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各朝代錢幣(下):盤點西夏、金元錢幣(圖) 西夏錢幣目前面文為西夏文的錢幣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有五種,分別是“福圣寶錢”,“大安寶錢”,“貞觀寶錢”,“乾佑寶錢”,以及“天慶寶錢”。這五種錢幣正面為西夏文,背面為光背,形制都為小平銅錢,非常少見,屬于珍稀的古錢幣。漢字體的西夏錢幣按照年號分目前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有八種,這些錢幣的書體均為楷書。分別為“大安”、“大德”、“元德”、“天盛”、“乾佑”,“天慶”,“皇建”,以及“光定”。在這些錢幣中除了“元德重寶”為折二錢外,其余都是小平錢。西夏錢幣的鑄造大都比較精美,而且書法俊逸、流暢。 西夏是西北黨項族建立的政權(quán)。黨項族首領(lǐng)李元昊于公元1038年稱帝,建都興慶府,后改中興府(今寧夏銀川),改元天授禮法延祚,國號大夏,史稱西夏。其疆域大致包括今寧夏、內(nèi)蒙古西部、陜西北部、甘肅西北、青海東北和新疆部分地區(qū)。歷10帝、190年。西夏行使的錢幣主要以銅錢為主,兼用鐵錢,少量使用白銀。自鑄錢少,多用宋錢。邊遠地區(qū)始終以物物交換為主。 李元昊即帝位后,創(chuàng)制了一套書寫本民族語言的文字“西夏文”,史籍稱之為蕃書,在西夏國內(nèi)廣為使用。蒙古滅西夏后,當(dāng)?shù)厝耘f使用,時稱“河西字”,明代末年衰落成死文字。19世紀初,學(xué)者張澍發(fā)現(xiàn)蕃漢文合璧的《重修護國寺感應(yīng)塔碑》,西夏文得以初步釋讀。1914年羅振玉父子又在《西夏國書略說》中釋讀了福圣、乾、天慶、大安寶錢。1937年,趙權(quán)之考證了貞觀寶錢。近年,錢幣學(xué)界對西夏錢的深入研究也頗有成效。 景宗李元昊在天授禮法延祚年間(公元1038~1048年)鑄行西夏文錢幣福圣寶錢,直徑2.4厘米,重4.1克?;葑诖蟀材觊g(公元1075~1085年)鑄行西夏文大安寶錢和漢文隸書大安通寶,直徑2.45厘米,重4.04克。崇宗貞觀年間(公元1101~1113年)鑄行西夏文貞觀寶錢,直徑2.6厘米,重5.3克。元德年間(公元1119~1127年)鑄行元德通寶真、隸書小平錢和元德重寶真書折二錢,直徑2.91厘米,重6.3克。 西夏古據(jù)中外陸上絲綢之路主道河西走廊,商貿(mào)在其社會經(jīng)濟中占有重要地位,故非常重視與宋、遼、金諸國和西方的貿(mào)易?!短焓⑴f致新定律令》規(guī)定優(yōu)待西方商人。在仁宗天盛十年(公元1158年)設(shè)立通濟監(jiān),鑄行天盛元寶錢,有銅、鐵兩種幣材。乾佑年間(公元1170~1193年)鑄行西夏文乾佑寶錢,直徑2.41厘米,重3.9克;漢文真、行書乾佑元寶小平銅錢和鐵錢?;缸谔鞈c年間(公元1194~1206年),鑄行西夏文天慶寶錢,直徑2.34厘米,重3.8克。另鑄行漢文真書天慶元寶錢。襄宗皇建元年(公元1210年)鑄行漢文皇建元寶錢,神宗光定年間(公元1211~1223年)鑄行光定元寶真、篆書小平銅錢。真書較多,篆書少見。 1 西夏文福圣寶錢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西夏毅宗嵬名諒祚福圣承道年間(公元1053-1056年)鑄造的西夏文錢。羅福萇的《西夏國書略說》最早著錄此錢,并附拓本,后歷家著述,均予收錄。1985年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鹽池縣萌城鄉(xiāng)出土的西夏窖藏錢幣中,發(fā)現(xiàn)兩枚,1987年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烏審旗出土的窖藏錢幣,發(fā)現(xiàn)7枚,以后有另星出土和發(fā)現(xiàn)。 西夏桓宗趙純天慶年間(公元1194-1205年)鑄行,錢文為西夏文,制式為小平錢。制作精整,邊廓堅挺,文字清晰,筆畫勻稱,整齊有力,鑄造量不大,存世較少,比較珍罕。 此錢系西夏文錢中之最佳妙者。面文旋讀,光背無文。徑2.4厘米,重約4克左右。鑄量雖少,猶多于同期所出之漢文天慶元寶錢。 西夏毅宗嵬名諒祚是西夏第二位皇帝,在位21年,使用了5個年號,福圣是第三個年號,時諒祚年僅9歲。諒祚剛滿周歲時,是在其父嵬名元昊被刺殺后繼皇帝位的,大權(quán)由其母沒藏氏兄妹掌握。 福圣寶錢是西夏的早期鑄幣,雖然制作粗疏,但形制工整,面言語旋讀,光背無文,有粗字、細字、厚版和薄版等區(qū)別,發(fā)現(xiàn)的總數(shù)在百枚以內(nèi),是西夏文錢幣中較少的一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