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三十四個省府城市風光 (華中地區(qū)四個) 華中地區(qū)四個省府城市:武漢市、鄭州市、合肥市、南昌市。按官方的區(qū)域劃分,是沒有“華中區(qū)”的(曾經(jīng)有過,后來撤消了),湖北省、河南省歸華南地區(qū),安徽省、江西省歸華東地區(qū)。這里,是為了減少這兩個區(qū)域的篇幅,而虛設了一個華中地區(qū),并非搞獨立、鬧分裂,用完后就歸還,還望這兩地行政長官多多原諒。
二十、武漢市人文景觀 武漢市是我的出生地,當然要多多美化一下,盡管她是一座“沒有個性的城市”(指城市建筑風格)。不過,武漢市的確也有她的過人之處,想當年,差一點點就成了中國的首都(差老毛一票);后來,又差一點點成了直轄市(差老鄧一票)。總而言之:“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就是說的武漢…… 武漢市是湖北省省會,中國重要的中心城市,交通四通八達,歷來有“九省通衢”之稱,東去上海、西抵重慶、南下廣州、北上京城,距離均在1000公里左右,是華中地區(qū)政治、經(jīng)濟、文化、金融中心。世界第三大河流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江在市區(qū)內交匯,將市區(qū)一分為三,形成漢口、漢陽和武昌三鎮(zhèn)。全市轄江岸區(qū)、江漢區(qū)、硚口區(qū)、漢陽區(qū)、武昌區(qū)、青山區(qū)、洪山區(qū)、東西湖區(qū)、漢南區(qū)、蔡甸區(qū)、江夏區(qū)、黃陂區(qū)、新洲區(qū)13個城區(qū),3個國家級開發(fā)區(qū),面積8467平方公里,人口831萬人。 說到武漢,就不能不提起黃鶴樓和武漢長江大橋(一橋),它們并列為武漢的象征。 黃鶴樓 黃鶴樓上看武漢長江大橋 長江第一橋雄姿 武漢是一座典型的山水園林城市。上百座大小山巒遍布三鎮(zhèn),近兩百個湖泊鑲嵌其間,水域面積占到全市國土面積的四分之一,居全國大城市之首。其中東湖水域面積33平方公里,是中國最大的城中湖。 武漢市略圖 武漢三鎮(zhèn)-漢口一角 武漢三鎮(zhèn)-武昌一角 武漢三鎮(zhèn)-漢陽一角 漢口中山路 漢口外灘 新江漢關夜景 武漢是座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悠久,據(jù)考古發(fā)掘和古籍記載,早在一萬多年前新石器時代,已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歷史古跡豐富,有殷商盤龍城遺址(距今3500年前的商代方國宮城)、魯肅墓、卓刀泉、黃鶴樓、古琴臺、晴川閣、行吟閣、“洗馬口”和“藏馬洞”、五百年漢正街等。明清時代,漢口成為全國聞名的商埠,是當時四大名鎮(zhèn)之一。還有東湖風景區(qū)、中山公園、木蘭山、木蘭湖、道觀河等風景游覽區(qū),武漢紀念場館主要有辛亥革命軍政府舊址、中央農(nóng)民運動講習所舊址、武漢國民政府舊址、“八七會議”會址、八路軍駐武漢辦事處舊址、向警予烈士墓、二七烈士紀念碑等。
漢口江漢關(原英租界)
閱馬場(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原址)
辛亥革命軍政府舊址 武漢風景秀麗,名勝眾多。名聞天下的黃鶴樓,位居“江南三大名樓”之首?!敖敲髦椤睎|湖,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佛都古剎”歸元禪寺,內藏惟妙惟肖五百羅漢。此外,還有古琴臺、晴川閣、楚天臺等古跡名勝,令人流連忘返。
漢陽古琴臺 漢口外灘公園 武漢長江三橋
二十一、鄭州市人文景觀 鄭州市是中國第一人口大省河南省的省會。位于河南省北中部、黃河南岸,北臨黃河,西依嵩山,東南為廣闊的黃淮平原;于伏牛山脈向黃淮平原的過渡地帶,整個地區(qū)西高東低,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屬北溫帶氣候,年平均氣溫12.8-15.5℃。氣候總的特點是:春季溫暖,夏季炎熱,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干冷。 鄭州市轄五市(登封、新鄭、新密、鞏義、滎陽)一縣(中牟)六區(qū)(二七、金水、中原、管城、邙山、上街),下轄39個鄉(xiāng)、76個鎮(zhèn)、50個街道辦事處,2305個行政村。全市總人口676.97萬人,其中市區(qū)城鎮(zhèn)人口258.45萬人。全市總面積7446.2平方公里,其中市區(qū)面積1010.3平方公里。
市中心的二七紀念塔(鄭州標志建筑) 高速發(fā)展中的鄭州市建筑群 日新月異的市容市貌 整潔的街道 鄭州市夜景 街道兩邊的參天大樹 多數(shù)路段(老街道)兩邊的樹是法國梧桐 人口大省人滿為患 鄭州市內旅游景點較少,市中心建有"二七"廣場和紀念塔。市內有商城遺址,市北有新石器時代大河村遺址,市西有吉鴻昌墓。 鄭州市位于九朝古都洛陽和七朝古都開封之間,歷史悠久,古代文化遺產(chǎn)和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全市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處,有軒轅黃帝故里、鄭韓古城、商城遺址、宋代皇帝陵群、佛教禪宗祖庭少林寺、嵩陽書院和道教圣地中岳廟等。新辟的北郊區(qū)黃河游覽區(qū)是觀賞黃河和旅游渡假的勝地。 黃河游覽區(qū) 鄭州是全國公路交通的主樞紐,也是全國重要的鐵路交通樞紐。京廣、隴海鐵路在此交會,北距北京760公里,南距武漢514公里,東距連云港570公里,西距西安480公里。“雄峙中樞,控御險要”,為全國重要的交通、通訊樞紐,是新亞歐大陸橋上的重要城市。 鄭州站 鄭州站夜景 立體化交通樞紐 鄭州黃河大橋 二十二、合肥市況簡介 合肥古稱廬州,又名廬陽,位于安徽省中部,地處江淮之間、巢湖北岸,安徽省省會。沿江近海,南瀕巢湖,北鄰淮南,東與滁州接壤,西與六安相連。具有承東啟西、接連中原、貫通南北的重要區(qū)位優(yōu)勢。
合肥市簡明地 合肥名稱之由來,說法不一。北魏酈道元所著《水經(jīng)注》載:“夏水暴漲,施合于淝,故曰合淝”,通常把施水叫南淝河,肥水叫東淝河,這是一種說法。唐代有人提出另一種說法,淝水出雞鳴山,北流二十里分而為二,其一東南流(南淝河),經(jīng)過這里入巢湖;其一西北支(東淝河),二百里出壽春入淮河。《爾雅》上指出“歸異出同曰肥”。二水皆曰淝,合于一源,分而為二,故曰合肥。
合肥市政府大樓(很具有象征性) 兩千多年前,這里就已開始形成商業(yè)都會。秦、漢在此設郡縣,明、清為廬州府治,民國時為縣,解放后為安徽省省會,如今已是千檣鱗次、商賈輻湊的商業(yè)都會。 合肥地處亞熱帶到暖溫帶的過渡區(qū)域,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全市總面積7266平方公里,其中市區(qū)總面積639.7平方公里,全市總人口448萬人,其中市區(qū)人口146.5萬人。轄東市、中市、西市、郊區(qū)4個區(qū)和長豐、肥東、肥西3個縣。市內道路寬闊,綠樹成蔭,景色優(yōu)美,既多現(xiàn)代建筑,又有名勝古跡,是一座古老而又年青的城市。
合肥市容貌
合肥市容貌
商業(yè)步行街
勝利廣場
合肥夜色 合肥自秦置縣,素以“三國故地,包拯家鄉(xiāng)”稱著于世,有著2200多年的悠久歷史,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有著“江南唇齒、淮右襟喉”之稱。名勝古跡眾多,有三國古戰(zhàn)場逍遙津、曹操訓練弓弩手的教弩臺、古鐘長鳴的明教寺、呈宋代建筑風格的包公祠、包公墓園以及晚清重臣李鴻章故居、臺灣第一任巡撫劉銘傳故居等。 李鴻章故居(明教寺) 包公祠(包公墓園) 合肥逍遙津公園
二十三、南昌市況簡介 江西省省會南昌市,始建于公元前202年,建城2200年來,一直都是府、州、省、道治所,歷代冠蓋云集、車馬如流、樓臺相望,素有“物華天寶、人杰地靈”之美譽。1927年8月1日,震驚中外的“八一”南昌起義,成為“軍旗升起的地方”,“英雄城”彪炳史冊而馳名天下。 名列江南三大名樓之首的“滕王閣”聳立在贛江之濱,再現(xiàn)“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壯麗景觀。 江南三大名樓之一-滕王閣(南昌標志建筑) 南昌市共轄四縣(南昌、新建、進賢、安義),五區(qū)(東湖、西湖、青云譜、青山湖、灣里),二個國家級開發(fā)區(qū)(南昌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開發(fā)區(qū)、南昌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一個新區(qū)(紅谷灘新區(qū)),34個街道辦事處,27個建制鎮(zhèn),73個鄉(xiāng),1197個村民委員會,812個居民委員會,總面積7402.36平方公里,占全省總面積的4.4%,總人口448.8萬,其中市區(qū)人口181萬,是全國35個特大城市之一。 南昌市行政區(qū)域圖 南昌氣候濕潤溫和,屬亞熱帶季風區(qū),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全市共有38個民族,漢族人口占99%以上。少數(shù)民族均為散居性質,人口回族最多。 全市除定居港澳臺人員外,海外僑胞、外籍華人分布在五大洲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其中人數(shù)較多的有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菲律賓等。 南昌八一廣場 南昌市街道 南昌市街道 南昌市街道 南昌八一大橋 南昌市夜色 南昌火車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