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日韩经典一区二区三区-五月激情综合丁香婷婷-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专区

分享

最詳細的蘋果病害與防治知識

 shirley007 2014-04-09
1.蘋果樹花葉病
Apple mosaic
癥狀  主要表現(xiàn)在葉片上,癥狀因品種和病毒株系的不同以及病情的嚴重程度分為五種類型。(1)斑駁型:從小葉脈上開始發(fā)生,產生鮮、大小不等或不定形的病斑,邊緣清晰。病斑常彼此聯(lián)合成大斑。(2)花葉型:病葉上呈現(xiàn)深綠與淺綠相間的不規(guī)則形病斑,邊緣不清晰,較大。(3)條斑網(wǎng)紋型:病葉沿葉脈失綠黃化,并延至附近葉肉組織,有時僅主脈及支脈黃化,變色部分較寬,有時僅限于葉脈及其附近組織,但較狹窄,成網(wǎng)紋狀,稱"網(wǎng)紋亞型"。幼葉染病,中脈向一側明顯彎曲,致病葉畸形,或在病葉頂部以支脈為界形成"V"字形的大塊黃斑,稱"條斑亞型"。(4)環(huán)斑型:病葉上產生鮮、圓形或橢圓形斑紋,環(huán)狀或近環(huán)狀。(5)鑲邊型:病葉邊緣黃化,葉緣鋸齒狀成一窄的變色鑲邊,病葉其他部分正常。以上五種類型癥狀常混合發(fā)生,使癥狀復雜化。道受病毒侵染的病株,新梢較健株短,尤以秋梢明顯,節(jié)數(shù)減少,病果不耐貯藏,易遭炭疽病菌侵染。
病原  由李屬壞死環(huán)斑病毒蘋果株系侵染引起。病毒粒體球形或圓球形,直徑25~29(nm),在穩(wěn)定的提取液中,鈍化溫度54℃經10分鐘,稀釋限點2×10-3。該病毒極不穩(wěn)定,在未經稀釋的黃瓜汁液中,數(shù)分鐘內就會喪失其大部分侵染性,在抽提的緩沖液中則為數(shù)小時。李屬壞死環(huán)斑病毒蘋果株系,目前根據(jù)交互保護反應試驗,將蘋果花葉病毒分為三個株系。一是重型花葉系:主要癥狀為白色或不規(guī)則的斑駁,大型黃白色斑塊,沿脈變色及組織壞死等;二是輕型花葉系:主要癥狀為少數(shù)小型斑駁,不形成壞死斑,其他癥狀很少發(fā)生;三是沿脈變色系:除表現(xiàn)"重型花葉系"的癥狀外,尚表現(xiàn)白色或壞死斑,其中以沿脈變色明顯,使葉片呈網(wǎng)紋狀。
傳播途徑和發(fā)病條件  主要通過嫁接和芽接傳播,菟絲子也可傳毒;另據(jù)國外報道蘋果蚜(Aphis pomi)及蘋果木虱(Psylla mali)也可傳播此病。以病穗和根蘗砧木嫁接后潛育期為3~27個月,苗木上潛育期為32天,芽接后潛育期8個月以上。蘋果樹染病后,整株帶毒,不斷增殖,終生為害。該病的發(fā)生與環(huán)境條件、栽培管理和品種密切相關。高溫多雨、肥水充足、樹勢強則發(fā)病輕;當氣溫在10~20℃,光照較強,土壤干旱,樹勢衰弱時,癥狀較重。幼樹比成株易發(fā)病。對植株本身而言,幼葉表現(xiàn)癥狀,而老葉不發(fā)生病斑。染病樹逐年衰弱,病樹果實不耐貯藏,且易受炭疽病菌侵染,病樹還易引起蘋果葉斑病的發(fā)生。蘋果各品種間感病性有明顯差異:白龍、金冠、秦冠、倭錦等品種最易感病,青香蕉、黃魁、紅星、元帥、國光等品種輕度感病,祝光、印度、黃金、紅國光、早生旭、大珊瑚、金英等較抗病。
防治方法  (1)加強檢疫。選用無病接穗和實生砧木,培育無病苗木;或將帶毒苗木和接穗置于37℃恒溫下培養(yǎng)28~40天,可獲得脫毒苗木;或將芽條在70℃熱空氣中10分鐘,可獲得脫毒芽條。也可用種子繁殖砧木。(2)拔除病苗或集中栽植。認真檢查苗圃內苗木,發(fā)現(xiàn)病苗及時拔除并集中燒毀;或做標記,集中隔離栽植,以防傳播。(3)選用抗病品種。如黃金、大珊瑚、印度、紅國光、早生旭等。(4)加強栽培管理。增施有機肥,旱天及時灌水,雨季及時排水,增強樹勢,提高樹體抗病力。(5)鏟除果園附近野生寄主,防治蚜蟲及刺吸式口器害蟲。(6)藥劑防治。發(fā)病初期噴灑24%混脂酸·銅(毒消)水乳劑600倍液或10%混合脂肪酸(83增抗劑)水乳劑100倍液、75%克毒靈水劑700倍液、3.95%病毒必克可濕性粉劑600倍液、83增抗劑100倍液或1.5%植病靈乳劑1000倍液、20%鹽酸嗎啉胍·銅可濕性粉劑(毒克屋,原名病毒A)1000倍液、抗毒劑1號水劑300倍液,隔10~15天1次,連續(xù)防治2~3次。

2.蘋果樹叢枝病
Apple tree witches' broom
癥狀  主要為害枝、葉、果及根。7~8葉部癥狀明顯,由于抑制頂端優(yōu)勢、促使壯枝上部正常枝的側芽萌生后形成叢枝,二次枝生長直立,在少數(shù)旺梢上致葉片簇生或形成叢枝。病樹嫩枝發(fā)生叢枝時,蓮座葉及基部葉都具有大的帶明顯齒狀缺刻的托葉。因此,叢枝、蓮座葉、大托葉是識別該病的重要特征。病樹果實小,果柄長,果重減少1/3~2/3,且著色不良,果味差,病葉小易染白粉病;根系發(fā)育不良,大根小且少。
病原  Apple proliferation Phytoplasma 稱植物菌原體。舊名為Mycoplasma-like organism (MLO)。植物菌原體大小8~100(nm),具多型性,病株新梢超薄切片具3層單位膜,內部充滿核質樣的纖維狀物質,可能是基因組DNA,周圍布有類似于核蛋白體的嗜鋨顆粒。
傳播途徑和發(fā)病條件  蘋果叢枝病可通過嫁接傳染,在自然條件下幾種葉蟬如長沫葉蟬、赤楊沫葉蟬、菱紋困沫蟬等可傳播此病,種子不能傳染。潛育期與接種樹大小有關,苗圃里的苗木1年顯癥,已定植的大樹需2年以上顯癥。病樹地上部類菌原體的數(shù)量受季節(jié)波動影響。類菌原體只能在篩管里增殖,當進入冬季莖的篩管停止活動后,樹體地上部的病原隨即消失,這時可進入根部篩管存活,翌春新韌皮部形成時,類菌原體又到莖部定植,當莖部沒有類菌原體定植時,致叢枝病癥狀出現(xiàn)波動性,當病樹地上部具大量病原存在時,癥狀明顯。
防治方法  (1)新建蘋果園要選用無毒苗木。(2)清除果園中染病幼樹。(3)噴灑殺蟲劑,殺滅傳病介體昆蟲。(4)清除根囊苗,以減少葉蟬等介體昆蟲棲居。(5)向樹干內注射四環(huán)素類抗生素,注射時間以采收后至落葉前,連續(xù)防治1~2年。(6)選用抗病砧木。

3.蘋果銹果病
Apple rough skin
癥狀  蘋果銹果病又稱"花臉病"、"裂果病"。癥狀主要表現(xiàn)在果實上;某些品種的幼樹及成株的枝葉上亦顯癥。果實上的癥狀因品種、環(huán)境條件的變化表現(xiàn)為五種類型:銹果型、花臉型、銹果.花臉型,少數(shù)品種發(fā)生環(huán)斑型、綠點型。(1)銹果型:落花后約一個月病果即可出現(xiàn),最初在果頂部出現(xiàn)深綠色水漬狀病斑,后沿果面向果梗方向擴展,約20~30天后形成五條與心室相對的縱紋,長短因品種而異,長的可達梗洼,病斑常呈茶褐色并木栓化。隨著果實的生長,在縱紋之間常產生許多縱橫小裂紋或斑塊,嚴重時銹斑處開裂呈星芒狀,果實發(fā)育受阻變?yōu)榛喂?。有的病果果棉明顯銹斑,但發(fā)生很多深入果肉的縱橫裂紋,裂紋處稍凹陷,易萎縮早落。病果較健果小,果汁少渣多,甜味增加,失去食用價值或不堪食用。一般晚熟品種如國光、青香蕉、白龍、印度、富士等品種表現(xiàn)這種癥狀。(2)花臉型:病果在著色前無明顯變化,著色后在果面散生很多近圓形黃綠色斑塊,果實成熟后表現(xiàn)為紅綠相間的"花臉"狀。著色部位凸起,不著色部位稍凹陷,果面略呈凹凸不平狀。一般白海棠、沙果、檳子、花紅、祝光、丹頂、金花、元帥、紅魁、倭錦等品種常表現(xiàn)這種癥狀。(3)銹果-花臉型:病果著色前多于果頂部出現(xiàn)銹斑,或在果面散生零星銹斑,著色后在未發(fā)生銹斑的部分或銹斑周圍,出現(xiàn)不著色的斑塊,果面紅綠相間,成為既有銹斑又有花臉的復合癥狀。一般中熟品種元帥、倭錦、紅玉、赤陽、紅海棠等常表現(xiàn)這種復合癥狀。(4)環(huán)斑型:病果最初產生不著色的圓斑,近成熟時,成為圓形斑紋,或黑色圓圈,稍凹陷,僅限于果面。環(huán)斑大小及數(shù)目不定。常表現(xiàn)在山定子和一種小蘋果上。(5)綠點型:果實著色后,產生很多綠色小暈點,暈點邊緣不整齊,近似花臉,但有個別病果頂部呈銹斑。常表現(xiàn)在金冠和黃冠上。葉片受害隨品種不同而表現(xiàn)兩種癥狀,即葉片卷曲和莖桿部發(fā)生壞死斑。葉片卷曲的表現(xiàn)是:7月下旬以后病苗中部以上葉片由基部向背面反卷,在中脈附近急劇皺縮,側看卷成孤形或圓圈形,葉片變小、變硬、變脆,易從葉柄中部折斷脫落。8月上、中旬以后,病苗于中上部發(fā)生不規(guī)則褐色或灰褐色木栓化銹斑,表面粗糙,龜裂,最后病皮翹起露出韌皮部,韌皮部內有黑色壞死條紋或壞死點。一般國光、雞冠,大猩猩,蝦夷衣等易表現(xiàn)這種癥狀。大猩猩病菌的葉片脫落現(xiàn)象嚴重;赤陽彎曲的病葉中脈下陷邊緣上卷,葉色呈濃淡不均的黃綠色;蝦夷衣病苗干銹斑嚴重,葉片本身不彎曲,而在葉柄先端急劇下垂以致葉片與干平行。莖干部發(fā)生壞死斑的表現(xiàn)是:病苗無明顯癥狀。8月中旬以后,干中部以上及芽眼周圍形成暗褐色至灰褐色近圓形的突起潰瘍斑,直徑2~3mm,嚴重時在干上形成一塊塊癩皮,韌皮部有壞死的黑色微細條紋,但葉片無明顯癥狀。青香蕉、白龍等常表現(xiàn)這種癥狀。
病原  由蘋果銹果類病毒(Apple Skar Skin Viroid,ASSV)侵染所致,一種是環(huán)狀單鏈低分子量RNA,稱之為ASSD-RNA-1,其分子量略小于PSTV(馬鈴薯紡錘形塊莖類病毒)。存在于染病成熟果實及枝條中;另一種是線狀雙鏈RNA,稱之為ASSD-RNA-2,其分子量比PSTV略大,存在于病樹枝條中。病組織的核酸提取物具侵染性,該病病原小有爭議。近年來,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到病組織中有類菌質體的粒子,大型粒子180~400(nm),小型粒子80~100(nm),有兩層原生質膜,無細胞壁,與類菌質體很相似。
傳播途徑和發(fā)病條件  該菌通過各種嫁接方法傳染,也可通過病樹上用過的刀、剪、鋸等工具傳染。梨樹是此病的帶毒寄主,梨樹普遍潛帶病毒但不表現(xiàn)癥狀。與梨樹混栽的蘋果園或靠近梨園的蘋果樹發(fā)病較多。嫁接接種潛育期3~27個月,蘋果樹一旦染病,病情逐年加重,成為全株永久性病害。蘋果各品種間感病性存在差異。高度耐病的有黃龍、黃魁、黑龍、安樂諾夫卡等,耐病的有金冠、祝光、鶴卵、翠玉、英金等,元帥、紅星、青香蕉、赤陽、甘露、紅海棠等高度感病。
防治方法  (1)嚴格實施植物檢疫制度。封鎖疫區(qū),嚴禁在疫區(qū)內繁殖苗木或外調繁殖材料。(2)選用無病接穗和砧木是防治此病的主要措施。嚴格選用無病接穗。因種子不傳染該病毒,所以用種子繁殖砧木,可基本解決無病砧木問題。用實生苗做砧木,嚴禁在病樹附近刨取萌蘗砧,以免誤傳病砧。(3)拔除病苗,刨掉病樹。苗木生長期間(7月下旬)認真檢查苗圃,發(fā)現(xiàn)病苗隨時拔除燒毀。已染病的大樹,發(fā)現(xiàn)后立即連根刨掉,1~2年后確認無活根后再栽健樹。(4)建立新果園時,要避免與梨樹混栽,新果園要遠離梨園,以免相互傳染。(5)高接換種。在病樹較多、園地較偏僻地區(qū)進行高接換種??刹捎酶叨饶筒∑贩N,如黃龍、黃魁、黑龍、豐縣紅富士等。(6)藥劑防治。①把韌皮部割開"門"形,上涂50萬單位四環(huán)素或150萬單位土霉素、150萬單位鏈霉素、150萬單位灰黃霉素,然后用塑料膜綁好,可減輕病害的發(fā)生。②根部插瓶。病樹樹冠下面東南西北各挖一個坑,各坑尋找直徑0.5~1(cm)的根切斷;插在已裝好四環(huán)素、土霉素、鏈霉素或灰黃霉素150~200mg/kg的藥液瓶里,然后封口埋土,于4月下旬、6月下旬、8月上旬各治療一次,共治3次有明顯防效。

4.蘋果果銹病
Apple fruit rust
癥狀  金冠蘋果易染此?。淮送?,赤陽、紅玉、國光及元帥系品種也有發(fā)生。初期果面銹跡點點,嚴重的銹斑連片,果面粗糙,嚴重影響果品質量,且貯藏期皺皮嚴重。
病因  金冠品種果實表皮細胞大,細胞壁薄,排列較疏松,果面角質層薄,下皮細胞疏松。由于不良因子的剌激,表皮細胞易破裂形成木栓。下層細胞分裂產生木栓形成層,后形成木栓組織,致角質層龜裂剝落,果面周皮化。
發(fā)病條件  該病在黃河故道一帶主要有兩個發(fā)生時期,即5月6曰~17曰和5月24曰~6月4曰,因此5月份和6月上旬遇冷濕氣候果銹發(fā)生嚴重。四川、重慶等地果銹發(fā)生主要在落花后25天之內,此間若大氣相對濕度高、溫度低則果銹發(fā)生嚴重。此外,坡地或沙土地果園較平地或秸土地果園發(fā)病輕;樹勢衰弱、花果多者發(fā)病重;幼果期用藥不當,可導致果銹發(fā)生。
防治方法  防銹應從保護果實外層組織、杜絕不良因子剌激或抑制木栓形成入手。(1)栽植無銹金冠新品系4-6-3。(2)加強栽培管理。注意果園排澇,合理修剪,增強通透性,降低濕度;調節(jié)負載量,注意疏花疏果,每個果臺以留單果為宜。(3)噴保護劑如二氧化硅水劑30倍液或京ZB高脂膜40倍液或27%高脂膜乳劑80~100倍液。從花后開始至6月10曰,每7天噴一次。(4)施用生長調節(jié)劑:于落花后10天、20天各噴一次25mg/kg的赤霉素。赤霉素對蘋果有一定副作用,應掌握好濃度,不宜過量。(5)幼果期注意選擇用藥。不要使用敵敵畏、氧化樂果、三氯殺螨醇、波爾多液、石硫合劑等能加重果銹發(fā)生的農藥,金冠幼果期尤其要慎用或盡量不用上述藥劑。(6)果實套袋?;ê罅⒓刺状?,對果銹有明顯抑制作用。進入8月后將袋摘除。

5.蘋果低溫凍害
Apple tree freezing injury
癥狀  主要為害枝干、花及幼果。樹干受凍表面初呈水漬狀,后樹皮形成層變褐或整個皮層變褐干枯,樹皮崩裂,致幼樹和大樹的主要枝條死亡。春季開花期往往受晚霜為害,幼芽受凍變黑,花器呈水漬狀,花瓣變色脫落,不能結果或結果后早落或果實畸形。受了霜害的幼果,果心變黑褐色,易脫落。
病因  蘋果花和果實遇較長時間的-2℃受凍害,營養(yǎng)器官-5℃受凍,芽-25℃受凍:溫度愈低,凍害愈重。1993年山東德州、聊城、荷澤發(fā)生大凍害。當年11月溫度較往年低8~9℃,11月20曰最低溫度為-4.2℃,24小時內降至-18℃,且雨雪交加,枝條融雪結冰。秋季雨水偏多,氣溫偏高,偏施氮肥,停止生長晚,會加重凍害。管理粗放,未設防護林,病蟲害發(fā)生嚴重,尤其是早期落葉,亦會加重凍害。
防治方法  (1)加強栽培管理,增強樹勢。多施有機肥,避免偏施氮肥。生長季節(jié)后期控制肥水。加強病蟲防治,防止早期落葉。冬前對樹干進行涂白防寒。(2)果園周圍設置防護林。(3)樹干凍害嚴重的樹可進行橋接或平茬;輕度受凍的樹應加強肥水管理,休眠期噴多效滅腐靈100倍液,預防因凍害誘發(fā)腐爛病。(4)蘋果花期除加強肥水管理外,可根據(jù)預測,在霜前噴水或熏煙。(5)必要時噴灑68%或72%農用鏈霉素可溶性粉劑3000倍液,使冰核細菌減少,防止凍害。

6.蘋果裂果
Apple fruit split
癥狀  蘋果裂果病主要發(fā)生在果實上組織不大正常的部位,如銹斑、蘋果黑星病病斑、曰灼處等,染病果實可從果實側面縱裂,圖為蘋果裂果狀,有的裂縫可深達1cm,也有的從萼部或梗洼、萼洼向果實側面延伸。此外有些品種在貯藏期也可發(fā)生縱裂或橫裂。
病因  系生理病害,主要是水分供應不勻,或天氣干濕變化過大。如國光、大珊瑚、冰糖、情平及暑紅的果實容易裂開,果實裂果的嚴重程度與品種及貯藏期的溫濕度有關。
防治方法  (1)栽植不易裂果的品種。(2)注意水分管理,尤其遇有天氣干濕變化過大,及時澆水或追肥,防止裂果。(3)噴灑比久800~1000mg/kg。(4)注意控制貯藏窖溫濕度,避免過高或過低。

7.蘋果曰灼
Apple sunscald
癥狀  果實、枝干均可染病。向陽面受害重。被害果初呈黃白色、綠色或淺白色(紅色果),圓形或不定形,后變褐色壞死斑塊,有時周圍具紅色暈或凹陷,果肉木栓化,曰灼病僅發(fā)生在果實皮層,病斑內部果肉不變色,易形成畸形果。主干、大枝染病,向陽面呈不規(guī)則焦糊斑塊,易遭腐爛病菌侵染,引致腐爛或削弱樹勢。
病因  夏季強光直接照射果面或樹干,致局部蒸騰作用加劇,溫度升高而灼傷。蘋果果實生長過程中(主要是幼果期),如出現(xiàn)光照和溫度劇變的氣候條件,極易導致果實曰灼病。枝干受害還有另外一種原因,即果樹冬季落葉后,樹體光禿,白天陽光直射主干或大枝,致向陽寐度升高,細胞解凍,夜晚,氣溫下降后又凍結,如此反復數(shù)次,常造成皮層細胞壞死,發(fā)生曰灼。早熟品種發(fā)病重,中熟品種次之,晚熟品種較輕,紅色耐貯品種發(fā)病輕,不耐貯品種重。
防治方法  (1)曰灼病發(fā)生嚴重地區(qū),選栽=灼病品種。(2)果實套袋。疏果后半月進行。各果園根據(jù)病蟲害發(fā)生程度的不同,因地制宜選用不同果袋,兼防其他病蟲害。需要進行著色的果實,采前半個月撤掉果袋。(3)樹干涂白。利用白色反光原理,降低向陽寐度,縮小冬季晝夜溫差以減輕夏季高溫灼傷。涂白時,避免涂白劑滴落在小枝上灼傷嫩芽。涂白劑的配制:生石灰10~12kg、食鹽2~2.5kg、豆?jié){0.5kg、豆油0.2~0.3kg、水36kg。配制時,先將石灰化開,加水成石灰乳,除去渣瘁,再將其他原料加入其中,充分攪拌即成。(4)夏季修剪時,果實附近適當增加留葉遮蓋果實,防止烈曰曝曬。(5)合理施用氮肥,防止枝葉徒長,奪取果實中水分。(6)加強灌水及土壤耕作,促根系活動,保證樹體對水分的需要。(7)密切注意天氣變化,如將出現(xiàn)炎熱易發(fā)生曰灼天氣,于午前噴灑0.2~0.3%磷酸二氫鉀或清水,有一定預防作用。

8.蘋果樹缺氮癥
Apple nitrogen dificiency
癥狀  春夏果樹生長旺盛時新梢基部成長葉片逐漸變黃,且向頂端擴展,致新梢嫩葉也變成。新生葉小,略帶紫色,葉脈、葉柄呈紅色,葉柄與枝條成銳角,易脫落。當年生枝梢短小細弱、呈紅褐色,結果小常提早成熟或早落,花芽明顯減少。
病因  果園土壤貧癖或未正常施肥,砂質土壤遇大雨造成養(yǎng)分淋失,均有可能出現(xiàn)土壤缺氮口診斷時,葉片含氮量低于1.5%,正常值應為2.2%~2.6%。
防治方法  (1)蘋果提倡采用有機栽培法,施用障素菌謳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機肥。(2)果樹生長期葉面噴施0.5%尿素液2~3次。

9.蘋果樹缺磷癥
Apple phosphorus deficiency
癥狀  蘋果葉片出現(xiàn)暗綠色至青銅色,近葉緣葉片上現(xiàn)紫褐色斑點或斑塊,此癥狀常從基部向頂部葉擴展。枝條細弱且分枝少。葉柄及葉背面葉脈顯紫紅色,葉柄與技條成銳角。生長期,生長快的新梢葉現(xiàn)紫紅色。
病因  一是果園土壤含磷量低,速效磷低于10mg/kg。二是土壤偏堿、含石灰質多,施用磷肥后易被固定,造成磷肥利用率低。三是氮肥施用量過多、磷肥施用量不足。診斷時,葉片含磷量低于0.13%,正常值為0.15%~0.23%。
防治方法  (1)基施充足有機肥或含磷復合肥。(2)生長期噴施0.2%~0.3%磷酸二氫鉀2~3次,也可噴施1%~3%過磷酸鈣水澄清液或0.5%~1%磷酸銨水溶液。

10.蘋果樹缺鐵癥
Apple tree iron deficiency
癥狀  蘋果樹缺鐵癥又稱黃化病、白葉病、缺鐵失綠癥、黃葉病等。癥狀多表現(xiàn)在葉片上,尤其是新梢頂端葉片。初葉色變黃,葉脈仍保持綠色,致葉片呈綠色網(wǎng)紋狀,旺盛生長期癥狀明顯,新梢頂部新生葉除主脈、中脈外,全部變成黃白色或黃綠色。嚴重缺鐵時,頂梢至枝條下部葉片全部變黃失綠,新梢頂端枯死,呈枯梢現(xiàn)象,影響樹木正常生長發(fā)育,導致早衰,致樹體抵抗不良環(huán)境能力減弱,易遭受凍害或導致其他病害發(fā)生。
病因  系土壤中缺少可給態(tài)鐵引起。是一種生理病害。鐵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鐵參與果樹的有氧呼吸和能量代謝等一系列生理活動,是蘋果生命活動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當鐵在土壤中生成難溶解的氫氧化鐵時不能被蘋果樹吸收利用;此外,進入植株體內的鐵因轉移困難,大都沉淀于根部,向葉部分配很少,致葉片缺鐵黃化。特別是苗期和幼樹受害重。
發(fā)病條件  鹽堿地或土壤中碳酸鈣含量高的堿性土壤,可溶性的二價鐵鹽易轉為不溶性的三價鐵鹽沉淀,不能被吸收利用;且生長在堿性土壤中的蘋果樹體內生理狀態(tài)失衡,阻礙鐵的輸導和利用,故易染黃化病。含錳、鋅過多的酸性土壤,鐵易變?yōu)槌恋砦铮焕参锔滴?。土壤黏重,排水差,地下水位高的低洼地,春季多雨,入夏后急劇高溫干旱,均易導致缺鐵黃化。此外果園土壤缺磷也可導致黃葉病。幼苗因根系淺,吸水能力差,易發(fā)生黃化病。該病的發(fā)生還與砧木品種有關。秋子、新疆野蘋果及用蘋果實生苗做砧木,不發(fā)生黃化現(xiàn)象;海棠做砧木,黃化輕;東北山荊子做砧木,黃化嚴重。蘋果各品種中,金冠、國光、紅玉發(fā)病重;青香蕉、元帥、紅星發(fā)病較重,祝和甜黃奎發(fā)病輕。
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和砧木。(2)加強栽培管理。低洼積水果園,注意開溝排水,春旱時用含鹽低的水灌澆壓堿,減少土壤含鹽量;間作豆科綠肥,增施有機肥,改良土壤。(3)噴灑鐵肥。發(fā)病嚴重果園,發(fā)芽前噴灑0.3~0.5%硫酸亞鐵溶液或硫酸銅250g:硫酸亞鐵250g:石灰625g:水80kg;或在生長季節(jié)噴0.1~0.2%的硫酸亞鐵溶液或檸檬酸鐵溶液,隔20天一次。或于果樹中、短枝頂部1~3片葉開始失綠時,噴黃腐酸二膠鐵200倍液或0.5%尿素+0.3%硫酸亞鐵,效果顯著。也可在樹上果實5mm大小時噴施FCU復合鐵肥、即0.25%FeSO4+0.05%檸檬酸+0.1%尿素的復合鐵肥。10天后噴第二次,病葉可基本復綠。(4)根施鐵肥。果樹萌芽前(3月下~4月上)將硫酸亞鐵與腐熟的有機肥混合,挖溝施入根系分布的范圍內。也可在秋季結合施基肥進行,切忌在生長期施用,以免發(fā)生藥害。也可將硫酸亞鐵1份粉碎后與有機肥料5份混合施入;或用TP有機鐵肥120~180倍液+0.3%尿素混合施用,效果更好。(5)樹干注射。用強力注射器將0.05~0.08%的硫酸亞鐵溶液或0.05~0.08%的檸檬酸鐵溶液注射到枝干中,效果較好。(6)樹干掛瓶引注法,具體方法:取裝入0.1~0.3%硫酸亞鐵溶液的小瓶掛在距地面20cm的樹干兩側,然后用棉花做成棉芯,一端浸入瓶內藥液中,另一端伸入樹干上事先打好的深達形成層的孔內,然后用塑料薄膜全部包扎起來,使樹體通過棉芯吸收藥液,此法造于生長季節(jié)形成層活動旺盛期引注。

11.蘋果樹缺鎂癥
Apple tree magnesium deficiency
癥狀  幼樹缺鎂,基部葉片先開始褪綠或脫落,后僅殘留頂梢上幾片軟而薄的淡綠色葉片。成齡樹缺鎂,枝條老葉葉緣或葉脈間首先失綠,后漸變?yōu)辄S褐色或深褐色,新梢、嫩枝細長,抗寒力明顯降低或導致發(fā)生枯梢,致開花受抑,果小味差。
病因  在酸性或砂性土中,可供態(tài)鎂易流失或淋溶,造成缺鎂。在含筷量低的石灰質土壤中或施用石灰或鉀過量時,均會形成缺鎂。此外,蘋果砧木對續(xù)敏感性也有差異。據(jù)報導,蘋果矮化砧M1、M4易染缺鎂癥。診斷指標葉片含鎂量小于0.15%~0.25%,表示缺鎂。
防治方法  (1)輕度缺鎂果園,在6、7月份,噴灑1~2%硫酸續(xù)溶液2~3次。(2)對缺鎂的土壤,可把硫酸鎂混入有機肥中,同時注意混入磷、鉀、鈣肥等。續(xù)肥施用量,每畝1~1.5kg。

12.蘋果樹小葉病(缺鋅癥)
Apple tree little leaf
癥狀  蘋果樹小葉病又稱缺鋅癥。新梢和葉片易顯癥,春季癥狀明顯。初葉色濃淡不均,葉片黃綠或葉脈間色淡,病樹發(fā)芽晚或新梢節(jié)間短,頂梢小葉簇生或光禿;葉形狹小,狀似梅花形,質地脆硬,不伸展,葉緣上卷,葉脈綠色,葉片或脈間黃綠色;2~3月后,病枝易枯死。病枝下部另發(fā)新枝,新枝上葉片初正常,漸變小或著色不均。嚴重時5~6年生老枝上幾乎全部出現(xiàn)小葉病。病樹花芽分化受阻,花芽或花小色淡,不易座果或果小畸形。病樹根系發(fā)育不良,后期有爛根現(xiàn)象,發(fā)病重的樹勢極度衰弱,樹冠不擴展致產量降低。
病因  由于土壤中缺少可供態(tài)鋅引起。缽是植物生長發(fā)育不可缺少的元素。鋅參與生長素合成及酶系統(tǒng)活動,參與光合作用。缺鋅時光合作用形成的有機物質不能正常運轉,所以導致葉片失綠,生長受阻。影響產量和果實品質。用黑曲霉法測定土壤含鋅量低于2mg/kg,蘋果出現(xiàn)缺鋅癥。
發(fā)病條件  砂地、堿性土壤及癖薄地或山地果園缺鋅較普遍。砂地鋅含量少易流失,堿性土壤鋅鹽易轉化為不可溶態(tài),不利果樹根系吸收利用。缺鋅還與土壤中磷酸、鉀和石灰含量過多有關。土壤中磷酸過多,根吸收鋅則較困難。缺鋅還與土壤氮、鈣等元素失調有關。此外,重茬,經常間作蔬菜或澆水頻繁,修剪過重或傷根過多均易導致缺鋅。蘋果各品種中青香蕉發(fā)病重。
防治方法  (1)增施有機肥,改良土壤,這是防治小葉病的根本措施。生產上增施有機肥,特別是砂地、鹽堿地及瘠薄山地果園,要注意協(xié)調氮、磷、鉀比例。(2)噴施鑄肥。在蘋果樹發(fā)芽前半月全樹噴灑3~5%硫酸鋅溶液。硫酸鋅肥效可維持一年。重病園須年年噴灑,輕病園可隔年噴布。也可在蘋果盛花期后3周噴0.2%硫酸鋅+0.3~0.5%尿素或300mg/kg環(huán)烷酸鋅+0.3%尿素。(3)根施硫酸鋅。發(fā)芽前,在樹下挖放射狀溝,每株樹施50%硫酸鋅1.0~15kg。(4)樹干掛瓶引注法。在離地面20cm處的樹干兩側,打兩個深達形成層的孔,每個孔附近掛一個40ml小瓶,瓶內裝0.1~0.3%硫酸鋅,然后用棉花做成棉芯,一端插入瓶內藥液中,另一端放入樹干的孔里,最后用塑料薄膜全部包扎,樹體通過棉芯吸收藥液。這種方法適于生長季節(jié)形成層活動旺盛期引注。但容易造成傷口,腐爛病嚴重的果園應慎用。

13.蘋果樹粗皮病
Apple tree rough bark
癥狀  蘋果樹粗皮病又稱赤疹病。主要為害枝干和果實。一般多發(fā)生在5~6年生枝干上。初在病部產生小粒狀病點,擴大后稍隆起,似輪紋狀,有些初生短枝的葉上生斑點或皺縮。病樹結果多,致樹勢迅速衰弱。果實染病,果面現(xiàn)粗糙暗褐色木栓區(qū),果面似長癬狀,木栓化斑有的單個存在,有的呈不完全環(huán)狀。此外還有傷刺毛型、星狀曝裂型、扁平蘋果型等。樹干染病,致樹皮開裂或形成凹溝,后樹皮增厚或粗糙,病樹產量下降。
病因  缺硼或吸收錳過多,及土壤過酸引起。我國土壤錳含量為42~5000mg/kg,平均為710mg/kg。當土壤中還原性鍾含量超過l00mg/kg時,富士品種發(fā)生粗皮病,此外,排水不良,土壤酸度大是該病發(fā)生的重要生態(tài)條件,當土壤pH低于5時,國光、富士、紅香蕉等即發(fā)生粗皮病。此病多發(fā)生在雨水較多的地方。近有報道:蘋果果實粗皮病毒病(Apple rough skin)、蘋果鱗皮病毒病(Platycarpa scaly bark)分別可引致果實及枝干粗皮病。
防治方法  (1)改善排灌條件,做到及時排水。(2)增施有機肥、施用石灰改變土壤pH值。(3)選栽抗病品種。如雞冠。(4)必要時噴1.5%植病靈乳劑1000倍液或20%鹽酸嗎啉胍·銅可濕性粉劑4000倍液,防治病毒引起的粗皮病。

14.蘋果樹紫紋羽病
Apple purple root rot
癥狀  蘋果樹紫紋羽病又稱紫色根腐病,主要為害根系。細根先發(fā)病,后逐漸擴展到側根和主根,直至樹干基部。發(fā)病初期根部現(xiàn)黃褐色不定形斑塊,外表顏色變深,皮層組織變褐,病部表面纏繞許多淡紫色棉絮狀物,即病菌菌絲和菌索,形狀似羽毛,逐漸變成暗紫色絨毛狀菌絲層,包被整個病根,并能延伸到根外的土面上。后期在病根上產生紫紅色半球狀菌核,大小1~2mm,病根皮層腐爛易脫落,后木質部腐朽。6~7月,菌絲體上產生微薄白粉狀子實層。病株地上部生長衰弱,葉片變小,色淡,枝條節(jié)間縮短或部分枝條干枯。感病品種葉柄和中脈變紅。該病擴展緩慢,經數(shù)年才逐漸衰弱死亡。
病原  Helicobasidium mompa Tanaka Jacz. 異名:H·purpureum Tul Pat. 稱桑卷擔菌和紫卷擔菌,屬擔子菌門真菌。病根上著生的紫黑絨狀物是菌絲層。由五層組成,外層為子實層,其上生有擔子。擔子圓筒狀無色,由4個細胞組成,大小25~40×6~7(μm),向一方彎曲。再從各胞伸出小梗,小梗無色,圓錐形,大小5~15×3~4.5(μm)。小梗上著生擔孢子,擔孢子無色、單胞,卵圓形,頂端圓,基部尖,大小16~19×6~6.4(μm),多在雨季形成。
傳播途徑和發(fā)病條件  以菌絲體、根狀菌索和菌核在病根上或土壤中越冬。條件適宜,根狀菌索和菌核產生菌絲體。菌絲體集結形成菌絲束,在土表或土里延伸,接觸寄主根系后直接侵入為害。一般病菌先侵染新根的柔軟組織,后蔓延到大根。病根與健根根系互相接觸是該病擴展、蔓延的重要途徑。病菌雖能產生孢子但壽命短。萌發(fā)后侵染機會較少,所以病菌孢子在病害傳播中作用不大。病害發(fā)生盛期多在7~9月。
低洼潮濕積水的果園,發(fā)病重。帶病刺槐是該病的主要傳播媒介,靠近帶病刺槐的蘋果樹易發(fā)病。
防治方法  (1)選用無病苗木。病菌可隨苗木遠距離傳播,所以,起苗、調運苗木時,要嚴格檢驗,剔除病苗,并對健苗進行消毒處理。苗術消毒可用50%甲基硫菌靈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精劑800~1000倍液、0.5~1%硫酸銅溶液浸苗10~20分鐘。(2)隔離防治。在病區(qū)或病樹外圍挖1米深溝可隔離或阻斷菌核、根狀菌索和病根傳播。剌槐是該病菌的重要寄主,可隨刺槐根進入果園,所以盡量不用刺槐作防護林;對于用刺槐作防護林帶的果園要挖溝隔離。以防根系侵入果園。對已侵入果園的刺槐根系應徹底挖除,以免病菌傳播。(3)加強果園管理。低洼積水地注意排水,增施有機肥,改良土壤,合理整形修剪,疏花疏果,調節(jié)果樹負載量,加強對其他病蟲害的防治,以增強樹體抗病力。(4)藥劑防治。輕病樹,扒開根際土壤,找出發(fā)病部位并仔細清除病根,然后用50%代森銨水劑400~500倍液或1%硫酸銅進行傷口消毒,然后涂保護劑波爾多漿等。也可用20%石灰水或2.5%硫酸亞鐵、50%代森銨水劑150~300倍液、20%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50%立枯凈可濕性粉劑900倍液、50%殺菌王(氯溴異氰尿酸)水溶性粉劑1000倍液澆灌消毒;后用凈土埋好,效果均好。

15.蘋果樹白紋羽病
Apple tree white root rot
癥狀  主要為害根系,先從細根開始霉爛,漸擴展到側根和主根,病根表面纏繞許多白色或灰白色絲狀物,即菌索;后期變?yōu)榛野咨蚧液稚?;根部皮層內柔軟組織腐爛,皮層極易剝落,有時在木質部上產生深褐色圓形顆粒狀物,即菌核。在潮濕地區(qū),菌絲可蔓延至地表呈白色蛛網(wǎng)狀;菌絲體中具羽紋狀分布的纖細菌索。染病樹樹勢極度衰弱,樹體發(fā)芽遲緩,半邊葉片變黃或早落、枝條枯萎,嚴重時整株枯死。
病原  Rosellinia necatrix (Hart.)Berlese 稱褐座堅殼菌,屬子囊菌門真菌。無性態(tài)Dematophora necatrix Harting 稱白紋羽束絲菌,屬半知菌類真菌。老熟菌絲可形成厚垣孢子。無性時期形成孢囊梗和分生孢子,但常在寄主組織完全腐爛時才產生。分生孢子單胞無色,卵圓形,大小2~3(μm)。有性態(tài)可在朽根上產生子囊殼,但不多見。子囊殼黑色,球形,頂端具乳狀突起,內生許多子囊。大小220~300×5~7(μm)。子囊內生8個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暗褐色,單胞,紡錘形,大小42~44×4.0~65(μm)。菌核見于腐朽的木質部,黑色近圓形,直徑1mm左右,大的可達5mm。
傳播途徑和發(fā)病條件  主要以殘留在病根上的菌絲、根狀菌索或菌核在土壤中越冬。條件適宜時菌核或根狀菌索長出營養(yǎng)菌絲,從根部表皮皮孔侵入,病菌先侵染新根的柔軟組織,后逐漸蔓延至大根,被害細根霉爛甚至消失。病菌通過病健部接觸或通過帶病苗木遠距離傳播。該病多在7~9月盛發(fā)。
該病的發(fā)生與土壤濕度、酸堿度有關,尤以濕度影響最大,果園或苗圃低洼潮濕、排水不良發(fā)病重;栽植過密、定植太深、培土過厚、耕作時傷根、管理不善等易造成樹勢衰弱,土壤有機質缺乏,酸性強等可導致該病發(fā)生。
防治方法  (1)選栽無病苗木,起苗或調運時,要認真檢查,剔除病苗。建園時選栽無病苗木,如確認苗木帶病,可用10%硫酸銅溶液或20%石灰水、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浸1小時后再栽植。也可用47℃恒溫水浸40分鐘或45℃恒溫水浸漬1小時,以殺死苗木根部帶的病菌。(2)挖溝隔離。在病株或病區(qū)外挖1米以上的深溝進行封鎖,防止病害向四周蔓延。(3)加強栽培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抗病力。采用配方施肥技術,不偏施氮肥,適當增施鉀肥,使氮、磷、鉀比例適當。盛果期,低洼潮濕果園或地塊應注意排水。合理修剪,防止大小年現(xiàn)象。加強其他病蟲害的防治。(4)病樹治療。發(fā)現(xiàn)病樹,先挖至主根基部,扒開根部土壤,尋找根的頸部病斑,然后再從病斑向下追尋主根、側根及支根的發(fā)病點。對于整條爛根,要從根基部鋸或砍除,同時仔細刮除根頸病斑上的病皮,后再向下追尋,直至將病根挖凈。如大部分根系發(fā)病,要徹底清除所有病根,在清除病根過程中,要細心保護健根,不要輕易損傷。傷口須用高濃度殺菌劑涂抹或噴布消毒,再涂以波爾多漿等保護。此外還可選用40%五氯硝基苯粉劑1份對新土40~50份,充分混勻后施于根部,8~10年生大樹,株施藥土0.25kg。(5)苗圃輪作,重病苗圃應休閑或與禾本科作物輪作5~6年后再繼續(xù)育苗。

16.蘋果樹白絹病
Apple tree southern blight
癥狀  蘋果樹白絹病又稱莖基腐病、爛葫蘆。主要為害4~10年生幼樹或成年樹的根頸部。高溫多雨季節(jié)易發(fā)病。初葉小且黃,枝梢節(jié)間縮短,果多且小。根部染病,根頸部呈多汁液濕腐狀。病部變成黃褐色或紅褐色,嚴重的皮層組織腐爛如泥、發(fā)出刺鼻酸味,致木質部變成灰青色。病部或近地面土表覆有白色菌絲。濕度大時,生出很多褐色或深褐色、油菜籽狀的菌核。葉片染病也可出現(xiàn)水漬狀輪紋斑,直徑約2cm,病部中央也能長出小菌核。1~3年生幼樹染病后很快死亡,成齡樹當病斑環(huán)莖一周后,地上部亦突然死亡。
病原  Sclerotium rolfsii Sacc. 稱齊整小核菌,屬半知菌類真菌。菌絲白色,疏松或集結成線狀,形成小菌核,小菌核圓形至橢圓形,直徑0.5~1.0(mm),個別達3mm,菌核平滑具光澤似油菜籽。有性態(tài)為Athelia rolfsii (Curzi) Tu.&.Kimbrough. 稱羅耳阿太菌,屬擔子菌門真菌。異名有: Corticium centrifugum (Lev.) Bres 稱刺孔伏革菌、C.rolfsii (Sacc.) Curz稱羅爾伏革菌。該菌除侵染蘋果、梨、桃、柑橘外,還侵染黃瓜、番茄等近百種植物。
傳播途徑和發(fā)病條件  病菌以菌絲在病部或以菌核在土表越冬,通過農事操作或灌溉水進行傳播蔓延。遇有適宜條件,病菌從蘋果樹根頸部傷口或嫁接口侵入。該病多在雨季發(fā)生,高溫高濕是發(fā)病的重要條件,氣溫30~38℃經3天菌核即可萌發(fā),再經8~9天又可形成新的菌核。凡地勢低洼、排水不暢或定植過深、培土過厚,或根頸部受高溫曰灼引致傷口及死組織發(fā)病重。
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砧木,培育抗病力強的樹苗,對病樹及時更新或視具體情況在早春進行橋接或靠接,進行挽救。(2)在病區(qū)要定期檢查病情,有條件的在樹下種植矮生綠肥,防止地面高溫灼傷根頸部,以減少發(fā)病。(3)必要時病區(qū)可用40%五氯硝基苯粉劑1kg加細干土40~50kg混勻后撒施于根頸基部土壤上。也可噴20%甲基立枯磷(利克菌)乳油800~1000倍液或50%混殺硫懸浮劑、50%根腐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50%立枯凈可濕性粉劑900倍液、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500倍液。

17.蘋果假蜜環(huán)菌根朽病和蜜環(huán)菌根朽病
Apple clitocybe root rot and Armillaria root rot
癥狀  蘋果假蜜環(huán)菌和蜜環(huán)菌根朽病,地上部均表現(xiàn)為樹勢衰弱,葉色變淺或頂端生長不良,嚴重時致部分枝條或整株死亡。假蜜環(huán)菌根朽病主要為害根頸部和主根。小根、主側根及根頸部染病,病菌沿根頸或主根向上下蔓延,致根頸部呈環(huán)割狀,病部水漬狀,紫褐色,有的溢有褐色液體,該菌能分泌果膠酶、致皮層細胞果膠質分解,使皮層形成多層薄片狀扇形菌絲層,并散發(fā)出蘑菇氣味,有時可見蜜子實體。
蜜環(huán)菌根朽病的特征是樹體基部現(xiàn)黑褐色或黑色根狀菌索或蜜環(huán)狀物,病根樹皮內生出白色或淺菌絲,在木質部和樹皮之間出現(xiàn)白色扇形菌叢團。我國以假蜜環(huán)菌根朽病較為常見。
病原  蘋果假蜜環(huán)菌根朽病病菌為Armillariella tabescens (Scop. et Fr.) Singer稱發(fā)光假蜜環(huán)菌,屬擔子菌門真菌。病部現(xiàn)扇狀菌絲層,白色,初具熒光現(xiàn)象,老熟后變?yōu)辄S褐或棕褐色,菌絲層上長出多個子實體。菌蓋初為扁球形,后變平展,淺,直徑2.6~8(cm)。菌柄長4~9(cm),直徑0.3~1.1(cm),淺杏,具毛狀鱗片。擔孢子近球狀,單胞、光滑、無色,大小7.3~11.8×3.6~5.8(μm)。
蜜環(huán)菌根朽病病原為Armillariella mellea(Vahl ex Fr.)Karst. 稱小蜜環(huán)菌,屬擔子菌門真菌??杉纳卺樔~樹、闊葉樹的基部,也可寄生于蘋果、梨、草莓、馬鈴薯等作物上,引致根腐。小蜜環(huán)菌菌叢團及子實體叢生,菌蓋寬4~14(cm),淺土,邊緣具條紋。菌柄長6~13(cm),粗6~18(mm),土,基部略膨大。白色菌環(huán)生于柄上部。松軟菌褶近白色直生或延生。擔孢子光滑無色,橢圓形,大小7~11×5~7.5(μm)。
傳播途徑和發(fā)病條件  根朽病菌以菌絲體或根狀菌索及菌索在病株根部或殘留在土壤中的根上越冬。主要靠病根或病殘體與健根接觸傳染,病原分泌膠質黏附后,再產生小分枝直接侵入根中,也可從根部傷口侵入。此外,有報道:從病菌子實體上產生的擔孢子,借氣流傳播,落到樹木殘根上后,遇有適宜條件,擔孢子萌發(fā),長出的菌絲體侵入根部,然后長出根狀菌索,當菌索尖端與健根接觸時,便產出分支侵入根部。
小蜜環(huán)菌主要通過根狀菌索或菌索傳播,當小蜜環(huán)菌吸附到寄主根上以后,通過酶解或壓力侵入。在采伐不久的林地,或排水良好的砂質土易發(fā)病。由于敗育假蜜環(huán)菌和小蜜環(huán)菌寄生性弱,可在殘根上長期存活,引致新果園發(fā)病,生產上老蘋果園發(fā)病重。
防治方法  (1)發(fā)現(xiàn)染病后,及時清除病根。對整條腐爛根,須從根基砍除,并細心刮除病部,直至將病根挖除。再用1~2%硫酸銅溶液消毒,也可用40%五氯硝基苯粉劑配成1:50的藥土,混勻后施于根部,用藥量因樹齡而異,10年左右大樹用藥量為0.25kg。(2)加強管理。對地下水位高的蘋果園,要做好開溝排水工作,尤其雨后要及時排水;增施有機肥,改良土壤透氣性,增強樹勢。(3)在早春、夏末、秋季及果樹休眠期,在樹干基部挖3~5條輻射狀溝,然后澆灌50%甲基硫菌靈·硫磺懸浮劑800倍液或25%苯菌靈·環(huán)己鋅乳油8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均有較高防效。

18.蘋果圓斑根腐病
Apple Fusarium root rot
癥狀  主要為害根部,后地上部開始表現(xiàn)癥狀。早春蘋果樹萌動后,須根變褐枯死,后漸擴展到與須根相連的肉質根和大根,圍繞須根基部形成紅褐色稍凹陷的小圓斑,隨著病害的擴展,病斑擴大并相互連接深達木質部,使整段根變黑死亡。在整個發(fā)病過程中,病根反復產生愈傷組織和再生新根,因此形成病健組織彼此交錯或致病部凹凸不平。蘋果樹地上部在4~5月份展葉后,表現(xiàn)癥狀有四種類型:一是萎蔫型。病株萌芽后整株或部分枝條生長衰弱,新梢抽生困難,葉簇萎蔫,葉片向上卷縮,形小而色淺,花蕾皺縮不開或開花后不座果,枝條呈失水狀,表面皺縮或枯死,有時翹起呈油皮狀,芽體周圍尤為明顯。一般患病多年、樹勢衰弱的大樹多屬這一類型。二是青干型。上一年或當年感病而且病勢發(fā)展迅速的病株,在春旱或氣溫較高時,病株葉片驟然失水青干,多從葉緣向內擴展,或沿主脈向外擴展,在病健分界處有明顯的紅褐色暈帶。嚴重時青干的葉片脫落。三是葉緣枯焦型。病勢發(fā)展緩慢的植株,在春季不干旱時表現(xiàn)的癥狀,僅葉尖和葉緣枯焦,而中間部分仍保持正常,葉片一般不會脫落。四是枝枯型。病株根部嚴重腐爛,當大根已爛到根頸部時呈現(xiàn)的特殊癥狀。與地下爛根相對應的部分骨干枝枯死,皮層變褐下陷,皮層病健部界限明顯,且沿枝干一側向下擴展,后期壞死皮層崩裂,易剝離,其上不著生小黑點,木質部導管變?yōu)楹稚乙恢迸c地下爛根中變褐的導管相連。
病原  由多種鐮刀菌侵染所致。主要有:Fusarium solani (Mart.)App.et Wollenw. 稱腐皮鐮刀菌;F.oxysporum Schlecht 稱尖孢鐮刀菌;F.camptoceras Wollenw. et Reink稱彎角鐮刀菌。均屬半知菌類真菌。
F.solani在PDA培養(yǎng)基上,正面純白色,背錨瓤粉色。大孢子兩頭較困,中部寬,形狀較為彎曲。具3~9個隔,3隔大孢子大小30.0~50.0×5.0~7.5(μm);5隔大孢子32.50~51.25×5.0~10.0(μm)。小孢子長圓至橢圓或卵圓形,單胞或雙胞,單胞小孢子大小7.5~22.5×3.0~7.5(μm);雙胞小孢子大小12.5~25.0×3.75~7.50(μm)。菌絲寬為2.5~7.5(μm)。F.oxysporum在PDA培養(yǎng)基上,正面白色,背面玫瑰色。大孢子兩頭較尖,足胞明顯,兩頭彎曲,中段較直,具3~4個隔,大小19~50×2.5~5(μm)。小孢子卵圓至橢圓形,單胞,大小3.75~12.5×2.25~5.00(μm)。菌絲寬為2.5~5.0(μm)。F.camptoceras在PDA培養(yǎng)基上,菌落正面白色,背面古銅紫色。大孢子需長期培養(yǎng)后才能產生少量。大多數(shù)直立,亦有少量稍彎曲者,長圓形,基部較圓,頂部較尖,最大寬度在離基部的2/5處,具1~3個隔膜,無足胞,三隔孢子大小17.50~28.75×4.50~5.00(μm)。小孢子易產生,長圓至橢圓形,單胞或雙胞,單胞孢子大小6.25~12.50×2.5~4.0(μm);雙胞孢子大小11.25~17.50×3.25~5.00(μm)。菌絲寬2.50~5.60(μm)。
傳播途徑和發(fā)病條件  三種鐮刀菌均為土壤習居菌或半習居菌,可在土壤中長期營腐生生活。當蘋果樹根系生長衰弱時,病菌侵入根部發(fā)病。果園土壤黏重板結、鹽堿過重、長期干旱缺肥,水土流失嚴重,大小年現(xiàn)象嚴重及管理不當?shù)墓麍@發(fā)病較重。
防治方法  (1)加強栽培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抗病力。改善果園排灌設施,做到旱能澆,澇能排;改良土壤結構,防止水土流失,有條件的果園可進行深翻。生長季節(jié)及時中耕鋤草和保墑;合理修剪,調節(jié)樹體結果量,控制大小年;肥力差的果園,要多種綠肥壓青,采用配方施肥技術,增施鉀肥,施肥量一般以每50kg果施用純氮350g,純磷150g,鉀350g為宜。(2)藥劑灌根。在早春或夏末病菌活動時,以樹體為中心,視樹體大小,挖深70cm的輻射溝3~5條,長以樹冠外圍為準,寬30~45cm,必要時可澆灌40%五氯硝基苯粉劑600倍懸浮液或50%甲基硫菌靈·硫磺懸浮劑1000倍液、80%五氯酚鈉250倍液、40%甲醛1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25%苯菌靈·環(huán)己鋅乳油800倍液。施藥后覆土。(3)處理病樹。春、秋扒土晾根,可晾至大根,刮治病部或截除病根。晾根期間避免樹穴內灌入水或雨淋,晾7~10天,刮除病斑后用波爾多漿或波美5度石硫合劑或45%晶體石硫合劑30倍液灌根也可在傷口處涂抹50%多菌靈或50%立枯凈可濕性粉劑300倍液,效果也好。

19.蘋果樹根結線蟲病
Apple tree root~knot nematode disease
癥狀  主要為害根,在生長的細根上寄生很多火柴頭或米粒大小的瘤子,且接連不斷地形成根瘤,有的根瘤重疊,致發(fā)生新根能力銳減,根變細變硬,嚴重的喪失發(fā)生新根的能力而干枯。地上部起初不明顯,但發(fā)展嚴重時,新梢生長受抑,結果減少,果實小,著色提早。
病原  Meloidogyne mali Itoh,Ohshima et Ichinohe 稱蘋果根結線蟲,屬植物寄生線蟲。蘋果根結線蟲雌雄異形,雄成蟲線狀,尾部稍圓,無色透明。雌成蟲梨狀,多埋藏在寄主組織里。幼蟲呈細長蠕蟲狀。卵處于單細胞階段,由雌蟲產出,卵包被在膠狀介質中,成塊狀。
傳播途徑和發(fā)病條件  蘋果根結線蟲主要以卵或2齡幼蟲在土壤中越冬,翌年4~5月新根開始活動后,幼蟲從根的先端侵入,在根里生長發(fā)育。當蟲體膨大成香腸狀時,致根組織腫脹,8月上旬形成明顯的瘤子,8月下旬后,在瘤子里產生明膠狀卵包,并產卵,初孵化的幼蟲又侵害新根,并在原根附近形成新的根瘤。秋末,以成蟲、幼蟲或卵在根瘤中越冬,翌年5月開始活動,并發(fā)育成下一蟲態(tài),蘋果根結線蟲2年發(fā)生3代,在土壤中隨根橫向或縱向擴展,多數(shù)生活在土壤耕作層內,有的可深達2~3米。
防治方法  (1)培育無病苗木和加強苗木檢疫工作。(2)經常檢查,發(fā)現(xiàn)受害樹時,采取相應措施。(3)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進行中耕。(4)定植時,在6×6m2面積上,每隔30cm,穴施D~D混劑(1,3二氯丙烯和1,2二氯丙烷) 5ml,深約20cm,半月后耕翻一次再定植。(5) 藥劑防治。對成年病樹于2~3月初每株施用80%二溴氯丙烷40~60(ml),兌水10~15kg。施藥方法,于樹干周圍每隔30cm分層打深15cm的穴,穴間距為30cm,然后將藥液均勻灌入穴中,并覆土踏實,土表灑少量水。

20.蘋果根腐線蟲病
Apple root lesion nematode disease
癥狀  根腐線蟲單獨或與其他土壤微生物一起傷害蘋果根部,致根系生長受抑,幼樹新生根不能大量產生,引起吸收營養(yǎng)的須根減少或壞死,造成地上部矮化或葉片褪綠及樹勢衰弱,產量下降。
病原  Pratylenchus vulnus Allen et Jensen稱胡桃根腐線蟲,屬植物寄生線蟲。胡挑根腐線蟲,是該屬典型代表。成蟲體大小居中等。雌蟲長0.46~0.91(mm),雄蟲較雌蟲略短、稍細。形態(tài)特征兩性相似,低齡線蟲纖細,完全成熟后變寬,吻針15~18(μm),短粗較強壯,具圓形吻針基球,食道具1中食道球,窄,具瓣,雌蟲的陰門位于體后,側區(qū)具等距縱向側線4條,尾部逐漸變細,未端圓形無側線,雄蟲交合刺小,稍彎。
傳播途徑和發(fā)病條件  根腐線蟲從2齡幼蟲至成蟲期都可侵入根系,其中4齡幼蟲和雌成蟲是重要侵染階段,雌蟲把卵產在根部皮層內或土壤中,第一次脫皮在卵中進行、產生2齡幼蟲,從卵中孵出的幼蟲脫3次皮,產生3、4齡幼蟲,幼蟲在根部皮層里移動和取食,致須根受到傷害。生活歷期25~50天,30℃時最短,土壤濕度高不利其存活。它們主要靠病樹或病土移動傳播,一般認為在沙壤中,每100cm3有根腐線蟲25~150條,就會對蘋果實生苗造成嚴重危害。
防治方法  (1)選育抗病砧木。據(jù)科研單位在沙壤土中試驗砧木M7、M12較M1、M2、MM102、MM104、MM106、MM108抗根腐線蟲。(2)果園地面種植非線蟲寄主植物的草,如高羊茅草、紅羊茅草、多早生黑麥草等,行向間或樹四周保持無草栽培;此外,可與石刁柏、大蔥、韭菜、辣椒等實行2年以上輪作,可降低土壤中線蟲量。(3)適當增施有機肥,調節(jié)土壤pH,改善排水系統(tǒng),防止土壤過干,以減少為害。(4)必要時施用10%力滿庫顆粒劑,每667m25kg,有較好效果。

21.蘋果樹根癌病
Apple crown gall
癥狀  蘋果樹根癌病又稱根腫病。主要發(fā)生在根頸部,也可在根的其他部位發(fā)生,初在病部形成大小不一的灰白色瘤狀物,其內部組織松軟,外表粗糙不平,隨著樹體生長和病情擴展,瘤狀物不斷增大,表面逐漸變?yōu)楹稚虬岛稚?,內部木質化,表層細胞枯死,有的在癌瘤表面或四周生長細根。瘤體大小不一,2年生苗木上,小的如核挑,大的直徑可達5~6cm,病樹根系發(fā)育受抑,地上部朽住不長或矮小瘦弱。嚴重的植株干枯死亡。
病原  Agrobacterrium tumefaciens Smith and Townsend Conn. 稱根癌土壤桿菌,屬細菌。異名:Bacterium tumefaciens Smith and Townsend 菌體桿狀,大小0.4~0.8×1.0~3.0(μm),無芽孢,具莢膜,鞭毛1~4根側生,革蘭氏染色陰性。好氣性,在肉汁陳瓊脂平面培養(yǎng)基上菌落小,圓形白色,表面光滑有光澤,邊緣整齊。在肉汁陳液中培養(yǎng)生長快,混濁,有薄菌膜。
細菌發(fā)育適溫22℃,最高34℃,最低10℃,51℃經10分鐘致死。適宜pH5.7~9.2,最適pH7.3。
傳播途徑和發(fā)病條件  該菌在自然條件下可長期在土壤中存活,因此帶菌土壤是該病重要侵染源。病原細菌可由嫁接傷口、蟲傷或機械造成傷口侵入,潛育期2~3個月。病菌侵入后開始剌激寄主細胞增生膨大而形成瘤狀物。新近研究明確:土壤桿菌有3個生物型,其生化反應和致病性不同,其中生物I型、II型寄主廣,可侵染蘋果、梨、桃等多種果樹;生物III型細菌則只為害葡萄,此外還發(fā)現(xiàn)放射土壤桿菌K84對根癌土壤桿菌生物I、II型有較強抑制作用,可用于防治本病。該病發(fā)生與土壤結構和土壤pH值有關:一般疏松的偏堿性土壤及濕度高的條件下發(fā)病重。
防治方法  (1)采用芽接法育苗,盡量避免采用劈接法,可減少發(fā)病。(2)育苗圃要及時防治地老虎、螻蛄等地下害蟲,減少蟲傷。(3)苗木出圃時嚴格檢查,發(fā)現(xiàn)病苗立即挖除燒毀,對可疑苗木要進行根部消毒,可用1%硫酸銅液浸漬10分鐘,或鏈霉素100~200mg/kg浸20~30分鐘,也可用30%石灰乳浸泡1小時后,用水沖凈再定植。(4)重病圃和重病園種植不感病作物進行3年以上輪作,以減少菌源。(5)治療病樹。結果樹發(fā)病,扒開根頸部土壤,把病瘤切掉刮凈,然后用"抗菌劑401"50倍液或"抗菌劑402"100倍液消毒,再用石硫合劑渣子或波爾多漿保護,也可用二硝基鄰甲酚鈉20份,木醇80份混合后除瘤。(6)在根癌病多發(fā)區(qū),定植時用放射土壤桿菌84號(即K84)浸根后定植,對預防該病有效。

22.蘋果樹細菌毛根病
Apple hairy root
癥狀  多發(fā)生在苗期,初生淺色腫瘤,當產生畸形根以后,正常的新鮮根脫落,產生的畸形根迅速增厚,在腫瘤基部長出次生毛根,毛根上又長出毛根呈毛團狀。遼寧、河北、山東均有發(fā)生。
病原  Agrobacterium rhizogenes (Riker et al.) Conn. 稱發(fā)根土壤桿菌,屬細菌。菌體短桿狀生1根鞭毛,大小1.5×0.5(μm)。在培養(yǎng)基上產生白色邊緣平滑的菌落,不液化明膠,革蘭氏染色陰性。該菌發(fā)育最適溫度22℃,最適pH7.3。
傳播途徑和發(fā)病條件  病菌從傷口或害蟲造成傷口侵入,整個生長季節(jié)均可為害。有人接種38個蘋果品種,均不同程度染病,未發(fā)現(xiàn)高抗的品種。該菌在土壤中活動,土溫28℃,土壤濕度達75%最易產生此病。
防治方法  (1)苗圃育苗忌長期連作。(2)發(fā)病苗圃提倡采用芽接法,不用根枝嫁接,選用根系完好的砧木。(3)加強管理,減少根部傷口,注意防治地下害蟲,使根系健壯生長。(4)出圃苗木嚴格檢查,發(fā)現(xiàn)病苗馬上淘汰或燒毀,健苗用波美3~5度石硫合劑浸根消毒。

23.蘋果樹干腐病
Apple black fruit rot
癥狀  蘋果樹干腐病又稱胴腐病。主要為害主枝和側枝,也可為害主干、小枝和果實。衰弱的老樹和定植后管理不善的幼樹較易受害。
幼樹染病,多在早春定植后不久,即緩苗期。先在嫁接口部位產生紅褐色或黑褐色病斑,沿樹干向上擴展,嚴重時幼樹枯干死亡,被害部產生很多稍突起的小黑粒點,即病菌分生孢子器。樹干上部發(fā)病,最初產生暗褐色、橢圓形或不整形病斑,沿樹干上下擴展時形成帶狀條斑,病健交界處有裂痕。當枝干被病斑包圍時,幼樹死亡,病部產生很多小黑粒點是該病的重要特征。
大樹發(fā)病,初在樹干上形成不規(guī)則形紅褐色病斑,表面濕潤,病部溢出茶褐色黏液;后病斑擴大,被害部水分逐漸喪失,形成黑褐色,有明顯凹陷的干斑。病部產生很多稍突起的小黑粒點。成熟后突破表皮外露,粒點小而密,頂部開口小。這是與腐爛病的明顯不同之處。嚴重時病斑連成一片,樹皮組織全部死亡,最后可爛到木質部,整個枝干干縮死亡。有時僅發(fā)生于枝干一側,形成凹陷條狀斑,樹干枯死不快。衰老的蘋果樹多在上部枝條發(fā)病,初在病枝上產生紫褐色或暗褐色病斑,病部迅速擴展,深達木質部,最終使全枝干枯死亡,后期病部密生黑色小粒點。果實染病,初呈黃褐色小斑,漸擴大成同心輪紋狀,與輪紋斑較難區(qū)別。條件適宜,病斑迅速擴展,數(shù)天內致全果腐爛。
病原  Botryosphaeria berengeriana de Not. 稱貝氏葡萄座腔菌和B.dothidea (Moug. ex Fr.) Ces. et de Not. 稱葡萄座腔菌,均屬子囊菌門真菌。無性態(tài)有兩種類型Dothiorella和Macrophoma。Macrophoma分生孢子器扁圓形,散生,大小為154~255×73~118(μm)。分生孢子無色,單胞,橢圓形,大小16.8~24.0×4.8~7.2(μm)。Dothiorella 分生孢子器多與子囊殼混生于同一子座內,大小為182~319×127~225(μm)。分生孢子無色、單胞、長橢圓形,大小16.8~29.0×4.5~7.5(μm)。
子座生于皮層下,形狀不規(guī)則,內有一至數(shù)個子囊殼。子囊殼扁圓形或洋梨形,黑褐色,具乳頭狀孔口,大小為227~254×209~247(μm)。內生許多子囊及擬側絲。子囊長棒狀,無色,大小50~80×10~14(μm)。子囊孢子無色,單胞,橢圓形,雙列,大小16.8~26.4×7.0~10.0(μm)。側絲無色,無分隔,混生于子囊間。
傳播途徑和發(fā)病條件  病菌主要以菌絲體、分生孢子器和子囊殼在病樹皮內越冬,翌春病菌直接以菌絲沿病部擴展為害,或產生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進行侵染,多從傷口侵入,也可從枯芽或皮孔侵入。該菌寄生力弱,只能侵害緩苗期的苗木或衰弱樹,具潛伏侵染之特點,一般病菌先在枝干的傷口死組織上生長一段時間后,才向活組織擴展。栽植的樹苗轉入正常生長后,該病則停滯擴展。孢子靠風雨傳播。干旱年份或干旱季節(jié)發(fā)病重,樹皮水分低于正常情況時,病菌擴展迅速。地勢低洼積水、降雨不勻;土壤肥水管理不善、鹽堿重、傷口多、結果多,均有利于干腐病發(fā)生。遇伏旱或暴雨多,嚴重影響樹勢時,常造成病害流行。蘋果各品種中,金冠、國光、富士系品種受害重,紅玉、元帥、雞冠、祝光等受害較輕。矮化石M9發(fā)病嚴重。蘋果生長期都可發(fā)病,以6~8月和10月發(fā)病最重。
防治方法  (1)選栽耐病品種,如紅玉、北海道9號、元帥、雞冠、醇露、祝光等。(2)加強栽培管理,增強樹勢。改良土壤,提高土壤保水能力,旱季灌溉,雨季防澇。同時要保護樹體,防止凍害及蟲害等,對已出現(xiàn)的枝干傷口,涂藥保護,促進傷口愈合,防止病菌侵入。常用藥劑有1%硫酸銅等。合理施肥增強樹勢。苗木定植避免深栽,以嫁接口與地面相平為宜,并充分灌水,以縮短緩苗期。(3)及時檢查并刮治病斑。本病一般僅限于皮層,刮去上層病皮并涂消毒劑保護。常用消毒劑有:45%晶體石硫合劑30倍液、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倍液等。對樹枝干上的習居菌也可采用物理機械或化學法進行"重刮皮",鏟除所帶病菌,達到預防目的。(4)噴藥保護。大樹可在發(fā)芽前噴1:2:240倍式波爾多液2次。有一定防效。

24.蘋果樹干枯病
Apple tree Phomopsis canker
癥狀  蘋果樹干枯病主要為害樹的主干或椏杈處,造成干上樹皮壞死。春季在上年一年生病梢上形成2~8(cm)長的橢圓形病斑,這些病斑多沿邊緣縱向裂開而下陷,與樹分離,當病部老化時,邊緣向上卷起,致病皮脫落,病斑環(huán)繞新梢一周時,出現(xiàn)枝枯,病斑上產生黑色小粒點,即病菌分生孢子器。濕度大時,從器中涌出黃褐色絲狀孢子角。病斑從基部開始變深褐色,向上方蔓延,病斑紅褐色。
病原  Phomopsis truncicola Miura異名: P. mali Roberts 稱莖生擬莖點霉(蘋果干枯病菌),屬半知菌類真菌。分生孢子器埋生在子座里,近球形,黑色,頂端具孔口,直徑230~450(μm)。分生孢子有二型。α型孢子紡錘形或橢圓形,無色,單胞,具兩個油球,大小4~9×2~4(μm);β型孢子鉤狀或絲狀,單胞無色,大小14~35×1.5~2(μm)。有性態(tài)不多見。
傳播途徑和發(fā)病條件  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器或菌絲在病部越冬,翌春遇雨或灌溉水,釋放出分生孢子,借水傳播蔓延,當樹勢衰弱或枝條失水皺縮及受凍害后易誘發(fā)此病。蘋果品種中津輕、紅星、印度較抗病。
防治方法  (1)加強栽培管理。果園內不與高桿作物間作,冬季涂白,防止凍害及曰灼。(2)修剪時剪除帶病枝條,掌握在分生孢子形成以前清除病枝或病斑,以減少侵染源。(3)在分生孢子釋放期,每半個月噴灑一次4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500倍液、50%甲基硫菌靈·硫磺懸浮劑800倍液、50%混殺硫懸浮劑500倍液、50%可滅丹可濕性粉劑800倍液。(4)栽植紅星、印度等抗病品種。

25.蘋果樹枝枯病
Apple tree twig blight
癥狀  又稱蘋果紅癌病、癌腫病。蘋果樹枝枯病主要為害蘋果大樹上衰弱的枝梢,多在結果枝或衰弱的延長枝前端形成褐色不規(guī)則凹陷斑,病部發(fā)軟,紅褐色,病斑上長出橙紅色顆粒狀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座。發(fā)病后期病部樹皮脫落,木質部外露,嚴重的枝條枯死。
病原  Nectria cinnabarina (Tode) Fr. 稱朱紅叢赤殼菌,屬子囊菌門真菌。子座瘤狀,子囊殼叢生,扁圓形,表面粗糙,鮮紅色,直徑300~500(μm);子囊棍棒狀,大小50~90×7~12(μm);子囊孢子長卵形,雙胞,無色,大小12~25×4~9(μm)。無性態(tài)為Tubercularia vulgaris Tode稱普通瘤座孢。分生孢子叢粉紅色,直徑1~2(mm),分生孢子長卵圓形,大小6~9×2(μm)。
傳播途徑和發(fā)病條件  病菌多以菌絲或分生孢子座在病部越冬,翌年降雨或天氣潮濕時,分生孢子溢出,借風雨傳播蔓延,病菌屬弱寄生菌,只有在枝條十分衰弱且有傷口時,才能侵入,引致枝枯。
防治方法  (1)夏季清除并銷毀病枝,以減少蘋果園內侵染源。(2)修剪時留樁宜短,清除全部死枝。(3)藥劑防治法參見蘋果干枯病。

26.蘋果樹木腐病
Apple tree Schizophyllum rot
癥狀  病菌寄生在樹干或大枝上,致受害處腐朽脫落,露出術質部,病菌向四周健康部位擴展,致形成大型長條狀潰瘍。
病原  Schizophyllum commune Fr. 稱普通裂褶菌,屬擔子菌門真菌。子實體常呈覆瓦狀著生,菌蓋6~42m,質韌,白色或灰白色,上具絨毛或粗毛,扇狀或腎狀,邊緣向內卷,有多個裂瓣;菌褶窄,從基部輻射而出,白色至灰白色,有時呈淡紫色,沿邊緣縱裂反卷;擔孢子無色光滑圓柱狀,大小5.55×2μm,生在闊葉樹或針葉樹的腐木上。
傳播途徑和發(fā)病條件  病原菌在干燥條件下,菌皺褶向內卷曲,子實體在干燥過程中收縮,起保護作用,經長期干燥后遇有合適溫濕度,表面絨毛迅速吸水恢復生長能力,在數(shù)小時內即能釋放孢子進行傳播蔓延。
防治方法  (1)加強蘋果園管理,發(fā)現(xiàn)病死或衰弱老樹,要及早挖除或燒毀。對樹齡弱或樹齡高的蘋果樹,應采用配方施肥技術,以恢復樹勢增強抗病力。(2)見到病樹長出子實體以后,應馬上去除,集中深埋或燒毀,病部涂1%硫酸銅消毒。(3)保護樹體,千方百計減少傷口,是預防本病重要有效措施,對鋸口要涂1%硫酸銅液消毒后再涂波爾多漿或40%波爾多精可濕性粉劑100倍液或煤焦油等保護,以利促進傷口愈合,減少病菌侵染。

27.蘋果樹枝潰瘍病
Apple twig canker
癥狀  蘋果樹枝潰瘍病又稱蘋果干癌病、歐洲潰瘍病、芽腐病、梭斑病。主要為害枝條,以2~3年枝條受害重。初生紅褐色的圓形小斑點,漸擴大,中央凹陷,邊緣隆起,呈梭形。病斑產生裂縫,空氣潮濕時,裂縫四周產生白色霉狀物,即病菌分生孢子座。后期,病疤上壞死皮層脫落,木質部裸露,四周產生隆起的愈傷組織。翌春,病菌繼續(xù)擴展,病疤又擴大一圈,如此往復擴展成同心輪紋狀。被害枝干易折斷,影響樹冠形成。
病原  Nectria galligena Bers. 稱產疣叢赤殼或仁果干癌叢赤殼菌,屬子囊菌門真菌;無性態(tài)Cylindrosporium mali稱蘋果柱孢或仁果干癌柱孢霉,屬半知菌類真菌。子座白色,子囊殼鮮紅色,球形或卵形,直徑100~150(μm),子囊圓筒形或棍棒形,大小72~92×8~10(μm);子囊孢子雙胞,無色,長橢圓形。分生孢子盤無色或灰色,盤狀或平鋪狀;分生孢子梗短,分生孢子無色,線形;具大孢子和小孢子兩種。大孢子圓筒形,具3~5個隔膜,5個隔膜的孢子大小37.5~47.5×4.9~5.2(μm),3個隔膜的21.0~27.5×4.0~5.0(μm)。小孢子卵圓形或橢圓形,單胞或雙胞,大小4.0~6.0×1.0~2.0(μm)。
傳播途徑和發(fā)病條件  以菌絲體在病組織中越冬,翌春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或昆蟲傳播,從各種傷口侵入為害。在侵染循環(huán)中小孢子不起作用。秋季和初冬落葉前后是主要侵染時期,此病常伴隨銹病大流行發(fā)生多。因銹病病斑為該菌的侵染提供了傷口,且兩病的發(fā)生流行條件大體相同。
該病的發(fā)生與果園地勢、管理水平及品種有關。低洼潮濕、土壤黏重、排水不良發(fā)病重;偏施氮肥,樹體生長過旺發(fā)病重。蘋果各品種間感病性存有差異。大國光、小國光、金冠最易感病,祝光、倭錦、印度、柳玉、甘露較抗病,青香蕉、紅玉、元帥、雞冠等抗病。
防治方法  (1)加強栽培管理,以增強樹勢。低洼積水地注意排水,不偏施氮肥,合理修剪,提高樹體抗病力。(2)藥劑防治。據(jù)國外報道:秋季50%落葉時,噴布0.07%的50% Carbendazim 效果很好。其他防治方法參見"蘋果樹腐爛病"。

28.蘋果樹炭疽潰瘍病
Apple Crytosporiopsis canker
癥狀  蘋果炭疽潰瘍病又稱枝干潰瘍病、假炭疽病。濕度大的條件下,病部現(xiàn)出紅色或紫色小圓點,后在樹皮上擴大成楠紅色或褐色橢圓形凹陷斑,并在病健組織間產生裂紋,或現(xiàn)出奶油色分生孢子盤,病斑脫落木質部露出或出現(xiàn)縱向韌皮纖維。該病第一年為橢圓形橘紅色凹陷斑,幾年后則形成具許多圓心的愈傷組織環(huán),因此又稱環(huán)斑潰瘍病。
病原  Cryptosporiopsis malicorticis (Cordl.) Nannfeldt 稱腐皮擬隱孢殼,屬半知菌類真菌。有性態(tài)為Pezicula malicorticis (Jacks) Nannfeldt。載孢體分生孢子座枕狀,發(fā)黃,膠質狀,直徑1mm,常合生,產孢細胞10~15×3(μm),分生孢子大小11.5~16×3~4(μm),小分生孢子大小5~6×1~1.5(μm)。
傳播途徑和發(fā)病條件  病菌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在采前的殘存病果或病斑上越冬,翌年形成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由膠狀基質上的分生孢子盤中釋放出來,靠雨水或水滴飛濺的沖擊力傳播蔓延,秋季出現(xiàn)新病斑,春天逐漸擴展,經一年后在夏末或初秋現(xiàn)出分生孢子盤,分生孢子可直接穿透樹皮或從傷口侵入。
防治方法  (1)及時清除炭疽潰瘍病引致的黑斑潰瘍病和環(huán)斑型潰瘍病的病斑,以減少菌源。(2)在休眠期或秋季降雨前噴灑1:2:200倍式波爾多液或40%大富丹、克菌靈及滅菌丹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50%混殺硫懸浮劑500倍液、50%可滅丹(苯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3)必要時噴灑20%蚜必殺乳油1500倍液、50%抗蚜威乳油2000~3000倍液、3%莫比朗乳油1500倍液防治蚜蟲,以避免蚜蟲對病部造成的侵害。

29.蘋果輪紋病
Apple ring rot
癥狀  蘋果輪紋病又稱粗皮病、黑腐病、水爛病、爛果病、輪紋褐腐病或疣狀粗皮病。主要為害枝干和果實,葉片受害較少。枝干染病,多以皮孔為中心,產生水漬狀暗褐色小斑點,漸擴大,質地變得堅硬,中心突起,邊緣龜裂,病、健部產生裂縫并逐漸加深,病組織有時可翹起脫落。刮去患病組織后,在樹皮內側可見黑色壞死點;病情嚴重的可深達木質部,并使葉脈間褪綠,枝條節(jié)間變短,先端枯死。翌年,病斑中間產生黑色小粒點即病菌分生孢子器。病斑互相連接,使表皮變得粗糙,故稱粗皮病。果實染病,多在近成熟期或貯藏期,以皮孔為中心,初期產生褐色水潰狀小斑點,近圓形,小斑點迅速擴展,呈淡褐色或褐色,具同心輪紋,不下陷。病斑發(fā)展迅速,條件適宜時數(shù)天內可全果腐爛,病部溢出茶褐色黏液,并發(fā)出酸臭氣味,此為診斷輪紋病的重要特征。后期病斑中心表皮下逐漸產生黑色小粒點,即病菌分生孢子器。病果腐爛多汁,失水后變?yōu)楹谏┕?,致使某些品種,如金冠等豐產不豐收。葉片染病,產生揭色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病斑,具同心輪紋,直徑0.5~1.5(cm),后漸變?yōu)榛野咨㈤L出許多黑色小粒點,即病菌分生孢子器,嚴重時干枯早落。
病原  Botryosphaeria berengeriana de Not. f. sp. piricola (Nose) Kogonezawa et Sukuma稱貝氏葡萄座腔菌梨?;?,該菌是干腐病菌的一個?;?,形態(tài)相似,但致病性不同。異名:Physalospora piricola Nose. 稱梨生囊孢殼,屬子囊菌門真菌。無性態(tài)為Macrophoma kawatsukai Kara 稱輪紋大莖點菌,屬半知菌類真菌。菌絲無色,具分隔,分生孢子器扁球形或橢圓形,有乳頭狀孔口,大小383~425(μm),內壁密生分生孢子梗,棍棒狀,單胞,大小18~25×2~4(μm),頂端著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無色,單胞,紡錘形或長橢圓形,大小24~30×6~8(μm)。子囊殼產生于寄主表皮下,黑褐色,球形或扁球形,具孔口,大小170~310×230~310(μm),內生許多子囊,藏于側絲間,側絲無色,多細胞;子囊無色,長棍棒狀,頂端膨大,壁厚透明,具孔口,基部較窄,大小110~130×17.5~22(μm),內生8個子囊孢子。子囊孢子無色,單胞,橢圓形,大小24.5~26×9.5~10.5(μm)。據(jù)報道,Macrophoma salicina Sacc.柳枝枯病菌,M. sophorae刺槐枝枯病菌,M.tumefaciens楊樹枝枯病菌,M.macrospora桃干腐病菌,Macrophoma sp.核桃枝枯病菌,均是該病病原。所以侵染果實的病原除來自蘋果本身枝干外,還來自楊、柳、刺槐等多種林木樹種,所以果園附近不宜種植楊、柳、刺槐。病菌發(fā)育適溫27℃,最低7℃,最高36℃。分生孢子在黑光照射條件下,溫度22℃,3天即可形成分生孢子器,6天后開始形成分生孢子,8~10天產生的量最多,適宜pH4.4~9.0,最適pH5.5~6.6。
傳播途徑和發(fā)病條件  以菌絲、分生孢子器及子囊殼在病部越冬,病枝上的越冬病菌是該病的主要侵染源,菌絲在枝干病組織中可存活4~5年,翌春通過菌絲體直接侵染,或通過降雨后分生孢子器釋放的分生孢子侵染。分生孢子主要通過風、雨傳播,橫向傳播的距離一般不超過10米,病菌從皮孔和傷口侵入寄主。果實從幼果期至成熟期均可被侵染,但以幼果期為主,在近成熟期或貯藏期發(fā)病,潛育期20~150天,在枝干上的潛育期15天左右。枝梢一般8月中旬開始發(fā)病,葉片5月份開始發(fā)病,7~9月間發(fā)病最多。水平生長的枝條腹面病斑多于背面,直立生長的枝條陰面病斑多于陽面。
該病的發(fā)生、流行與氣候、樹勢、栽培及品種等密切相關。氣溫高于20℃,相對濕度高于75%或連續(xù)降雨,雨量達10mm以上時,有利于病菌繁殖和田間孢子大量散布及侵入,病害嚴重發(fā)生。果園管理差,樹勢衰弱,重黏壤土和紅黏土,偏酸性土壤上的植株易感病,被害蟲嚴重為害的枝干或果實發(fā)病重。輪紋病菌是一種弱寄生菌,老弱枝干及老病區(qū)內補植的小樹易被輪紋病菌侵染。蘋果不同品種間抗病性差異顯著。其主要原因與各品種皮孔的大小、多少及組織結構有關,凡皮孔密度大,細胞結構疏松的品種均感??;反之則抗病。金冠、玉霰、千秋、白龍、青香蕉、富士、元帥、圾田津輕、王林、新喬納金、津輕、發(fā)現(xiàn)等易感?。患t花皮、玫瑰紅、金暈、甜黃魁、北之幸、黃花皮、小國光、生娘、紅玉等發(fā)病較輕。
防治方法  (1)選栽抗病品種和抗病砧木,培育無病苗木。如首紅、新紅星、國光、煙嘎1號、淄博短等品種抗病性強??剐詮姷恼枘居袌A葉海棠等。(2)加強栽培管理。增施有機肥,有條件的施用蘋果專用肥23號。(3)清除初侵染源。冬季刮除樹上粗皮,集中銷毀,并用5%菌毒清水劑100倍液涂抹,此外也可用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50倍液或1%含量為90%以上的硫酸銅溶液涂抹消毒。翌春發(fā)芽前全樹噴灑50%混殺硫懸浮劑200倍液或5%菌毒清水劑500倍液、腐必清100倍液、二硝基鄰甲酚200倍液。(4)刮治病部。從3月開始及時刮治病疤,刮后用402抗菌劑50倍液、75%酒精或1%硫酸銅消毒傷口,然后用波爾多漿保護。(5)生長季節(jié)從5月下旬開始噴灑10%甲托膜劑2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靈·硫磺懸浮劑1000倍液+40%三乙膦酸鋁10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90%三乙膦酸鋁1000倍液、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40%多菌靈懸浮劑700倍液、53.8%可殺得2000干懸浮劑1000倍液、70%果爾康超微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50%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1:2:240倍式波爾多液、30%綠得保膠懸劑300~500倍液。有條件的還可使用2×107個/ml芽孢桿菌,5月下旬、6月中旬、7月中旬各一次,防效較好,使果面光潔,果銹明顯減輕,果實硬度增強,失水程度大為降低。(6)果實套袋。落花后一個月內套袋,每果一袋。紅色品種可于采收前1個星期去除袋子,以利著色。(7)加強貯藏期管理。入庫或人害前嚴格剔除病果,控制溫、濕度,發(fā)現(xiàn)病果,及時撿出處理,以減少病害發(fā)生,尤以低溫貯藏防病效果好,低于5℃基本不發(fā)病。

30.蘋果斑點病
Apple jonathan spot
癥狀  蘋果斑點病又稱紅玉斑點病,是果實成熟期和貯藏期發(fā)生的一種病害。發(fā)病初期,以果實皮孔為中心,產生直徑為1~3(mm)、淡褐色、邊緣清晰的圓形病斑,病斑以胴部到梗洼部位多,萼洼部較少,后病斑直徑可擴大為5~9(mm)、凹陷、褐色至黑色,致皮下幾層細胞變褐,但不深達果肉,影響商品價值。
病因  與果實近成熟期的生理代謝有關,有人認為可能是呼吸時代謝產物在皮孔附近積集而引起的病癥。生產上采收過早或果樹早期落葉,缺肥,尤其是缺磷肥時此病發(fā)生多。此外,果園土壤黏重或缺少有機肥發(fā)病重。采收后預貯場所悶熱發(fā)病多。干旱后的翌年發(fā)病重。
防治方法  (1)適時采收,掌握在蘋果成熟時采收,采后經預貯再入窖。(2)加強果園管理,增施有機肥,采用配方施肥技術,適當補充磷肥和鈣肥,及時防治早期落葉均可減輕發(fā)病。(3)在落花后噴1:1:200倍式波爾多液或10%世高水分散粒劑2000~2500倍液、47%加瑞農可濕性粉劑700倍液、20%龍克菌懸浮劑500倍液。

31.蘋果苦痘病
Apple bitter pit
癥狀  蘋果苦痘病又稱苦陷病、點刻、赤龍斑、茶星病,是果實近成熟期和貯藏前期重要病害,主要表現(xiàn)在果實上,一般靠萼洼部多,靠果柄一端少。初在果皮下產生褐色病變,外部顏色深,在紅色品種上現(xiàn)暗紫紅色斑,在綠色或品種上現(xiàn)深綠色斑,在青色品種上形成灰褐色斑。后病斑漸變圓稍凹陷,直徑2~4mm,大斑可達1cm,斑下果肉壞死干縮呈海綿狀,病變組織深達數(shù)mm至1cm,味苦。有時數(shù)個小斑連接形成不規(guī)則大斑。貯藏后期,病部易道真菌感染致果實腐爛。幼葉染病常變畸形或葉尖和葉端現(xiàn)斑點或壞死或致嫩梢枯死。
病因  主要與果實中的氮、鈣含量及其比例有關。蘋果內Ca2+度低于110ppm,呼吸率增高,原生質及液孢膜崩解,表皮組織細胞下的薄壁細胞變成網(wǎng)狀,致果實內部組織松軟,甚至果肉出現(xiàn)褐點,外部現(xiàn)凹陷斑。蘋果內鈣離子濃度高于110ppm時,呼吸穩(wěn)定,蛋白質及核酸合成率增高,果實表現(xiàn)正常。果實內氮鈣比等于10時不發(fā)病,氮鈣比大于10時發(fā)生苦痘病,達到30時則嚴重發(fā)病。
發(fā)病條件  的發(fā)生與品種、砧木、果樹生長狀況、土壤質地及栽培技術密切相關。在蘋果各品種中,國光、生娘、祝光、青香蕉、赤龍、玉霞、元帥、金冠(幼樹)、橘蘋、旭、翠玉、秋花皮、伏花皮及冰糖等較感病,紅寶石貯藏期無苦痘病。同一品種,砧木不同,發(fā)病輕重不同。如接穗用國光、煙臺沙果、福山小海棠發(fā)病輕;山定子砧發(fā)病重。同一品種中,幼樹、旺樹、結果少、果個大的含Ca量低,發(fā)病重。此外,苦痘病的發(fā)生與葉片、果實的鈣比有關。比率上升,發(fā)病率增高。如Ca葉/Ca果等于20~30,發(fā)病率為6.1%;等于50~60時,發(fā)病率為22.4%;等于70~80時,發(fā)病率為75%。果園土壤有機質含量高,C/N高,發(fā)病輕;沙地、低洼地發(fā)病重。地下水位高的沙地,根系主要分布層因出現(xiàn)漬水,氨態(tài)氮積累太多,發(fā)病重。前期土壤干旱,后期大量灌水均會降低果內鈣的含量,加重病情。偏施、多施速效氮肥,特別是生長后期偏施氮肥,病情加重。幼果期和采收前降雨量大或頻繁病情加重,有些地區(qū)土壤并不缺鈣,但仍有苦痘病發(fā)生,主要是由于土壤內鹽基失衡,葉中的鈣不能順利轉移到果實所致。
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和砧木。生產上不同品種、硝木對苦痘病的感病性具明顯差異,所以應當選用抗病品種和砧木,對發(fā)病嚴重的品種,采用高接抗病品種的方法以減輕為害。(2)改善栽培管理條件。合理修剪,適時采收,增施有機肥和綠肥,改良土壤,早春注意澆水,雨季及時排水,適時適量施用氮肥。(3)葉面、果實噴鈣。盛花期后隔2~3周噴1次,直到采收;或紅色品種在發(fā)病前2~3個月噴CaCl2150~200倍液;、綠色品種噴Ca(NO3)2,共4~6次,但應注意,氣溫高于21℃易發(fā)生藥害,所以噴灑前應試噴,以確定適當濃度。(4)加強貯藏期管理。入庫前用2~8%鈣鹽溶液浸漬果實,如8%氯化鈣、1~6%的硝酸鈣等。貯藏期要控制窖內溫度不高于0~2℃,并保持良好的通透性。有條件的采用小型氣調庫,必要時可把采后的蘋果倒入1℃的預冷池中冷卻,然后進行貯藏,不僅貯藏壽命得到延長,還可減少發(fā)病。

32.蘋果水心病
Apple water core
癥狀  蘋果水心病又稱蜜果病、水心子、玻璃病。元帥系蘋果易染病。癥狀主要表現(xiàn)在果實上,多在果心部發(fā)病,外觀表現(xiàn)正常,一般需將果實切開方可識別。當變質部接近果皮時,可從外表看出癥狀。此時果皮呈水漬狀,透明似蠟。剖果觀察,病部細胞間隙充滿汁液,局部果肉組織呈半透明水漬狀,或稱"玻璃質"斑點,病果甜味增加,故稱"蜜果病"??拷敳炕蜉嗤莞浇“叨唷2」麢M切時可見變質部分常與維管束相連,發(fā)病輕的果實在貯藏期,充滿細胞間隙的汁液可被細胞吸收,癥狀得以恢復;嚴重者組織進一步崩潰軟化。品種不同,染病及恢復力不同。
病因  由于果實中山梨糖醇、鈣、氮代謝轉化失衡所致。山梨糖醇在山梨糖醇脫氫酶的作用下變?yōu)楣沁M入果實細胞內,當這種酶失活時,山梨糖醇無法進入細胞內而充溢于細胞間隙,致滲透壓增高,從細胞中吸水。當細胞間充水后,由于光線易于通過,而出現(xiàn)透明狀?;疾√幰虻貌坏阶銐虻难鯕舛M行無氧呼吸,產生有毒物質,使其很快變褐或爛掉。近萼洼處,維管束多而密,利于山梨糖醇的積累易得此病。在一個果實內,各部分代謝山梨糖醇能力不同,一般果心較弱,所以多從果心部發(fā)病。此外,該病的發(fā)生也可由于水分過剩,或根系吸收能力強蒸發(fā)量相對減少時引起。
該病的發(fā)生與樹勢、氣候、管理及品種有關。偏施氮肥、幼齡樹、葉果比高、鈣營養(yǎng)不良的果易發(fā)??;采收期晚,過熟的果實發(fā)病重,樹勢弱,樹冠上部樹體南側或西側,受曰光照射強的果實易發(fā)病。大果較小果發(fā)病多。蘋果品種間感病性存有一定差異。元帥系、黃魁、祝光、柳玉、青香蕉、秦冠、印度、緋之衣、赤陽、晚沙布易發(fā)??;國光較抗病。施用復合肥比單施氮、磷、鉀肥發(fā)病率低。噴施鈣肥和土壤施用復合肥發(fā)病輕。
防治方法  (1)加強栽培管理。不偏施氮肥,增施復合肥和磷肥(0.25kg/株);注意排灌,保持土壤水分適宜,控制重修剪及疏果,調整葉果比。感病品種適時采收。(2)噴灑鈣鹽和比久,蘋果盛花后3周、5周和采果前10周、8周各噴0.5%硝酸鈣一次,并在盛花期后3周或采果前8周加噴一次比久500~1000mg/kg,效果更好。也可施用復合肥732、733,并在采前8周噴灑比久1000mg/kg或果面噴灑可溶性鈣鹽。(3)藥劑浸果。貯藏前,用4~6%CaCl2浸果5分鐘后再貯藏。

33.蘋果褐燙病
Apple scald
癥狀  蘋果褐燙病又稱虎皮病、暈皮。是蘋果貯藏后期一種生理病害,癥狀主要表現(xiàn)在果實上。主要特征是果皮現(xiàn)暈狀不規(guī)則褐變,發(fā)病初期,果面產生不規(guī)則淡黃褐色斑塊,表面平展或果點周圍略生起伏,此時褐變只局限在近表皮的亞表皮細胞中,后褐變危及果肉細胞,病部顏色變?yōu)楹稚涟岛稚∑ど园枷?,嚴重的病皮可成片撕下,果肉松軟,略帶酒昧,易遭真菌感染,出窖后病果易變質腐爛。有的發(fā)病初期即變褐色,稍凹陷,并具微小突起,病果呈干縮狀,較堅實,果皮不易剝下,病部多先發(fā)生在果實陰么著色部分,嚴重時波及著色部分連成大片似燙傷,影響外觀。
病因  該病發(fā)生的原因存在爭議。有研究證明:果實中水溶性酚類物質和多酚氧化酶(PPO)是虎皮病發(fā)生的先決條件;也有認為虎皮病的發(fā)生是貯藏后期窖溫過高,通風不良,揮發(fā)性物質——醋積累過多,果實吸收了酶致新陳代謝失調或產生"自毒"作用所致;還有認為偏施氮肥,特別是前中期氮肥過多致果實采收早或成熟度不足導致虎皮病發(fā)生。近年又有人研究證明α-法呢烯氧化物即共軛三烯的產生是虎皮病的致病物質。
發(fā)病條件  虎皮病的發(fā)生與品種、栽培技術及貯藏環(huán)境有關。晚熟品種采收晚如紅玉、旭、元帥、紅星等基本不發(fā)病。青香蕉、印度、未成熟的富士、金冠發(fā)病較重;國光發(fā)病最重。同一品種在不同年份或氣候條件不同,發(fā)病率也不同。該病的發(fā)生與果皮中鈣的含量有關。果皮中鈣含量高的發(fā)病率高,這與苦痘病恰恰相反。偏施氮肥,多雨年份或澆水過多發(fā)病重。采收過早果實成熟度低,表面蠟質和角質層未充分形成,水分蒸發(fā)快,易萎蔫,發(fā)病重。貯藏期若害溫過高或通風不良,發(fā)病重。特別是開春后3~4月間,氣溫回升,易發(fā)病。
防治方法  (1)加強栽培管理。不偏施氮肥,增施有機肥;低洼積水地注意排水。適當疏花,保持葉果比例。(2)適時采收。對易感病的國光、印度、青香蕉等,待果實發(fā)育成熟后再采收,避免過早采摘;紅星蘋果以盛花后140天采收為宜。(3)貯前預冷,控制貯藏條件。蘋果采收后預冷,使其盡快達到貯運低溫,果實入庫后應降至0℃,貯藏后期,要防止窖溫過高,保持良好通風,出窖時避免驟然升溫或在害中使用活性炭等吸附劑可抑制病害發(fā)生。如采用氣調貯藏,適當增加C02濃度至20%可減輕發(fā)病。有條件的可采用"雙相變動氣調貯藏"技術。如在土窖洞中,用塑料薄膜帳貯藏蘋果,初期窖溫10~15℃,C02濃度12%,后窖溫降至0℃,C02和02濃度均維持在3%左右,這樣貯藏的蘋果,比一般冷藏效果好。且可充分利用土窖洞、地窖,使簡易設施充分發(fā)揮作用。(4)噴藥保護。在6月上中旬至7月上旬各噴一次500mg/kg的比久。(5)貯藏庫的處理。果品入庫前用抗氧劑,如二苯胺、虎皮靈等處理貯藏庫。(6)藥劑浸果。防治虎皮病的有效臨界期是采收后6~8周,即貯藏前期。用0.25~0.35%乙氧基喳藥液或1.5~2.0%二苯胺溶液、1~2%卵磷脂溶液或2000~4000 mg/kg的50%虎皮靈乳劑浸泡蘋果,在空氣中干燥后裝箱,藥劑在果實上的殘留量不應超過4~5mg/kg。用以上藥劑涂紙后包裹,或浸泡果箱晾干后裝果,均有較好防效。

34.蘋果鏈格孢爛果病
Apple Alternaria fruit rot
癥狀  主要發(fā)生在貯運期。初在破裂表皮、萼洼或梗洼處產生圓形褐色至黑色水漬狀斑,梗洼處腐爛發(fā)展不快,當黑斑破裂時向果內擴展,濕度大時可見黑灰色菌絲體,冷藏時,病斑直徑不超過25mm。
病原  Alternaria alternata (Fries) Keissl稱鏈格孢和A.tenuissima Wiltsh稱極細鏈格孢,屬半知菌類真菌。分生孢子梗簇棒狀,淺,大小9.5~40×5~11.25(μm)。分生孢子具縱隔1~6個,多為3~4個,橫隔1~5個,多為3個,有短喙,僅達孢身1/2,喙多無隔,少數(shù)1~2隔,無色。此外,A.chartarum、A.consortialis也是該病病原。
傳播途徑和發(fā)病條件  1該菌系弱寄生菌,多在衰老或死亡組織中腐生,采收前后從傷口侵入,一般采收前七周染病,在樹上不腐爛,貯藏在0℃左右2個月出現(xiàn)癥狀。
防治方法  (1)采收時小心從事,防止產生傷口。(2)采收后使果實迅速降溫。(3)貯藏庫嚴格按蘋果貯藏溫濕度控制,溫度不宜過高,要求保持0~4℃。有條件的,提倡用氣調(023%~5%,C0210%~15%,溫度0~2℃)。

35.蘋果果肉褐變癥
Apple internal browning
癥狀  進入貯藏中期氣調引起果實褐變,多從維管束組織開始,后擴展到果肉。剖開病果可見果心線上有紅褐色水漬狀斑,病斑有一點或多點連成片分散在果肉中,包圍果心但不向果心擴展,且向外擴散。后期果肉由紅褐色變?yōu)楹稚?,病組織失水干縮壞死,有的出現(xiàn)栓皮空隙,果肉發(fā)苦散發(fā)出酒精昧,果皮色變暗。
病因  是高C02和低氧造成毒害,有人試驗當C02濃度達到20%時,貯藏溫度為0℃、3℃、10℃、18÷度下的果實,在一周內出現(xiàn)褐變;當C02濃度降為10%,貯藏溫度為0℃,貯藏14天后出現(xiàn)褐變;當C02濃度為5%,貯藏溫度為0℃,貯藏后44天才出現(xiàn)褐變。在3~18÷度下無癥狀。當C02濃度下降到2.5%時,所有貯藏溫度條件下均無褐變。上述試驗說明在高溫和低C02濃度下,果實對C02具強忍耐力o蘋果品種不同對C02濃度忍耐力不同。紅玉蘋果在C02濃度為12%即發(fā)生褐變,小國光C02高于10%易產生褐變。C02超過20%,只需幾天就產生褐變。
防治方法  (1)采用氣調法貯藏時,可較常規(guī)早采收,采后3天盡快預冷。(2)嚴格按蘋果品種控制氣調比例,02不低于3%,C02不高于10%。

36.蘋果樹衰退病
Apple tree decline
癥狀  蘋果樹衰退病又稱高接病。最初表現(xiàn)于根部,繼而表現(xiàn)在地上部的新梢、葉片、花和果實。苗術也可表現(xiàn)癥狀。根部染病,初于細根處發(fā)生壞死病斑,逐漸蔓延到支根和側根,后全部根系相繼枯死。剖開病根,木質部表面可見凹陷斑。根系開始枯死之后,新梢生長量陸續(xù)減少,長度由原來的50~60(cm)降至10~20(cm);花芽數(shù)量增多,葉片變小、變硬,葉色淡黃,葉片早落。開花多但果實小,著色較早,果肉堅硬,部分病樹的果實變長,具有條紋。病樹于3~4年后衰退枯死。苗木染病有以下三種情況。一是嫁接后接芽不萌發(fā)而枯死。二是接芽萌發(fā)但不正常,植株矮化,節(jié)間縮短,葉片變小,由上至下逐漸枯死。三是接芽萌發(fā)后生長受阻,多呈蓮座狀,不能抽枝生長。有的病苗前一、二年生長較正常,但到三年后,新梢頂部葉片變小,節(jié)間縮短,枝條逐漸枯死。
病原  由三種病毒單獨或復合侵染引起。這三種病毒是:(Apple chlorotic leaf spot virus,簡稱ACLSV)蘋果褪綠葉斑病毒、(Apple stem pitting virus,簡稱ASPV)蘋果莖痘病毒、(Apple stem grooving virus,簡稱ASGV)蘋果凹莖病毒。這三種病毒統(tǒng)稱為潛隱病毒。蘋果褪綠葉斑病毒曲線條狀,粒體大小12×600(nm),稀釋限點10-4,致死溫度52~55℃,體外存活期4℃條件下10天,汁液傳播。蘋果凹莖病毒曲線條狀,粒體大小12×600~700(nm),稀釋限點10-4,致死溫度60~63℃,體外存活期20℃條件下2天,靠汁液摩擦傳染。
傳播途徑和發(fā)病條件  通過嫁接傳染,隨著帶毒苗木、接穗或砧木等擴散蔓延。種子不帶毒。因此用種子繁殖的實生砧是無病毒的。若從病樹上剪取接穗繁殖苗木或進行高接換種,所得苗木和高接后的大樹,都將受病毒侵染,變成病苗、病樹。目前,我國栽培的大多數(shù)蘋果品種和矮化砧木,帶毒株率在60~80%以上,所生產的苗木也大都是帶毒苗木,所以病毒的為害曰益嚴重。該病的發(fā)生與所使用的砧木密切相關。當所用砧木抗病時,病樹無明顯癥狀,但終生帶毒造成慢性為害,病樹產量減少,果實品質下降,不耐貯藏,需肥量增多。當所用砧木不抗病時,病毒就變成急性為害,病樹急劇衰退,很快死亡或成為無生產能力的"小老樹"。我國蘋果各砧木中,三葉海棠、湖北海棠、錫金海棠等品系都不抗莖癥病毒和凹莖病毒;揪子中的圓葉海棠、煙臺沙果等不抗褪綠葉斑病毒。山定子砧木對三種病毒抗性較強,嫁接帶毒接穗后,不表現(xiàn)明顯癥狀,只表現(xiàn)慢性為害。但當砧木或接穗一方不耐病時,病毒便由潛伏狀態(tài)轉而引起植株生長急劇衰退,甚至死亡。
防治方法  (1)培育、栽植無病毒苗木是防治該病的主要途徑。把好育苗關,杜絕苗木帶毒,就可使新建果園免道病毒為害。近年來,我國已先后培育出一批主要品種的無病毒母本樹,并分別在遼寧、山東、河北、陜西、甘肅等9個省區(qū)建立供應接穗用的無病毒母本樹,生產無病毒苗木。(2)禁止在大樹上高接繁殖品種。一般雜交育成或從國外引進的新品種,多數(shù)是無病毒的。應禁止無病毒的蘋果接穗在未經過病毒檢疫的蘋果大樹上進行高接繁殖或保存,以免受病毒侵染。(3)加強植物檢疫,防止新病毒侵入或擴散。首先應建立健全無病毒母本樹的病毒檢疫和管理制度,制定引進國外種苗病毒檢疫制度,把好檢疫關,嚴防新病毒的侵入和擴散。(4)加強栽培管理,輕病樹可加強肥水管理,并于根部培土,以促進接穗處生根;也可在病根周圍栽植山定子等抗病砧木,以復壯樹勢。

37.蘋果疫腐病
Apple collar rot
癥狀  蘋果疫腐病又稱頸腐病、實腐病。主要為害果實、樹的根頸部及葉片。果實染病,果面形成不規(guī)則、深淺不勻的褐斑,邊緣不清晰,呈水漬狀,致果皮果肉分離,果肉褐變或腐爛,濕度大時病部生有白色綿毛狀菌絲體,病果初呈皮球狀,有彈性,后失水干縮或脫落。苗木或成樹根頸部染病,皮層出現(xiàn)暗褐色腐爛,多不規(guī)則,嚴重的爛至木質部,致病部以上枝條發(fā)育變緩,葉色淡,葉小,秋后葉片提前變紅紫色,落葉早,當病斑繞樹干一周時,全樹葉片凋萎或干枯。葉片染病,初呈水漬狀,后形成灰色或暗褐色不規(guī)則形病斑,濕度大時,全葉腐爛。
病原  Phytophthora cactorum (Leb.et Cohn.) Schrot. 也稱惡疫霉,屬卵菌。無性階段產生游動孢子和厚垣孢子,、有性階段形成卵孢子。游動孢子囊無色、單胞、橢圓形,頂端具乳頭狀突起,大小33~45×24~33(μm),每個游動孢子囊可形成游動孢子12~18個;孢子囊可形成游動孢子或直接產生芽管,菌絲可形成厚垣孢子。有性階段產生無色或褐色球形卵孢子,大小27~30(μm),壁平滑,雄器側位,大小13~16×9~11(μm)。病菌發(fā)育適溫25℃,最高32℃,最低2℃,游動孢子囊發(fā)芽溫限5~15℃,10℃最適。
傳播途徑和發(fā)病條件  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厚垣孢予及菌絲隨病組織在土壤中越冬,翌年遇有降雨或灌溉時,形成游動孢子囊,產生游動孢子,隨雨滴或流水傳播蔓延,果實在整個生育期均可染病,每次降雨后,都會出現(xiàn)侵染和發(fā)病小高峰,因此,雨多、降雨量大的年份發(fā)病早且重。尤以距地面1.5米的樹冠下層及近地面果實先發(fā)病,且病果率高。生產上,地勢低洼或積水、四周雜草叢生,樹冠下垂枝多、局部潮濕發(fā)病重。在栽培品種中,紅星、印度、金冠、祝光、倭錦等易感病,紅玉、伏花皮次之,國光飛富士、喬納金等較抗病。
防治方法  (1)選栽抗病品種。(2)加強栽培管理,及時疏果,摘除病果及病葉,集中深埋或燒毀。(3)及時疏除過密枝條、下垂枝,改善通風透光條件。(4)樹冠下覆蓋地膜或覆草,可防止土壤中的病菌濺射到果實上,發(fā)病重的蘋果園不要與菜間作,以減少發(fā)病條件。(5)及時刮治病疤,對根頸部發(fā)病的,要在春季扒土晾曬病部,后刮除病組織,涂抹843康復劑或70%乙膦·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6)發(fā)病重的果園可在落花后澆灌或噴灑72%霜脲·錳鋅(霜疫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0%百德富可濕性粉劑500~700倍液、72%霜霉疫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69%安克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60%滅克可濕性粉劑700倍液,隔7~10天1次。

38.蘋果立枯病
Apple seed1ing stem rot
癥狀  主要為害實生苗莖基部或幼根。幼苗出土后,莖基部變褐,呈水漬狀,病部溢縮萎蔫死亡但不倒伏。幼根腐爛,病部淡褐色,具白色棉絮狀或蛛絲狀菌絲層,即病菌的菌絲體或菌核。
病原  Rhizoctonia solani kühn稱立枯絲核菌,屬半知菌類真菌。初生菌絲無色,后變黃褐色,有隔,粗8~12(μm),分枝基部溢縮,老菌絲常呈一連串桶形細胞。菌核近球形或無定形,大小0.1~0.5(mm),無色或淺褐至黑褐色。擔孢子近圓形,大小6~9×5~7(μm)。
傳播途徑和發(fā)病條件  以菌絲體或菌核在土壤或病殘體土越冬,在土中營腐生生活,可存活2~3年。菌絲能直接侵入寄主,通過水流、農具傳播。病菌發(fā)育溫限19~42℃,適溫24℃;適應PH3~9.5,最適pH6.8。地勢低洼、排水不良,土壤黏重,植株過密,發(fā)病重。陰濕多雨利于病菌入侵。前作系蔬菜地發(fā)病重。
防治方法  (1)加強苗期管理。注意提高地溫,低洼積水地及時排水,防止高溫高濕條件出現(xiàn)。(2)苗期噴灑植寶素7500倍液或0.1~0.2%磷酸二氫鉀,可增強抗病力。(3)發(fā)病初期噴淋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500倍液、5%井岡霉素水劑1500倍液、15%惡霉靈水劑450倍液。(4)育苗時種子用種子重量0.l~0.2%的40%拌種雙拌種。(5)土壤藥土處理。用40%五氯硝基苯粉劑與50%福美雙粉劑1:1混合或單用40%拌種雙粉劑,每平方米施藥飩,加細土4.0~4.5kg拌勻,播前先取1/3藥土覆于苗床上,其余2/3藥土蓋在種子上面,即"下墊上覆"法,有效期長達月余。

39.蘋果紅粉病
Apple pink rot
癥狀  主果為害果實,特別是被黑星病菌侵染后的果實,在原黑星病病斑上,表面漸形成橙紅色霉狀物,即病菌分生孢子層,后期病斑擴大,引起果實腐爛。
病原  Trichothecium roseum (Bull.) Link 異名:Trichoderma roseum Pers. 稱粉紅單端孢,屬半知菌類真菌。菌絲無色,具分隔;分生孢子梗無色、直立、不分隔或少分隔,大小82~189×2.2~3.0(μm);分生孢子無色、雙胞、長圓形或洋梨形,孢基具一偏乳頭狀突起,大小12~18×8~10(μm);菌落初白色,后漸變粉紅色。
傳播途徑和發(fā)病條件  主要以菌絲體在染有黑星病的病果上越冬,翌春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侵染果實,貯藏期多發(fā)病,高溫、高濕利于發(fā)病。
防治方法  (1)清除初侵染源。結合冬季清園,徹底清除園內病殘果。貯藏期間,認真檢查,及時撿出病果,特別是染有黑星病的果實要集中銷毀。(2)藥劑防治:首先要抓好黑星病的防治,具體方法參見"蘋果黑星病"。(3)控制貯藏庫溫濕度,避免溫度太高、濕度過大。有條件的可選用小型氣調庫,采收后及時入庫進行氣調貯藏。

40.蘋果黑點病
Apple fruit spot
癥狀  蘋果黑點病主要為害果實、,影響外觀和食用價值。枝梢和葉片也可受害。果實染病,初圍繞皮孔出現(xiàn)深褐色至黑褐色或墨綠色病斑,病斑大小不一,小的似針尖狀,大的直徑5mm左右,病斑形狀不規(guī)則稍凹陷,病部皮下果肉有苦味不深達果內,后期病斑上有小黑點,即病原菌子座或分生孢子器。
病原  Diaporthe pomigena (Schw.) Miura 稱蘋果間座殼,屬子囊菌門真菌。子囊殼生在子座內,球形,直徑300~450(μm)。子囊圓筒形,子囊孢子8個,紡錘形,雙胞無色,大小11~13×3.5~4.5(μm)。無性態(tài)為Phomopsis mali (Schwtz et Sacc.)Rob. 載孢體為多個分生孢子器,分隔成多腔室,分生孢子器扁球形,直徑70~220(μm)。分生孢子兩型,一種為卵形至梭形,單胞無色,7~9×2~3(μm)。另一種長鉤形,單胞無色。除為害蘋果外,還為害梨、李、櫻桃的果實或技干,引起黑點病。
傳播途徑和發(fā)病條件  病菌在落葉或染病果實病部越冬,翌春病果腐爛,病部的小黑點,即病原菌的子座、子囊殼或分生孢子器,產生子囊孢子或分生孢子進行初侵染或再侵染,蘋果落花后10~30天易染病,7月上旬開始發(fā)病,潛育期40~50天??糠稚咦觽鞑ヂ?。
防治方法  (1)及時清除病殘體并撿拾落果,集中深埋或燒毀。(2)蘋果落花后10~20天及20~30天分兩次噴灑50%可滅丹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600倍液、50%甲基硫菌靈·硫磺懸浮劑800倍液、50%溶菌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

41.蘋果圓斑病
Apple fruit blotch
癥狀  主要為害葉片、葉柄、枝條及果實。葉片染病初生黃綠色至褐色邊緣清晰的圓斑,直徑4~5(mm),病斑與健部交界處略呈紫色,中央具一黑色小粒點,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形如雞眼狀;葉柄、枝條染病,生淡褐或紫色卵圓形稍凹陷病斑;果實染病,果面產生不規(guī)則形稍突起暗褐色不規(guī)則或呈放射狀污斑,斑上具黑色小粒點,斑下組織硬化或壞死,有時龜裂。
病原  Phyllosticta solitaria Ell. et Ev. 稱孤生葉點霉菌,屬半知菌類真菌。分生孢子器橢圓形或近球形,埋生于表皮下,直徑90~192(μm),上端具1孔口,深褐色;分生孢子單胞、無色,卵形或橢圓形,大小7~11×6~8.5(μm),內具透明狀油點。
傳播途徑和發(fā)病條件  病菌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器在病枝上越冬,翌年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蔓延,進行初侵染和再侵染,此病多在氣溫低時發(fā)生,黃河流域4月下旬至5月上旬始見,5月中、下旬進入盛期,一直可延續(xù)到10月中下旬。該病發(fā)生與果園管理情況、樹勢強弱、種植品種有關。果園管理跟不上,樹勢弱發(fā)病重。倭錦、國光、紅玉、元帥、金帥、香蕉等品種易感病。
防治方法  對該病除加強管理增強樹勢外,還要用藥劑防治,由于該病發(fā)生早,應在落花后發(fā)病前開始噴灑1:2:200倍式波爾多液或64%殺毒磯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其他方法參見蘋果褐斑病。

42.蘋果皰斑病
Apple blister spot
癥狀  果實皮孔四周形成紫黑色病斑。發(fā)病初期僅在花瓣脫落60~90天后,于果實表面氣孔處現(xiàn)出很小的水漬狀、隆起的綠色孢斑,后病斑擴大變黑,個別病斑向果肉延伸1~2(mm),嚴重的一個果上生有百余個病斑,雖對產量影響不大,但商品價值大大降低。
病原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papulans (Rose) Dhanvantari 稱丁香假單胞菌,屬假單胞桿菌屬細菌。桿狀菌,呈長鏈狀或絲狀,大小0.7~1.2×15~3(μm),極生多鞭毛,細菌在培養(yǎng)基上產生擴散性熒光色素,尤其在缺鐵培養(yǎng)基中更為明顯。屬好氣菌。生長適溫25~30℃,41℃不生長。
傳播途徑和發(fā)病條件  病菌主要在芽、葉痕及落地病果中越冬,帶菌的蘋果芽常引致葉原基壞死。在生長季中,病菌依附于葉、果或園內雜草存活,尤其在陸奧蘋果上病菌密度高,在其他品種上也偶而發(fā)現(xiàn)病原細菌;該菌可隨水流傳播,濕度大或雨水多的年份發(fā)病重。
防治方法  (1)掌握在花瓣脫落后10~14天開始噴灑1000萬單位新植霉素3000~4000倍液或72%鏈霉素可溶性水劑3000倍液、53.8%可殺得2000干懸浮劑1000倍液、50%琥膠肥酸銅(DT殺菌劑)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隔10天左右一次,連續(xù)防治2~3次。

43.蘋果樹腐爛病
Apple canker
癥狀  蘋果樹腐爛病又稱串皮濕、臭皮病、爛皮病。主要為害十年以上結果樹的主干和主枝,此外還可為害小枝、幼樹和果實。枝干受害可分為潰瘍型和枝枯型兩種類型,一般多為潰瘍型。潰瘍型:這是夏季衰弱樹或冬春季發(fā)病盛期形成的典型癥狀。發(fā)病前期,從枝干外表不易識別,若揭開樹干表皮,可見,紅褐色至暗褐色濕潤的小斑或黃褐色干斑。春季,病部外觀呈紅褐色,微隆起,圓形或長圓形,現(xiàn)出水漬狀病斑,質地松軟,受壓易凹陷,流出黃褐色或紅褐色汁液,帶有酒糟味。后期病部失水干縮,下陷,病健分界處產生裂縫,病皮變?yōu)榘瞪?,發(fā)病后一個月內,病部表面長出許多疣狀的黑色小粒點,即病菌子座,內含分生孢子器和子囊殼。雨后或天氣潮濕時,孢子器內的膠狀物吸水膨脹,并涌出金絲狀卷須,即孢子角,遇水后消散。當病斑擴大環(huán)切整個樹干時,致病部以上樹干和大枝枯死。夏秋季,主要在當年形成的落皮層上產生紅褐色稍濕潤的表面潰瘍,邊緣不整齊、指甲大小至長寬達幾十厘米,病部表皮糟爛、松軟,一般僅2~3(mm)深,底層被木栓層所限或斑斑點點局部深入;后期病斑停止擴展,變干餅狀稍凹陷,病健部交界處有隆起的線紋,有的還可形成子實體。晚秋初冬,表面潰瘍處的菌絲穿透木栓層向內層擴展,形成紅褐色至咖啡色壞死點,濕潤,上覆白色菌絲團。冬季繼續(xù)擴展,導致大塊樹皮腐爛。枝枯型:春季發(fā)生在2~5年生小枝上或樹勢極度衰弱的樹上,邊緣不明顯,病部不隆起,不呈水漬狀,染病枝迅速失水,干枯,當發(fā)展到環(huán)繞枝干一周時,全枝乃至整株逐漸死亡,重病樹枝葉不茂,并呈現(xiàn)結果特多的異?,F(xiàn)象。后期,病部產生很多小黑粒點,即病菌子座及分生孢子器。果實染病初呈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的紅褐色輪紋,邊緣清晰,以黃褐色與紅褐色深淺交替輪紋狀向果心發(fā)展,病組織軟腐,帶有酒糟昧,后期病斑中部散生或聚生大而突出果皮的小黑粒點,有的略呈輪紋狀排列,小粒點周圍有時帶有灰白色的菌絲層,表皮易剝離。濕度大或遇雨水時,也可從孢子器內擠射出橘的絲狀孢子角。
病原  Valsa mali Miyabe et Yamada 稱蘋果黑腐皮殼,屬子囊菌門真菌。子囊殼生在子座里,3~14個,多為4~9個,子囊殼球形或燒瓶形,直徑320~540(μm),喙長450~860(μm),頂端具孔口;子囊紡錘形或長橢圓形,大小28~35×27~10.5(μm),內含8個子囊孢子;子囊孢子臘腸形,單胞無色,大小7.5~10×1.5~1.8(μm)。無性態(tài)為Cytospora mali稱蘋果殼囊孢和C.mandshurica Miura 稱蘋果手腐爛殼蕉孢菌,屬半知菌類真菌。有報道其無性態(tài)還有C.rosarum Grev. apua Ball. 稱薔薇殼蕉孢菌。菌絲初無色,后轉為墨綠色或橄欖色,具隔,大小2.0~7.5(μm),內含油珠,冬季較多。菌絲生長10~15天后,在表皮層下形成外子座,黑色、圓錐形,可穿破表皮外露,內含一個分生孢子器,直徑517~1650(μm),高430~1300(μm),成熟時形成一室或多室,各室相通,具一共同孔口。孢子器內密生分生孢子梗,分枝或不分枝。孢子器中可不斷地產生孢子,其放射孢子角的能力可維持1~2年。分生孢子單胞,無色,香蕉形或腈腸形,兩端圓,微彎曲,大小3.6~6.0×1.2~1.7(μm)。秋季形成內子座即病疤上所產生的大型疣狀物,一個子座中一小時內可放出1120~8662個子囊孢子,子囊孢子的數(shù)量約為分生孢子的1/10。病菌生長適溫28~32℃,最高37~38℃,最低5~10℃;分生孢子萌發(fā)適溫23℃,在10℃經32小時的萌發(fā)率可達30%以上;子囊孢子萌發(fā)適溫19℃左右。菌絲生長最適碳源為麥芽糖,最適氮源為天門冬酰胺素,在蒸餾水、自來水中不能萌發(fā)。病害潛育期7~15天,最長35天。
傳播途徑和發(fā)病條件  病菌以菌絲體、分生孢子器、子囊殼及孢子角在病樹皮下或殘枝干上越冬,翌春產生分生孢子角,通過雨水淋濺或沖散的分生孢子隨風傳播,傳播距離不超10m。孢子萌發(fā)后從各種傷口或死傷組織侵入,其中以凍傷為主。此外,透翅蛾、吉丁蟲、梨潛皮蛾等小昆蟲也可傳播。子囊孢子也能侵染,但發(fā)病率低,潛育期長,病部擴展速度慢。
腐爛病菌是一種寄生性很弱的兼性寄生菌,具殺生寄生性。該病菌侵入寄主后,先呈潛伏狀態(tài),不立即致病,當樹體或局部組織衰弱,或蘋果樹進入休眠期,生理活動減弱、抗病力降低時,病菌才由侵入部位向外擴展,進入致病狀態(tài)。外觀無病的樹皮普遍帶有潛伏病菌。枝條帶菌率隨樹齡增高。病菌侵入寄主后,先分解毒素殺死周圍的寄主細胞,并從殺死的細胞中攝取營養(yǎng)向四周擴展。樹體對病菌抗侵入難而抗擴展易。因此增強樹勢,提高抗擴展能力能有效的控制病害發(fā)生與流行。腐爛病一年有2個發(fā)病高峰,即3~4月和8~9月,春季重于秋季。
樹勢健壯,營養(yǎng)條件好,充水度高,愈傷能力強,不利發(fā)??;大小年幅度大的果園,初冬病勢發(fā)展快,翌春病勢下降緩慢,腐爛病嚴重,發(fā)病多,發(fā)病期長。有機肥缺乏或追施氮肥失調,果園地下水位高、土層瘠薄等也可導樹勢衰弱,發(fā)生腐爛病。周期性的凍害是病害大規(guī)模流行的前提。冬春交替,休眠轉入生長,或秋冬生長轉入休眠階段是發(fā)病最多、為害最重時期。
防治方法  (1)加強栽培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樹體抗病力。這是防治腐爛病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包括五個方面:一是采用配方施肥技術合理施肥。土壤的有機質含量應保持在1%以上。冬季按斤果斤肥原則重施有機底肥。合理施用氮、磷、鉀肥。每50kg果施氮:磷:鉀為0.7:03:0.7。同時注意根外追肥,增施土雜肥、圈肥和綠肥,必要時在蘋果花前20天前后,每株蘋果樹樹干用高壓樹干注射器注入磷酸二氫鉀3g加尿素1.5g加葡萄糖2g加水200時,對短果枝、葉片具明顯增大增厚作用,座果率增加,增強樹勢,防止腐爛病發(fā)生。二是嚴格疏花疏果,使樹體負載適宜,杜絕大小年結果現(xiàn)象。三是樹干涂白防止凍害發(fā)生。特別是冬季易發(fā)生曰灼的地區(qū),初冬落葉后樹干涂白。涂白劑配方:生石灰6kg:波美20度石硫合劑1kg:食鹽1kg:清水18kg。其中加入2兩動物油可防止涂白劑過早脫落。四是盡量減少各種傷口;避免修剪過度,禁止嚴冬修剪,修剪的傷口應涂油漆,及時防治害蟲。五是防止早春干旱和雨季積水。這樣可使樹體含水量正常,降低病菌抗擴展能力,加快傷口愈合。(2)清除病殘體,減少初侵染源。結合冬季清園,認真刮除樹干老皮、干皮,剪除病枝及田間殘留病果,集中燒毀或深埋。(3)及時治療病疤,主要有刮治和劃道涂治。刮治和涂治的病疤易重犯,主要原因是木質部帶菌,病菌在術質部上可存活5年,前3年致病力強,所以刮治和涂治要深達木質部并連續(xù)進行3~5年,最少3年。刮治是在早春將病斑壞死組織徹底刮除,并刮掉病皮四周的一些好皮。涂治是將病部用刀縱向刮0.5cm寬的痕跡,然后于病部周圍健康組織1cm處劃痕封鎖病菌以防擴展。刮皮或刮痕可涂抹5%菌毒清水劑100倍液、2%農抗120的20倍液(劃道涂治用10倍液)、腐必清原液、無毒高脂膜10~20倍液、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30倍液、843康福劑、30%甲基硫菌靈糊劑。(4)提倡用15%滅腐1號防治蘋果樹腐爛病。方法:用刮刀把樹體上的病疤刮成立茬棱形并刮進樹皮0.3~0.5cm,刮凈后用毛刷將藥液均勻的涂抹在病疤上,每kg原藥可治療200~250塊病疤。預防時可將原液稀釋20~25倍,均勻地涂在主干和側枝上。但幼旺樹的環(huán)剝口不要涂原液,以免產生藥害。(5)重刮皮。5~9月份,以5~6月最好,用鋒利的刀子將病部全部刮皮,露出白綠或黃白色皮層為止,不要觸及形成層,皮層中若有壞死斑也一律刮除。重刮皮可將多年積累的各種類型病變組織和侵染點徹底清除,不需要化學藥劑保護,且可剌激樹體產生愈傷組織,增強抗病力。(6)抹泥法。春季用樹冠下面的泥土抹于病斑上,厚度3cm以上,然后用塑料布扎住,可使病原菌失去活性。(7)對主干、主枝上的較大病斑,進行橋接或腳接,可恢復樹勢。(8)生物防治。利用果樹上分離到的鐮刀菌(Fusarium spp. 110-1),對腐爛病菌具良好的拮抗作用。

44.蘋果黑腐病
Apple black rot
癥狀  主要為害果實、枝干和葉片。葉片染病,初在花瓣脫落后7~21天出現(xiàn)紫色小黑點,后擴展成邊緣紫色的圓斑,中部黃褐色或褐色,似蛙眼狀,直徑4~5mm,嚴重的病葉褪綠脫落。枝干染病,多發(fā)生在衰老樹的上部枝條上,初現(xiàn)紅褐色凹陷斑,自皮層下突出許多黑色小粒點,樹皮粗糙或開裂,嚴重的致大枝枯死。果實染病,多始于萼片處,初現(xiàn)紅色小斑點,后成紫色,外緣紅色,數(shù)周后,整個事片變成黑褐色,致果實萼端腐爛?;ò昝撀浜笥坠芮?,也現(xiàn)丘疹狀紅色或紫色斑點,果實成熟后迅速擴展。成熟果實染病,產生邊緣有紅暈的病斑,或形成黑褐色相間的輪紋,病斑堅硬,不凹陷,常散有分生孢子器。
病原  Physalospora obtusa (Schw.) Cooke稱仁果囊孢殼,屬子囊菌門真菌。一般只形成分生孢子,有時產生子囊孢子。分生孢子器多聚生,初埋生,后突破表皮,近圓形或卵圓形,黑色,直徑144~360 (μm);分生孢子單胞,橢圓形,暗褐色,大小20~32×10~14(μm);子囊殼黑色,扁球形,頂部具短頸,大小200~400×180~324(μm),子囊無色,棍棒狀,大小130~180×21~32(μm);子囊孢子無色或黃褐色,單胞,橢圓形,大小23~38×7~13(μm)。無性態(tài)為Sphaeropsis malorum Peck稱仁果球殼孢,屬半知菌類真菌。
傳播途徑和發(fā)病條件  病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斑上或樹上潰瘍斑、落葉及僵果中越冬,翌年4月,蘋果綻芽后釋放出分生孢子,隨雨水飛濺進行傳播。分生孢子釋放取決于雨量及降雨持續(xù)時間。當花瓣脫落后4~6周,產生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隨氣流傳播蔓延。16~32℃,相對濕度96%以上,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均可萌發(fā),孢子通過氣孔或表皮裂縫及傷口侵入,侵入適溫26.6℃。瑞光、紅玉、醇露、旭等易感病,金冠較抗病。衰弱樹及幼葉和近成熟期果實發(fā)病重。
防治方法  (1)及時清除僵果、枯枝,集中燒毀或深埋。(2)精細整枝、修剪,及時剪除細弱病枝,適當回縮。(3)結合防治其他爛果病,從萌芽期開始噴80%噴克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80%大生M-45可濕性粉劑600倍液、50%混殺硫懸浮劑500倍液、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500~600倍液、50%甲基硫菌靈·硫磺懸浮劑800倍液、50%可滅丹(苯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隔10~14天1次,連續(xù)防治2~3次。

45.蘋果炭疽病
Apple anthracnose
癥狀  蘋果炭疽病又稱苦腐病、晚腐病。主要為害果實,也可為害枝干或果臺等。果實染病,初在果面現(xiàn)針頭大小的淡褐色圓形小斑,邊緣清晰,病斑漸擴大,呈漏斗狀深入果肉,果肉變褐腐爛,具苦昧,最后表皮下陷,當病斑直徑擴大到1~2cm時,病斑中心長出大量輪紋狀排列、隆起的黑色小粒點,即病菌分生孢子盤。如遇雨季或天氣潮濕溢出緋紅色黏液——分生孢子團。一個病斑??蓴U展到果面的1/3~1/2,病果上的病斑數(shù)目不等,從數(shù)個到數(shù)十個,多者可至上百個,但只有少數(shù)病斑擴大,其余的停留在1~2mm大小,呈暗褐色稍凹陷斑,病斑可融合。最后全果腐爛,大多脫落,也有的形成僵果留于樹上,成為翌年初侵染的主要來源。枝條染病,多發(fā)生于老弱枝、病蟲枝及枯死枝。初在表皮形成深褐色,不規(guī)則形病斑,逐漸擴大,后病部潰爛龜裂,木質部外露,病斑表面也產生黑色小粒點。嚴重時病部以上枝條全部枯死。果臺染病,病部深褐色,自頂部由上向下蔓延,嚴重者副梢不能抽出。果實采收后,在包裝、運輸及貯藏過程中,如溫濕度條件適宜,帶菌果實陸續(xù)發(fā)病,造成果實大量腐爛。
病原  Glomerella cingulata (Stonem.) Sqauld. et Schrenk 稱圍小叢殼,屬子囊菌門真菌。無性態(tài)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 Sacc.稱膠孢炭疽菌,原稱盤長孢狀刺盤孢,屬半知菌類真菌。異名: Gloeosporium fructigenum Berk. 稱果生盤長孢。以往將剛毛多且堅硬、分生孢子為新月形的放在叢刺盤孢屬(Vermicularia)中,將不形成剛毛的炭疽菌放在盤長孢屬(Gloeosporium)中,但剛毛的有無及堅硬程度是不穩(wěn)定的性狀。Von Arx指出 Colletotrichum 是炭疽菌唯一合法的屬名。C.gloeosporioides寄主植物數(shù)百種,異名近600種。分生孢子盤埋生于表皮下,枕狀,無剛毛,成熟后突破表皮,涌出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盤內平行排列一層圓柱形或倒鉆形的分生孢子梗,單胞、無色,大小10~20×1.5~2.5(μm),頂端著生分生孢子,常成團,潮濕時呈徘紅色,平時無色、單胞,長卵圓形,兩端含兩個油球,大小12~16×4~6(μm)。分生孢子可陸續(xù)大量產生并混有膠質,在孢子盤頂部形成粉紅色至灰白色的孢子塊,遇水后膠質溶解,致孢子分散傳播。子囊殼著生于外表呈黑色小瘤狀的子座內,每個子座具1至數(shù)個子囊殼,子囊殼暗褐色,瓶狀,外部附有毛狀茵絲。子囊呈銀瓜狀,平行排列于子囊殼內,大小55~70×9(μm),子囊含8個子囊孢子,大小12~22×3.5~5(μm),無色,單胞,形似分生孢子。分生強子萌發(fā)適溫28~32℃,最高40℃,最低12℃,相對濕度95%以上萌發(fā),在水滴中萌發(fā)最好。該菌除侵染蘋果外,還可侵染梨、葡萄、棗、芒果、龍眼、荔枝等,引起果腐。
傳播途徑和發(fā)病條件  該菌具潛伏侵染特性,染病后大多在成熟時發(fā)病,有的在貯藏期發(fā)病,但貯藏期不傳染。病菌以菌絲在病果、干枝、果臺、僵果及潛皮峨為害的枝條上越冬。翌年5月若條件適宜,則產生分生孢子,借雨水、昆蟲傳播,分生孢子萌發(fā)后產生芽管直接穿過表皮或通過皮孔、傷口侵入果實。病害發(fā)生流行時,一般先在園內形成中心發(fā)病株,后逐漸向周圍蔓延;受害株多以越冬病菌為中心出現(xiàn)病果,向下呈傘狀擴展蔓延,有分片集中現(xiàn)象,樹冠內膛較外部病果多,中部較上部多。以后陸續(xù)發(fā)病的果實,都可以成為新的侵染中心。一年內分生孢子反復侵染多次,有時直至采收。病菌在采收前侵入果實,潛育期40~50天,發(fā)病期在果實成熟季節(jié)。北方蘋果產區(qū),座果初期為侵染始期,果實生長前期為主要侵染期,侵染盛期結束后才進入發(fā)病期,果實生長后期為發(fā)病盛期;南方蘋果區(qū)基本規(guī)律相同,但發(fā)病較早,進入發(fā)病盛期快。分生孢子萌發(fā)適溫15~40℃,最適溫度28~32℃;菌絲生長適溫12~40℃,最適溫度28℃;如溫度控制在10℃,病害停止擴展。
該病的發(fā)生、流行與氣候、栽培條件、樹勢及品種有關。高溫、高濕,特別是雨后高溫利于病害流行,所以降雨多而早的地區(qū)和年份發(fā)病重。在生長季節(jié),7~8月進入發(fā)病盛期,病果大量出現(xiàn);貯藏期間若溫度高、濕度大,已染病的果實繼續(xù)擴展,造成貯藏期果實腐爛。樹勢弱、枝葉茂密,株行距小,偏施氮肥,排水不良的低洼地或土質黏重果園,炭疽病發(fā)生嚴重。蘋果各品種中,一般早熟品種發(fā)病較輕。紅妓最不抗病,其次是紅玉、祥玉、倭錦、印度、國光、旭、秦冠、甘露、雞冠等。比較抗病的有元帥、金冠、紅星、紅魁、生娘、祝光、柳玉等。但不同地區(qū)品種的抗性表現(xiàn)不完全相同,如金冠在河南發(fā)病較重。
防治方法  (1)發(fā)病嚴重地區(qū),栽植煙嘎1號、煙嘎2號等耐病品種。(2)加強栽培管理,增強樹勢。增施有機肥,合理修剪,及時中耕鋤草,及時排水,降低果園濕度。(3)徹底清除病源。結合修剪,去除病僵果、病果臺,剪除干枯枝、病蟲枝,刮除病皮,摘除未形成分生孢子盤的初發(fā)病果,集中深埋或燒毀。(4)噴鏟除劑:果樹發(fā)芽前(倭錦品種發(fā)芽至中心花露紅期間)噴灑三氯萘醌50倍液、5~10%重柴油乳劑、五氯酚鈉150倍液或二硝基鄰甲酚鈉200倍液,以鏟除樹體上宿存的病菌。(5)藥劑防治:主要是幼果期防治。落花后每隔半月噴一次25%溴菌腈(炭特靈)乳油400~500倍液、25%使百克乳油800~1000倍液、50%施保功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50%硫懸浮劑4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700~800倍液、50%可滅丹可濕性粉劑8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40%三乙膦酸鋁可濕性粉劑8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8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8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50%凱克星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0%混殺硫懸浮劑500倍液、2%抗霉菌素(農抗120)水劑200倍液。(6)加強貯藏期管理。入庫前剔除病果,注意控制庫內溫度,特別是貯藏后期溫度升高時,應加強檢查,及時剔除病果。

46.蘋果腐心病
Apple mouldy core
癥狀  蘋果腐心病又稱心腐病、霉腐病、紅腐病、果腐病。是元帥系品種和以元帥系品種做親本培育的伏錦、露香等的一種重要果實病害。主要侵染果實,引起果實心腐或早期脫落,果實外觀常表現(xiàn)正常;受害嚴重的幼果常早期脫落。該病的顯著特征是果心霉變和腐爛。發(fā)病初期,果心產生褐色點狀或條狀壞死點,漸變?yōu)楹稚邏K,果心充滿粉紅色霉狀物,果肉發(fā)黃,病果肉附近味道變苦,果肉腐爛;隨著病害的進一步擴展,果肉繼續(xù)向外腐爛,最后全果腐爛。還有一種長有灰褐色至褐色霉層,病部多局限于果心,少數(shù)擴展到果肉部分,病果一般尚有食用價值。樹上病果偶有果面變黃、果形不正或提早著色、提前落果的現(xiàn)象,但一般癥狀不明顯,不易發(fā)現(xiàn),受害嚴重的果實多為畸形果,從果梗至萼洼爛通。在貯藏期,胴部出現(xiàn)褐色水漬狀、不規(guī)則病斑,斑塊彼此相連成片,最后全果腐爛,病果味苦。
病原  由多種弱寄生菌混合侵染引起。主要有產生黑色菌絲體的鏈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 (Fr.) keissl.),產生紅色或粉紅色霉層的粉紅單端孢菌(Trichothecium roseum (Bull.) Link),產生灰色菌絲體的頭孢霉菌(Cephalosporium sp.)、串珠鐮孢菌(Fusarium monliforme Sheld)、青霉 (Penicillium sp.)和擬青霉(Paecilomyces sp.),均屬半知菌類真菌。各產區(qū)的優(yōu)勢種略有差異,如在四川三州產區(qū)生長期一般以交鏈孢屬真菌占優(yōu)勢,而鐮刀菌很少。在交鏈孢屬中主要的種為A.alternata,而在貯藏后期金冠果實中常以粉紅單端孢菌為主。
A.alternata 分生孢子梗直立,不分枝或分枝,淡欖褐色至綠褐色,有屈曲,頂端常擴大而具多個孢子痕,大小5~125×3~6(mm)。分生孢子組成鏈,分生孢子倒棍棒形、橢圓形或卵圓形,淡欖褐色至深欖褐色,具橫隔膜1~9個,縱隔膜0~6個,大小7~70×6~22.5(μm),頂端生喙狀細胞或元喙。
T.roseum 分生孢子梗直立,有隔或無隔,不分枝,梗頂略膨大。分生孢子自梗頂端單個地以向基式連續(xù)產生一串孢子。孢子憑借著生痕彼此連接聚集在孢子梗末端,形成外觀圓形至矩形的孢子頭。分生孢子梨形或倒卵圓形,透明或淺粉紅色,雙細胞,上胞較下胞大些,下胞基端明顯收縮變細,著生痕在基端或一側,大小12~18×8~10(μm)。
F.monliforme子座或褐色至紫色等,氣生菌絲鮮至淺粉紅色。大型分生孢子多細胞,鐮刀形;小型分生孢子單細胞,橢圓形至卵圓形,大小4~30×1.5~5(μm)。大型分生孢子細長,披針形或微彎,具3~5個隔膜,大小:3個隔膜的20~60×2~4.5(μm),5個隔膜的37~70×2~4.5(μm)。
傳播途徑和發(fā)病條件  以菌絲體在病僵果或壞死組織內或以孢子潛藏于芽的鱗片間越冬。翌春產生各種類型的孢子,借風雨傳播,孢子從萼筒進入心室,病菌主要在花期侵入,后孢子潛伏于果心內,隨果實的發(fā)育,霉菌開始增殖,6月可見病果脫落,但以果實生長后期居多。有些病果到貯藏期才表現(xiàn)癥狀,引起霉爛。
該病的發(fā)生與氣候、品種密切相關。降雨早、降雨多、氣候潮濕、果園地勢低洼、郁閉、通風不良利于發(fā)病。蘋果各品種間,凡果實萼口大、萼筒長與果心相連的易染??;萼口小、萼筒短的則較抗病。元帥系品種紅星、華農一號、元帥、伏錦、露香、紅冠等萼筒長,寬大,發(fā)病重;金冠等半開萼發(fā)病較輕;視光閉萼、萼筒短則表現(xiàn)抗病;小國光抗病性強。
防治方法  (1)發(fā)病嚴重果園,選栽抗病品種。如中國豐縣紅富士蘋果。(2)加強栽培管理,合理修剪,保持樹冠通風透光,注意排澇,合理增施有機肥。(3)清除初侵染源。秋末冬初清除病果、僵果和病枝,集中燒毀?;驀姙⒉?~5度石硫合劑加0.3%五氯酚鈉,以減少樹體帶菌。(4)加強貯藏期管理。采收前1個月噴灑比久2000mg/kg,采后控制窖中溫、濕度,最適溫度為1~2℃。發(fā)展簡易氣調貯藏或冷藏。(5)藥劑防治。蘋果斑點落葉病病原也是該病菌源之一,所以結合兩病兼防;可于花前、花后及幼果期每隔半月噴1次護果藥,防止霉菌侵入,藥劑可選用1:2:200倍式波爾多液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50%甲基硫菌靈·硫磺懸浮劑800倍液、50%多霉靈(萬霉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50%可滅丹可濕性粉劑800倍液、5%菌毒清水劑5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400~600倍液、10%多氧霉素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1%多氧清水劑400倍液、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6)果實套袋,套袋前先噴一次1:2:200倍式波爾多液。幼果形成即套袋。紙袋最好涂以蘇子油,以避免因風吹、雨淋、曰曬而破裂;紅色品種應于采前一周撕掉紙袋,以利果實著色。(7)加強貯藏期管理,窖溫控制在0.5~1℃,相對濕度90%左右可防止該病擴展與蔓延。(8)中國農業(yè)大學植病生態(tài)室試驗噴施纖維素加多菌靈混合液有明顯效果。

47.蘋果褐斑病
Apple brown spot
癥狀  蘋果褐斑病又稱綠緣褐斑病。主要為害葉片,也能侵染果實、葉柄。葉片染病,初發(fā)生在樹冠下部和內膛葉片上,初現(xiàn)直徑0.2~0.5(mm)褐色小點,單生或數(shù)個連生,后擴展為三種不同類型的病斑。一是同心輪紋型。發(fā)病初期,葉面現(xiàn)黃褐色小點,漸擴大為圓形,直徑10~25(mm),病斑中心暗褐色,四周,具綠色暈圈,病部中央產生許多肉眼可見輪紋狀排列的小黑粒點,即病菌分生孢子盤;病班背面中央深褐色,四周淺褐色,有時老病斑的中央灰白色。國光、青香蕉和白龍等多屬這一類型。二是針芒型。病斑小,呈針芒放射狀向外擴展,無固定形狀,微隆起,這是病原菌分枝的黑色菌索。后期葉片漸黃,病部周圍及背部仍保持綠褐色。病斑較輪紋斑小。沙果、山荊子、海棠等多屬這一類型。三是混合型。病斑暗褐色,較大,近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其上散生黑色小點,但不呈明顯的輪紋狀;后期病斑中央灰白色,邊緣仍保持綠色,有時病斑邊緣呈針芒狀。紅玉、金冠、元帥、紅星、祝光等多屬這種癥狀。三種類型的共同特點是后期病部中央變黃,但周圍仍保持綠色暈圈,且病葉易早期脫落,尤其是風雨之后病葉常大量脫落,病葉黃化脫落的原因是由于病菌分泌毒素剌激葉柄基部提前形成了離層細胞。果實染病,初生淡褐色小點,漸擴大呈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邊緣清晰,褐色,稍下陷,直徑6~12(mm),表面散生具光澤的黑色小粒點,即病菌分生孢子盤。病部表皮下果肉褐色,組織壞死不深,呈海綿狀干腐。晚熟品種青香蕉、國光等的果實受害較多。葉柄染病,產生黑褐色長圓形病斑,致輸導作用受阻,常致葉片枯死。
病原  Marssonina mali (P. Henn.) Ito. 稱蘋果盤二孢,屬半知菌類真菌。有性態(tài)為Diplocarpon mali Harada et Sawamura 稱蘋果雙殼,屬子囊菌門真菌。褐斑病菌無性世代產生菌索,多分枝,粗20~40(μm),細胞深褐色,菌索穿行于表皮下,交叉點上方著生分生孢子盤;大小108~306×45~50(μm),成熟后突破表皮外露。分生孢子梗無色、單生、圓柱形,大小15~20×3~4(μm),柵狀排列,頂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無色、雙胞、中間溢縮,上胞大且圓,下胞小而尖,呈葫蘆狀,大小14~20×5~9(μm),內含2~4個油球,偶生少數(shù)單胞的分生孢子混生在一起。擬分生孢子盤灰白色,蟲糞狀,吸水膨脹后涌出大量擬分生孢子,散布于病斑表面。子囊盤肉質,缽狀,大小105~200×80~125(μm),子囊闊棍棒狀,具囊蓋,大小40~49×12~14(μm),內含8個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香蕉形,一端稍彎曲,通常具一隔膜,大小24~30×5~6(μm)。病菌發(fā)育適溫20~25℃,分生孢子發(fā)芽適溫20~25℃。
傳播途徑和發(fā)病條件  以菌絲、分生孢子盤或子囊盤在落地的病葉上越冬,翌春產生擬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借風雨傳播,從葉的正面或背面侵入,以葉背錨主,潛育期6~12天,干旱年份長達45天,潛育期隨氣溫升高縮短。病菌從侵入到引起落葉約13~55天,田間5~6月始發(fā),7~8月進入盛發(fā)期,10月停止擴展。
該病的發(fā)生、流行與雨水、樹勢、栽培管理及品種有關。分生孢子的傳播和侵入需有水,冬季溫暖潮濕是病葉與落葉上子囊盤形成的必要條件,冬季不干、春雨早且多的年份有利病害發(fā)生流行,特別是春秋雨季提前且降雨量大的年份,病害大流行。從樹勢、樹齡來看,同一品種的幼樹較老樹抗?。煌恢陿涞漠斈杲Y果枝發(fā)病率較歇果枝高,樹冠內膛下部比外部、上部發(fā)病早且多,這可能與樹冠內部、下部蔭蔽、通風透光差、濕度大有關。蘋果各品種中,紅玉、富士、金帥、倭錦、香蕉、元帥、紅星、國光易感病;雞冠、祝光、大珊瑚、翠玉較抗??;小國光抗病。
防治方法  (1)加強栽培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樹體抗病力。土壤黏重或地下水位高的果園要注意排水,保持適宜的土壤含水量;合理修剪,使樹冠通風透光,以減輕病害發(fā)生。(2)清除越冬菌源。秋末冬初清除落葉,集中燒毀。(3)藥劑防治。可用1:2:200倍式波爾多液或200倍鋅銅石灰液(硫酸鋅0.5:硫酸銅0.5:石灰2:水200)或30%綠得保膠懸劑300~500倍液、36%甲基硫菌靈(甲基托布津)懸浮劑5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50%混殺硫懸浮劑500~600倍液、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10%寶麗安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64%殺毒磯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80%抗菌劑402乳油800~1000倍液、60%防霉寶超微粉(多菌靈鹽酸鹽)600~800倍液、50%甲基硫菌靈·硫磺懸浮劑800倍液。噴藥時間可根據(jù)發(fā)病期確定,一般可在花后結合防治白粉病或食心蟲噴第一次藥,以后隔20天1次,連續(xù)防治3~4次。如用波爾多液,可隔1個月,但幼果期易受藥害,特別是金冠,易形成銹果,使用時應注意;也可用代森鋅可濕性粉劑加200倍洗衣粉混噴代替波爾多液。如使用50%溶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則于發(fā)病初期開始用藥,7~10天一次,共3~4次。噴藥時加0.5~1%大豆汁、"6501"黏著劑1000倍液或皮膠3000~4000倍液,可增加藥液黏著力,提高藥效。(4)加強貯藏期管理。入窖前嚴格剔除病果,控制好害內溫度與濕度。

48.蘋果斑點落葉病
Apple Alternaria leaf spot
癥狀  蘋果斑點落葉病又稱褐紋病。主要為害葉片,尤其是展葉20天內的幼嫩葉片;還可為害葉柄、一年生枝條和果實。葉片染病,初發(fā)于5月上旬,初現(xiàn)直徑2~3(mm)褐色圓形病斑,后病斑逐漸增多或擴大,形成5~6(mm)的紅褐色病斑,邊緣紫褐色,中央常具一深色小點或同心輪紋。天氣潮濕時,病部正反面均長出墨綠色至黑色霉狀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后期灰斑病菌的分生孢子器二次寄生于病斑上,使病斑中央變?yōu)榛液稚粱野咨?,有的病斑破裂或穿孔。遇高溫多雨季?jié),病斑迅速擴大,呈不整形,病葉部分或大部變褐。發(fā)病嚴重的幼葉由于生長受阻,往往扭曲變形,全葉干枯。夏秋季節(jié),病菌可侵染葉柄。葉柄染病,產生暗褐色橢圓形凹陷斑,直徑3~5(mm),染病葉片隨即脫落或自葉柄病斑處折斷。枝條染病,在徒長枝或一年生枝條上產生褐色或灰褐色病斑,芽周變黑,凹陷壞死,直徑2~6(mm),邊緣裂開。輕度發(fā)病枝條只皮孔裂開。果實染病,產生黑點型、瘡痂型、斑點型和果點褐變型4種,其中斑點型最常見。初期多在幼果果面上產生黑色發(fā)亮的小斑點或銹斑;6月中旬至8月上旬被侵染的果實呈褐色癟病狀,直徑2~3(mm),有時可達5mm,并易在病健交界處開裂3近成熟的果實多為褐色病斑。貯藏期病果在低溫下病斑擴大或腐爛緩慢,遇高溫時,易受二次寄生菌侵染致果實腐爛。
病原  Alternaria mali Roberts 稱蘋果鏈格孢強毒株系,屬半知菌類真菌。分生孢子梗由氣孔伸出,成束狀,暗褐色,彎曲多胞,大小16.8~65×4.8~5.2(μm)。分生孢子頂生,短棒錘形,暗褐色,具橫隔2~5個,縱隔1~3個,有短柄,大小36~46×9~13.7(μm)。斑點病病原菌是輪斑病菌的強毒菌系,對蘋果葉片具很強的致病力。病菌發(fā)育適溫28℃,在清水中發(fā)芽好,適宜pH4.5~6。病原菌可產生3種毒素,不同品種對毒素的抗性存在明顯差異,這一特點可用于苗木的抗病性鑒定。現(xiàn)有認為Alternaria alternata (Fr.) Keissler稱細鏈格孢強毒株系侵染所致。
傳播途徑和發(fā)病條件  病菌以菌絲在芽外部鱗片到內部葉原體上越冬,葉芽是重要初侵染源。翌春產生分生孢子,隨氣流、風雨傳播,從傷口或直接侵入進行初侵染。分生孢子一年有兩個活動高峰:第一高峰從5月上旬至6月中旬,孢子量迅速增加,致春秋梢和葉片大量染病,嚴重時造成落葉;第二高峰在9月份,這時會再次加重秋梢發(fā)病嚴重度,造成大量落葉。受害葉片上孢子形成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枝條上7月份.才有大量孢子產生,所以葉片上形成孢子較枝條上早。此外在蘋果新梢抽生期雨后5天內新侵染病斑數(shù)明顯增多,進入新梢停止生長期,即使有大雨,也難產生新侵染斑,看來葉齡和降雨同時影響該病流行程度。
該病的發(fā)生、流行與氣候、品種密切相關。高溫多雨病害易發(fā)生,春季干旱年份,病害始發(fā)期推遲;夏季降雨多,發(fā)病重。蘋果各栽培品種中,紅星、紅元帥、印度、玫瑰紅、青香蕉易感病;富士系、金帥系、喬納金、雞冠、祝光發(fā)病較輕。此外,樹勢衰弱、通風透光不良、地勢低洼、地下水位高、枝細葉嫩等均易發(fā)病。病害潛育期寺度不同而異,17℃時潛育期6小時,20~26℃4小時,28~31℃3小時。17~31℃葉片均可發(fā)病。
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如豐縣紅富士及富士系、元帥系和喬納金等。(2)秋末冬初剪除病枝,清除落葉,集中燒毀,以減少初侵染源。(3)加強栽培管理。夏季剪除徒長枝,減少后期侵染源;改善果園通透性,低洼地、水位高的果園要注意排水。合理施肥,增強樹勢,提高抗病力。(4)封鎖疫區(qū),禁止采集帶病接穗和購買帶病苗木。(5)藥劑防治。在發(fā)病前(5月中旬左右落花后)開始噴1:2:200倍式波爾多液或10%世高水分散粒劑2000~25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400~600倍液、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500~600倍液、5%菌毒清600倍液、75%達科寧(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10%多氧霉素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3%多氧清(新多氧霉素)水劑800倍液、70%果爾康超微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生產上可交替使用,隔10~20天一次,共防3向4次。各地應根據(jù)發(fā)病時期和氣候條件確定噴藥次數(shù)和時間,云南、貴州、四川4月中旬開始用藥,黃河故道5月上旬~6月上旬~7月上旬噴3次藥,華北、東北7月上中旬~8月上中旬防3~4次即可。

49.蘋果白星病
Apple Coniothyrium leaf spot
癥狀  主要為害葉片。病斑圓形或近圓形,灰白色至淡褐色,稍凹陷。直徑1~3(mm),具褐色較細的邊緣,后期病部生小黑點,即病菌分生孢子器。病葉上常產生數(shù)個病斑,但葉片一般不枯死。
病原  Coniothyrium pirinum (Sacc.) Scheldon 稱仁果盾殼霉,屬半知菌類真菌。分生孢子器淡褐至深褐色,單腔,埋生;產孢細胞桶形至圓柱形或瓶狀,無色,以全壁芽生方式產孢,隨著產孢作環(huán)痕式延伸,具1~4個問距不等的環(huán)痕;分生孢子淡褐色,橢圓形,大小4~5×2~3(μm)。
傳播途徑和發(fā)病條件  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器在病落葉上越冬。翌春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侵入葉片為害。主要從傷口侵入。地勢低洼,土質黏重,排水不良的果園易發(fā)病;修剪不當,傷口多,發(fā)病重。
防治方法  (1)加強栽培管理。低洼積水地注意排水,合理修剪,增強樹體通透性;增施有機肥。(2)清除初侵染源。結合冬季清園,徹底清除樹上、樹下病殘葉及落葉,集中銷毀。(3)藥劑防治。用1:2:200倍式波爾多液或53.8%可殺得2000干懸浮劑1000倍液,50%甲基硫菌靈·硫磺懸浮劑8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75%達科寧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發(fā)病初期開始噴藥,隔10~15天一次,共3~4次。

50.蘋果灰斑病
Apple gray spot
癥狀  主要為害葉片。果實、枝條、葉柄、嫩梢均可受害。葉片染病,初呈紅褐色圓形或近圓形病斑,直徑2~6(mm),邊緣清晰,后期病斑變?yōu)榛疑醒肷⑸『邳c,即病菌分生孢子器。病斑常數(shù)個愈合,形成大型不規(guī)則形病斑。病葉一般不變黃脫落,但嚴重受害的葉片可出現(xiàn)焦枯現(xiàn)象。果實染病,形成灰褐色或黃褐色、圓形或不整形稍凹陷病斑,中央散生微細小粒點。貯藏期間,果實表皮與果肉脫離,呈白色,白色皮下生多數(shù)小黑粒點。枝條染病,多發(fā)生于樹冠內膛的小枝、弱枝和一年生枝條上。一年生小枝受害后,病部表面產生小黑粒點,頂部枯死;大枝受害,常在芽旁及四周表皮產生塊狀或條狀壞死斑,有的表面也產生小黑粒點。
病原  Phyllosticta pirina Sacc. 稱梨葉點霉,屬半知菌類真菌。分生孢子器埋生于表皮下,球形或扁球形,深褐色,大小96~168(μm),有乳頭狀孔口突出于表皮,分生孢子梗極短,無分隔,著生于孢子器內壁的底部和四周:分生孢子單胞、無色、卵形或橢圓形,大小2.8~5.2×1.7~3.0(μm)。
傳播途徑和發(fā)病條件  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器在落葉上越冬。翌春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一般與褐斑病同時發(fā)生,但在秋季發(fā)病較多,為害也較重。
該病的發(fā)生、流行與氣候、品種密切相關。高溫、高濕、降雨多而早的年份發(fā)病早且重。蘋果各品種間感病性存在明顯差異。青香蕉、印度、元帥等易感??;金冠、國光、秋花皮等次之;伏花皮、祝光等較抗病。
防治方法  (1)發(fā)病嚴重地區(qū),選用抗病品種。(2)灰斑病發(fā)生多在秋季,所以應重點抓好后期防治。具體方法參見蘋果褐斑病。

51.蘋果輪斑病
Apple fruit rot
癥狀  蘋果輪斑病又稱大斑病、大星病、褐星病。主要為害葉片,也可侵染果實。葉片染病,主要侵染嫩葉,病斑多集中在葉緣。病斑初期為褐色至黑褐色圓形小斑點,后擴大,葉緣的病斑呈半圓形,葉片中部的病斑呈圓形或近圓形,淡褐色且有明顯輪紋,病斑較大,直徑0.5~1.5(cm)。老病斑中央部分呈灰雹褐至灰白色,其上散生黑色小粒點,病斑常破裂或穿孔。高溫潮濕時,病斑背面飛長出黑色霉狀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果實染病,病斑黑色,病部軟化。輪斑病菌的寄生性很弱,常從傷害部位或灰斑病病斑上侵入為害。
病原  Alternaria mali Roberts. 稱蘋果鏈格孢菌原始菌系,屬半知菌類真菌。分生孢子梗束狀,常從氣孔伸出,暗褐色,彎曲,多胞,大小16.8~65.0×4.8~5.2(μm);分生孢子頂生,短棒錘形,暗褐色,單生或鏈生,具2~5個橫隔,1~3個縱隔,大小36~46×9~13.7(μm)。
傳播途徑和發(fā)病條件  以菌絲或分生孢子在落葉上越冬,翌春菌絲萌發(fā)產生分生孢子,經各種傷口侵入葉片進行初侵染。該病的發(fā)生與氣候、品種有密切關系。連續(xù)陰雨病害嚴重。蘋果各品種中,元帥系、印度、倭錦、紅玉、白龍等易染??;祝光、雞冠等較抗病。
防治方法  (1)發(fā)病初期開始噴灑1:2~3:240倍式波爾多液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也可兩藥交替使用。(2)其他方法參見"褐斑病的防治法"。

52.蘋果縮果病(缺硼)
Apple fruit wrinkle
癥狀  主要表現(xiàn)在果實上,嚴重時新梢和葉片也發(fā)病。果實染病常因發(fā)病的早晚和品種不同分為果面干斑型、果肉木栓型和銹斑型。(1)果面干斑型:癥狀出現(xiàn)早,多在落花后半月幼果發(fā)育時始發(fā)。果面上初現(xiàn)暗綠色或暗紅色(綠色果皮上的斑點為暗綠色,紅色果皮上的斑點為暗紅色)近圓形水漬狀斑,隨病程擴展,病部表面泌出黏液,皮下果肉呈水漬狀半透明,后果肉變褐至暗褐色,逐漸壞死,病部干縮、硬化、下陷、變畸。重病果變小或在干斑處開裂,易早落。金冠、金花、祝光等主要表現(xiàn)這種癥狀。(2)果肉木栓化型:從落花后半月至果實采收期陸續(xù)發(fā)病。初果肉呈水漬狀小斑點,通常沿果心線擴展,呈條狀分布,果肉變褐色,呈海綿狀。病果外觀變化不大,僅果面凹凸不平,用手壓時有松軟感。幼果期發(fā)病,果實變小、畸形,易早落。生長后期果實染病,果面凹凸不平。紅色品種著色早,易早落,重病果大部果實呈海綿狀,不能食用;輕病果,果肉局部變色壞死,味淡,品質劣。丹頂?shù)绕贩N表現(xiàn)這種類型。(3)銹斑型。癥狀多表現(xiàn)在元帥等品種上。發(fā)病后果實呈扁圓形或長筒形,沿果柄周圍果面產生褐色、細密的橫條紋,這些斑紋常開裂,果棉壞死病變,果肉松軟。
新梢葉片染病后常出現(xiàn)三種類型:一是枯梢型:多發(fā)生在初夏,新梢頂端葉片淡,葉柄、葉脈紅色、扭曲,葉尖或葉緣逐漸枯死。新梢頂端皮層局部壞死,阻礙養(yǎng)分輸導,隨壞死斑擴大,新梢自頂端向下逐漸枯死,形成枯梢。二是帚枝型:枝梢上的芽不能發(fā)育或形成纖弱枝條后即枯死,嚴重的2~4年生枝也逐漸枯死,在枯死枝下部發(fā)出許多纖細枝或形成叢枝,成"帚枝狀"。三是簇葉型。這種癥狀常與枯梢同時發(fā)生,主要表現(xiàn)在春季或夏末。新梢節(jié)間縮短,節(jié)上生出許多小而厚、質脆的葉片,簇生。
病因  系因土壤中缺少蘋果樹生長發(fā)育所需硼素引起。土壤缺硼臨界濃度為0.3mg/kg。硼可促進蘋果花芽分化和花粉管生長及子房發(fā)育,增進果實中維生素和糖分含量,提高果實品質。同時,還能促進根系生長發(fā)育,增強樹體抗病力,在幼嫩組織中起重要的催化作用。蘋果樹在不同物候期中,對硼素需要量有所不同。葉子無缺硼癥狀的臨界濃度為19~22mg/kg;22mg/kg以上為無癥狀樹;低于10mg/kg呈嚴重缺砌狀。一般在花期需硼最多,此時,若能滿足果樹對硼需求,可提高座果率和產量。
發(fā)病條件  該病的發(fā)生與果園質地、氣候及品種有關。沙質土壤,硼素易淋溶流失,含量較少;黏質土壤含硼量較多;堿性土壤硼呈不溶狀態(tài),植株根系不易吸收;鈣質較多的土壤,砌也不易被吸收。土壤過于干旱,影響砌的可溶性,根也難以吸收利用。有機質豐富的土壤中可給態(tài)硼含量高。土壤瘠薄的山地或砂礫地及沙灘地果園或土壤中硼和鹽類易流失的地區(qū)發(fā)病重。干早年份或干旱地區(qū)發(fā)病重,施有機肥多的果園發(fā)病輕。蘋果品種間對缺硼敏感程度不同。紅玉、倭錦、雞冠、金冠、大國光發(fā)病重;丹頂、祝光、元帥、金帥、祥玉、赤陽輕;國光較抗病。
防治方法  (1)加強栽培管理。改良山地、河沙土、黏重土、鹽堿土果園的土壤。增施有機肥,搞好果園水土保持。(2)根施硼肥。秋季或春季開花前結合施基肥,施入硼砂或硼酸。施用量因樹體大小略異。一般樹干距地面37cm處,直徑分別為8~17(cm)、23~26(cm)、33cm以上,單株硼砂施用量分別為50~150g、200~350g、350~500g。如用硼酸,用量應減少1/30施后立即灌水,防止產生藥害。施用一次肥效可維持2~3年。(3)根外追肥。花前、花期及花后各噴一次0.3~0.5%硼砂液。堿性強的土壤硼砂易被鈣固定,不易被植物吸收,采用此法效果好。

53.蘋果銹病
Apple rust
癥狀  蘋果銹病又稱赤星病、"羊胡子"、羊毛療、蘋檜銹病。主要為害幼葉、葉柄、新梢及幼果等幼嫩綠色組織,還可為害轉主寄主檜柏。葉片染病,初在葉面產生油亮的橘紅色小圓點,直徑1~2(mm),后病斑漸擴大,中央色漸深,外圍較淺,中央長出許多黑色小點,即病菌性孢子器,并可形成性孢子及分泌黏液,黏液逐漸干枯,性孢子則變黑;后病部變厚變硬,葉背隆起,長出許多叢生的黃褐色毛狀物,即病菌銹孢子器。內含大量褐色粉末狀銹孢子。葉柄染病,病部紡錘形橙稍隆起,上面著生性孢子器及銹孢子器。新梢染病,初與葉柄受害相似,后期病部凹陷,龜裂,易折斷。幼果染病,多在萼洼附近產生圓形橙斑點,直徑1cm左右,后期病斑變?yōu)楹稚?,中央產生性子器,而銹子腔則長在病斑周圍。銹菌只侵染檜柏的小枝,染病后,在小枝一側環(huán)繞小枝形成半球形或球形癭瘤,直徑3~5(μm);癭瘤初平坦,后中心部略隆起,破裂,露出冬孢子角。冬孢子角深褐色,起伏作雞冠狀;遇陰雨連綿則吸水膨大,呈膠質花瓣狀。
病原  Gymnosporangium yamadai Miyabe 稱山田膠銹菌或蘋果東方膠銹菌,屬擔子菌門真菌。該菌是轉主寄生菌,在蘋果、梨樹上形成性孢子和銹孢子,在檜柏上形成冬孢子,以后萌發(fā)產生擔孢子。性子器扁球形,埋生于表皮下:性孢子無色,單胞,紡錘形。銹孢子器管狀,長5~8(mm),直徑0.4~0.5(mm)。銹孢子球形或多角形,單胞,栗褐色,膜厚,表面生疵狀突起,大小19.2~25.6×16.6~24.3(μm),冬孢子雙胞、具長柄,長圓形至橢圓形或紡錘形,暗褐色,大小32.6~53.7×20.5~25.6(μm)。小孢子卵形、無色、單胞,大小13~16×7.5~9.0(μm)。冬孢子發(fā)芽適溫16~22℃,最高30℃,最低7℃;銹孢子發(fā)芽溫度5~25℃,適溫20℃;擔孢子形成的溫度為24℃以下。
傳播途徑和發(fā)病條件  以菌絲體在檜柏枝上的菌癭里或檜柏體表的銹孢子上越冬。翌春菌癭產出冬孢子,萌發(fā)后形成擔孢子,隨風傳播,有效傳播距離1.5~5km,落在果樹上,孢子萌發(fā)后直接從葉片表皮細胞或氣孔侵入。侵染后形成性孢子及銹孢子,進行為害。潛育期10~13天。擔孢子每年侵染一次,無再侵染。秋季銹孢子成熟后隨風傳播到針葉型檜柏上,形成菌癭越冬。該病的發(fā)生與轉主寄主的多少、距離、氣候條件及品種有關。在擔孢子傳播的有效距離內,一般是檜柏多,發(fā)病重;在有檜柏存在的條件下,早春多雨、多風,溫度17~20℃發(fā)病重,反之則輕。蘋果各品種中,金冠、國光、紅星、青香蕉、白龍、倭錦發(fā)病重;紅姣、旭較抗病。
防治方法  (1)徹底清除距果園5公里以內的轉主寄主——針葉型檜柏,切切斷侵染循環(huán)。(2)控制冬孢子萌發(fā)。早春剪除檜柏上的菌癭并集中燒毀或噴藥抑制冬孢子萌、。春雨前在檜柏上噴灑波美3度石硫合劑或0.3%五氯酚鈉或兩藥混合后噴灑。秋季也可噴13%氟硅酸(907),乳劑300倍液保護檜柏,防止銹病侵染。(3)噴藥保護?;ㄇ啊⒒ê蟾鲊娨淮?0%甲基硫菌靈(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600~700倍液或97%敵銹鈉可濕性粉劑250倍液、20%萎銹靈乳劑300~400倍液、6%氯苯嘧啶醇900~1000倍液、20%三唑酮(粉銹寧)乳油1000倍液、50%硫磺懸浮劑200倍液、25%敵力脫或施立脫乳油2500~3000倍液、25%敵力脫乳油4000倍液+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25%敵力脫乳油3000倍液+70%代森錳鋅干懸粉1000倍液,隔10~15天1次,連續(xù)防治2~3次。

54.蘋果黑星病
Apple scab
癥狀  蘋果黑星病又稱瘡痂病。主要為害葉片或果實,還可為害葉柄、果柄、花芽、花器及新梢。從落花期到蘋果成熟期均可為害。葉片染病,初現(xiàn)黃綠色圓形或放射狀病斑,后變?yōu)楹稚梁谏?,直?~6mm;上生一層黑褐色絨毛狀霉,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發(fā)病后期,多數(shù)病斑連在一起,致葉片扭曲變畸。嫩葉染病,表面呈粗糙羽毛狀,中間產生黑霉或病斑,周圍健全組織變厚,致病斑上凸,背面形成環(huán)狀凹入。受害嚴重時葉變小,變厚,呈卷縮或扭曲狀。葉柄上的病斑呈黑色長條狀。果實染病,初生淡綠色斑點,圓形或橢圓形,漸變褐色至黑色,表面也產生黑色絨狀霉層,病斑逐漸凹陷,硬化,常發(fā)生星狀開裂。后期病斑上長有腐生菌即土粉色的粉霉菌(Trichothecium roseum Zink et Fr.)和淺粉色的鐮刀菌(Fusarium spp.)。幼果染病常致畸形。嫩梢染病,形成黑褐色長圓形病斑,凹陷,在高感品種上,有時形成孢腫狀。花器染病,花瓣褪色,萼片尖端病斑呈灰色,花梗變黑色,形成環(huán)切時造成花和幼果脫落。
病原  Venturia inaequalis (Cooke) Winter. 稱蘋果黑星菌,屬子囊菌門真菌;無性態(tài)為Spilocaea pomi Fr. 稱蘋果環(huán)黑星孢和Fusicladium dendriticum (Wallr.) Fuck. 稱樹狀黑星孢,屬半知菌類真菌。菌絲初無色,后變?yōu)榍嗪稚良t褐色,在培養(yǎng)基上灰色,分枝,有隔。分生孢子梗叢生,深褐色,大小50~60×4~6(μm),屈膝狀或結節(jié)狀,短而直立,無隔或具l~2個隔膜。梗頂著生一個單細胞(少數(shù)雙細胞)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梭形或長卵圓形,深褐色,大小12~22×6~9(μm)。病菌在腐生階段可形成假囊殼,球形或近球形,褐色至黑色,子囊平行排列于假囊殼基部,子囊長棍棒形或圓筒形,具短柄,內含8個子囊孢子,排列成兩行。子囊孢子卵圓形,青褐至黃褐色,雙細胞,上面的細胞較小而稍尖。蘋果黑星菌的子囊殼大多在秋冬形成。在培養(yǎng)基上,20℃和pH4.5~5.8時生長最適。
傳播途徑和發(fā)病條件  病菌主要以菌絲體在病枝和芽鱗內或以假囊殼在病葉中越冬。翌年5~8月釋放子囊孢子,以7月釋放量最多;借風雨傳播進行初侵染,潛育期9~14天。葉片和果實染病15天左右即產生分生孢子,并可產生若干代進行再侵染,一直持續(xù)到當年秋季。9月末病害停止擴展。該病的發(fā)生與氣候、品種有關。早春多雨費發(fā)病較早;夏季陰雨連綿,病害流行快。子囊殼發(fā)育適溫13℃,子囊孢子成熟適溫20℃;10℃以下,24℃以上,子囊孢子成熟延遲。子囊孢子的釋放多在雨后,有水滴或雨量大于0.3mm的條件下。分生孢子必須在有雨水的條件下才能脫落和傳播。分生孢子萌發(fā)適溫22℃,子囊孢子萌發(fā)適溫為15~21℃;分生孢子侵染溫度8~10℃,子囊孢子則為19℃。子囊孢子侵染的潛育期19℃時為9~14天,分生孢子為8~10天。蘋果各品種間感病性存在一定差異。小蘋果中黃太平易染病,黃海棠、花紅及三葉海棠、河南海棠抗病,多花海棠高度抗病。大蘋果中國光、富士易染病,印度、祝光、金帥、紅星、黃魁較抗病。
防治方法  (1)發(fā)病嚴重果園選栽抗病品種。(2)加強植物檢疫。嚴格執(zhí)行檢疫制度,謹防帶病苗木、接穗和果實從病區(qū)傳入無病區(qū)。(3)清除初侵染源。秋末冬初徹底清除落葉、病果,集中燒毀或深埋?;蛟诘孛鎳姙?.5%二硝基鄰甲酚鈉或4:4:100的波爾多液,以殺死病葉內的子囊孢子。(4)噴藥保護。噴藥時期最為關鍵。早熟品種(如黃太平)于5月中旬開花期開始噴灑1:2~3:160倍式波爾多液;以后隔15天一次,共噴5次。也可用53.8%可殺得2000干懸浮劑10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0%可滅丹(苯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50%甲基硫菌靈·硫磺懸浮劑800倍液、64%殺毒磯可濕性粉劑400~600倍液、50%混殺硫懸浮劑500倍液、50%濕性粉劑800倍液。

55.蘋果樹銀葉病
Apple silver leaf
癥狀  主要表現(xiàn)在葉片上,嚴重時枝條也表現(xiàn)癥狀。一般十年生以上大樹發(fā)病較多。葉片表現(xiàn)銀葉是由于枝干內的病菌菌絲分泌毒素通過導管進入葉片,致葉片表皮細胞和柵狀細胞之間分離,內中充滿空氣,由于陽光的反射作用,葉片呈現(xiàn)銀灰色,故稱銀葉病。用手輕搓,葉表皮極易分離。秋季癥狀尤為明顯,病葉表皮部分破裂,葉肉裸露變?yōu)楹稚?,致病斑呈現(xiàn)褐色,長形或不規(guī)則形,后期破裂穿孔。這種癥狀最初出現(xiàn)于某一些枝上,最后擴展到其他枝條上,將染病枝條剝開,基部的木質部變?yōu)楹稚珬l紋,嚴重時,根部腐朽,2~3年后全株死亡。在陰雨連綿的氣候條件下,腐朽木上長出紫褐色木耳狀物,數(shù)層重疊如瓦狀;干燥時變?yōu)榛?,背面有細線狀橫紋。
病原  Chondrostereum purpureum (Fr.) Pouz. 稱紫韌革菌、銀葉菌,屬擔子菌門真菌。菌絲在朽木上呈白色,厚絨毯狀;在培養(yǎng)基上呈疏松放射狀,菌落白色。死樹枝上形成子實體,大小20~80(μm),初圓形,漸成鱗片狀或長條形,邊緣反卷,中央隆起呈伏瓦狀排列,子實層平滑,黃褐或紫褐色,邊緣有白色絨毛,干燥時為灰,背面有黑色細絨狀橫紋。擔孢子無色、單胞,近橢圓形,一端稍尖,大小5~7×3~4(μm)。
傳播途徑和發(fā)病條件  病菌以菌絲體在病枝干的木質部內或以子實體在樹皮外越冬。子實體形成后,在紫褐色的子實體層上產生白霜狀擔孢子,擔孢子陸續(xù)成熟,隨風雨傳播,通過傷口侵入,在木質部定植,然后沿導管上下蔓延。春、秋雨季是病菌侵入的有利時期。樹體從感病到出現(xiàn)癥狀,需1~2年時間,發(fā)病后,童病樹1~2年死亡;輕病樹可活十多年,部分病樹還可自行恢復健康。該病的發(fā)生與果園地勢、管理水平及品種密切相關。土壤黏重、排水不良、鹽堿過重、樹勢衰弱的果園發(fā)病重;果園管理粗放,傷口不及時保護等均易導致病害發(fā)生。大樹較幼樹易感病。蘋果各品種間感病性存在差異。倭錦、紅魁、黃魁、小國光易感病;紅玉、國光、祝光、青香蕉次之,元帥、金帥較抗病。        
防治方法  (1)加強栽培管理。增施有機肥,低洼積水地注意及時排水,改良土壤,以增強樹勢。(2)清除初侵染源。挖除果園內重病樹、病死樹、根囊苗;清除病根,鋸除發(fā)病枝干,及時刮除病苗子實體集中燒毀或深埋。(3)保護樹體避免造成傷口。發(fā)現(xiàn)傷口,及時消毒并涂涂抹劑,防止病菌侵入。常用涂抹劑有:波爾多漿、松香桐泊合劑,還可用70%"402"乳劑500倍液,也可從病樹枝干鉆孔注入硫酸.羥八基喹啉溶液。(4)藥劑防治。對早期發(fā)現(xiàn)的病樹進行埋藏治療,用硫酸.八羥基喹啉(丸劑)。具體方法是用直徑1.5cm鉆孔器鉆成3cm深的孔,將藥埋入樹洞內,洞口用軟木塞或寬膠帶封好。藥量視技干粗細而定。一般直徑10cm左右的埋1丸;大樹可隔10cm螺旋狀錯開打孔,每孔埋1丸硫酸.八羥基喹啉,埋丸時間掌握在樹體水分上升的時期,一般早埋效果好。

56.蘋果白粉病
Apple powdery mildew
癥狀  主要為害幼苗或蘋果樹的嫩梢、葉片,也可為害芽、花及幼果。嫩梢染病,生長受抑制,節(jié)間縮短,其上著生的葉片變得狹長或不開張,變硬變脆,葉緣上卷,初期表面被覆白色粉狀物,后期逐漸變?yōu)楹稚?,并在葉背的葉脈、支脈、葉柄及新梢上產生成堆的小黑點,即病菌閉囊殼。嚴重的整個枝梢枯死。葉片染病,葉背初現(xiàn)稀疏白粉,即病原菌菌絲、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新葉略呈紫色,皺縮畸形,后期白色粉層逐漸蔓延到葉正反兩面,葉正面色澤濃淡不均,葉背產生白粉狀漏斑,病葉變得狹長,邊緣呈波狀皺縮或葉片凹凸不平:嚴重時,病葉自葉尖或葉緣逐漸變褐,最后全葉干枯脫落。芽受害,呈灰褐色或暗褐色,瘦長尖細,鱗片松散,上部不能合攏而成刷狀,表面茸毛少,嚴重受害的干枯死亡。春季病芽萌動后,生長遲緩,不易展開?;ㄑ渴芎?,輕者花瓣變?yōu)榈G色,變細變長,萼片、花?;?;雌雄蕊喪失授粉和受精能力,最后也干枯死亡;嚴重的花蕾萎縮枯死。幼呆受害,多發(fā)生在萼的附近,萼洼處產生白色粉斑,病部變硬,果實長大后白粉脫落,形成網(wǎng)狀銹斑。變硬的組織后期形成裂口或裂紋。果梗受害,幼果萎縮早落。一般果實受害較少。
病原  Podosphaera leucotricha (Ell. et Ev.) 稱白叉絲單囊殼,屬子囊菌門真菌。無性態(tài)為Oidium sp.屬半知菌類真菌。菌絲無色透明,具隔膜,纖細,多分枝,大小2.5~5.0(μm)。分生孢子梗棍棒形,大小20.0~62.5×2.0~5.0(μm);分生孢子作念珠狀串生于分生孢子梗上,無色,單胞,寬卵圓形至近圓筒形,大小20.0~31.0×10.5~17.0(μm);分生孢子梗能連續(xù)不斷地產生分生孢子。閉囊殼暗褐色至黑色,球形或扁球形,大小75~100×70~100(μm)。殼的基部、頂部著生有附屬絲,基部的附屬絲無色,較短呈叢狀,頂部的附屬絲無色至淺褐色,較長且分散,具隔膜,其頂端大多數(shù)不分叉,少數(shù)附屬絲的頂端產生1~2次兩歧式分叉,大小100~554×6~10(μm)。閉囊殼內單生子囊,無色,球形或橢圓形,大小42.5~75.0×37.5~55.5(μm),子囊內含8個子囊孢子,排列不規(guī)則,無色,單胞,橢圓形,大小16.8~22.8×12~13.2(μm)。此外,另一種為害李屬的白粉菌P. oxyacanthae (DC.) de Bary. 有時也能為害蘋果,但較少見。
傳播途徑和發(fā)病條件  以菌絲在芽的鱗片間或鱗片內越冬或越夏,翌春隨芽的萌動,病菌開始繁殖蔓延并產生分生孢子,以菌絲或分生孢子侵染嫩芽、嫩葉或幼果。分生孢子隨風傳播。頂芽、秋梢、短果枝帶菌率高,發(fā)病率也高;第四側芽以下的芽很少帶菌,基本不發(fā)病。這些差異與芽的形成早晚及抗侵入能力強弱有關。分生孢子再侵染頻率高。4~9月為病菌侵染期,5~6月為侵染盛期,氣候較冷地區(qū)稍推遲,7~8月略停頓,秋后再侵染秋梢。分生孢子萌發(fā)適溫21、濕度達70%以上利于孢子繁殖和傳播,高于25℃即有阻礙作用。一般氣溫19~22℃,相對濕度100%的條件下,分生孢子1~2天即可完成侵染。分生孢子不能越冬和越夏,1℃以下、33℃以上失活;在干燥條件下,分生孢子只能存活2小時。子囊殼不能越冬。
本病的發(fā)生、流行與氣候、栽培條件及品種有關。春季溫暖干旱、夏季多雨涼爽、秋季晴朗有利于該病的發(fā)生和流行。連續(xù)下雨會抑制白粉病的發(fā)生。白粉菌是專化性強的嚴格寄生菌。果園偏施氮肥或鉀肥不足、種植過密、土壤黏重、積水過多發(fā)病重。果樹修剪方式直接與越冬菌源即帶菌芽的數(shù)量有關。輕剪有利于越冬菌源的保留和積累。不同蘋果品種間感病性存在較大差異:秦冠、青香蕉、金冠、元帥、甘露、富麗較抗??;花紅類、倭錦〈紅玉、紅星、國光、印度、柳玉等高度感病。
防治方法  (1)發(fā)病嚴重果園選用抗病品種,如豐縣紅富士、金冠、元帥、北海道9號等。(2)消滅菌源。結合冬剪盡量剪除病梢、病芽;早春復剪,剪掉新發(fā)病的枝梢、病芽,集中燒毀或深埋,以壓低菌源,防止分生孢子傳播。(3)加強栽培管理。采用配方施肥技術,增施有機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鉀肥;合理密植,控制灌水。(4)發(fā)芽前噴灑70%可濕性硫磺粉劑150倍液,發(fā)芽后發(fā)病很輕。春季于發(fā)病初期,噴50%甲基硫菌靈·硫磺懸浮劑800倍液或3%多氧清(新多氧霉素)水劑800倍液、50%硫懸浮劑400~500倍液、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或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25%敵力脫或施立脫乳油3000倍液、6%樂必耕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30%超微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10~20天一次,共3~4次。對上述殺菌劑產生抗藥性的地區(qū)可選用12.5%腈菌唑乳油3000~35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6000倍液、30%特富靈可濕性粉劑3000倍液口此外也可用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4、8、16倍液混加2%平平加作滲透劑,于蘋果主干20cm處涂環(huán)6次。將粗皮輕輕刮去5cm,后涂藥。苗圃中幼苗發(fā)病初期,可連續(xù)噴2~3次波美0.2~0.3度石硫合劑或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45%晶體石硫合劑300倍液。

57.蘋果花腐病
Apple blossom b1ight
癥狀  主要為害花、葉、幼果及嫩梢,花和幼果發(fā)病重。葉片染病,初在葉片中脈兩側葉尖或葉緣出現(xiàn)浸潤狀褐色圓斑或不規(guī)則形小斑點,擴展后形成紅褐色不規(guī)則形病斑,多沿脈從上向下蔓延至病葉基部,致葉片萎蔫下垂或腐爛,形成葉腐。遇雨或空氣濕度大時,病斑上產生灰霉,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ㄈ静。静∪~片在花叢中發(fā)病時,常蔓延到葉柄基部,這時菌絲從花叢基部侵入,致花梗染病變褐或腐爛,病花或花蕾萎垂形成花腐。果實染病,系病原菌由花器柱頭入侵后,蔓延到胚囊內經子房壁侵入果實表面,當果實長至豆粒大小時,病果果面現(xiàn)出水浸狀溢有褐色黏液的褐斑。常產生發(fā)酵氣味,嚴重的幼果果肉變褐腐爛,造成果腐。失水后形成僵果。葉腐、花腐或果腐蔓延至新梢后,致新梢產生褐色潰瘍斑,當病斑繞枝一周時,致病部以上枝條枯死,造成枝腐。
病原  Monilinia mali (Takahashi) Whetzel 稱蘋果鏈核盤菌。異名Sclerotinia laxa f. mali (Wormala) Harr. 稱桃褐腐核盤菌蘋果生理型。均屬子囊菌門真菌。菌核黑褐色,鼠糞狀;子囊盤漏斗形,褐色或淡褐色,大小2~8(mm);子囊圓筒形,無色,大小130~187×7.5~10.6(μm),內含4~8個子囊孢子,子囊孢子無色、單胞,橢圓形或卵形,大小7.5~14.5×4.5~7.5(μm)。菌絲發(fā)育適溫18~23℃;高于30℃不能發(fā)育,低于8℃發(fā)育不良。Sclerotinia mali Takahashi 稱蘋果核盤菌,也是該病病原。
傳播途徑和發(fā)病條件  菌核在落地病果、病葉和病枝上越冬,翌春條件適宜,菌核萌發(fā)產生子囊盤和子囊孢子。據(jù)報道,在土溫2℃、相對濕度30%以上時菌核才萌發(fā)。子囊孢子成熟后隨風傳播,侵染嫩葉和花器,引起葉腐和花腐,葉腐潛育期6~7天。病花產生大量分生孢子,從雌蕃柱頭侵入引起果腐,果腐潛育期9~10天,后引起枝腐。菌核在病僵果中落地越冬。
該病的發(fā)生與氣候、地勢、管理條件及品種有關。春季蘋果萌芽展葉時的氣候條件對病害的發(fā)生影響最大,此間若多雨低溫,連續(xù)保持30~40%土壤含水量和5℃以下氣溫有利于菌核萌發(fā)和子囊孢子的形成與傳播侵染。低溫能使花期延長,增加侵染機會,易發(fā)生葉腐和花腐。海拔高的山地果園較平原地發(fā)病重;土壤黏重、排水不良的果園發(fā)病重。蘋果各品種間感病性存在差異。雞冠、大秋、黃太平高度感病,國光、紅玉、倭錦、祝光、青香蕉次之,紅星等較抗病。
防治方法  (1)加強栽培管理,合理整形修剪,保持良好的通透性;增施有機肥以增強樹勢,提高抗病力。蘋果各品種間合理搭配,避免大面積栽植單一品種。(2)秋末冬初,結合清園徹底清除樹上樹下病果、病枝及病葉,集中燒毀。冬季深翻土地,特別是樹盤周圍,或于子囊盤萌發(fā)時地面噴灑消石灰,每畝100kg,抑制初侵染源的形成。(3)在蘋果開花期進行人工輔助授粉,預防果腐。(4)于萌芽期噴45%晶體石硫合劑30倍液,初花期噴45%晶體石硫合劑3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64%殺毒磯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50%代森銨水劑700~800倍液、53.8%可殺得2000干懸浮劑1000倍液。

58.蘋果干眼爛果病
Apple Botrytis fruit rot
癥狀  蘋果干眼爛果病又稱灰霉病。主要為害果實,也可為害葉片及嫩枝。果實染病,未成熟果實受害重,果皮呈灰白色至灰褐色水漬狀病斑,不凹陷,后擴大變?yōu)辄S褐色并軟腐,空氣潮濕時表面生灰色霉層,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嚴重時引致全果腐爛。后期病果上可產生不規(guī)則形黑色菌核。葉片染病,產生褐色斑點,漸擴大,表面生少量灰霉;嫩枝染病,能引起腐爛,上面著生葉片常早期脫落。
病原  Botrytis cinerea Pers. ex Fr. 稱灰葡萄孢,屬半知菌類真菌。有性態(tài)Botryotinia fuckeliana (de Bary) Whetzel 稱富氏葡萄核盤菌,屬子囊菌門真菌。分生孢子梗數(shù)根叢生,褐色,頂端具1~2次分枝,大小124~165×2.5~5(μm),分枝頂端密生小柄,其上著生大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圓形至橢圓形,單細胞,無色,大小1.86~4.97×1.24~4.35(μm)。
傳播途徑和發(fā)病條件  以菌核在土壤中或以菌絲及分生孢子在病殘落葉上越冬或越夏。翌春條件適宜,菌核萌發(fā),產生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借氣流、雨水傳播,侵入為害。病菌發(fā)育溫限2~31℃,最適溫度20~23℃,相對濕度持續(xù)90%以上的高濕狀態(tài)易發(fā)病。早春低溫、高濕、曰照不足利于灰霉病發(fā)生。此外,栽植過密、灌水過多、管理不及時發(fā)病重。
防治方法  (1)加強栽培管理。低洼積水地注意排水,合理修剪,增強通透性,降低濕度。(2)消滅初侵染源。秋末冬初結合修剪,除掉病殘枝、葉及落地病果,集中銷毀。(3)藥劑防治。發(fā)病初期開始噴灑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50%農利靈(乙烯菌核利)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40%多·硫懸浮劑600倍液、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500倍液、50%混殺硫懸浮劑500倍液、65%抗霉靈(硫菌·霉威)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50%多霉靈(萬霉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2%武夷菌素(B0—10)水劑15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共防3~4次。

59.蘋果青霉病
Apple blue mold rot
癥狀  蘋果青霉病又稱水爛病。為害近成熟或成熟期的果實,發(fā)病初期,果實局部腐爛,果面出現(xiàn)淡或淡褐色圓形水漬狀病斑,成圓錐狀深入果肉,條件適宜時病部擴展迅速,10余天即全果腐爛。濕度大時,病斑表面產生小瘤狀霉塊,菌絲初白色,后變?yōu)榍嗑G色粉狀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易隨氣流擴散。腐爛的果肉具強烈的霉味。
病原  Penicillium expansum (Link) Thom 稱擴展青霉,屬半知菌類真菌。菌落粒狀,粉層較薄,灰綠色,背棉色,白色邊緣寬2~2.5(mm),灰白色,帚狀枝不對稱。分生孢子梗直立,具分隔,頂端1~2次分枝,小梗細長,瓶狀:梗頂念珠狀串生分生孢子,無色,單胞,圓形或扁圓形。分生孢子集結時呈青綠色。此外,意大利青霉(P. italicum Wehmer)、?,F(xiàn)青霉(P. frequentans Westling)、冰島青霉(P. islandicum Sopp)、圓弧青霉(P.cyclopium Westling)、殼青霉(P. crustosum Thom)也是該病病原。另有報道,柑橘、花生和獼猴桃上的3種青霉菌:P.digitatum var. californicum Thom;P. viridicatum Westling;P.ochraceum 對蘋果也有致病力。
傳播途徑和發(fā)病條件  此病主要發(fā)生在貯藏運輸期間,病菌經傷口侵入致病,也可由果柄和萼凹處侵入,很少經果實皮孔侵入。病菌孢子能忍耐不良環(huán)境條件,隨氣流傳播,也可通過病、健果接觸傳??;分生孢子落到果實傷口上,便迅速萌發(fā),侵入果肉,分解毒素——Patulin 及分解中膠層,致細胞離解,使果肉軟腐。有時毒素也可混進蘋果汁里。氣溫25℃左右,病害發(fā)展最快;0℃時孢子雖不能萌發(fā),但侵入的菌絲能緩慢生長,果腐繼續(xù)擴展;靠近爛果的果實,如表面有刺傷,爛果上的菌絲會直接侵入健果而引起腐爛。在貯藏期及末期,窖溫較高時病害擴展快,在冬季低溫下病果數(shù)量增長很少。分生孢子萌發(fā)溫限3~30℃,適溫15℃;相對濕度大于90%不能萌發(fā),最適pH4。菌絲生長溫度范圍13~30℃,適溫20℃。該病用塑料袋袋裝貯藏發(fā)病多。
防治方法  (1)防止碰傷果皮,減少傷口。青霉病菌多從傷口侵入,因此在果實采摘、堆放、分級、搬運及貯藏過程中,要盡量避免碰傷、刺傷、擠壓果實,造成傷口。如發(fā)現(xiàn)傷果,及時撿出處理。(2)貯藏庫保持清潔衛(wèi)生。入庫前進行果庫消毒;貯藏期間,控制庫內溫度,保持在1~2℃范圍內;經常檢查,發(fā)現(xiàn)爛果及時撿除。(3)藥劑處理。蘋果采收后,用1000~2500mg/kg噻苯咖唑或500~1000mg/kg 50%苯菌靈;50%甲基硫菌靈、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氨丁烷200倍液、45%特克多(唾菌靈)懸浮劑3000~4000倍液等藥液浸孢5分鐘,然后再貯藏,有一定的防效。(4)采用單果包裝。包裝紙上可噴灑仲丁胺300倍液或其它揮發(fā)性殺菌劑。(5)提倡采用氣調,控制貯藏溫度為0~2℃,O2為3%~5%,C02¬為10%~15%。

60.蘋果褐腐病
Apple brown rot
癥狀  蘋果褐腐病又稱菌核病。主要為害果實,也可侵染花和果枝。該病主要為害近成熟的果實,是蘋果生長后期和貯藏及運輸期重要病害。發(fā)病初期產生淡褐色水潰狀圓形小病斑,后病部迅速擴展,10℃經10天全果腐爛,高溫時腐爛更快,0℃病菌仍可擴展。受害果失去香味,組織松軟呈海綿狀,略具彈性,病部常產生灰白色至灰褐色小絨球狀突起的霉叢——即病菌的菌絲團,呈同心輪紋狀排列。病果多早期脫落,少數(shù)形成黑色僵果殘留于樹上。貯藏期間,病果呈現(xiàn)特異的藍黑色斑塊?;ê凸κ芎Πl(fā)生萎蔫或褐色潰瘍。
病原  Sclerotinia fructigena (Aderh. et Ruhl.)稱果產核盤菌,屬子囊菌門真菌。無性態(tài)Monilia fructigena Pers. 稱仁果叢梗孢,屬半知菌類真菌。異名 Monilinia fructigena (Aderh. et Ruhl.) Honey稱果生鏈核盤菌,屬子囊菌門真菌。病果上密生灰白色菌絲團,其上產生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無色、單胞、絲狀,其上串生分生孢子,念珠狀排列,無色,單胞,橢圓形或檸檬形,大小11~31×85~17(μm)。菌核黑色,不規(guī)則,大小1mm左右,l~2年后萌發(fā)出子囊盤,灰褐色,漏斗狀,外部平滑,大小3~5(mm),盤梗長5~30(mm),色澤較淺。子囊無色,棍棒狀,大小125~215×7~10(μm),內含8個子囊孢子,單行排列,子囊孢子無色,單胞,卵圓形,大小10~15×5~8(μm)。自然條件下該菌有性階段不常發(fā)生。
傳播途徑和發(fā)病條件  主要以菌絲體或孢子在僵果內越冬,翌春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從傷口或皮孔侵入,潛育期5~10天。果實近成熟期為發(fā)病盛期,高溫、高濕利于發(fā)病。在貯藏運輸過程中,由于擠壓、碰撞,常造成大量傷口,在高溫高濕條件下,病害會迅速傳播蔓延。
褐腐菌最適發(fā)育溫度25℃,但在較高或較低溫度下病菌仍可活動擴展。濕度是該病流行的重要因素。高濕度不僅利于病菌的生長、繁殖,孢子的產生、萌發(fā),還可使果實組織充水,增加感病性。果園管理差、病蟲害嚴重、裂果或傷口多等均可導致褐腐病發(fā)生,特別是果樹生長前期干旱,后期多雨,褐腐病會大流行。蘋果各品種中,晚熟品種如大國光、小國光、紅玉、倭錦等發(fā)病較重。
防治方法  (1)秋末冬初結合清園徹底清除樹上與樹下的病果及僵果,以減少侵染源。(2)采收時嚴格剔除傷果、病蟲果,防止果實擠壓碰撞,減少傷口。貯藏庫溫度最好保持在1~2℃,相對濕度90%;貯藏期間定期檢查,及時處理病、傷果,以減少傳染和損失。(3)在花前、花后及果實成熟時各噴一次1:1~2:160~240倍式波爾多液或50%甲基硫菌靈·硫磺懸浮劑800倍液、50%可滅丹可濕性粉劑800倍液、40%多菌靈懸浮劑500~600倍液、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8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50%農利靈(乙烯菌核利)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50%多霉靈(萬霉靈)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也可在花前噴灑45%晶體石硫合劑30倍液。

61.蘋果蠅糞病和煤污病
Apple fly speck and sooty blotch
癥狀  兩病均發(fā)生在蘋果果皮外部,影響果實外觀,降低食用和經濟價值。
蘋果蠅糞病又稱污點病,在果面形成由十數(shù)個或數(shù)十個小黑點組成的斑塊,黑點光亮而稍隆起,小黑點之間由無色菌絲溝通,形似蠅糞便,用手難以擦去,也不易自行脫落。
蘋果煤污病在果面產生棕褐色或深褐色污斑,邊緣不明顯,似煤斑,菌絲層很薄用手易擦去,常沿雨水下流方向發(fā)病,農民稱之為"水銹"。
蘋果蠅糞病和煤污病?;旌习l(fā)生,癥狀復雜,不易區(qū)分。但常見癥狀為:果皮表生黑色菌絲,上生小黑點,即病菌分生孢子器或菌核;小黑點組成大小不等的圓形病斑,病斑處果粉消失。必要時可通過鏡檢病原菌進行區(qū)別。
病原  (1)蠅糞病 Leptothyrium pomi (Mont. et Fr.) Sacc. 稱仁果細盾霉,屬半知菌類真菌。分生孢子器半球形、圓形或橢圓形,小而黑色發(fā)亮,器壁組成細胞略呈放射狀。未見形成真正的分生孢子。無性態(tài)為Zygophiala jamaicensis 也是該病病原。
(2) 煤污病Geoeodes pomigena (Schw.) Colby 稱仁果黏殼孢,屬半知菌類真菌。菌絲幾乎全表生,形成薄膜,上生黑點,即病菌分生孢子器,有時菌絲細胞可分裂成厚垣孢子狀;分生孢子器半球形,直徑70~100(μm),高20~40(μm),分生孢子圓筒形,直或稍彎,無色,成熟時雙細胞,兩端尖,大小10~12×2~3(μm),壁厚。
兩菌生長溫限6~29℃,適溫26℃,pH5~13能生長,最適pH9。
傳播途徑和發(fā)病條件  兩種病菌均可寄生于蘋果芽、果臺及枝條上越冬。翌春末,蠅糞病菌在菌叢里形成分生孢子器,產生分生孢子,借雨水傳播,侵染為害。煤污病菌則以菌絲和孢子借風雨、昆蟲傳播,進行侵染。從6月上旬到9月下旬均可發(fā)病,集中侵染期7月初到8月中旬。
高溫多雨利于病菌繁殖,對果面進行多次再侵染。北京地區(qū)一般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病菌在果面上迅速繁殖,病斑擴展迅速。黃河故道果園發(fā)病早,為害時間長。修剪不當、低洼積水、樹冠過密、管理粗放的果園半月之內可使果蜜黑。
防治方法  (1)加強栽培管理。果園要開溝排澇,合理修剪,增強通透性,降低果園濕度,清除園內雜草。(2)藥劑防治??捎?:2:200倍式波爾多液或53.8%可殺得2000干懸浮劑1000倍液、60%琥·乙膦鋁(DTM)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5%達科寧可濕性粉劑800~900倍液、50%甲基硫菌靈·硫磺懸浮劑800倍液、50%農利靈(乙烯菌核利)可濕性粉劑1200倍液、50%可滅丹可濕性粉劑800倍液,一般果園可結合炭疽病、褐斑病、輪紋病等一起防治。在降雨量多、雨露曰多、通風不良的山溝果園應防治3~5次。

62.蘋果黑腐病
Apple black rot
癥狀  主要為害果實、枝干和葉片。葉片染病,初在花瓣脫落后7~21天出現(xiàn)紫色小黑點,后擴展成邊緣紫色的圓斑,中部黃褐色或褐色,似蛙眼狀,直徑4~5mm,嚴重的病葉褪綠脫落。枝干染病,多發(fā)生在衰老樹的上部枝條上,初現(xiàn)紅褐色凹陷斑,自皮層下突出許多黑色小粒點,樹皮粗糙或開裂,嚴重的致大枝枯死。果實染病,多始于萼片處,初現(xiàn)紅色小斑點,后成紫色,外緣紅色,數(shù)周后,整個事片變成黑褐色,致果實萼端腐爛?;ò昝撀浜笥坠芮郑铂F(xiàn)丘疹狀紅色或紫色斑點,果實成熟后迅速擴展。成熟果實染病,產生邊緣有紅暈的病斑,或形成黑褐色相間的輪紋,病斑堅硬,不凹陷,常散有分生孢子器。
病原  Physalospora obtusa (Schw.) Cooke稱仁果囊孢殼,屬子囊菌門真菌。一般只形成分生孢子,有時產生子囊孢子。分生孢子器多聚生,初埋生,后突破表皮,近圓形或卵圓形,黑色,直徑144~360 (μm);分生孢子單胞,橢圓形,暗褐色,大小20~32×10~14(μm);子囊殼黑色,扁球形,頂部具短頸,大小200~400×180~324(μm),子囊無色,棍棒狀,大小130~180×21~32(μm);子囊孢子無色或黃褐色,單胞,橢圓形,大小23~38×7~13(μm)。無性態(tài)為Sphaeropsis malorum Peck稱仁果球殼孢,屬半知菌類真菌。
傳播途徑和發(fā)病條件  病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斑上或樹上潰瘍斑、落葉及僵果中越冬,翌年4月,蘋果綻芽后釋放出分生孢子,隨雨水飛濺進行傳播。分生孢子釋放取決于雨量及降雨持續(xù)時間。當花瓣脫落后4~6周,產生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隨氣流傳播蔓延。16~32℃,相對濕度96%以上,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均可萌發(fā),孢子通過氣孔或表皮裂縫及傷口侵入,侵入適溫26.6℃。瑞光、紅玉、醇露、旭等易感病,金冠較抗病。衰弱樹及幼葉和近成熟期果實發(fā)病重。
防治方法  (1)及時清除僵果、枯枝,集中燒毀或深埋。(2)精細整枝、修剪,及時剪除細弱病枝,適當回縮。(3)結合防治其他爛果病,從萌芽期開始噴80%噴克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80%大生M-45可濕性粉劑600倍液、50%混殺硫懸浮劑500倍液、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500~600倍液、50%甲基硫菌靈·硫磺懸浮劑800倍液、50%可滅丹(苯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隔10~14天1次,連續(xù)防治2~3次。

63.蘋果樹缺鉀癥
Apple potassium deficiency
癥狀  蘋果樹基部葉、葉部葉葉緣失綠現(xiàn),且向上卷曲。嚴重缺鉀時,葉緣失綠部變褐枯焦,嚴重的整葉焦枯,常掛在枝上,不易脫落。
病因  一是酸性土或砂土有機質少,易缺鉀。二是土壤出現(xiàn)輕度缺鉀,這時施入氮肥,易引發(fā)缺鉀。三是砂質土壤施用石灰過多,也易引發(fā)缺鉀。四是曰照不足,土壤濕度過大,常出現(xiàn)缺鉀。缺鉀診斷指標為葉片含鉀量小于0.8%~1.0%,正常值為1.0~2.0%。
防治方法  (1)秋季基施充足的有機肥或含鉀復合肥。(2)幼果膨大期667m2追施硫酸鉀20~23kg或氯化鉀15~18kg。(3)應急時,葉面噴施1%~2%硫酸鉀或氯化鉀,也可噴施0.2%~0.3%磷酸二氫鉀水溶液。

陜西省果樹病蟲害專家  張立功

[ 本帖最后由 白水 于 2008-3-25 10:58 編輯 ]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久久少妇诱惑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熟女| 青草草在线视频免费视频| 太香蕉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综合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日韩91| 欧美中文日韩一区久久|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自拍| 精品国产丝袜一区二区|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夜夜| 女生更色还是男生更色| 国产91麻豆精品成人区| 久一视频这里只有精品| 麻豆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一区麻豆|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九九| 日韩欧美国产高清在线| 精品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 99久久成人精品国产免费| 中文字幕熟女人妻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欧美二区| 尹人大香蕉中文在线播放| 欧美又大又黄刺激视频| 欧美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色一欲一性一乱—区二区三区| 五月激情五月天综合网|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av| 欧美色婷婷综合狠狠爱| 日本人妻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黄片在线免费小视频| 日韩偷拍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色区韩国| 欧美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亚洲最新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乱码av| 超薄丝袜足一区二区三区| 老熟妇2久久国内精品| 国产精品偷拍视频一区|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综合精品| 日韩欧美综合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