻在廊橋的墻壁上,以教育子子孫孫熱愛家鄉(xiāng).應是鄉(xiāng)親為了永遠地懷念楊萬里.
楊萬里的一生與荷花結緣,這跟他為人清直的性格是分不開的。在楊萬里的心中,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異常高貴、圣潔,就正如他所崇尚的“為人清直、為官清廉”的品格一樣,因而把荷花當作內心真實的寫照。荷塘、荷葉、荷花、蓮蓬等等都是楊萬里筆下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當年楊萬里在西子湖畔送別好友林子方時,見到美麗的西湖水,最先觸動他心弦的依然是湖中接天蓋地的蓮荷。詩人從西湖的荷葉聯(lián)想到家鄉(xiāng)的荷葉,融入自己滿腔的情感描繪出一幅“淡妝濃抹總相宜”的寫意畫。應該說,家鄉(xiāng)成長的蓮葉耳聞目染了楊萬里,荷的品性陶冶了楊萬里的心靈,成為一生揮之不去的風景。
二、用色堪稱一絕
楊萬里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中“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描寫了六月西湖清晨的美景,那碧綠的荷葉,鮮紅嬌艷的荷花,在陽光照射下格外光彩照人,“碧”和“紅”突出了蓮葉和荷花給人的視覺帶來的強烈的沖擊力,這樣的句子色彩對比強烈鮮明,描繪出了一幅大紅大綠、精美絕倫的畫面:蓮葉一片碧綠,廣闊無邊;荷花鮮紅嬌艷,在陽光的映照下,光彩照人。這是幅價值連城且具有很大收藏價值的中國畫,它用色奇特,不用濃墨、淡墨、焦墨勾勒,只用綠色渲染,其間應有明綠、暗綠、淺綠、暗綠、墨綠、蘋果綠( 一碧千里悄悄流入云際與天相接?!敖犹焐徣~無窮碧”七個字骨力豪勁,神采飛揚。用含有晶瑩露珠的淡紅的、桃紅的、火紅的荷花,在那鋪排有序的綠葉襯托下,顯得嬌艷無比,再鍍上晨暉的金光更加雍容華貴。讓人感到楊萬里雖與林子方離別,但他們之間永遠有一條暢通無阻的綠色通路。這種神靈相通不亞于現(xiàn)代網(wǎng)絡的寬帶網(wǎng)。這種傳神的寫照,正如明代彭格說的:“夫神者,何物也?天壤之間,聲色香味偶與我觸,而吾意有所會,輒矢口肆筆而泄之,此所謂六義之興,而經(jīng)緯可賦比之間者也,賦實而興虛,比有憑而興無據(jù),不離字句而神乎其間,神之在興者什九,在賦者豐之?!薄敖犹焐徣~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奇美,也印證了席勒的:“真正美的東西必須一方跟自然一致,另一方跟思想一致?!边@種審美觀也合乎蘇霍姆林斯基的:“美是一種心靈的體操---它使我們的精神正直,心地純潔,情感和信念端正?!币虼藯钊f里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的取景用色堪稱一絕。
三、構圖和諧自然
楊萬里寫詩諸多描繪日常所見的平凡景物,尤其是對自然景物興趣濃厚,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及稍縱即逝的變化,用清新活潑的筆調,平易通俗的語言,描繪出情趣盎然的畫面,因而詩中生活氣息濃郁?!缎〕亍肥菞钊f里的一首清新的小品。這首詩描寫一個無聲的泉眼、一池濃密的樹陰、一道涓涓細流、幾片小小的荷葉、一只小小的蜻蜓,構成了一幅生動的小池風物圖,展現(xiàn)了大自然中萬物之間和諧的關系,也抒發(fā)了作者對生活的熱愛之情?!叭蹮o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一道涓涓細流緩緩從泉眼中流出,無聲無息;池邊綠樹在斜陽的照射下,將樹陰投入水中,明暗斑駁,清晰可見。把讀者帶入了一個清新宜人的境界之中,這樣的初夏風光,樸實而自然,充滿詩情畫意,一個“惜”字,化無情為有情,泉眼因為愛惜涓滴,所以讓它無聲地緩緩流淌;一個“愛”字,賦予綠樹生命,似乎因為喜歡這晴柔的風光,所以用水為鏡,展現(xiàn)自己的綽約風姿?!靶『刹怕都饧饨?早有蜻蜓立上頭” 中的“才”和“早”,前呼后應,形象地描繪出蜻蜓與荷葉互相依偎的情景.嫩綠的荷葉剛剛將尖尖的葉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調皮的蜻蜓站立在上面了,輕盈而又富有動態(tài),帶來滿池的生機與活力。
四、技法高明
楊萬里的《曉出凈慈送林子方》是吟詠西湖美景的千古名篇,詩中的反襯技法高明,“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這句看似突兀,實則造句大氣,讀者能從詩中的贊嘆的語氣中感受到西湖美景,區(qū)別于六月以外的其他時節(jié),感受到六月西湖“不與四時同”的美麗風光。這句看似脫口而出的大驚大喜的直觀感受,更強化了西湖之美。無邊無際的蓮葉仿佛連接天宇,反襯了天地之廣闊,而“映日”又與“荷花”相襯,也使整幅畫面生動絢爛。楊萬里筆下的西湖風光,在朝陽映照下,滿湖蓮葉襯托著鮮艷的荷花,顯得艷麗明媚。也以景致的艷麗反襯作者的離情別緒,這種取景藝術真是獨具匠心,真是沒有“金鋼鉆”("反襯"技法),哪敢攬瓷器活??v觀歷代騷人墨客,詩仙詩圣的送別詩,都把離情別緒裸露在詩句上,如王維的“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高適的“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等不勝枚舉,唯有楊萬里的《曉出凈慈送林子方》,除了題目的送林子方,詩中很難看出離情別緒,能把這種情感藏匿于寫景中,足見詩人獨特的取景藝術.
五、細心觀察,眼明手快
楊萬里的詩多選取生活中的小事物,寫樹蔭、檐滴、窗紙上的斑點,甚至是蜘蛛和蚊子,描寫豐富細膩,刻畫細致入微?!缎〕亍分杏^察可謂慧眼細心,全詩從“小”處著眼,通過描寫小池中的泉水、樹陰、小荷、蜻蜓,生動地、細致地描繪出初夏的小池中富有生命力和動態(tài)感的新景象,也抒發(fā)了作者熱愛生活之情.又如《南溪早春》“高柳下來垂處綠,小桃上去末梢紅。”寫早春柳枝返綠時,總是首先從下垂的枝條末梢開始,所以說“垂處綠”;而小桃花初綻時,也總是首先從上伸的枝條末端開始,所以說“末梢紅”;用“下來” 寫柳條的特點;再用“上去”寫桃枝的特點;“垂處綠”、“末梢紅”,正是柳條和桃枝在春天到來時的顯著變化。詩中描繪柳綠桃紅的景色緊扣題目“早春”,寫出“動人春色不須多”的特點,皆因詩人的觀察慧眼心細。
錢鐘書先生在《談藝錄》評楊萬里的寫景特征說:“放翁善寫景,而誠齋善寫生。放翁如圖畫之工筆,誠齋則如攝影之快鏡,兔起鶻落,鳶飛魚躍,稍縱即逝而及其未逝,轉瞬即改而當其未改,眼明手捷,蹤矢躡風,此誠齋之所獨也。” “誠齋體”善于表現(xiàn)事物發(fā)展變化之快,突出事物的運動感與迅捷感,并大量運用“忽然”、“頃刻”等字與此相適應,如《曉行望云山》:“霽天欲曉未明間,滿目奇峰總可觀.卻有一峰忽然長,方知不動是真山?!?nbsp;楊萬里擅長于發(fā)現(xiàn)、捕捉自然界的生機、動態(tài),尤其是寫轉瞬即逝、變化無窮的景象,如攝影之快鏡頭。《凍蠅》中的“日影欲移先會得,忽然飛落別窗聲。”可見其 取景眼明手快。
六、筆墨詼諧,把景寫活
楊萬里的詩歌中充滿生機和靈氣,面對自然山水,像王維、孟浩然等傳統(tǒng)的山水詩人一般都靜觀萬物,以造境為主,情調靜穆肅然意境幽遠。而楊萬里卻在山水詩中引入趣味, 善于發(fā)現(xiàn)自然景物中的生機活力, 用詼諧的筆墨描寫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 因而詩人筆下的山水景物都被寫活了,富有了生命一般的生氣與生機,充滿了幽默的氣氛.。如《秋山》中“烏桕平生老染工,錯將鐵皂作猩紅?!?nbsp;楊萬里把烏桕這種平常的喬木, 當作親密無間的故友,稱其為老染工,這是對故友的一種夸獎,在風趣之中透著溫情。烏桕一生不辭辛苦用自己繽紛的色彩打扮秋日的山峰,當之無愧地被稱為老染工。詩人詼諧地調侃烏桕一生只顧裝扮他人,不免犯老糊涂,用錯染料,把烏桕樹葉染成暗褐色?!靶饕灰雇堤炀?卻倩孤松掩醉容。”幽默地把楓葉秋天變紅的自然現(xiàn)象寫成楓樹昨夜偷吃了仙酒,醉紅了臉,央求孤松幫忙遮掩醉容的生動情景劇。詩人筆下的“烏桕”是糊涂的老染工,紅楓是浪漫貪杯的小淘氣,青松是樂于助人的人,顯得活潑生動,富有趣味性。又如在《戲筆》中,“野菊荒苔各鑄錢,金黃銅綠各爭妍。天公支與窮詩客,只買清愁不買田?!?nbsp;楊萬里訴說窮苦都難掩詼諧的筆墨,詩人把圓圓的野菊綠苔比作金錢銅錢,并進一步聯(lián)想到這錢的歸屬和用途,說這圓圓的野菊綠苔是天公支付給窮苦詩人買清愁的,這匪夷所思的奇妙比喻與開玩笑的方式中,讓我們品味到詼諧的味道。讀到這妙語連珠,我們會發(fā)出會心的微笑,并能從中感受到詩人面對窮困生活時的那份樂觀與豁達,這是一種帶給人們酸澀微笑的詼諧。朱光潛先生說:“能諧所以能在丑中見美,在失意中見出安慰在哀怨中見出歡欣。諧是人類拿來輕松緊張情景和解脫悲哀與困難的一種清涼劑。”楊萬里借歡愉之詞來抒發(fā)愁悶之情,寓莊于諧,就收到了這種藝術效果。
總而言之,楊萬里詩歌的取景藝術,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那絕非本人淺薄的目光所能全方位透視的。
【參考文獻】
周汝昌 《 楊萬里選集 》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湛之 《 楊萬里范成大資料匯編》 北京:中華書局 1985
周啟成 《楊萬里和誠齋體》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韓梅 《論楊萬里詩中的諧趣、奇趣與理趣》中國海洋大學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