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沒有經驗的記者做人物報道,一般都是這么做的:花很長時間采訪這個人,聽他講他的經歷,他的故事,然后將其串成一篇報道,這篇報道一般以時間為順序,或順敘或倒敘,第三人稱,有時候也第一人稱,寫出來之后象是“xx演義”。 這樣做的問題是:容易被采訪對象帶著走,成為他的傳話筒,達到他自我宣傳或自我辯解的目的,特別是采訪那種比較有閱歷的人;沒有重點,沒有“神”,讀者看完之后,無法對這個人有一個生動的判斷;文章較平,無法吸引閱讀。此外,這樣的“采訪”談不上是采訪,僅僅是被采訪者的個人報告。 為避免這樣的結果,做人物采訪有這樣幾點是要注意的: 1.采訪之前的準備工作是頭等重要的,他甚至比采訪本身還要重要。你需要對這個人有一個起初的了解和判斷,你需要知道他都經歷過什么,這樣你可以知道你該準備些什么樣的問題,避免問一些無效問題,從而浪費寶貴的采訪時間;你需要知道你將要面對的這個人有什么樣的特點,是善談的,還是沉默寡言的?是容易夸張的,還是比較低調的?是閱歷豐富的,還是初出茅廬的?這樣你可以知道你該用什么樣的方式來對付他。 2.對不同的人,要準備不同的采訪方式。比如對那些不善表達的人,就不要問一些需要思考的問題,而要從細節(jié)入手,甚至可以少問問題或不問問題,用別的方式來采訪。我采訪中最失敗的一次是采訪14歲的魏敏芝,盡管我已經收集了很多關于她的材料,但我還是沒有想到她竟然是如此靦腆的一個孩子。我問的大部分問題她都是以是或否來回答的,對有的問題干脆答非所問,采訪進行了不到1個小時就無法進行下去了,我們彼此沉默地面對著,不知道該說些什么。后來我總結這個采訪不該用這樣的方式,好的辦法是我和她共處一天,觀察她怎樣過她的生活,都經歷些什么,在這些時候問她細節(jié)的問題,這樣得到的東西會多得多,也生動得多,她也不會有這樣尷尬。 3.采訪中避免提概念性的問題,而著重于細節(jié)。像“你感覺怎么樣?”“你對xx事怎么看?”這樣的問題是失敗的,討論理論就更加荒唐。我的一個實習生在采訪一個網絡作家的時候曾經花了很長時間和人家討論文學的意義,在旁邊旁聽的我差點沒氣死。好的問題是那些具體到做什么事時采用什么交通工具、晚餐有幾個菜的問題(當然得跟表現人物性格有關,不要變成狗仔隊),就好像我們會從一個人的飲食習慣來看出他是個喜歡享受的人還是個苦行僧一樣,我們的文章也要通過這些細節(jié)讓讀者了解我們采訪的人。 4.問題不是唯一的采訪,眼睛的觀察也很重要。我采訪的時候喜歡注意一些被采訪人的行為舉止,甚至說某些話時他的眼神表情,這些細微之處常常凸顯他的價值判斷和他的性格。有一次我采訪一個夢想成為大明星、卻一直只能演一些小角色的三流演員,我們約在一個茶館見面,當我遲到了將近一個小時,風風火火地趕到她面前并道歉的時候,她顯得很倨傲地問我:“您是……?”表現出一副常有陌生崇拜者找她的樣子。這個細節(jié)我寫進了文章中,誰都能從此看得出她那種渴望做明星并且假裝是明星的狀態(tài)。在采訪一個曾經名揚天下但后來落魄不堪的人時,我請他到當地一個比較高檔的飯館吃飯,在我付賬并要他帶走打包的菜的時候,他有些窘迫,這個細節(jié),我也寫進了文章,讀者能夠通過我的眼睛看到被采訪者的處境。 5.采訪是謙和的,但氣勢上要高于采訪者。對于那些地位高、閱歷多的采訪者尤其要如此,你要從態(tài)度上把他鎮(zhèn)住,否則你就要被他牽著鼻子走。做到這一點的前提是你也要有一定的閱歷,對于年輕記者來說,這一點不容易做到。另外你要記住,你只是個記敘者,跟他沒有利益關系,你是個完全的局外人,這樣你才能做到不卑不亢。 對另一種被采訪者,那些受侮辱和損害的,那些無能為力的小人物,你要有足夠的關懷之心,要讓他從你的態(tài)度里感覺可親,從而愿意對你敞開心扉。 無論何時,對何人都有平等的尊重,這很重要,不要因為對方地位高而不由自主地想辦法讓他愉快,或者讓他不快(有人認為用問題激怒對方顯得自己很有水平,事實上你和對方不是對立關系,你的任務是得到回答而不是表現你自己),也不要因為對方是卑微的人物而忽視對方的感受。 6.采訪時間不要太長,除非你和被采訪者惺惺相惜而引發(fā)了別的討論(那個時候采訪其實也已經結束)。你要在有限的時間里把該問的問題問完,不要浪費時間在無效的問題上,否則會讓被采訪者不耐煩。 7.用簡潔的文字講故事,用豐富的語言描述細節(jié)。很多人物在你采訪的時候就已經很出名,他的經歷大家基本已有了解,這時你就更不要花篇幅講他的經歷,而應該著重寫那些人們不見到他無從了解的東西,比如某個商界人物在企業(yè)里以什么樣的態(tài)度和他的員工接觸,他每天幾點上班幾點下班(這個細節(jié)可以針對那些勤勉的人),他的辦公室有什么異于常人的地方等等。這個意思不是讓你用很多形容詞——新聞報道里是比較忌諱形容詞的,因為它有太多主觀色彩——你應該做你的讀者的眼睛。 8.除非必要,不要太多轉述被采訪人的話。每個人講到自己的時候總會有很多主觀因素,沒有誰肯說自己的壞話的,因此用對方的話來表述事情的時候要比較注意。你聽被采訪人說話的時候,要將他的話過濾,要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去判斷他那些話是事實,哪些話經過了他的處理。尤其是在他講述他和第三人的事情時,要特別注意不要被他影響而失去了客觀的立場。 (頻道責編 趙宇) |
|
來自: 昵稱16488349 > 《待分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