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zhuǎn)載自luoyu5200《馮氏經(jīng)方的高頻方證》
慢性腎炎如何辨治
慢性腎小球腎炎簡稱慢性腎炎,臨床以水腫、蛋白尿、血尿、管型尿、高血 壓等為常見癥狀。根據(jù)病理診斷可分為系膜增殖性腎炎、膜性腎病、膜增殖性腎 炎、局灶性腎小球硬化及硬化性腎小球腎炎等。我國以系膜增殖性腎炎最多見。 本病多發(fā)于青壯年,也可見于其他年齡,病情多長年遷延不愈,多伴有腎功能減 退或發(fā)展為腎功能衰竭、尿毒癥,預(yù)后較差,宜早期診治。中醫(yī)治療本病有一定 特長,并不是一方專治,而是根據(jù)不同時期、不同癥狀用不同方藥。 一、外邪里飲表證實,祛邪利水炎可消 有關(guān)中醫(yī)治療慢性腎炎的研究報道很多,全國性學(xué)術(shù)會議也多次召開,普遍 認為,該病多屬“正虛邪實,脾腎損傷為主”,惜治療上多重于補虛,略于祛邪。 其實該病在古代即是常見病,古代醫(yī)家已積累了寶貴經(jīng)驗,最重視祛邪治療。如 《金匱要略?水氣病脈證并治篇》記載:“里水者,一身面目黃腫,其脈沉,小 便不利,故令病水,越婢加術(shù)湯主之?!甭阅I炎最常出現(xiàn)面目及周身浮腫,小 便不利,脈浮,口不渴或脈沉,口渴等癥,辨證當為表邪實而里飲盛,為越婢加 術(shù)湯的適應(yīng)證,藥用麻黃18g,生姜12g,大棗4枚,炙甘草6g,蒼術(shù)18g, 生石膏45g。本方適證應(yīng)用,不但能改善臨床癥狀,且能消除尿蛋白,改善腎功 P D F文 件使用 " p d f F a c t o試r用y版 本P r創(chuàng)建ow"ww .fineprint.cn 5 能,且不可視藥味少,藥平淡而妄加藥味、藥量,畫蛇添足。但如咳嗽、咽痛明 顯者,可加杏仁、桔梗、半夏等;尿血者,可加白茅根、阿膠、生地黃炭等,有 是證,用是方,經(jīng)方之旨也。又病不論長久、冬夏、春秋,皆可出現(xiàn)外邪實于表, 內(nèi)飲盛于里之證,治當解表利水祛邪為務(wù),且不可過早用補,閉門留寇。 二、外邪里飲表氣虛,固表利水治當時 慢性腎炎不論新久,又可常見四肢浮腫,下肢為重,自感身重,汗出惡風。 此也為外邪里飲之證,但表氣已虛,故治療以固表利水為法,宜用防己黃芪湯, 藥用防己12g,生黃芪15g,蒼術(shù)12g,生姜10g,炙甘草6g,大棗4枚。有 報道黃芪可消尿蛋白,這里的生黃芪是用于固表,與它藥配伍旨在利水祛邪實, 無表虛者當慎用之。如身疼、肢冷明顯者,可加茯苓、附子等。 三、血虛水盛病厥陰,養(yǎng)血利水正能康 當慢性腎炎浮腫不甚,而見乏力,腰背、胸脅酸痛,頭暈心悸,咽干心煩, 眠差多夢等癥,此表里邪不明顯,而現(xiàn)半表半里陰證,即為厥陰病兼見血虛水盛, 治以溫陽化飲,和解厥陰,養(yǎng)血利水,為柴胡桂枝干姜湯合當歸芍藥散的適應(yīng)證。 藥用柴胡12g,黃芩10g,天花粉12g,生牡蠣15g,生龍骨15g,桂枝10g, 干姜6g,當歸10g,白芍10g,川芎6g,澤瀉12g,茯苓12g,炙甘草6g。 如畏寒、肢冷、小便不利者,可加仙靈脾、川附子、益智仁等。 四、腎炎面容有特征,陽虛水泛是大宗 不論急性還是慢性腎炎,常可看到其特殊的面容,即皮膚萎黃,既不是貧血, 又不是黃疸,一望便知這是腎炎面容。中醫(yī)重視望診,在古代已有記載,如《金 匱要略?水氣病脈證并治篇》有:“里水者,一身面目黃腫”,正是形容腎炎患者 的面部、周身皮膚萎黃而同時浮腫的樣子。可惜西晉王叔和把“黃”改為“洪”, 后人又有不少附和者,造成后學(xué)費解、誤解。其實臨證者經(jīng)常看到腎炎面容,如 排除貧血證,再加問診、檢查,便可診斷為慢性腎炎。值得注意的是,這里的黃 腫并不同于黃疸證之多是濕熱,而是并見于虛、實、寒、熱之證,如前之外邪里 飲表實證、外邪里飲表虛證、血虛水盛少陽證等,更多見于慢性腎炎病久,四肢 浮腫、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腰膝酸軟、少腹不仁等癥,即呈陽虛水泛之證,治 療則應(yīng)溫陽化飲,宜用金匱腎氣丸加減。 以上是慢性腎炎常見的方證及治療大法,該病臨床表現(xiàn)虛實夾雜,復(fù)雜多變。 因正虛易受外邪,癥狀也就多變,治療也必隨之而改變。如因外感而出現(xiàn)鼻塞、 頭疼、身重時,則宜用大青龍湯;如外感出現(xiàn)咽疼、口苦、納差、心下痞等癥, P D F文 件使用 " p d f F a c t o試r用y版 本P r創(chuàng)建ow"ww .fineprint.cn 6 則宜小柴胡湯加生石膏、桔梗;如出現(xiàn)尿急、尿頻、口渴等癥,則宜與豬苓湯。 隨證治之,不能僅守一方,又慢性腎炎多有腎功能不全,用藥應(yīng)盡量減輕腎臟負 擔。治療本病辨證要準,用藥要精,多余的藥不論是攻還是補,對腎功能都是不 利的。 第五節(jié) 痹痛 【病例1】糖尿病動脈硬化 安某,女,77歲,2006年12月26日初診。糖尿病多年,伴手指麻木已經(jīng)兩 月余。經(jīng)中西醫(yī)治療未愈?,F(xiàn)雙手手指都麻木,口中和,舌暗苔薄白,脈弦細寸 微浮,言語低微。 這個病人由于見證為太陽表虛,所以無內(nèi)熱之象,病仍在表,屬太陽兼瘀血。 選用黃芪桂枝五物湯為主,因癥輔以活血痛絡(luò)的地龍、雞血藤等。 生黃芪15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炙枇杷葉10克,防己10克,威靈仙10 克,當歸10克,生姜10克,大棗4枚,廣地龍10克。 二診,服上藥七劑,手指仍麻木,口中和,舌暗淡苔薄白,脈弦細。 仍用前方化裁:生黃芪15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防己10克,威靈仙10 克,當歸10克,廣地龍10克,川芎6克,附子10克,雞血藤15克。 三診,這次雙手麻木顯著減輕,仍感發(fā)脹,自覺眼睛發(fā)蒙,口中和,苔薄白, 脈弦細。 仍宗前法,與黃芪桂枝五物湯法:生黃芪15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防 己10克,車前子15克,當歸10克,廣地龍10克,川芎6克,附自10克,雞血藤 15克,菊花10克。 按:糖尿病是現(xiàn)在臨床的一種常見病,病因病機病態(tài)十分復(fù)雜,本例由于影 響到了末梢神經(jīng)和血液的代謝,所以表現(xiàn)為手指麻木等證,中醫(yī)診治疾病最主要 P D F文 件使用 " p d f F a c t o試r用y版 本P r創(chuàng)建ow"ww .fineprint.cn 24 的是要辨證論治。 備注:黃芪類方在現(xiàn)代的應(yīng)用中,多主張大量,常常在50克以上,甚至有用 到幾百克的。但是馮老師必辨認有表虛者方用之,由方證入手,隨證治之,并沒 有用太大的劑量而收到很好的療效。所以臨床還是以方證相應(yīng)為治療準則,對于 臨床用藥劑量有逐年增大的趨勢,有重新思考的必要。 【病例2】股骨頭無菌性壞死 高某,女,33歲,2004年6月6日初診。該患十年前患有牛皮癬,久治不愈。 后來使用激素進行治療,病情曾一度緩解,后又復(fù)發(fā)。二年前發(fā)現(xiàn)腰髖等處關(guān)節(jié) 疼痛拘攣,不敢活動,經(jīng)診斷,屬于股骨頭無菌性壞死,在當?shù)囟嗉裔t(yī)院治療未 效。現(xiàn)雙側(cè)腰髖疼痛,關(guān)節(jié)活動受限,下肢無力,連走路都很困難,病者異常痛 苦。詢之常有口苦口干,手足發(fā)冷等四逆癥狀,且心煩,性急,身體羸弱,大便 溏薄,有時也便秘,苔白膩,脈弦細。 綜合分析病在半表半里,屬厥陰血虛夾瘀,與柴胡桂枝干姜湯和當歸芍藥散: 柴胡12克,黃芩10克,桂枝10克,炙甘草6克,花粉12克,干姜6克,生龍牡各 15克,當歸10克,川芎6克,白芍15克,蒼術(shù)15克,澤瀉18克,茯苓15克,補 骨脂10克,防風6克,荊芥6克。 二診,服上方14劑,乏力有所減輕,大便轉(zhuǎn)干,心煩、性急愛發(fā)脾氣等也有 減輕,但腰髖部位仍疼痛,現(xiàn)口干,舌苔白,而根部略黃,脈細弦微數(shù)。 病仍在厥陰,當有方有守才能減輕病情,與上方續(xù)服:柴胡12克,黃芩10 克,桂枝10克,炙甘草12克,花粉12克,生龍牡各15克,當歸10克,川芎6克, 赤白芍各15克,蒼術(shù)15克,澤瀉12克,茯苓12克,十大功勞葉12克,赤小豆15 P D F文 件使用 " p d f F a c t o試r用y版 本P r創(chuàng)建ow"ww .fineprint.cn 25 克,白蒺藜10克。 三診,增量芍藥后,加減服用上藥約半年,病情一直很穩(wěn)定,現(xiàn)在勞累后有 時腰髖仍然疼痛,下肢無力,四逆,口微干。 屬柴胡桂枝干姜湯合當歸芍藥散方證,與上方加味為散服:柴胡50克,黃芩 50克,花粉60克,生龍牡各30克,桂枝50克,干姜60克,當歸60克,白芍50克, 川芎50克,蒼術(shù)60克,澤瀉50克,茯苓50克,炙甘草50克,仙靈脾60克,骨碎 補60克,狗脊60克,荊芥30克,防風30克,白蒺藜60克。用法:取上20味中藥, 共研為細散,再兌入血竭粉20克,研勻,水泛為丸,如綠豆大小,溫水送服,一 日兩次,一次5克,服藥期間忌生冷、辛辣等物,并注意防寒保暖,勞逸適度。 結(jié)果:斷續(xù)服用湯藥和藥散約2年,腰髖疼痛消失,可以正常的生活勞動, 而且牛皮癬也被控制。后經(jīng)拍片,顯示雙股骨、脛骨,骨密度增加。 按:無論外感、內(nèi)傷還是雜病,從六經(jīng)辨證入手都是可以的,而且療效較優(yōu)。 所以張仲景立方垂法,傳承萬代,是不拘于外感、內(nèi)傷等后世分類的。如此疑難 重證,取用臨床極其平淡的方藥,能夠收到如此的療效,是患者之幸。也是醫(yī)家 所高興的,其結(jié)果沒有什么懸念,主要就是辨準了方證。 【病例3】慢性關(guān)節(jié)炎 孫某,男,38 歲。素有肝炎,一直未愈。最近兩年發(fā)現(xiàn)雙膝關(guān)節(jié)疼痛,與 天氣無多大關(guān)系。服了許多祛風濕類藥,不但無效反而有日漸加重的趨勢。現(xiàn)證 見肌肉消瘦、面色萎黃、大便稀溏、腰酸膝痛、痛處發(fā)熱、體倦身重、舌淡苔白、 脈沉細軟等。 因素有肝炎,體質(zhì)上表現(xiàn)肝郁血虛、濕熱阻絡(luò)等病態(tài)。 P D F文 件使用 " p d f F a c t o試r用y版 本P r創(chuàng)建ow"ww .fineprint.cn 26 此屬血虛濕停之象。 與當歸散養(yǎng)血除濕熱,并加地龍清熱通絡(luò)、木瓜利濕。 當歸15 克、 白芍35 克、 川芎5 克、 黃芩12 克、 蒼術(shù)20 克、 地龍 20 克、 木瓜15 克。 二診:半月后,疼痛大減,痛處已不覺熱。但仍___________酸重乏力。早晨口苦,胸肋 發(fā)脹。 在當歸散養(yǎng)血除濕的基礎(chǔ)上加柴胡、茯苓、柏子仁,柔氣祛濕。 仍宗前方化裁:當歸15 克、 白芍25 克、 川芎5克、 黃芩10 克、 蒼術(shù) 15 克、 地龍15 克、 柴胡5克、 茯苓15 克、 柏子仁20 克。 三診:上方又服二十余劑,疼痛與肋脹皆有減。 因余邪未清,呈血虛水盛,上熱下寒之證,故以柴胡桂枝干姜湯與當歸芍藥 散的復(fù)合方,制成散劑,小量長期服用,以收全功。 與柴胡桂枝干姜湯合當歸芍藥散:當歸10 克 、 白芍20 克 、 川芎5克、 黃芩10 克 、 白術(shù)15 克 、 柴胡10 克、 桂枝5克 、 茯苓15 克、 牡蠣15 克、 干姜5克 、 桑枝20 克。共研細末,每服3克,一日3次。 結(jié)果:兩個月后不但關(guān)節(jié)炎再沒發(fā)作,而且經(jīng)化驗肝炎也好了。 第四節(jié) 頭痛 【病例1】外感頭痛 劉某,男,28歲,1980年4月11日初診。頭痛發(fā)作已經(jīng)10多天。大概本月初 午休時,因不慎感染風寒而發(fā)病,頭痛劇烈,自己服藥無效,于是到本單位醫(yī)務(wù) 室就診。經(jīng)服止痛片、維生素、清眩片等仍無療效。昨晚疼痛加劇,遂來門診治 P D F文 件使用 " p d f F a c t o試r用y版 本P r創(chuàng)建ow"ww .fineprint.cn 19 療。詢問得知平素就有高血壓及吸煙史,亦偶有頭痛。其人面色紅潤,雙眼角處 可見有少量黃色分泌物,質(zhì)干粘,鼻下有一小癤,視診見咽壁發(fā)紅,扁桃體二度 腫大,血壓是135/90毫米汞柱??淘\頭痛、惡心、鼻塞、咽痛、咳吐黃痰,口 苦不思飲水,大便調(diào)和,小便略黃,舌苔白,舌邊及尖略紅,脈象弦滑,屬于上 呼吸道感染。 本病初感于寒,又因素體陽熱有余(這從面色和眼眵等處可以斷定),所以 在表的時間很短。經(jīng)服用止疼藥仍然頭痛,說明單純止痛還是不行的。 在本門診,經(jīng)過診察可見有口苦、咽干、目眩、頭痛等少陽證; 同時舌紅、脈弦滑,已兼陽明里熱; 證現(xiàn)少陽陽明。 所以當用小柴胡湯加石膏、辛夷、桔梗等治療。 因二便調(diào)和,所以不至于用大柴胡或柴胡加芒硝湯。 與小柴胡加桔梗石膏湯:柴胡15克,黃芩10克,黨參10克,半夏12克,炙 甘草6克,生姜10克,辛夷10克,大棗4枚,生石膏45克,桔梗10克。 二診,服上藥三劑后,頭痛等病苦如失,休息調(diào)養(yǎng)而愈。 備注:見證知虛實也是很主要的,這樣使邪從少陽而解,并不傷正,所以療 效很好。 柴胡加石膏桔梗湯在臨床上應(yīng)用很廣泛,被馮世綸老師稱為“日常應(yīng)用的良 方”。多見小柴胡湯證而見口干舌燥,或咽疼,或排痰困難者。外感表解而燒不 退者多現(xiàn)本方證。對發(fā)熱,不欲飲食而口苦,頭痛者有捷效。另外,小兒肺炎、 腮腺炎、淋巴腺炎、急性睪丸炎等也?,F(xiàn)本方證,見證治之,常收奇效。 P D F文 件使用 " p d f F a c t o試r用y版 本P r創(chuàng)建ow"ww .fineprint.cn 20 【病例2】鼻竇炎 趙某,男,4歲,2005年11月14日初診。患兒素體略弱,西醫(yī)診為免疫力低 下,經(jīng)常反復(fù)上呼吸道感染,服用轉(zhuǎn)移因子、球蛋白等,體質(zhì)無改善。最近幾個 月鼻塞、流黃濁涕,起初以為感冒,后經(jīng)西醫(yī)權(quán)威醫(yī)院拍片,診為副鼻竇炎,現(xiàn) 證見頭痛、以前額及雙顳太陽穴等處為甚,呈悶痛感,口干、大便干、約2-3天 一次,發(fā)病期間伴有輕微咳嗽,咯少許黃痰,舌略紅,舌苔白膩,脈細而寸滑。 本例病人因體質(zhì)虛弱,有人會認為是虛癥。 我們分析: 但病仍在表,且為陽證。 辨為大青龍湯證,因夾有痰濁,所以馮老合用苡仁敗醬散。 頭痛、鼻塞、流黃濁涕,口干等為大青龍湯和苡仁敗醬散證, 乃太陽蘊熱,兼及陽明,與大青龍湯合苡仁敗醬散:生麻黃6克,桂枝6克, 杏仁6克,清半夏10克,生苡仁12克,敗醬草12克,桔梗6克,天竺黃10克,炙 甘草6,牛蒡子6,白術(shù)10克,生石膏45克,大棗3枚。 二診,服上藥三劑后,頭痛無,鼻塞已,患者特別高興。但仍咳,且有少量 黃痰,便略干,舌苔白,已不膩,濁氣有清化之機,診脈細緩。 頭痛無,表證解;但仍咳,因為沒有大青龍證,所以不能再繼續(xù)服用上方。 屬表解里未和,與半夏厚樸湯加味下氣散飲:半夏10克,厚樸6克,蘇子6 克,炙甘草6克,茯苓10克,炙枇杷葉6克,桔梗6克,天竺黃10克,訶子肉6克, P D F文 件使用 " p d f F a c t o試r用y版 本P r創(chuàng)建ow"ww .fineprint.cn 21 杏仁6克,川貝5克,牛蒡子10克。結(jié)果:上藥服三劑,諸癥痊愈。 鼻竇炎、鼻炎,久治不愈,很多都是因為表未解,但解表不是意味就用蒼耳 子、白芷等即可,最主要的是要辨方證,馮老于仲景之書研究有年,所以臨床多 用經(jīng)方進行治療。 【病例3】右眼球后視神經(jīng)炎 杜某,女,58歲,1978年6月1日初診。該患頭痛已有20年,有時伴有惡心、 嘔吐及頭暈、口苦。1963年因病情加重,于是到中國中醫(yī)研究院廣安門醫(yī)院就 診。當時診斷為右眼球后視神經(jīng)炎,而且部分視神經(jīng)已經(jīng)萎縮。經(jīng)治療沒有太大 改善。1972年6月在協(xié)和醫(yī)院進行了顱咽瘤手術(shù)(6月7日拍片印診考慮有鞍區(qū)占 位性病變),手術(shù)以后仍然經(jīng)常頭痛,只能服“凡拉蒙”止痛,77年5月突然在 家出現(xiàn)抽風,四肢攣縮,表情痛苦。現(xiàn)證見劇烈頭痛,右目已經(jīng)失明,左側(cè)眼睛 疼痛更甚。 因有嘔吐、口苦,所以辯為少陽; 痛時四逆,要考慮病有轉(zhuǎn)向厥陰的可能; 因病在半表半里,且有由陽轉(zhuǎn)陰之態(tài)勢。所以取小柴胡湯為法,并加石膏、 吳茱萸這一對藥,寒熱并用,相反相成。與小柴胡加石膏、吳茱萸一試:柴胡12 克,黃芩10克,半夏10克,黨參12克,生姜10克,紅棗4枚,生石膏45克,吳茱 萸10克。 二診,82年7月13日,據(jù)述服前藥一劑頭暈停止,頭痛也有所減輕,因工作 忙,所以后來一直斷斷續(xù)續(xù)服用上藥。但近期目疼劇烈,診見面色青暗,惡心, 欲嘔,舌質(zhì)暗,苔根膩,舌尖無苔。 P D F文 件使用 " p d f F a c t o試r用y版 本P r創(chuàng)建ow"ww .fineprint.cn 22 仍在少陽且證兼瘀血。 與小柴胡湯并合桂枝茯苓丸:柴胡12克,桂枝12克,白芍12克,黃芩10克, 半夏10克,黨參12克,生姜10克,紅棗4枚,生石膏45克,吳茱萸12克,茯苓 15克,丹皮12克,桃仁10克。 上藥服兩劑,眼痛就減輕,大便亦隨之好轉(zhuǎn),頭痛減;效不更方,又服25 劑,病情基本穩(wěn)定。 按:該患病情遷延數(shù)年,而且由此而喪失右眼,不可謂不疑難,而馮老幾包 小中藥下去,就能控制病情,真可謂是技高一籌。設(shè)想如果能在發(fā)病之初就用中 藥辨證治療,當不會飽受這許多的痛苦,更不會喪失右眼。本案取效的關(guān)鍵就是 定六經(jīng)、辨方證。 【病例4】偏頭痛 姜某,女,32 歲。頭痛發(fā)作數(shù)月,偏于左顳側(cè)。痛時欲以手擊頭部。自言 今夏天氣炎熱,常常暴飲冰水后于背陰處納涼,致使入秋之后便發(fā)生頭痛。起初 因病情較輕,并未在意,后來即使服用鎮(zhèn)痛藥也很難緩解。今日慕名求先生一診。 現(xiàn)證見:左頭痛,伴眉棱骨疼痛,晨起有惡心感。手腳發(fā)涼,面色恍白,精神不 振,容易氣短??诟缮亠?,小便清頻,有時腹痛,伴有腹瀉。舌質(zhì)淡紅,舌苔薄 白,脈沉細弦。 根據(jù)上證,先生辨為少陰寒虛,里飲內(nèi)停。 予真武湯溫陽除飲:黑附片15 克、 茯苓30 克、 白術(shù)20 克、 白芍藥20 克、 蒼術(shù)15 克、 生姜15 克。 結(jié)果:服藥僅三劑頭痛便止。 P D F文 件使用 " p d f F a c t o試r用y版 本P r創(chuàng)建ow"ww .fineprint.cn 23 因手足不溫繼以真武湯加當歸、細辛、吳茱萸等又服了三包,諸病方痊。
【病例1】氣管炎 P D F文 件使用 " p d f F a c t o試r用y版 本P r創(chuàng)建ow"ww .fineprint.cn 27 王某,女,58歲,2007年1月8日就診。曾因外感后乏力、便干,服用柴胡 桂枝干姜湯合當歸芍藥散加淡蓯蓉七劑而愈;后遺心悸、舌灼熱等證與炙甘草湯 半月遂平。 近幾日感冒,來診證見咳嗽,頭痛,口干思飲,有少量白稀痰,舌苔白,脈 浮細弦。 病在表(太陽),屬太陽夾飲。 與桂枝加杏子厚樸湯合半夏厚樸湯: 半夏厚樸湯是降逆化痰的代表方,臨床用于痰飲氣結(jié)所致的咽癢、咳逆、胸 滿療效十分顯著。 桂枝10克,白芍10克,半夏15克,生姜15克,茯苓12克,厚樸10克,杏仁 10克,炙甘草10克,蘇子10克,桔梗10克,炙枇杷葉10克,浙貝母10克,訶子 肉6克,牛蒡子10克。 二診,三劑后,頭痛已,仍有咽癢,咳嗽,但痰不多。 乃表解里未和,與半夏厚樸湯法調(diào)理: 半夏厚樸湯為溫化痰飲、降逆理氣的代表方。 清半夏15克,厚樸10克,蘇子10克,茯苓12克,生姜18克,射干10克,訶 子肉6克,遠志10克,杏仁10克,炙甘草10克,炙枇杷葉10克,桔梗10克。 按:病邪初感,以在表的機會為多,但兼夾變證尤多,故仲景原書諄諄告戒, 反復(fù)辨證。本例屬外邪夾飲,所以必須在解表的同時兼化其飲,如書中五苓散、 真武湯、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shù)湯等皆是此類,臨床需留意。 P D F文 件使用 " p d f F a c t o試r用y版 本P r創(chuàng)建ow"ww .fineprint.cn 28 【病例 2】急性呼吸道感染 宋某,男,59歲,2007年1月15日初診。感冒后咳嗽、口苦、咽干,胸滿悶, 咯黃痰,口服板藍根沖劑、急支糖漿及各種抗生素等,但療效不明顯,大便已經(jīng) 3日未行。舌白膩厚,脈弦細略數(shù)。 舌白膩厚,胃內(nèi)有濁氣之明證。 此少陽欲變陽明也。 與小柴胡加芒硝湯法:柴胡24克,黃芩10克,黨參10克,炙甘草6克,清半 夏15克,大棗4枚,生姜15克,芒硝12克(分沖),桔梗10克。 二診,上藥服一煎,大便即通暢,服完一劑,胸滿悶、口苦等顯減,咳嗽也 減少,唯下肢略乏力,苔白根略膩,脈象弦細。 仍在少陽。 見下肢乏力,于是加白術(shù)、陳皮既可化痰,又可益氣。 與前方加減:柴胡15克,黃芩10克,黨參10克,炙甘草6克,清半夏15克, 大棗4枚,生姜10克,生石膏45克,陳皮30克,白術(shù)15克,萊菔子10克,桔梗 10克。結(jié)果:又服兩劑,諸證皆平。 按:咳嗽一癥,臨床最為復(fù)雜。一些醫(yī)家往往慣用麻、杏、桑、貝等止咳化 痰的套藥,但收效者甚少。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辨證不確切,方藥不對證。 按:從治療過程來看,柴胡這味藥的劑量隨著病癥的變化是較大,這也是值 得我們臨床醫(yī)生推敲的。 P D F文 件使用 " p d f F a c t o試r用y版 本P r創(chuàng)建ow"ww .fineprint.cn 29 【病例3】支氣管炎 金某,男,34 歲,1984 年10 月5 日就診。咳嗽、咳痰兩月余。患者兩月 前往新疆旅途后出現(xiàn)發(fā)熱惡寒、咳嗽、咳痰等癥,就診于某醫(yī)院急診,診斷為“急 性支氣管炎”,經(jīng)西藥退燒、抗感染等對癥治療,熱退,但遺留有咳嗽癥狀。前 醫(yī)予清熱宣肺藥數(shù)十劑,甚則一天服2劑亦不效,后慕名而找馮老診治。癥見: 咳嗽、咳痰,痰色白,咽中干,不欲飲,惡寒無汗,鼻塞、頭痛,精神差,全身 疲乏無力,躺在床上,不想移動,舌質(zhì)淡,苔白膩,脈沉弦。 該患者病至兩月余,雖然有咳嗽、咳痰,但仍有鼻塞、頭痛、惡寒、無汗等 表證。故首先判定患者的病位在表。 而其病性,根據(jù)《傷寒論》第7 條:“病有發(fā)熱惡寒者,發(fā)于陽;無熱惡寒 者,發(fā)于陰。”分析,該患者無發(fā)熱、煩躁、口渴等陽性證,而僅有惡寒精神差、 全身疲乏無力等陰性證,又見口干不欲飲,故辨證為少陰病挾飲。 予麻黃附子細辛湯:麻黃6g,附子6g,細辛6g。1 劑,水煎服。結(jié)果: 患者服完第一煎半小時,覺心跳劇烈,后全身微汗出而痊愈。 值得注意的是,該患者服完藥后,出現(xiàn)了一時的心跳劇烈之癥,此是胡希恕 先生反復(fù)講到的服藥瞑眩狀態(tài)。瞑眩是久病不愈服藥后發(fā)生效驗的反應(yīng),看似驚 人,少時即好,而且所患之病必隨之而愈。故《尚書?說命》曰:“若藥弗瞑眩, 厥疾弗瘳”。 【病例4】支氣管炎 段某,男,5 歲。2004 年12 月2日就診。家長告知患兒自2001 年春季患 感冒之后,每逢冬春季節(jié)較易感冒,咳嗽難愈,近日又感冒,咳嗽、鼻流清涕、 P D F文 件使用 " p d f F a c t o試r用y版 本P r創(chuàng)建ow"ww .fineprint.cn 30 時喘,服用阿莫西林、琥乙紅霉素等抗菌藥,效果均不佳。尤其服用琥乙紅霉素 后,嘔吐,停藥后,嘔吐漸止,但仍咳,時喘,吐白痰,汗出惡風,西醫(yī)診斷為: 支氣管炎,苔白,脈弱。 患者素有咳喘之痰,而病為太陽表虛證,當桂枝湯原方加厚樸、杏子?!秱?/span> 寒論》第18 條:“喘家作,桂枝加厚樸杏子佳”。厚樸、杏子宣降肺氣止咳定喘。 用桂枝加厚樸杏子湯治之。處方: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6g,杏仁 10g,厚樸10g,生姜10g,大棗4 枚。結(jié)果:上方每劑服用一天半,連服三劑 后,咳喘減輕,又繼服六劑,諸癥消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