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渾淪忘象倒也不難,惟一覺之后,立地護持,毫無別念,此為難也。 倘不知虛而無朕即是大而能容,或加一意,參一見,非徒無益,而又害之,不可摻雜作為于其間。 心果清凈,真陽自生,一切升降運行順其自然為要?!?/SPAN>24】 道本無物,修原無為。忽見真炁沖沖,元神躍躍,不知此是炁機自然運動,卻死死執(zhí)著這個消息長存不放,因之惹動后天凡息不能平靜,擾亂先天元神無以主持?!?/SPAN>1-12】 炁機蓬勃上載,油然下降,是皆天道之自然,非人力所可致也。 人身中原有陰陽坎離,乾坤辟合,日月水火,升降進退之機,猶天之運行皆自然而然,無須人為之推遷。但只一正元神,使之不知不覺,無思無慮,那清空一炁浩浩蕩蕩,自然一呼一吸,上下往來,如乾坤之辟合,日月之往來,水火之升降,陰陽之否泰進退,如此而已。要之,動靜升降皆屬自然之道,惟順其自然之運用可矣。 人能清靜無為,純是先天一炁,道何難成? 若搬運有為,全是后天用事,便墮旁門。學(xué)者曰:采藥煉丹,進火退符,安得無為? ——須知,因其升而升之,非先有心于升也。隨其降而降之,非先有心于降也。即至采取不窮,烹練多端,亦是純?nèi)巫匀?,并無半點造作,雖有為也,而仍屬無為矣。彼徒咽津服氣者,烏足以得丹而成道哉! ———德惟一,二三則昏。 人能以無極立其體,元神端其用,即是古云“采大藥于不動之中,行火候于無為之內(nèi)。”自此一得永得。 渾諸于穆,還于太空,無知無覺,入于混忘之天。忽然一覺而動,從無知而有知,自無覺而有覺,此即無中生有、鴻濛一判、太極開基。從此,陽升陰降,而人物之生于此始。 學(xué)者悟得此旨,于混沌時,一切混化。于開辟時,以入(混)化之元神發(fā)為一點真意,主宰此往來升降、陰陽開辟之機,自然身心內(nèi)外如天地之清升于上、濁降于下,而天清地寧,人物發(fā)育無疆。若明覺心一起,先天元炁即為后天陰識所遮,又隱而不見。 此可見,恍惚而得之,即當恍惚而待之,方不將神炁打成兩段。神炁既已混合,河車運動上下往來,庶無處不是太和元炁。有此元炁,即是真陽。 真陽者何?即神依氣而凝,氣戀神而住,兩兩(混合)而不分者也。 若行功時不知深入混沌,“恍惚里相逢,杳冥中有變”,而惟喜清靜光明之至,則神氣不交,中無玄黃至寶。若后天先天不并為一,即水火不交,金木不并,安有四象會中宮而結(jié)為完完全全之真身耶? 學(xué)者務(wù)從混沌中,和合四象,薈萃五行,常存混沌之機,但有了照之神足矣。 學(xué)者總要于陽之未生,恍惚以待之。于陽之既產(chǎn),恍惚以迎之。于陽之歸爐入鼎,恍惚以保之養(yǎng)之,絕不起大明覺心,則無時無處而不得大道歸源,有知若無知,有覺若無覺,純?nèi)巫匀?。況下手之初,可不恍恍惚惚,死人心以生道心乎? 真陽自不識不知、無思無慮而來,我將何以養(yǎng)之?不必他求,前以杳冥而得之,仍以杳冥而守之,以還我不識不知、無思無慮之天而已。 惟能虛之極,陽乃從中而生。我即以真意采取之、烹練之,沐浴溫養(yǎng)之。 學(xué)者于五行混合為一炁之時,必以元神為之主宰,則道炁常凝而金丹可練。只怕不肯靜定。只要一個元神常常了照,以保其固有之天,即修道,即煉丹矣。 修道成真,只是此一,無有二也。須有一心,無二念,方是守一之道,到得自然,人我皆忘,即得一矣。【39】 真藥發(fā)生,必要真一元神以為之招,即前示玄關(guān)一竅開,元神發(fā)象,可為大藥之主宰。故古云:以靈覺為煉丹之主,以沖和為大藥之用。 學(xué)者修養(yǎng)之要,始也自無而有,從靜篤中練出微陽來。繼也從有而無,從蓬勃復(fù)歸于恬淡。其卒也,又自無而有,混混沌沌,人我俱忘。久之,自練出陽神。 ——可見,有有無無,原回環(huán)不已,迭運不窮。 ——人第知一陽來復(fù)乃道之動機,而不知返本還源,有象者仍歸無象。蓋有象者道之跡,無象者道之真也。 知此,則修煉不患無基矣。 進火退符,搬運河車,有做有為,總貴謙和柔順,以整以暇,勿忘勿助,有要歸無,無又生有,至有無不立,方合天然道體,此即得其一而萬事畢,吾道一以貫之之旨?!?/SPAN>70】 古云:“虛之極,無之極,忽然洞見本原,而仍以虛無養(yǎng)之。”不起一念,不參一見,渾如無知愚人,打不知疼,罵不知恨,才算有道高人。一歸混沌之天,全空人我之見,才算無極之體。及其一感而動,無物不了了目前,盡在我包涵之內(nèi),才見無極而太極之用。切不可以為樂,須一切放下,八識渾忘,才完成得一個太極之理。茍于此有分別心,愛憎相,不惟于道添一魔障。須一得之時毫不動念,與太虛同體,天然自然。 總之,丹道千言萬語,不過神氣二字。始而神與氣離,我即以神調(diào)氣,以氣凝神,終則神氣融化于虛空,結(jié)成一團大如黍米之珠,懸于四大五行不著之處,一片虛無景象,是即“打破太虛空,獨立法王身”是也。而其功總不外性情二字,始而以性合情,繼則以情歸性,到性情合一,現(xiàn)出本來法身,即返本還源,復(fù)我生身受炁之初是。 然還未到無上上乘之妙境。 人未生之初,一點靈光渾然藏于太虛,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此時又有何性,又有何情?以此思之,連性情二字都是有形有質(zhì),只算得后天中之先天,以其猶有依傍也。 (后天為情,子氣也。先天為性,母炁也。此句摘自【20】) 到此絕頂一步,不著于有性,亦不著于無情,連性情之有無亦且不立,此即跳出性情,獨練一點虛無元炁,所謂空空忘忘。其實忘無所忘,空無所空,還于太虛。連天地都不為我作用,是即可以化子生孫,現(xiàn)出百千億萬法身,變化無窮矣。 若只不離一個虛無,還是二乘,連此虛無亦無,所以神妙莫測也。 此金丹始終之功法,諸子體之慎之。 ——丹經(jīng)印證—— 李涵虛:練來復(fù)之心,前此氤氤氳氳,打成一片,重陰之下,一陽來復(fù),是名“天地之心”,即是玄關(guān)一竅。 此刻精炁神都在先天,鴻濛初判,并不分真精真炁真神,即此是真精真炁真神。若能一心不動,便可當下采取運行。無奈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美景現(xiàn)前,手足無措。心一動而落在后天,遂分為后天精、氣、神矣。 陳攖寧:在無意中下元忽渾然氤氳,是欲入混沌之象。當隨其混沌而混沌之,使其渾渾默默而入于無知無覺之境。久之,靜中萌動,自有無狀之狀、無象之象,一陽來復(fù)之兆。此時,既不必用心著意,亦不必固令無意,妙在有意無意之間,聽其自然,順風(fēng)以行即可。不必急急求其直透上達。 又海印子《玄談集》中主張在做功夫時,若遇身體有何變化,或有不舒適感覺發(fā)生,可急心息相依在外面虛空之中,余亦認為此法甚妥善,蓋即古人“真空練形法”之遺意。 田誠陽:修真過程之中,一切炁的變化,都要求對境無心,不假人為,方合先天。如夾雜后天意想,謂之練意不凈,功夫難以達到高層次。 靜功做到相當?shù)某潭?,身體內(nèi)有炁沖動,此時身體應(yīng)當仍然靜坐不動,讓內(nèi)炁自己發(fā)動,只要用微微的意思觀照之,注意不為所動,不可全忘,“勿忘勿助,”切記不要用意念去幫助之、引導(dǎo)之,聽候真炁自然發(fā)動、自然運行、自然收斂、自然停止?;貜?fù)平常狀態(tài)之后,再靜坐二三十分鐘,然后收功即可。 真炁發(fā)動,在半路上尚未停止的時候,切不可用自己的后天意識做主,停止其運行。 睡臥炁動,真炁之發(fā)生,乃自先天混沌而來,不識不知,靜極生動,乃在不動狀態(tài)之下產(chǎn)生,睡臥炁動,亦應(yīng)當保持原有姿勢不動,千萬不可起身打坐。倘若改變姿勢,其炁必散,再無動機,無處可覓。此乃經(jīng)驗之談,亦非深入此境界而不可知,關(guān)系甚大。有人妄談睡中炁動,應(yīng)當馬上起身打坐,乃是未經(jīng)真修實證,僅憑想當然而言,猶如癡人說夢,誤導(dǎo)于人,怎能輕信!(可憐害了無數(shù)學(xué)人?。?/SPAN> 陽炁發(fā)動,一意清純,自會上升。此時以“勿忘勿助,若存若亡”之訣,順應(yīng)此炁自然動靜,則真炁自回,而無須搬弄后天有為采取功夫。若然一念轉(zhuǎn)濁,其炁驟變,訊即下行。清濁之判,就在一念之間,成毀立見,如影隨形。所謂“一念之間,天堂地獄。”陽炁發(fā)生,化清化濁,全系一念。人心動處,道心斯滅。 問:修煉清靜功夫,先天一炁發(fā)動之時,能不能加上意念引導(dǎo)之法,以便推動先天一炁? 先天和后天,清靜和意念,完全是背道而馳的概念。 先天是一念不生,萬慮皆空的境界。后天是有心有念的境界。 道家修煉主于清靜,反對運用意念。先天一炁發(fā)動之時,是在無形無象,不識不知的清靜境界,有出神入化、了脫生死的大造化。意念引導(dǎo)運氣,這個氣是后天之氣或意念假想之氣,均屬后天,只能幫助疏通血脈,強身祛病。做得不好,還能添病。 如果先天一炁發(fā)動之時,以意念去引導(dǎo)推動之,則無異于純凈之水投以臟物,不惟變污,而且有害。先天一炁發(fā)生,本屬自然而然,不可夾雜絲毫后天濁念,否則破壞先天,大道難成。 有些學(xué)道之人,以為練精就是練后天男子精液,在精液產(chǎn)生欲射精而未射出之時,將其死拉活拽,硬扯回體內(nèi),加以所謂意念,試圖練成真炁。豈不知此精液乃是后天有形之物,無論你用什么火力妙訣,已不可能“練精化炁?!?/SPAN> 不去修煉先天元神,用意念,求有形,僅僅搬弄后天精氣,做有作有為的功夫。 心中無念曰靜,靜極必動,動極復(fù)靜。動后之靜曰定。故靜與定有層次之差別。入靜之后,心中忽生一覺,此動也。隨后萬籟俱寂,又入靜地,此定也。再如靜極之時,真炁發(fā)動,炁動之后,歸入混沌,此又為定。靜者有可動之機,定則無動靜之分。靜定互變,定中亦有層次遞進之深化。 竅原無形,炁機發(fā)動之時,方顯其形。炁動之時,識神全泯,身心皆定,方為真動。全賴平時對境無心之功,方能做到。 先天真炁發(fā)動,必到達先天境界而后可。才是元神主事,身心無主炁是主,“神”行而非我“心”行?!八麨橹魑覟橘e”一念之差,天堂地獄。 觀察天地變化,乃悟我身氤氳之時,正是天地相合之機,方才領(lǐng)悟何為“天人合一”。天地相合之機,乃是天地之炁相交之時,亦為人身氤氳之時,這便是“天人合一”之內(nèi)景,《陰符經(jīng)》謂之“天人合發(fā)”。 每當天人合一之景出現(xiàn),皆是天地之陽炁發(fā)生之時,亦是人身之陽炁發(fā)生之時,即我“活子時”出現(xiàn)之時。天地之活子時與我身之活子時同步發(fā)生,故云“天人合發(fā)”。天地陽生之活子時,與我人身陽生之活子時,二者“陰符,”天人合一之道得矣。其往來不定,不在人為,自然而然。 此天人合發(fā)之活子時,非彼陽物陰莖立舉之活子時。由此可以分為“先天活子時”“后天活子時”。 此天人合發(fā)之活子時,張三豐祖師又稱為“一身內(nèi)外陰陽之真消息”,內(nèi)陰陽者心腎也,外陰陽者天地也,旁門左道誣指外陰陽為男女,借以大行男女交媾之事,較之后天活子時,又下而下之,何其謬也! 惟此天人合一之道機,歷代祖師秘而不宣。陳翠虛云:“都緣簡易妙天機,散在丹書不肯泄?!辈刂T丹經(jīng),隱喻頗多?;蛟唬盒P(guān)一竅,先天一炁,玄牝之門,真橐龠,真爐鼎,氤氳,闔辟,無中生有,靈藥,懷胎,外天機,夫婦配合,大藥,·····種種不一,迷者自迷,悟者自悟。 體內(nèi)炁動之時,唯有順其自然,外面保持原有姿勢不可改變,即使躺著亦不可坐起,靜以應(yīng)之,乃為真應(yīng)。倘若形體一動,其心必動,破壞先天,其景已失。再求進功,已落后天。 陽炁發(fā)動,一意清純,自會上升。若生一念,其炁轉(zhuǎn)濁驟變,迅即下行。清濁之判,即在一念之間,成毀立見,如影隨形。一念之差,天堂地獄。 竅原無形,炁機發(fā)動之時,方顯其形。 先天“一覺”,是為真道之主宰。掃盡后天識神。 炁動之時,識神全泯,身心皆定,方為真動。全賴平時對境無心之功,方能做到。 陽炁發(fā)生,化清化濁,全系一念。 修道要求對境無心,心如止水。入于先天妙境,倘若練意不凈,功夫出現(xiàn)內(nèi)景之時,念頭即起,念起擾心,落入后天,其景自失,則必失道。故平時須注意止念定心。 人心動處,道心斯滅。 六
古人謂:“打破虛空為了當。”學(xué)者思之,“虛空”二字猶著不得,何物可以添上? 修道,總以虛無為宗,功至于忘,進矣。至于忘忘,已歸化境。故學(xué)之進與不進,惟視心之忘與不忘。 隨覺隨修,隨修隨忘,自有奇效。 一動即覺,一覺即滅,前無所來,后無所去,仍一杳冥光景,還于無極耳。 何謂練虛?即如混沌之際,懵懵懂懂,如愚如癡,無知無覺,即虛也。坐到無人無我,何天何地,即練虛也。學(xué)道之要,始而忘人,繼而忘我,終而忘法,以至于忘忘之極,乃為究竟。 不著有象,不著無象,元神才得超脫。不然,神有依傍則不脫,神有方所則不超,安能跳出天地陰陽之外,而不為天地陰陽鼓鑄?此練虛一著,無思無慮,無作無為,純乎天然自然之極。 真空不空,妙有不有。始也從無到有,繼而從有歸無,終則有無不立。此所以由太極而復(fù)歸渾樸,返本還源之道得矣。 學(xué)大道亦無他,惟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自然,無為而無不為,盡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