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歡迎市場下跌,因為它使我們能以新的、令人感到恐慌的便宜價格買到更多的股票。 ——沃倫·巴菲特 【巴菲特投資策略】 巴菲特認為,當股價跌到“非常有吸引力”時,就是買入的好時機。 他在伯克希爾公司1992年年報中,提出了買入股票時怎樣認定股價是否合理的標準。他認為,“有吸引力的”股價應當具有“充分的安全邊際”。也就是說,只有具有“充分的安全邊際”的股價,對他來說才是“有吸引力的”。 巴菲特當時是這樣說的:他們的股票投資策略與15年前(1977年)年報中提到的完全一樣——選擇股票投資對象時,采用的是與整體收購一家企業(yè)完全相同的策略,即:①對這家公司有深入的了解;②這家公司有良好的長期發(fā)展前景;③公司管理層誠實、能干;④買入價格非常有吸引力。 唯一不同的是,與15年之前的投資策略相比,其中有一條發(fā)生了改變,這就是第四條:過去提的是“有吸引力”的價格,而現(xiàn)在提的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價格。 那么,什么樣的買入價格對巴菲特來說“有吸引力”或者“非常有吸引力”呢?他說,絕大多數(shù)證券分析師認為是“價值”和“成長”,但實際上,許多人把這兩個術語搞混淆了,這就像穿錯了衣服一樣可笑。 他說,“價值”和“成長”是一對矛盾的投資策略。雖然這兩種策略在關鍵時候相互一致,例如公司成長性總是其內(nèi)在價值評估的一部分,它對公司內(nèi)在價值的影響力有時候是正面的,有時候又是負面的;可是在絕大多數(shù)時候,這兩者之間是對立的。 巴菲特認為,在許多時候“價值”這一術語是多余的——試想,如果股票投資不是為了尋求足以補償投資成本的行為,那么還有什么能稱之為“投資”呢?如果買入股票的價格比內(nèi)在價值高,而投資者希望的只是將來能以更高的價格賣出這只股票,這種行為只能稱之為投機,而不是投資。這種投機行為雖然不違法,也不能說不道德,但卻不可能發(fā)財致富。 而公司的成長性,只有在具有新增投資具有誘人的回報率時,才能使投資者獲益。例如,上市公司投入1美元,能夠使它的長期市場價值增加1美元以上,這時候才會體現(xiàn)出成長性來。否則,就只能稱之缺乏成長性,或者干脆就叫負增長。對投資者來說,這不但沒有回報,而且還會損失利益。 糾纏于“價值”和“成長”等術語是非??菰餆o聊的,為此巴菲特選擇了另一條簡單的道路,只需掌握兩條簡單法則:一是只買自己能夠了解這家上市公司業(yè)務的股票;業(yè)務復雜并且不斷變化的公司,這種股票就不買。二是在前者基礎上,股價必須具有非常有吸引力的安全邊際,即相對于公司內(nèi)在價值來說,這個價格非常之低。 根據(jù)后面一條法則,巴菲特認為,如果自己要買的股價在不斷下跌,這應該是一條好消息,因為這會降低自己買入股票的成本。不但如此,股價不斷下跌,還會使得伯克希爾公司所擁有的主要投資對象會以更低的價格回購自己發(fā)行的股票,從而間接受益。 例如,巴菲特2007年下半年拋售中石油H股,就認為這時候中石油的股價對他來說已經(jīng)不是“非常有吸引力”了。 他說,中石油的收入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未來10年的石油價格。當油價在每桶30美元時,這只股票對他來說是很有吸引力的;可是到了每桶石油價格為75美元時,他的態(tài)度就沒有以前那樣積極了,而是持比較中性的態(tài)度。事實上,在他拋出中石油股票時,國際原油價格已經(jīng)超過每桶75美元,向100美元奮勇進軍了。 巴菲特認為,2007年中國A股市場的價格確實太高了,所以伯克希爾公司不會再投資A股股票,但會對中國A股市場的發(fā)展加以關注。如果放在兩年前的2005年,A股市場的價格可能還是比較合理的。 他說,他之所以關注中國A股市場,是因為他的投資是全球性的,無論是中國還是加拿大、澳大利亞等股市,他都在尋找投資機會。確切地說,他是在尋找那種股價對他“非常有吸引力”的投資對象! 【投資心法】只投資自己了解的股票。當這只股票下跌到“非常有吸引力”的價格時就可以勇敢買進了。按照這樣的投資策略,股價跌得越厲害,你將來的投資回報就越安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