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的流水太輕柔,這里的女人太嫵媚,這里的昆腔太婉轉,這里的石板街太幽長,昆山千燈,居然出了一個牛脾氣的顧炎武,歷史微妙處總是蘊含著奇妙的張力。 做學問不為一己之私利,而為天下學問之思辨,這不是鏗鏘的口號,而是一個人畢生餞行的信念。長假八天,若嫌處處人聲熙攘,不妨帶孩子去千燈走走,歷史的熏陶遠勝空泛的說教。 中國的知識分子常有一種矛盾的心態(tài),究竟是一心埋頭研究學問,還是憂時濟世心懷蒼生?曲園老人俞樾與章太炎失和,其實也不過是希望愛徒能不問世事、專心學術罷了。但他沒有想明白的一點是,身處亂世,災難深重,熱血青年又如何能按捺得?。繌倪@個角度來說,顧炎武的“經世致用”,才是學者更為積極的姿態(tài)。 章太炎說:“今天的經學,源泉出自顧寧人(炎武)?!倍覀儗@位思想家更為深刻的印象,則是緣于他那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少時教科書上的記憶,總是那么鏗鏘那么大而全,而實際上,剝離光環(huán)、回歸真實的話,顧炎武的形象更像一個牛脾氣的理想主義者,一個固執(zhí)不知變通的倔老頭。 踱步在千燈幽深狹長的石板街上,燈火搖曳,吳語輕喃,幼時的顧炎武,就在這個水鄉(xiāng)小鎮(zhèn)長大,也許,他本沒有后來那般堅韌的心智,生活與一般富家子弟無兩。“炎武自中年以前,不過從諸文士之后,注蟲魚、吟風月而已?!?/p> 轉折是在那一場大屠殺之后。崇禎帝已死,清兵鐵蹄攻陷南京,南明小朝廷傾頹而亡。幾乎一夜之間,昆山四萬人尸骸遍地,顧炎武親眼看見清軍血淋淋的屠殺,看見生母被砍去胳膊的慘狀。 養(yǎng)母王氏聽聞城陷,絕食十五天,臨終給他留下遺言:“我雖婦人,身受國恩,與國俱亡,義也。汝無為異國臣子,無負世世國恩,無忘先祖遺訓,則吾可以瞑于地下?!?/p> 很難想象顧炎武在經歷這一系列人生變故后,內心有多么的波濤翻涌。但從此,一個牛脾氣的顧炎武誕生了。如果沒有他的剛烈,蘇州士大夫的明末清初,幾乎全是不能提及的羞辱。 錢謙益降清,打著“忠君憂國、感時嘆世”旗號的復社君子立馬一錢不值。吳梅村在虎丘集會,被“寄語婁東吳學士,兩朝天子一朝臣”奚落得尷尬無比。曾經以才子風流為榮的蘇州,到頭來還沒有柳如是一個弱女子的氣節(jié)。 所幸,所幸,我們還有個顧炎武。 順治十二年(1655),化身商人的顧炎武巧遇仆人陸恩,自己家宅中的叛徒。憤怒的顧炎武把他綁起來扔進水里,于是染上了牢獄之災。生死關頭,他的朋友歸莊為了救他想出一招,向時任禮部右侍郎的錢謙益求援。 錢自知降清被人不齒,也想通過顧炎武來挽回一點聲譽,于是聲稱:“如果寧人是我門生,我就方便替他說話了。”歸莊為情勢所迫,就代炎武拜了他為師。顧炎武知道了,急忙派人去討回歸莊代寫的門生帖子,可錢謙益就是不肯還。牛脾氣的顧炎武竟然自己寫了一紙告白,聲明自己從來沒有拜于錢氏門下,并在主干道上四處張貼,弄得錢謙益顏面大失,只得自己解嘲說:“寧人忒性急了!” 也許清初的江南太消極沉郁,也許對故國始終有著不渝的懷念,牢獄之難后,顧炎武開始了他長達二十五年的“北游記”,山東、河北、山西、陜西……,“居無定所,半宿旅店”。一路上,他常以二馬騾載書,每到一個險要地段,就向當?shù)乩媳{查詢問,遇到與自己所見所聞不合者,就立馬??辈钫`,這就是著名的“顧炎武手不釋卷”的典故。 明末大勢已去,抗清志士大都隱遁山林,或是削發(fā)為僧,但顧炎武始終孤身一身追求理想,他的“隱身衣”,是一個普通的商人。 康熙十年,朝廷要開明史館,請他出山,他說,“果有此舉,不為介推之逃,則為屈原之死”,康熙十七年,又再度招攬海內名儒,顧炎武回信說:“七十老翁何所求,正欠一死,若必相逼,則以身殉之矣!”而那時,幾乎所有的知名學者,都已經歸入主流社會。 七十歲那年,顧炎武在山西曲沃不慎從馬上摔落,次日辭世。時隔半輩子,牛脾氣的顧炎武終于葉落歸根,長眠在千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