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治老師山水畫 6
(四)《萬壑松云圖》的創(chuàng)作
同樣這幅作品原畫是用涇縣生產(chǎn)的“鏡片”創(chuàng)作。采用橫構(gòu)圖,以“深遠”法處理空間關(guān)系。在技巧上,這幅畫吸收了前人“小青綠”山水畫法,以墨線勾勒為主,筆根、筆肚等臥筆皴擦運用較少,著重以色彩的輕重及色差變化表現(xiàn)山川的體量感。
這幅畫的層次結(jié)構(gòu)較為復雜,敷色技巧和畫面收拾整理與前面介紹的三幅相比具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宋文治老師創(chuàng)作時,整理畫面十分細致。他曾經(jīng)說過:“一個高明的畫家,收拾畫面要能夠加得進去,又放得下筆?!痹谶@方面宋文治有著自己的特點,因此從這幅作品開始,將著重介紹宋文治老師敷染和收拾畫面的過程。
《萬壑松云圖》
畫墨稿。以墨線勾勒山石,左下角的近景山石原本是作為陪襯處理的,因此可以后畫。先從中景及右邊的山石畫起,畫到近景時與松樹要對比著畫,邊畫邊看邊加,要表現(xiàn)出山石與松樹互就互讓的形態(tài),右邊石紋較疏,左邊就要密一些。注意松樹的畫法,枝干剛勁,依山勢橫向伸展,松針順著枝干橫向排列。
較遠的山頭待大體結(jié)構(gòu)完成之后再補出小樹、房舍,并加些苔點,注意疏密和結(jié)構(gòu)的變化。畫面結(jié)構(gòu)大體定位之后,用淡墨濕筆畫出遠山,并將山石的根部及暗處用淡墨染一染,以表現(xiàn)出山間云霧彌漫的感覺,將山頭的明亮部位擠出來。在這幅畫中款書的字與勾勒的線條具有對比的作用。宋文治老師在墨稿完成時,先在畫面的右下角將款落上(留出空白也可以后落款),把位置固定下來,在后面的敷色和整理過程中,題款也作為畫面形式的一部分統(tǒng)籌處理。
“小青綠”山水的特點是以石青、石綠等礦物顏料為主色,輕濡薄染,色彩透明而鮮亮,給人以活潑明快的感覺。敷色前先將畫面打濕,用底紋筆蘸清水在畫面上平涂,再用吸水紙將畫面上過剩的水分吸去,使畫面的水分均勻適中。將石青顏料調(diào)得較薄,用狼毫筆蘸色罩在山石上。敷色時應注意色差變化,由遠及近,漸近漸深。滲出山石輪廓的顏色可用吸水紙吸去。
用赭石兌少許墨,染山根、山坳和云霧。注意云的形態(tài)留出空白,漸漸將原先的大片空白壓縮變小。界線分明的地方用水拖—拖,形成云霧流動的感覺。云霧不是全部都用赭墨染,在一些局部,特別是尖銳的頂端可以用一點青色,顯得畫面活潑多姿。遠山用赭墨打底,再用淡石青罩山頭。整個山體也用石青再罩一遍,局部提重一些,似有光線的明暗感。用赭色在遠處加出一層山頭,使畫面的色彩活潑,但應注意與構(gòu)圖和基調(diào)的協(xié)調(diào)。
用酞青藍兌墨染松針,并用淡石綠罩一層山體。敷色時,每次色彩染地較薄,這樣一層層加上去,如同用墨的“積墨法”,這樣畫面顯得細膩。如果一次染得太重,會顯得粗糙,蓋住下面的黑線,尤其“小青綠”山水以石青、石綠等覆蓋力強的礦物顏料為主,不宜太厚。用適當?shù)哪痉课莺屯ぷ拥捻敳?,在青綠色調(diào)中,淡墨比其他顏色更容易協(xié)調(diào)。
收拾畫面。用赭石提松樹的枝干和房屋、亭子的檐口等處。原先的畫面若還顯得沉悶,可用赭石染山體的局部,提石紋的線條。注意赭石提線不要提得太滿,不是所有的墨線都要用赭石復一遍,一些部位還可以用較重的青色加皴加點,使畫面活潑,富于變化。
至此,該畫已基本完成,但畫面還顯得有些單薄,不夠飽滿,可在畫面的下部再加上了一些松樹,使原本作為山水點綴的幾棵松樹擴展成—片松林,增強畫面的縱深感。遠處山上的小樹也加得更為豐滿,使得遠近的空間關(guān)系更為合理。松樹用色近深遠淡,近處偏綠,遠處偏藍。為了使畫面氣氛更加統(tǒng)一,遠近山體再用石綠梳理一遍,作品會顯得生動、協(xié)調(diào)。(附圖為宋文治的作品《萬壑松云圖》)
宋文治老師作品《云壑松風》
此幅《云壑松風》作品老師讓我拿回家,作為作業(yè)在畫室臨摹多日,在臨摹畫的過程中每次對筆墨都有奇妙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