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得歌》
“舍了錢財(cái),成就人格。 舍得錢財(cái),成就功德。智者大方,癡人吝嗇。菩薩喜舍,凡夫貪得。舍了身外之財(cái),證得心中如來”。
這是中國某宗教對錢財(cái)“舍得”的具體解釋。
“上帝是無,世界無所謂上帝的創(chuàng)造,它是永恒存在的:不要求這求那,否則就是以邪惡的方式求邪惡的事情;有些人一無所求,對榮譽(yù)、利益、奉獻(xiàn)心靈、成圣、酬報(bào),甚至天國,都一無所求,他們已經(jīng)將這一切都放棄掉了;這樣的人才是值得尊敬的人,才是真正榮耀上帝的人?!叭说綗o求品自高”,既然一無所求,那信仰上帝的意義又何在?除了放棄意愿,再也沒有什么能使一個(gè)人成為純真的人;看住你自己,你在什么地方發(fā)現(xiàn)自己,就在那里擺脫你自己,這才是至善之行;上帝既萬物,萬物即上帝;人們將完全地變?yōu)樯系?;人懺悔不僅是針對自己的罪行,也是針對上帝的罪行;上帝讓人犯罪,所以人才不得不犯罪,這種犯罪導(dǎo)致人的懺悔;上帝的眼睛正是人們用來看上帝的眼睛,如果沒有上帝,也就沒有人了;同樣,如果沒有人,也就沒有上帝了”。
這是外國宗教對榮譽(yù)、利益、奉獻(xiàn)心靈、成圣、酬報(bào),甚至天國《舍得》的解釋。
只有一個(gè)感覺:——無!什么都沒有。他們有信仰嗎?沒有必要對此評頭論足,不值得!
我不在乎功德、如來、圓滿。不會(huì)給人捏的泥巴娃娃當(dāng)虔誠的弟子。我要的是真實(shí),有分量,有質(zhì)量,有擔(dān)當(dāng)?shù)恼鎸?shí)。舍得舍得,并不是舍棄全部,得到純粹的自我。
這世上“圓滿”的事兒有嗎?古今中外,那些一輩輩想善始善終的居士、信徒們,在自己一直不圓滿的人生路上,為了圓滿,她們相信了這個(gè)、那個(gè),自己隨喜了功德,讓人捏起了泥巴娃娃,然后拼命地向他們頂禮膜拜。最后,好像也沒看出誰真正圓滿了,一一飽含著理由而去。這,不可笑。因?yàn)樗齻兌际俏覀兊南容吅托值芙忝谩?/font>
人,怎么能夠?yàn)榱斯Φ?、如來、圓滿,連責(zé)任、擔(dān)當(dāng)、仁義、友情、禮義都不要了呢?
這不是“舍得”,而是“沒得”。
《舍得》不是輕飄飄的釋然,而是沉甸甸的擔(dān)當(dāng)!它需要非凡的勇氣,它意味著犧牲,意味著忍受,意味著不堪,意味著立地頂天!
沒有這些,就沒資格說什么《舍》。
這類人本就拿不出什么來《舍》,更沒有資格去《得》什么。她們沒什么可“提的起”,也沒有什么“放得下”放不下。他們舍去的是責(zé)任,得到的是空。像籬籬原上的草,生老病死,自私自利,自圓其說,自生自滅。 《無欲則剛》并不是說,完全沒有欲望!如果完全沒有欲望,也就沒有追求,沒有責(zé)任,沒有道理,沒有仁、義、理、情、信!——只有茍且的本能。
《無欲則剛》是指在對虛、偽、假、浮、秀,患得患失,裝神弄鬼,一切貪婪的欲望面前,能夠舍利取義,追求實(shí)實(shí)在在、頂天立地的真實(shí)、真理、真情。
老子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大意是,大自然沒什么想法,包括人和鳥獸、花木都是一樣的。
而人與萬物的區(qū)別是:不同于籬籬原上的野草,生死輪回,自然枯榮。應(yīng)該是有責(zé)任的,有是非觀的,主動(dòng)擔(dān)當(dāng)?shù)?,有價(jià)值的。
司馬遷為李陵辯解,不是偏袒李陵的變節(jié),只是為了講真話,給李陵一個(gè)更確切的評判。為此他先后接受了殘酷的宮刑和臏刑。司馬遷茍活寫《史記》,只因?qū)θ耸赖脑S多“是非”要傾訴。讓古今的人們掂量到他主動(dòng)“舍”去安逸富庶,衣食無憂的常理,“得”到說出真話的份量。天地可鑒,他是頂天立地的!他選擇的《舍得》,驚天地,泣鬼神?。?!
如果沒有責(zé)任,沒有是非,沒有擔(dān)當(dāng),就沒有《史記》。浩瀚的華夏歷史宮殿,就少了些脊梁!在世人前就沒有份量,就會(huì)失去許多光彩。
我所理解的《舍得》是:
——舍去功名利祿,成就人格和真實(sh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