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曉波的回答(43票)】: 山西人,在陜西生活過。這兩個地區(qū)的飲食乃至其他風俗文化有非常大的差別,但又有交叉。 我不太懂飲食,就拿我個人見聞來說點差別,首先面食的包含非常廣,主要說狹義的,也是家常吃的白面面條: 1、山西很多時候面和配的鹵是分開做的,接近于吃米飯炒菜的吃法,分別做好了之后再配在一起吃,而陜西很少有這么做,主要的兩個大類哨子面和油潑面,調味的和主食面,都是在做的過程中已經合體了,做出來是一個整體。 2、山西的面食非常重視面條本身的刀工、做法的精細程度,面本身的加工工藝也種類繁多,對面食本身更講究,會影響到口感,而陜西的飲食就粗獷的多,口味也重,更重視味道帶不帶勁,吃起來要的是那種快感。 3、上面有提到陜西辣出頭,山西酸出頭。這個不太準確,首先,陜西的面食是酸辣味的,但是這個酸辣也是做的過程中就加進來了,而山西確實不太吃辣,愛吃醋。但這個過程中是做好上桌以后自己倒醋。 4、因為山西人吃面是從湯里撈出來的白水面再配鹵或菜來吃,所以確實湯面很少。而陜西面食分為岐山哨子面和油潑面兩大流派,前者是湯面,后者算是干面,(biangbiang面約等于油潑扯面)。 廣義上的面食,那差別就更遠。山西人愛吃粗糧,蕎面、莜面是主要原料,如蕎面灌腸和碗禿(其實是一個東西,但做法不一樣),莜面饸饹(魚魚)、栲栳栳等等。另外山西還有一種面食,豆角燜面,接近于其他地區(qū)的鹵面。 而在陜西,廣義上的面食最有名的當然是羊肉泡饃,因為陜西回民比較多,這個是清真特色很重的面食。其他的饅頭、餅之類面食就不多講了。 另外補充,晉西南的飲食可能更接近關中特色,而陜北東部的飲食更接近山西。 在外地省市,相對正宗的陜西風味飯館雖不多,但還算常見,但山西風味的飯館,極少。 可以參考下維基百科的條目:山西面食 【李彥君的回答(8票)】: 首先我不是個廚子,無法從很專業(yè)的角度來對山西和陜西的面食做出比較和分析。其次,我也沒在陜西生活過,僅僅去過2次而已,對陜西的面食也說不出什么。以下只能從一個食客的角度,對吃過的一些面條的口感和視覺效果進行一些描述。 一切從一碗面條說起。 山西的面條和陜西的面條從直觀上來講就是碗中湯多湯少的區(qū)別。如果一碗面中湯很多,那八成是陜西的面條,反之,則是山西的。例如,西安的比昂比昂面,連湯帶水一大碗,呼嚕呼嚕吃完。而岐山臊子面湯水更多,有人自稱能吃十幾碗,其實一點都不夸張,因為碗里的面條基本就是一筷子的量。反觀山西的面條,干貨比較多,分量特別足。太原的打鹵面(也稱澆面),就是一碗實打實的面條,沒有一絲湯水,吃時在面上澆上事先做好的鹵子,鹵子有很多種口味,但卻是粘稠的類似于醬汁一樣的東西。大同刀削面和臨汾牛肉丸子面是“水”多一點,但一眼望去還是一碗面,而不是一碗“湯面”。 其次從面條的形狀來說,如果面條特別粗或特別細,那八成是陜西的,比如腰帶面和比昂比昂面,極寬,而岐山臊子面卻又細的像超市的掛面一樣。但如果面條形狀比較隨意,寬窄長短都比較適中,則八成為山西的。要說山陜相同的面條也有,就是山西運城的湯面,可能是因為河東地區(qū)向來受關中文化影響,所以飲食也比較靠近。 面條在山西人的生活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每一個地區(qū)都有讓當?shù)厝艘詾楹赖拿鏃l種類,而每一個人又對自己故鄉(xiāng)的面條有一種近似偏執(zhí)的挑剔。比如大同刀削面、忻州炒面、太原打鹵面和燜面、臨汾牛肉丸子面。在永濟我還吃過漿水面,是一種半發(fā)酵的東西,和酸奶異曲同工。曾經有一位忻州同學在食堂點了一份炒面,面拿到手里的時候撇撇嘴說,把東西炒成這樣,在我們縣是沒人會付錢的,而在我看來這份面和忻州當?shù)氐某疵鏇]有什么區(qū)別。而我的另一位臨汾的朋友則吃遍了太原的每一家牛肉丸子面店,同樣沒能有一家能讓她滿意。我的大學同學,在上海讀研一個學期,每次和我聊天的時候都說,最想吃的就是一碗大同刀削面。 額……覺得和問題扯得有點遠了,就到這兒吧。 【rockerwx的回答(3票)】: 主要回答一下晉南面食(主要指離陜西較近的運城),運城面食還是湯面較多,可能是地理原因離陜西河南較近。奇怪的是陜西臊子面是湯面但運城臊子面卻是更近似于澆面;油潑面在運城比較有名的是平陸牛肉油潑面,雖然多了牛肉二字口味卻與陜西油潑面大有區(qū)別,調汁會更多點,醋、醬油、香油等。平時多見的面(湯面):排骨面、雞塊面、酸湯面、扯面、羊肉燴面等;而干面(無湯)有:西紅柿雞蛋炒面、肉絲炒面、蛋澆面、炸醬面、干拌面等;當然不能不提在運城改革的大盤雞,大盤雞里用的面卻是饸烙面,一種圓且粗的機器壓出的面,大盤雞在運城很火的噢!運城的面與大體上講的山西面食有很大區(qū)別,傳統(tǒng)的山西面食多為刀削面,但運城卻多是手搟面;傳統(tǒng)的山西面食也涵蓋了粗糧面食但運城面食卻很少??傊轿髅媸持饕€是指傳統(tǒng)意義上的那種,但運城人更偏愛湯面。 【曹夢迪的回答(1票)】: 個人感覺口味上講陜西辣出頭,山西酸出頭。 【Vingia的回答(1票)】: @李彥君回答了山西的,那我來回答下陜西的。 因為父母是陜北人,我自小就吃陜北哨子面。首先哨子的一般是把各種材料切成特別小的小塊,來源就多種多樣了,有中午吃剩的菜肉、或是各種蔬菜,比如土豆、茄子、西紅柿等。作面之前要先熬哨子然后再煮白面或是掛面(白面是搟的,面條確實比較粗)煮出后先放到碗里,再倒入哨子,如果甜的話還可以再加。一般吃的時候都要就著咸菜吃,咸菜類型真的是多種多樣。雖然說不上湯比面多(可能是自家做面量比較足),但第一眼看起來真的是湯確實很多。 【宋鵬宇的回答(0票)】: 樓上都很專業(yè)。同意@李彥君 晉干陜湯 晉細陜粗 【周昱江的回答(0票)】: 我的感覺就是陜西的面還是大家想象中的面條;而山西的面是變著花樣地做成了菜。 初去山西的一定要注意了哇,什么炒灌腸啊、烤栲栳啊、面魚啊之類的都是面食啊有某有??! 一定不要像我一樣點了一桌子面食干瞪眼啊有某有。 【柏霄楊的回答(0票)】: 山西講究花樣 陜西吃的是分量 【高亮的回答(0票)】: 陜西人,現(xiàn)在在呼市。 這是對于我個人飲食風格來說,可能有些偏見,望諒解。 對于普通人在面館里吃的面條來說。 陜西以扯面,骨湯刀削面和油潑面為主。 在精細一點就是手搟面。 像什么岐山臊子面之類的精面條在平常吃飯很少吃的。 整個西安,寶雞也就是岐山這一代價錢在6塊到10塊不等。 面條大體的制作結構以豆丁菜(就是陜西人叫的素臊子,蘿卜土豆等切成?。?,臊子肉(油潑面直接潑油不放臊子。)大量綠葉菜,外加主食面條。而且都是干的,無湯。 因為我在呼市所以以這里的山西面食為標準,至于真的山西面條,我想也差不多吧。 這里以山西勾刀面,刀削面為主,精細一點炸醬面雞蛋面。 價位在8塊到12塊不等。 面條以面條為主,加一定量的肉末就行了。我樓下有以生意很好的山西勾刀面面館,每碗做成只放一片小白菜和一定量的香菜。 除過炸醬面全部都是湯面,對于我來說,味道比較淡清湯(這讓我想起從小吃華豐方便面的味道大概就是山西面條的味道吧。) 在你買面的時候老板會問你加什么,比如雞蛋,豆腐皮之類的。 不過這樣價錢會在加1.5~3塊不等。 對于我來說,讓我覺得兩者風格來說,山西面條吃面就是吃面吃菜就是吃菜,兩者是分開的。陜西面吃面的時候必須得菜多,在我的家鄉(xiāng),我見過無數(shù)次因為面里菜少吵架的。 我們一個同事是山西人,在家里做飯的時候,我們陜西人把菜放進去時候還會在加調料比如醋鹽味精之類的。而他只把菜一放就行了,我問他為什么不在加調料,他說菜的味道就可以了。這個很讓我汗顏,間接的也證明的陜西人的口味比較重。 說個一個比較意思的事情,我從家鄉(xiāng)把臊子拿過來,讓山西同事嘗了以后,他開玩笑說以后要娶一個陜西姑娘。 陜西面食走不出去最大的問題是味道太重,而且特別是岐山臊子面,特別只正兒八經在岐山吃,那是不準喝湯的,喝湯就表示你已經吃飽了。而湯會重新回鍋在撈上來,這是一陋習,所以正宗岐山臊子面被稱為口水面。但是岐山人認為這樣味道會更好,所以很多非岐山人去岐山是不吃臊子面的,但是我不怎么在乎,我覺得中國人笑印度人吃飯拉屎都用手,印度人笑中國人吃飯都吃的是自己的口水是一個概念。不過實踐是驗證真理的唯一標準,岐山面真的很好吃。 陜西人最大的特點就是吃臊子,讓我說臊子是萬能的。吃面,炒米飯,做湯,炒菜等等都可以加進去,不僅提味還會讓色澤更好。 還有辣椒,陜西人會把辣椒面直接用大量的熱油潑,這樣會把辣椒里的辣味破壞一部分保留香味。而我在呼市這邊吃面,他們的辣椒面里面油很少,并且是辣椒片,感覺是拿有少許的油拌了一下,吃起來甘辣。 原文地址:知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