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日韩经典一区二区三区-五月激情综合丁香婷婷-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专区

分享

(四) 十八界原本就是自性真心如來藏性的真如

 佛學(xué)禪宗藏密館 2014-02-13

復(fù)次阿難。云何十八界。本如來藏妙真如性。

 

復(fù)次阿難!為什么十八界亦是如來藏妙真如性所本具呢?

 

十八界即藏性,梵語馱都,意即界。界就是界限。十八界即六根、六塵、六識。各有其界限。以內(nèi)之能緣者,屬根的界限。外之能緣者,屬塵的界限。中間能分別者,屬識的界限。界亦有依的意義,因為根、塵、識互相依附。

 

識能分別,根能生長,塵則是污染不清凈。如眼根對色塵時,便生出分別識心,分別好看和不好看。耳根對聲塵時,便分悅耳與逆耳。鼻根對香塵時,便生香和臭的分別識心。其余類推,前五塵皆有形相可表示,唯有法塵則無實體,無可表示。意根對法塵時,只生出分別心,即第六意識。雖是分開為十八界,其實都屬如來藏妙真如性含藏的。

 

阿難。如汝所明。眼色為緣。生于眼識。

 

(一)初說眼色識界。阿難!如你已明白眼根與色塵,一個是增上緣,一個是所緣緣,兩緣相合就生出眼識。

 

此識為復(fù)因眼所生。以眼為界。因色所生。以色為界。

 

這個識是因眼根所生,以眼識為界限,叫做眼識界?還是因色塵所生,以色塵為識之界,叫做色識界?

 

阿難。若因眼生。既無色空。無可分別。縱有汝識。欲將何用。

 

阿難!假如眼識因眼根而生,與色和空沒有關(guān)系,但無色空,便無可分別之塵,因單靠眼根是不能生識的。縱使有能生你之識,但無色和空,就無可分別,則有識亦無所用。

 

汝見又非青黃赤白。無所表示。從何立界。

 

你眼所見,不是青黃赤白之色,又無長短方圓之形,無所表示,則識從何處立界限呢?

 

若因色生??諢o色時。汝識應(yīng)滅。云何識知是虛空性。

 

如果識是因色塵而生,以色塵為界,但看見虛空無色的時候,則色塵已滅,你識亦滅。識滅則無所知,為何見空時,識又知是虛空呢?

 

若色變時。汝亦識其色相遷變。汝識不遷。界從何立。

 

假若色塵變遷的時候,你亦知道色相已經(jīng)變遷。既然知道,就證明你不會隨色變遷,那就成為一存一亡,沒有對待,識界從何處可成立呢?

 

從變則變。界相自無。不變則恒。既從色生。應(yīng)不識知虛空所在。

 

如果是遇色塵變時,識變隨變,所以沒有界相。如果不隨變,則永遠存在。但既然是從色塵所生,自然一無所知,應(yīng)當(dāng)不能知道虛空所在。今既知虛空所在,則證明識不是從色所生。

 

若兼二種。眼色共生。合則中離。離則兩合。體性雜亂。云何成界。

 

若說眼識是兼根兼境,是湊合眼根和色塵共生的,那么它們是蜞合而生還是離開而生?如果是湊合而生,還有一條隙縫。如果是離開而生,那你的眼識,一半屬于有知,一半屬于無知。有知的湊合眼根,無知的湊合色塵。雖說是離開,其實是湊合,有知合無知就成為二合,半從根半從塵就是雜,半合根半合塵就是亂。體性既成雜亂,怎能成識之界呢?

 

是故當(dāng)知。眼色為緣。生眼識界。三處都無。則眼與色。及色界三。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因此應(yīng)當(dāng)知道,眼色為緣而生眼識界之說,現(xiàn)在向三處推究,都無所得,都是虛妄。那就眼根、色塵,以及色識三種,都無實義。既不是因緣生,亦不是自然性,而是如來藏所表現(xiàn)的。

 

阿難。又汝所明。耳聲為緣。生于耳識。

 

(二)說耳聲識界。阿難!你亦明白耳根和聲塵互相為緣,由耳根聽見聲塵,便生出分別的耳識。

 

此識為復(fù)因耳所生。以耳為界。因聲所生。以聲為界。阿難。若因耳生。動靜二相。既不現(xiàn)前。根不成知。必?zé)o所知。知尚無成。識何形貌。

 

這識是因耳所生,以耳為界,還是以聲所生,以聲為界?如果是因耳根而生,以耳根為界限,則要有動聲和靜相,才能聽見。但動靜二相如不現(xiàn)前,則單單靠耳根是無從知道的,知尚且不可得,那么你的耳識,究竟是何相貌呢?

 

若取耳聞。無動靜故。聞無所成。云何耳形。雜色觸塵。名為識界。則耳識界。復(fù)從誰立。

 

如果識從耳聞而來,無有動靜二種聲塵的時候,則能聞之根,亦無從成立,怎能生識?如果說肉耳能生識,可是肉耳屬于身根之色相,身根的物件是觸塵,那又怎么可以把耳形之身根,來做能聞的對象,叫做識界?那么耳識既非聞根肉耳所生,它復(fù)從何處而立界限呢?

 

若生于聲。識因聲有。則不關(guān)聞。無聞則亡聲相所在。

 

如果識是從聲塵而生,則不關(guān)耳聞之事,但聲必因聞而顯現(xiàn)。如果無聞,也就沒有聲相所在之處。聲塵既亡失,如何能生識呢?

 

識從聲生。許聲因聞而有聲相。聞應(yīng)聞識。

 

若說耳識是從聲塵而生,所說的聲音亦是因聞而有,那么聞聲之時,就應(yīng)該聞到識之相呀!

 

不聞非界。聞則同聲。識已被聞。誰知聞識。若無知者。終如草木。

 

倘若不能聞到識之相,就不成為耳識界了。如果能聞到識,那么這個識就同于聲塵了。識既會被耳根所聞,則沒有識,又誰能知聞聲和聞識呢?如不能聞識及聞聲,一無所知,則這個人豈不同于草木一樣無情?

 

不應(yīng)聲聞雜成中界。界無中位。則內(nèi)外相。復(fù)從何成。

 

不應(yīng)該既有聲,又有聞,而不靠識加入中間為其界限。界若沒有識居于中間,則內(nèi)之能聞和外之聲相,就不能互相為緣而生識界。既無識界,則內(nèi)根和外塵的界相,更無從成立。

 

是故當(dāng)知。耳聲為緣。生耳識界。三處都無。則耳與聲。及聲界三。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因此當(dāng)知,耳根和聲塵,二者為緣而生耳識。這三處都無處所,則耳與聲及聲識界三種,都是幻妄相,本非因緣,亦非自然性。

 

阿難。又汝所明。鼻香為緣。生于鼻識。

 

阿難!你以前已經(jīng)聽過,相宗權(quán)教,里面所講之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當(dāng)時是為度二乘及破外道而說的權(quán)巧方便法門,現(xiàn)在是講實性第一義諦楞嚴大定道理,故不應(yīng)在法塵上有所執(zhí)著。現(xiàn)在再說(三)鼻香識界。

 

你亦已知,鼻根對香塵,互相發(fā)生因緣,而生鼻識。

 

此識為復(fù)因鼻所生。以鼻為界。因香所生。以香為界。

 

此鼻識是從鼻根所生,以鼻根為界?還是依香塵所生,以香塵為界?

 

阿難。若因鼻生。則汝心中以何為鼻。為取肉形雙爪之相。為取嗅知動搖之性。

 

若是從鼻根所生,則在你心中,以什么為鼻?以肉形如雙垂爪的是鼻?還是以能嗅香臭和能呼吸的是鼻?

 

若取肉形。肉質(zhì)乃身。身知即觸。名身非鼻。名觸即塵。鼻尚無名。云何立界。

 

如果取臉上肉形為鼻,但肉質(zhì)實乃屬身根,身根有知,知道觸塵,故只可名為身識,不可名為鼻識。既然屬于身根,它的物件當(dāng)然是觸塵,而不是香塵。鼻尚且無名,如何說識是因鼻生,而依之立界呢?

 

若取嗅知。又汝心中以何為知。以肉為知。則肉之知。元觸非鼻。

 

如若取嗅覺為鼻識,則你心中以什么為知呢?以鼻肉為知,但肉之知是屬于身根,原有觸覺之用,而不是鼻識了。

 

以空為知??談t自知。肉應(yīng)非覺。如是則應(yīng)虛空是汝。汝身非知。今日阿難。應(yīng)無所在。

 

如果以鼻孔內(nèi)之空作為能嗅知,則空自知,你之鼻肉應(yīng)無感覺。這樣則一切虛空,皆應(yīng)是你了。你的鼻肉既無知覺,則你全身,亦應(yīng)無知覺。虛空既然是你,虛空本來是無所在的,那么阿難今日亦應(yīng)無所在了。

 

以香為知。知自屬香。何預(yù)于汝。

 

如果以鼻識是香塵所生,則知自然屬于香塵,與你絕無關(guān)系。

 

若香臭氣。必生汝鼻。則彼香臭二種流氣。不生伊蘭。及栴檀木。二物不來。汝自嗅鼻。為香為臭。臭則非香。香則非臭。

 

若香味和臭味,都是從你鼻孔生出,則香和不香二種氣味,不會從伊蘭(最臭的樹)和旃檀木出生。這極臭的伊蘭和極香的旃檀,二種氣味不來的時候,汝自嗅汝鼻,究竟是香還是臭?若是臭則非香,香就不會臭。

 

注:伊蘭樹,味極臭像腐尸,花紅色甚美麗,但毒性強,食之立斃。旃檀樹生北俱廬洲,是奇香樹,有時亦生伊蘭從中,一有旃檀妙香,則伊蘭臭味全沒。這是臭極則香,香極則臭。伊蘭臭到極,一遇旃檀奇香,便失去臭氣。惡人就和臭氣一樣,如在惡人中,忽有一善人,便可影響其棄惡歸善,所謂物極必反,否極泰來也。好像我們現(xiàn)在科學(xué)昌明,但發(fā)明到極點,便會變壞,變壞后人們又處在不知道中,又恢復(fù)再發(fā)明。世界是常在循環(huán)變化中,不是固定不變的。

 

若香臭二俱能聞?wù)?。則汝一人。應(yīng)有兩鼻。對我問道。有二阿難。誰為汝體。

 

如果香臭二種氣味都能嗅到,則你一個人,應(yīng)該有二個鼻?,F(xiàn)在對著我來問佛法的道理,應(yīng)該有二個阿難,究竟哪一個是你的真體?

 

若鼻是一。香臭無二。臭既為香。香復(fù)成臭。二性不有。界從誰立。

 

如果說只有一個鼻,而能同時聞香和臭,則香臭已混而為一,沒有分別。臭可為香,則臭無自性;香可為臭,則香無自性。二種既無根性,則鼻識的界限,依什么來建立呢?

 

若因香生。識因香有。如眼有見。不能觀眼。因香有故。應(yīng)不知香。

 

如果鼻識因香塵而生,則鼻識因香塵而有嗅,好像眼識因色而有見,但不能回光返照,自見其眼。故鼻雖能嗅,而不能自嗅其鼻。鼻識既然從香塵生,應(yīng)亦不自知其香,就證明識不是從香生。

 

知即非生。不知非識。香非知有。香界不成。識不知香。因界則非從香建立。

 

如果能夠知道香,就證明不是香生識,如果不知道,則不可叫作鼻識。香若不靠嗅,則不知有香,香界就不能建立。識若不知道香,所謂因香建立之香識界,亦無從建立了。

 

既無中間。不成內(nèi)外。彼諸聞性。畢竟虛妄。

 

鼻根屬內(nèi),香塵屬外,既然沒有中間之鼻識,則內(nèi)之鼻根,外之香塵,俱不存在。內(nèi)外俱不存在,則能嗅之性,亦不存在,亦成虛妄。

 

是故當(dāng)知。鼻香為緣。生鼻識界。三處都無。則鼻與香。及香界三。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所以應(yīng)當(dāng)知道,鼻香為緣,生鼻識界?,F(xiàn)在向三處推求,俱不可得。則鼻根、香塵和香識界,三者全是虛妄相。既不是因緣生,亦不是自然性,而是如來藏所表現(xiàn)的妄相而已。

 

這個暑期班,有人要求要受五戒,有人要求受八戒及菩薩戒。在佛教里,受戒是入佛門最重要的法門,你們肯受戒而能守戒,這是最好的。在家人可受五戒及八戒。至于十戒則是初出家做沙彌時受的。菩薩十重四十八輕戒,本來是出家人受,但在家亦可行菩薩道,自利利他,故在家人亦可受?,F(xiàn)在為紀念暑假班楞嚴會,我送你們每人一雙羅漢鞋,作為紀念。不是要你們?nèi)バ辛_漢道,自利而不利他,意思是要你們修大乘,行菩薩道。只要用心來學(xué)楞嚴經(jīng),我是最歡喜的。

 

阿難。又汝所明。舌味為緣。生于舌識。

 

(四)現(xiàn)在說舌味識界。阿難!我以前曾經(jīng)對你說權(quán)乘之法,十八界里,有一種是舌和味互相為緣,由舌才知味,有味舌才知。舌根味塵,而生出分別心,叫做舌識。

 

此識為復(fù)因舌所生。以舌為界。因味所生。以味為界。

 

這識是因舌根所生,以舌為界限,還是因味塵所生,以味為界限。

 

阿難。若因舌生。則諸世間甘蔗、烏梅、黃連、石鹽、細辛、姜、桂、都無有味。汝自嘗舌。為甜為苦。

 

如果舌識是舌根所生,則所有世間的甘蔗、烏梅(即酸梅)、黃連(藥名味最苦)、石鹽(即食鹽)、細辛(藥名)、生姜、玉桂(藥名),這些東西都成為無味,沒有甜酸苦辣等味了。如果沒有這些味塵來刺激你的舌根,你試嘗嘗自己的舌頭,是甜呢?還是苦呢?

 

若舌性苦。誰來嘗舌。舌不自嘗。孰為知覺。舌性非苦。味自不生。云何立界。

 

如果舌性是苦的,是由誰來嘗舌頭而知道是苦的呢?因舌是不會自嘗的,那是誰來知道它是苦呢?若舌性不是苦,自然無味,則味自然不是生于你之舌,如何可立識界?

 

若因味生。識自為味。同于舌根。應(yīng)不自嘗。云何識知是味非味。

 

若說舌識單因味塵而生,那么識亦就變成味,亦和舌根一樣,自己不能嘗自己。既然不能自嘗,如何能知道是有味和無味呢?

 

又一切味。非一物生。味既多生。識應(yīng)多體。

 

又味有很多種,酸甜苦辣,不是同一物所生,如蔗甜、酸梅、姜辣、黃連苦等,味既然多種,那么識亦應(yīng)有多體了。

 

識體若一。體必味生。咸淡甘辛。和合俱生。諸變異相。同為一味。應(yīng)無分別。

 

如果舌識只是一體,其體必從味生。那么所生之識,也只是一種。能生之味,也該是一種,則變成鹽的咸,水的淡,蔗的甜,姜的辣,各味混合而生。一混合就有變化,不能分別咸淡甘辛,失去其本性之味。甘不甘,苦不苦,酸不酸,辣不辣,變成一味,沒有什么分別了。

 

分別既無。則不名識。云何復(fù)名舌味識界。

 

既然無分別,就不能取它的名字為識。既不名識,怎可說舌味為緣,生舌識界呢?味是無分別的,識是能分別的,若無分別就不能叫作識。

 

不應(yīng)虛空。生汝心識。舌味和合。即于是中元無自性。云何界生。

 

亦不應(yīng)該從無知的虛空,產(chǎn)生你有知的心識??!如以舌根味塵和合在一起,產(chǎn)生你的心識,但舌是有知,塵是無知,如和合在一起,體性便成紛亂,好像水土混合,水就失去流動的自性,土也失去干燥的自性。所以說元無自性,無自性怎可立界?

 

是故當(dāng)知。舌味為緣。生舌識界。三處都無。則舌與味。及舌界三。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因此應(yīng)知,舌根和味塵互相為緣,生舌識界,三處都是虛妄。則舌根和味塵及舌識界三者都非因緣,非自然性。如說是因緣生,則落在有中。如說自然生,就落在空中??沼卸?,都不是中道了義,舌識界究竟從何處來呢?都是從如來藏妙真如性所表現(xiàn)的。

 

阿難。又汝所明。身觸為緣。生于身識。

 

(五)現(xiàn)在說身識。阿難!你亦知道小乘之道理,身根和觸塵互相為緣,便生出身識界。

 

此識為復(fù)因身所生。以身為界。因觸所生。以觸為界。

 

這個能分別的識是因身所生,而以身為界限?還是因觸所生,而以觸為其界限?

 

阿難。若因身生。必?zé)o合離二覺觀緣。身何所識。

 

阿難,如果說身識是單因身根而生,不必藉塵觸,這樣雖有身根,而無離和合二種觸塵,亦就沒有粗和細二種覺觀來做它的助緣,那又怎會生起身識界呢?縱能生識,但無觸塵,無所分別,就不成為識。粗緣為覺,細緣為觀,身又怎樣有識呢?

 

若因觸生。必?zé)o汝身。誰有非身知合離者。

 

這里破單塵不能生觸。若說因觸塵而生,則與你身無關(guān),世上哪有不在自己身上,感覺到離合,而要在他人身上,感覺到離合的道理呢?即是說,世間誰有不依于本身,而能知離合覺觸的道理。

 

阿難。物不觸知。身知有觸。

 

阿難!世間之物,是不能自己觸自己,而能成感。因為物是無分別識,所以必定要和身根相湊合,然后方能知道有觸。

 

知身即觸。知觸即身。即觸非身。即身非觸。

 

若因觸而知道有身,則這個知是從觸而生,即是觸塵。若因身而知有觸,則這個知是從身而生,即是身根。但這個知既然從觸塵生,便與身根無關(guān)。如果是從身根生,亦與觸塵無關(guān)。

 

身觸二相。元無處所。合身即為身自體性。離身即是虛空等相。

 

身根和觸塵,原本是沒有內(nèi)外對立之處所。觸與身和合,即是身根之本來體性。觸與身離開,即是虛空相而已。

 

內(nèi)外不成。中云何立。中不復(fù)立。內(nèi)外性空。則汝識生。從誰立界。

 

內(nèi)之身根和外之觸塵,假若不成立,則中間所生之身識,又從何處而得安立?中間所生之身識若不成立,則內(nèi)外根塵之性亦都成空。那么你的身識生起,又從何處建立觸識界呢?

 

是故當(dāng)知。身觸為緣。生身識界。三處都無。則身與觸。及身界三。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因此應(yīng)知,身根和觸塵,互相為緣而生身識界,都是虛妄。身根、觸塵及身識界三者,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阿難。又汝所明。意法為緣。生于意識。此識為復(fù)因意所生。以意為界。因法所生。以法為界。

 

(六)現(xiàn)在說意法識界。阿難!又你已明白,意根和法塵互相為緣,其中便生意識,此識是因意所生,以意為界,還是因法所生,以法為界。

 

阿難。若因意生。于汝意中。必有所思。發(fā)明汝意。若無前法。意無所生。離緣無形。識將何用。

 

如果你的意識,單因意根而生,則必定有個所思的法塵,才能發(fā)揮你的意思。若無所思之法塵,則能思之意根,亦無從生起。因意根既離開攀緣法塵,則意根亦就無形無影,如何能生意識?那就是說,如果根塵都不存在,則意識將有什么作用呢?

 

又汝識心。與諸思量。兼了別性。為同為異。同意即意。云何所生。

 

又你的第六分別意識,和第七思量識之意識心,同是有了別的性能。試問第六識與第七識是同呢?還是不同呢?如果是同,那么識心就是意根。為什么這個識心,又為意根所生?

 

異意不同。應(yīng)無所識。若無所識。云何意生。若有所識。云何識意。唯同與異。二性無成。界云何立。

 

如果識心和意根,兩不相同,則一定同于無知之外塵。既同塵就無所識,不能和意根同類,亦不能叫作意生之識。若有所識知,則意根與識,同有了別性,怎可以分出此是意根了別性?這是意識了別性,是同是異,根識二性都分不清楚,怎能于中立起意識界呢?

 

若因法生。世間諸法。不離五塵。汝觀色法。及諸聲法。香法味法。及與觸法。相狀分明。以對五根。非意所攝。

 

如果說意是緣法生,則世間一切諸法,都離不開色、聲、香、味、觸之五塵。你且看看,色法、聲法、香法、味法和觸法,都是相狀分明,以五塵對五根,各有所對,但都不是意根所攝之法。意根所緣的是法塵,只是前五塵的影子,五塵的實法,絕不會走入意根里面。

 

汝識決定依于法生。今汝諦觀。法法何狀。

 

如果你的識心,是決定依于法塵而生,既有所生,必有形狀。你現(xiàn)在可詳細觀察,法塵之法,究竟作何形狀呢?

 

若離色空。動靜通塞。合離生滅。越此諸相。終無所得。

 

若法塵離開前五塵,色空、動靜、通塞、合離、生滅諸形相,它是沒有自體的。好像影離形,終無所得。

 

生則色空諸法等生。滅則色空諸法等滅。所因既無。因生有識。作何形相。相狀不有。界云何生。

 

法塵生,則與色空五塵一同生,如形生影生。法塵滅則與色空五塵同滅,如形滅影滅。所因的法塵既無自體,因它所生而有的意識,又作何形狀呢?既然能生之法塵,沒有形狀,則意識界怎可以因法塵而得建立?

 

是故當(dāng)知。意法為緣。生意識界。三處都無。則意與法。及意界三。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因此應(yīng)當(dāng)知道,意緣法,生出意識界,都是虛幻相。則意根和法塵以及意識界三者,都是虛妄,既不是因緣生,亦非自然性,而是如來藏妙真如性所表現(xiàn)。

 

佛以前所說之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都是權(quán)巧方便法門。阿難以先入為主,不舍得放下,又不敢擯棄,現(xiàn)在見佛陀把以前所說的道理,完全推翻不承認,豈不自相矛盾?因此不明白,便生出種種懷疑,左問右問。故佛告訴他說:以前所說的法,是暫時的,不實際的。只是權(quán)巧方便,用因緣正理,來破外道邪說,而不是大乘了義?,F(xiàn)在才是中道了義,第一義諦,楞嚴大定,修證了義。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久久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精品伊人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国内自产拍| 1024你懂的在线视频| 狠色婷婷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91人妻人人精品人人爽| 又大又长又粗又猛国产精品| 精品少妇一区二区视频| 午夜精品成年人免费视频| 少妇人妻中出中文字幕| 国产亚洲不卡一区二区| 国产又黄又猛又粗又爽的片| 亚洲专区一区中文字幕| 国产传媒中文字幕东京热| 中文文精品字幕一区二区| 久久亚洲国产视频三级黄| 欧美亚洲美女资源国产| 丰满少妇被猛烈插入在线观看| 国产中文字幕一二三区| 老熟妇2久久国内精品| 国产精品超碰在线观看| 中国美女草逼一级黄片视频| 日本深夜福利在线播放| 亚洲男人的天堂色偷偷| 欧美日韩亚洲精品在线观看| 日本午夜乱色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有码黄片免费在线视频| 国产中文字幕久久黄色片| 又黄又色又爽又免费的视频| 国产黄色高清内射熟女视频| 国产精品免费自拍视频| 绝望的校花花间淫事2| 樱井知香黑人一区二区| 久久中文字幕中文字幕中文| 日本妇女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邻居人妻人公侵犯人妻视频| 国产又长又粗又爽免费视频 | 国产a天堂一区二区专区| 久久福利视频这里有精品| 色老汉在线视频免费亚欧| av在线免费观看在线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