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稱“三座門”的北京大高玄殿三座牌樓 “三座門” 位于北京故宮西北角,北京西城區(qū)三座門大街23號,北海公園之東,景山之西,是是中國唯一的明、清兩朝皇家道觀。1957年被列為北京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保單位。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是專門供道士皇帝嘉靖皇帝做醮供的地方。因大高玄殿臨街大門是并排的三座門,此地又俗稱“三座門”。 從紫禁城的西北角看大高玄殿:清澈的護城河,大高玄殿的三座牌樓和兩座造型玲瓏的習禮亭,遠處是景山的五峰五亭,萬春亭巍峨屹立于頂峰,這可謂是老北京最優(yōu)美的景致之一??上?950年大高玄殿牌樓和習禮亭因建筑馬路而相繼拆除。 歷史上的大高玄殿 大高玄殿為明清規(guī)格最高的皇家道教建筑群,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是專門為嘉靖皇帝做醮供的地方。位于故宮外西北方,景山的西邊。修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毀于火,明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重建。由工匠郭文英主持修建,使用的木料采自四川、貴州、湖廣等地。大高玄殿東西寬57米,南北長264米,占地面積大約1.5萬平方米。據(jù)史書記載,神殿建成之后,百官齋戒、行香、禁刑屠十日。大高玄殿作為“每歲大旱,則建醮祈雨,遣官禮拜”之所,平民不得出入。大高玄殿最后面的“乾元閣”上圓下方,象征著天圓地方,是在天壇的皇穹宇的建筑式樣的基礎上進行改造創(chuàng)新而成,形制獨特。
“三座門”清代老照片 清朝時期,大高玄殿經(jīng)過維修繼續(xù)被用做皇家道觀,清朝皇帝每逢初一日、十五日照例要到大高玄殿拈香行禮。特別是逢大旱或大澇,皇帝均要在此進行祭天祈雨等活動??滴跄觊g因避諱改名大高元殿,后又更名大高殿。清宮檔案記載,大高玄殿先后在雍正八年(1730)、乾隆十一年(1746)、嘉慶二十三年(1818)進行大規(guī)模重修。1900年,八國聯(lián)軍占領北京。清宮檔案記載,法軍占領大高玄殿十個多月,大高玄殿的建筑和陳設文物遭嚴重破壞及掠奪,大批雕像、法器、經(jīng)卷被法軍搶走。 《辛丑條約》簽訂之后,慈禧太后和光緒帝準備回北京,清廷急令吏部尚書張百熙修復北京的道路,內(nèi)務府大臣世續(xù)等人趁機提出,大高玄殿是皇家道觀,應當修復,可交與張百熙和京城道路工程一并修復。此提議獲得允準,光緒二十七年(1901),清廷令張百熙等主持修復大高玄殿。預計兩個月內(nèi)完成修復,但因經(jīng)費困難,直到光緒二十九年一月(1903)才草率竣工。過了幾年,大高玄殿建筑便險情頻發(fā),部分殿宇發(fā)生漏雨潮濕,而清廷當時已經(jīng)無力維修。1924年,清朝遜帝溥儀被逐出紫禁城,大高玄殿和太廟、景山均被移交給清室善后委員會接管。1925年,又交由新成立的故宮博物院管理。此后,故宮博物院對大高玄殿的瓦頂進行拔草,補滲查漏,油飾殿門,維修圍墻。1937年盧溝橋事變后,大高玄殿被日軍占用??谷諔?zhàn)爭勝利后,被國民黨軍隊接管。隨后,故宮博物院收回了大高玄殿的管理權(quá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