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某微信平臺上看到這個活動,讓大家各自推送自己2013年看過的最好的十本書,我無聊了也想摻一腳,權當回顧一下自己一年當中看過的書了。 我不是什么書癡,一年大概也就看個四十來本書(專業(yè)書教科書不算,盡管這類書是看的最多的),其中一半是“爛書”所謂爛書,我的定義是邊看邊鄙視自己智商、看完以后直接捐出去、換出去、delete的那種書,比如13年我看過一本書叫《微微一笑很傾城》,忍了30%,內(nèi)心千萬只草泥馬呼嘯而過,實在受不了了,直接跳到了90%處,把結尾給看了,看完一肚子氣,睡前讀了幾段話給我媽聽,兩個人一通吐槽,然后我就delete了。 當然后來我跟幾個姑娘說起這個故事的時候,她們一致表示這本書挺好看的,我都很無奈又識相地跳過了這個話題……
去掉那一半“爛書”,大概還剩下20本左右的書給我選,選10本,并不難,難是難在該怎么給他們排序,一二名很好定,后面的那些實在糾結了我很久啊。 好了,廢話不扯了,開始列書單。
第十名:八月長安《最好的我們》 對,你沒看錯,我第一本上榜的是一本言情書,這也極有可能成為我的最后一本言情書。 這本書講述了學渣耿耿誤打誤撞考進了全市最好的學校,遇到了學霸同桌余淮,并展開一段簡單到只見青春不見愛的故事。書本身寫得非常流暢,筆觸自然,作為北大光華的高材生,其對耿耿的心思刻畫讓人讀來無比真實,至少我曾有過一模一樣的心境。 八月長安對于學生時代的還原總是令人有滿滿的共鳴,尤其是她的“青春三部曲”第一部《你好,舊時光》,一不小心在各大書市上嶄露頭角,引發(fā)了一代人的集體追憶。但其第二部作品《橘生淮南·暗戀》,對不起,被我丟入了“爛書”行列,而作為三部曲的收尾之作,前兩部的男女主角也都有登場,說是耿耿與余淮的故事,不如說是從另一個視角重新描述了所有人的故事,這也是我鐘愛這本書的原因,其紀念意義遠大過書本身的藝術價值。 但是這本溫暖的言情書比起《你好,舊時光》還是差得太遠,尤其是其明明已經(jīng)分開,卻突然若干年后再相逢,最后男女主角道出自己的心思而修成正果的結局,我不太喜歡這樣的結局,高中的同桌,友達以上戀人未滿的求而不得在我看來才是最美的。
第九名:托馬斯·曼《威尼斯之死》 我高中的時候第一次在梁文道的《我執(zhí)》上看到這本書的介紹,就萌生了找來看的念頭,但始終覺得晦澀,今年終于堅持著看完,才長舒一口氣,這書既有對愛情的刻畫,又有對水鄉(xiāng)威尼斯的描繪,都美到極致了,怎么能用“晦澀”形容? 一個幾乎“禁欲主義”的作家因為找不到寫作靈感而誤入威尼斯,當他走在路上時,卻看到了一個小男生,從此對他極盡暗戀和追逐——這就是這個故事的梗概,一個發(fā)生在夢幻城市的老男人對小男生的畸形暗戀,但讀完這個故事,我并沒有覺得那種愛是畸形的,說真的,這本書薄薄一本,大量的文字都用來描寫景色和深陷愛情的心思,大段的鋪陳排比讓人覺得那個美好的威尼斯少年和城市本身有著完全相溶的美感,這是是宇宙的語言書寫的愛,跨性別跨年齡跨國界,塔齊奧是指引阿申巴赫向往愛與美的亮光,是他從理智至死的深淵跌入縱欲無度欲仙欲死的萬艾可。
第八名:茨威格《人類群星閃耀時》 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必須先談談《史記》,是當年受盡辱刑的司馬遷寫的人物傳記集,我不是個喜歡古文的人,但是《史記》里的人物故事對我的影響非常大。作為西方版的《史記》,《人類群星閃耀時》給我的沖擊是一樣的,在這本書里,茨威格用一個故事講述一個人,一個瞬間決定一段歷史,那些人,往往在即將被載入史冊的那一刻都意識不到自己有多么重要,所以臨場“掉鏈子”的大有人在,不是每個人都能承擔起歷史的囑托,一切命運看似無常,實則冥冥之中自有注定。但那些人,無論成敗,他們都推動著歷史前進,讓世界成為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樣子,我們該向他們致敬。
第七名:村上春樹《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 這本書上榜理由主要在于村上君的風格蛻變。首先,這本書的閱讀體驗非常好,不像《海邊的卡夫卡》《奇鳥行狀錄》或是《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那樣有著瑰麗的世界架構,充滿了層層隱喻,這個故事簡單、輕松、連貫、且層層剝離;另外,男主人公的角色變化很大,村上君所有小說的主角都帶有若有似無的出世感,在外人眼里他們總是過著單調(diào)重復無聊孤獨的生活,但他們自己往往因為沒有追求所以滿足,而多崎作因為一個莫名的變故失去了自己的朋友圈,雖然他也曾覺得痛苦卻在歲月澆灌下逆來順受,但在其女朋友的指引下他還是主動尋求了變化,他對女朋友和朋友的珍視、以及其積極主動尋求變化都是在村上各大男主里少見的行為。 這是一本簡單的書,講述了一個自覺平庸的家伙如何覺醒,如何爭取一個有趣的人生,也許也有詭麗夢境,甚至不乏夢中交合、同性之戀、意淫與強奸這樣的情節(jié),可他們都不會阻斷男主對有色生活的向往與爭取,人的每一次自省都是帶著痛苦與骯臟的,村上君只是把這些故事用更加吊詭的方式血淋淋地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罷了。
第六名:鹵貓《找到這顆星球》 最早認識鹵貓,是在豆瓣上無意間看到了他的相冊,簡單清新的畫風一下就攫住了我的心,而后來聽說他要出書,我當時想都沒多想,就決定買回來,畢竟,繪圖本這種類型的讀物電子書是無法滿足的。 在看《找到這顆星球》之前我很少看繪圖本,至多逛圖書館的時候,會在圖書館翻一翻,看完就塞回書架上,那時候總是看重繪者名氣,比如會去看幾米的書,可往往共鳴不大,很多語句都覺得是在故作文藝和矯情,反不如多看看朱德庸的《絕對小孩》,起碼看完還能會心一笑。 但《找到這顆星球》是全然沒有做作成分的,里面的故事都是一個個簡單的與動物有關的新聞,比如一個孩子看到動物園里的熊很寂寞,就努力攢錢為其捐了一棵樹;一個孩子覺得自家煙囪太窄會卡住圣誕老人,便告知父母來找人拓寬……這樣的故事一個個串聯(lián)起來,最終給了我清新自然治愈滿滿的感動,心情不好時,隨手翻開一頁,看到姑娘們?yōu)槠簌Z打毛衣,看到人們?yōu)榱伺c北極熊一起玩就把自己裝扮成熊的樣子,那種人與動物相知相惜的感情無時不刻不貫穿在書里,打動著每一個讀者。我相信鹵貓一定是個很懂愛的人。
第五名:圣艾修伯里《小王子》 《小王子》是一本給大人看的童話書。今年雅思口語考試時,我抽到的題目是描述別人介紹給你的一本書,我就說了《小王子》,讓對面的外國老頭深有共鳴,而對“馴服”和“代溝”的深刻描繪也讓老頭對我對書的解讀和流暢的口語贊不絕口。 《小王子》里,給我印象最深的故事在于開頭的小孩畫了一個蛇吞象的輪廓,大人們都問他畫個帽子干什么,只有小王子可以感受到他畫了一條蛇吞了一頭大象,覺得那很可怕,這就是大人童心和想象力的喪失。 很多人都說童話書是給孩子看的,這話大概只有中國家長說得出來,真正優(yōu)秀的童話,應該飽含生活的哲理,甚至暗含諷刺,譬如我高中時重看了《安徒生童話》,不算薄的一本書,我放棄了整個周六做作業(yè)的時間讀完了它,那種重溫時的不同感受讓我無法自拔,而讀《小王子》時也是如此,為了考雅思,我還特地看了《小王子》的英文版,甚至恨不得立刻去學法語而看懂原版,《小王子》的故事之所以能夠經(jīng)久不衰,靠的就是這種簡單的隱喻,我已將其推薦給了好幾個父母,可那些父母們都不屑看,只是聽我說得好,便買了一本給自己孩子,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錯過了多么偉大的作品,就像永遠也看不到蛇肚里的大象一樣。
第四名:村上春樹《奇鳥行狀錄》 沒錯,是村上春樹,又是村上春樹,他是我最喜歡的小說作家,每年我都要看好幾本他的書,但是最厚的《奇鳥行狀錄》一直未敢染指,直到今年暑假終于下定決心解決這部大部頭,看完之后深刻覺得這本書就是村上君最接近諾貝爾的作品了。 與《無色多崎》簡單到平淡的故事截然不同,《奇鳥行狀錄》是由多個故事組合而成,年代與人物的環(huán)環(huán)相扣,讓我一度看得暈頭轉向,腦子根本理不順誰跟誰是什么關系,直到看到后面,村上把所有該出場的人物都交代完了,終于“厚道”地用一句話表明了所有人的關系,也讓我把這個重重疊疊的故事理清了頭緒:我和“客人”們由于這塊痣聯(lián)系在一起。我由于這塊痣和肉桂的外祖父(肉豆蔻的父親)聯(lián)系在一起。肉桂的外祖父同間宮中尉因新京那座城市聯(lián)系在一起。滿蒙邊境的特殊任務將間宮中尉和占卜師本田先生聯(lián)系在一起。我和久美子通過綿谷升介紹而同本田先生相識。而我和間宮中尉因井底聯(lián)系在一起。間宮中尉的井在蒙古,我的井在這座住宅的院內(nèi)。這里曾有中國派譴軍的指揮官住過。這一切連成一個圓圈,位于圓圈中央的是戰(zhàn)前的滿洲,是中國大陸,是一九三九年的諾門坎戰(zhàn)役。 這個故事就如同一個迷宮,而上面那段話根本不是迷宮的終結,不過是展開了迷宮的全貌,至于出口在哪,讀者還要順著找很久,所以,很多人喜歡村上,卻很少有人敢說自己最喜歡的是《奇鳥行狀錄》,因為這個龐大的世界設定已經(jīng)嚇傻了無數(shù)人。 《奇鳥行狀錄》是一部政治隱喻書,村上君本人對政治階級的研究非常透徹,所以敢于駕馭這樣的題材,這是我2013年看得最費腦的一本閑書,但是那種沒能完全讀懂卻完全淪陷的感受經(jīng)久不衰,書看到最后,“我”不顧一切救出久美子,毀滅了綿谷升的勢力,世界恢復平靜,井還是井,May依舊簡單地聊著天,他們的日子恢復如常,我卻好想好想下井去待幾天,不這樣,我總覺得自己實在無法參透村上君的腦子里到底存在著多少世界,那些世界一個比一個吊詭,但每一個都邏輯嚴謹,聯(lián)系緊密,讓人不住地害怕,“這樣的政治局勢是存在的”——我仿佛聽見村上君這樣說著,可這不知從哪里傳來的聲音實在讓我后脊發(fā)涼。
第三名:《生命最后的讀書會》 得到這本書是個巧合,彼時我考完二專,想著總要買點什么來犒勞一下自己,因為沒有什么必需品,又想買書,恰巧卓越滿99送暢銷書,往常我從來瞧不起卓越送的書,唯獨這一次,《生命最后的讀書會》,只因在人群中多看了他一眼,再也沒能忘掉它容顏。 我跟慧慧提起這本書的梗概時,慧慧告訴我這本書跟《相約星期二》很像,所以看完這本書,我又補完了《相約星期二》,可兩本書的差別簡直是天上地下。雖然同樣是講發(fā)現(xiàn)絕癥到死亡前的最后交流,可是《生命》中作者用與母親的日常聊天內(nèi)容和談書兩條線自然貫穿,母親本身是個堅強事業(yè)型女人,關心世界和平、人間正義,很多語句,是作者穿插著母親過去做過的事與如今看過的書的主題寫成,那種不經(jīng)意地轉換渾然天成,而母親的精神與情懷也自始至終都在溫暖著我的心靈,融化著我內(nèi)心別扭固執(zhí)的堅冰。 而《相約星期二》則是一本說教書,許是有很多人都渴望聽到臨終老人說的話,而恰巧這次的老人是一名教授,以教書育人為終身職業(yè),所以在生命的盡頭處留下了盡可能多的人生感悟,這種感悟也許能感動很多人,但對現(xiàn)在的我早就失去了吸引力了。 相信這本書里出現(xiàn)過的許多書名也將成為未來我要一個個劃掉的名字。
第二名:柴靜《看見》 說實話,第一次知道柴靜要出書時,我很小人地在心里翻了個白眼,覺得又是人紅了之后的圈錢之作,直到我仍舊按捺不住好奇、抱著吐槽的心態(tài)買了一本回來的時候,第一個故事看完,我的臉就紅了,我是有多幼稚,才能菲薄這樣一個女人出書的動機? 我一直想做一名記者,走在危險的前線,遭受巨大的壓力,做調(diào)查新聞、深度報道,性格不必強勢,卻在話語間自然而然練就一番溫柔卻擲地有聲的氣場——直到我遇到柴靜,我就知道我不是在形容未來的自己,我是在形容她,看著《看見》里那一個個艱難的新聞幕后,我竟然動容了,雖然我知道,這些故事里多少有些放大和戲劇化,而且一個真正合格的記者要接觸那么多人,根本就不應該有如此強的同理心,不然遲早有一天會被周圍人的故事困擾至死,可我還是動容了,為那些只描述故事不講述道理的簡單短句動容,為里面的故事動容,為柴靜的心境動容……我在《看見》一書上寫滿了批注,書摘多得若是打出來,估計又夠出本書;在家的時候,老媽做飯,我便讀里面的故事給她聽,聽得兩人俱是唏噓。 后來我回學校,老媽晚上失眠便把《看見》拿來看,邊看邊哭,為里面的故事哭,也為記者的生活哭,她說,一想到將來我也要頂著那么大的壓力進入那么艱難的行業(yè),她實在很難放心??晌覅s在《看見》的文字間,讀出了一種自豪感,我想,那就是我要做的工作,每一步每一步,都在為這個世界變得更好而努力。 我的批注總是出現(xiàn)“愛”“自由”“正義”“思考”這樣的字眼,我不知道那是不是柴靜的追求,但我知道那是現(xiàn)在社會最稀缺的品質(zhì),也是我最看重最向往的美好。曾經(jīng)有人問我,你為什么想留在中國,我說,因為中國不夠好,而我希望能見證它變得更好,如果這番見證里,能有我一點點微薄的貢獻,我就會無比滿足。
第一名:弗洛姆《愛的藝術》 看這本書,多半也是巧合,那時候心情不好,在高二連看五部卡耐基著作之后多年不看雞湯書的我竟然又看起了雞湯書,譬如《和時間做朋友》《少有人走的路》,兩本書都不約而同地強調(diào)了“心智”的重要性,這也是我一直在向別人強調(diào)的東西,自然,都是好書,語言和事例都寫得很好,但里面的道理我大多已經(jīng)悟出來了,所以看完共鳴不大,充其量是背出來里面的句子以方便下次跟別人講道理的時候震住對方,而同樣抱著這樣的心態(tài)我無意中翻開了《愛的藝術》,本以為又是一部說教書,但,我再一次為我先入為主的幼稚道歉。 《愛的藝術》的意義不在于把簡單的道理講給普羅大眾聽,毫不客氣地說,它幾乎可以作為一本關于愛的教材,旁征引博,將“愛”的理論進行分解重構,講述了博愛、母愛、性愛、自愛、神愛。博愛一部分將我深深引入一個我從沒思考過的世界;母愛部分讓我發(fā)覺了許多我父母曾經(jīng)犯過的錯誤,卻也對我青春期的叛逆進行了自我解脫和原諒;性愛部分既不刻意下流賺眼球,也不處處避諱裝純潔,它把性愛剖析成一件極其正常的、應該予以正視和學習的單元進行講解;而自愛,我最喜歡的部分,則已經(jīng)成為我現(xiàn)在的處事原則,我相信,所有人都該學會理解、接受、寬容,自愛不是自戀,更不是自私,不會愛自己的人注定無論怎么努力都不會幸福;神愛,同樣帶我進入了一個我從沒了解過的世界。 其實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并不知道弗洛姆是誰,但在看完這本書之后,我就發(fā)現(xiàn)我的生活里總能出現(xiàn)他的名字,弗洛姆對弗洛伊德的理論進行了批判繼承,也成為了自成一派的著名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學家,這本書,不直白,不晦澀,是一個學者以平和的心態(tài),本著科學的、不討好讀者的原則寫成的一本書,它出版于1956年,卻依舊能夠解決今天的很多難題,愛的問題,源遠流長,世世代代都會遭遇,而且每代人雖有每代人的不同,愛的問題卻有著很多共性,這本老書值得今天的我們繼續(xù)學習。
十本書都羅列完畢,接下來做個簡單的統(tǒng)計:(我果然是理科女,哈哈) 1、十本書中小說5本,非小說5本,這樣的比例基本可以反映我平時看書的比例。 2、小說中,言情書一本,童話一部,兩部村上春樹,這個數(shù)據(jù),基本反映出我平時讀的最多的小說作者是誰,另外也可以說明我涉獵廣泛吧 3、排前三名的都是非小說類,這也基本符合我的判斷,小說中的垃圾我覺得遠比非小說要多,少看小說有利于提高智商,不過其實我承認它是最難駕馭的題材,能寫出好小說的人遠比寫那些社科、自然科學等書的人文學水平要高很多,但是,的確只有一小部分人能夠駕馭得好,村上春樹是個天才 4、十本書中,有六本是通過電子書形式閱讀,剩下四本分別是《看見》《生命最后的讀書會》《找到這顆星球》《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這個比例也基本反映出現(xiàn)在電子書在我的閱讀上扮演著多么重要的作用,而且電子書還是紙質(zhì)書的形式已經(jīng)完全不能影響我看書的感受了 5、十本書中,有四本我在博客上專門寫過書評或摘抄,這個數(shù)字略大于我看過的書和發(fā)書評書摘的比例,不過,這十本書基本都在我的博文中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這兩點都算是我喜歡一本書的證明,我一直覺得為爛書寫文字是件很浪費的事
=====后記===== 1、《看見》我推薦給了三個女生看,普遍反應是非常難得的題材和好書 2、《找到這顆星球》我給四個人看過,三男一女,無一不說既好看又治愈,我已將其作為寶貝侄女的生日禮物送給她了,希望她能從中獲得純粹的快樂 3、電子書中《愛的藝術》我后來又買了紙質(zhì)書來勾勾畫畫收藏摘抄,另外買過《小王子》送給其他小朋友 4、其實特別想買一套八月長安的青春三部曲,但我至今還沒花錢買過言情書,連當年那么喜歡《致青春》,反復看得基本能背下來了還是沒買,實在下不了這個手,等自己有了房子和大書柜再說吧 5、覺得讀書的樂趣其實跟書搭子也有很大關系,與品位相投的人同看一本書的感覺也很美好呢,感謝筆友、洪姐、娟兒、慧慧,還有我老媽,也歡迎大家看過書的一起討論討論,要是有人愿意一起讀書,我更是求不不得,有些恐怖的大部頭不相互督促還真不一定能有勇氣讀完
最近覺得想看的書越來越多,但是看得卻越來越慢,我覺得這里面除了有我拖延的原因之外,還有一個很大的原因是我太喜歡反復看自己喜歡的書,或是反復做摘抄、看摘抄,所以看新書進度明顯變慢,當然太喜歡看完書逼著自己寫點什么也是影響自己讀書進度的一大原因。不過我想,這些習慣,保留著是很棒的,帶筆讀書有助于思考,所以,我唯一要克服的就是——拖!延!癥! 爭取明年能達到每周一本,嗷,學了文,應該會看很多書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