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一直是人們心中智慧的化身,提及諸葛亮,大家肯定會想到他的足智多謀,料事如神。從初出茅廬,到幫劉備打下三分天下,諸葛亮不知出了多少計策,給了多少錦囊。但黃金無足赤,白璧有微瑕,再完美的人也會有些許缺點。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公元228年,諸葛亮出兵魏國,于街亭戰(zhàn)敗。這便是他的用人之誤——重用了馬良之弟馬謖。但這并不代表諸葛亮不善用人,因為他在以前歷次戰(zhàn)役中都能安排得井井有條,而是代表他在此次戰(zhàn)役的用人方面只注意到了表面現(xiàn)象,沒有把別人的正確見解當回事。諸葛亮用人錯誤的原因有二:一、馬謖夸夸其談,看似才華橫溢,其實是紙上談兵,使得諸葛亮看走了眼;第二點則可以從以下片斷中知曉:先主謂孔明曰:“丞相觀馬謖之才何如?”孔明曰:“此人亦當世之英才也。”先主曰:“不然。朕觀此人,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丞相宜深察之。”當時孔明唯唯諾諾,一一答應(yīng),卻沒往心里去,終至大敗。 馬謖的無知連司馬懿都看出來了,“徒有虛名,乃庸才耳!”若孔明肯聽劉備之言,洞察馬謖行為,就一定會發(fā)現(xiàn)馬謖是個“庸才”了。 街亭之失,直接的責任者便是馬謖,而諸葛亮則負領(lǐng)導(dǎo)責任。雙方面的失職,才導(dǎo)致了這個結(jié)果。因此,孔明的缺點就是因自己的才華和智謀而不聽取他人意見——蜀國“著名”的敗仗由此而來。 瑕不掩瑜,這并不妨礙千百年來人們對諸葛亮的喜愛和敬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