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靂散 方劑來源 清.《隨息居重訂霍亂論》。 組成與用法 附子90克 吳茱萸90克 灶心土60克 木瓜45 克 丁香30克 絲瓜絡(luò)150克 上藥共為細(xì)末。每服6----9克,用人參湯送服,日服2—3次。亦可用飲片作湯劑水煎服,各藥用量按常規(guī)劑量酌減。 功效與主治 功能溫陽祛寒,和中化濕。主治陽虛中寒,腹痛吐瀉,轉(zhuǎn)筋肢冷,汗淋不渴,苔白,脈微欲絕。 現(xiàn)代臨床 常用于治療急性胃腸炎,嬰幼兒腹瀉等病癥。例如。 嬰幼兒腹瀉 本方加黨參、白術(shù)等,治療569例屬脾腎陽虛者。結(jié)果;痊愈450例,好轉(zhuǎn)64例,無效51例,惡化4例(《中醫(yī)雜志》1986年第7期)。 應(yīng)用要點(diǎn) 主要用于治療陽虛中寒,腹痛吐瀉轉(zhuǎn)筋之證。方用附子回陽救逆,并能祛除在里之寒濕,為主要藥物;合以吳茱萸、丁香助其溫中暖胃,散寒止痛;木瓜化濕舒筋;人參湯送服,能回陽氣于垂亡;諸藥合用,溫陽散寒,和胃化濕,使清濁相干,陰陽痞隔之象得以扭轉(zhuǎn),為其配伍特點(diǎn)。臨床應(yīng)用以上吐下瀉、汗淋肢厥、腹痛轉(zhuǎn)筋、苔白、脈微欲絕,為其辨證要點(diǎn)。 歷代方書中與本方同名者,尚有<溫病條辨》霹靂散,由桂枝、公丁香、小茴香、韭白、吳茱萸、青木香、川椒、降香、蓽澄茄、薏苡仁、草果、五靈脂、石菖蒲、檳榔、細(xì)辛、高良姜、烏薊、干姜、防己、附子、雄黃組成;功能回陽退陰;主治中燥吐瀉腹痛,甚則四肢厥逆,轉(zhuǎn)筋,腿痛,肢麻,起臥不安,煩躁不寧,甚則六脈全無,陰毒發(fā)斑,疝瘕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