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zhuǎn)載自網(wǎng)易潮河邊人的日志《中國山水畫皴法》
范寬 谿山行旅圖 |
一、何謂皴法
所謂的「皴法」指的是:中國古代畫家將對山石紋理的觀察剖析研究和綜合整理后,用筆墨把感受的意象,巧妙的表達出來的一種技法。畫家把山石的紋理感受,經(jīng)由毛筆巧妙的傳達出來,使觀者亦起共鳴的藝術(shù)過程,就是山石紋理與筆墨的一種組合。 |
二、皴法起源
由于敦煌的發(fā)現(xiàn)和考古的發(fā)掘,唐代可說是人物畫的天下,山水畫一點也沒成熟,只能給人物畫裝點些背景用之,在這種情況下談不上什麼『皴法』,據(jù)推測大慨是在五代北宋之際,紀(jì)元后第十世紀(jì)這段時間內(nèi),北宋時代的兩幅山水鉅作:范寬的谿山行旅圖和燕文貴的溪山樓觀圖,這兩幅畫上的雨點『皴法』十分成熟,已為山水畫的『皴法』發(fā)生指定了最晚的時代下限。那就是說,從畫蹟上的證明,『皴法』之始,不得早于唐,不得晚于北宋,從中國的歷史上說,『皴法』之發(fā)生,當(dāng)在所謂的五代時光。 第一次說出『皴』字要算是北宋的畫家,而且是與『擦』字聯(lián)壁形成一個技法上的新名詞?,F(xiàn)代的『皴法』,多指線條的結(jié)組,如披麻皴、解索皴之類?!翰痢粍t是另一種銳筆橫臥的技法。 |
三、皴法演變
在五代、北宋時,巨然和尚在他的秋山問道圖上用披麻皴、范寬的谿山行旅圖用雨點皴。雨點皴以點擢為主,很可能既是韓拙所謂的點錯皴(有點像小斧劈皴)。 『有橫皴者』既有橫皴,理當(dāng)也有直皴,峰頭直皴而下,是其得意處也,皴法的成長由捐捐細(xì)流,漸漸匯為江河,在巨然、范寬時,雖已有披麻、雨點之形實,但那是由畫家對山川貌體直悟而得,連郭熙自己都不曾給早春圖以云頭皴之名,他雖第一次以畫家身分拈出了皴字名稱,但是仍和擦字聯(lián)用,其技法的區(qū)分,還是待后世藝術(shù)鑑賞家的命名才逐漸成立。 元代的皴法又新宗林立,趙孟頫在鵲華秋色上用解索皴,黃公望在富春山居卷上把披麻皴發(fā)展成為正宗模式,高克云在云橫秀嶺上用米點皴,王蒙在秋山草堂、深林疊章上用牛毛皴,在具區(qū)林屋上用骷髏皴,倪云林在小山竹樹、紫芝山房上用折帶皴,一加統(tǒng)計,在北宋韓拙山水全集上皴法只有五種,到了元代,已有十種之多。 |
巨然 秋山問道圖 |
王蒙 具區(qū)林屋圖 |
郭熙 早春圖 |
黃公望 富春山居圖 |
四、皴法種類
披麻皴、亂麻皴、雨點皴(芝麻點皴)、小斧劈皴、大斧劈皴、長斧劈皴(雨淋墻頭皴)、云頭皴、泥裡拔釘皴、拖泥帶水皴、礬頭皴、亂柴皴、彈渦皴、鬼皮皴、骷髏皴、馬牙皴、荷葉皴、牛毛皴等。 張大千先生畫譜說:『畫山最重皴法,古人有種種名稱,祇不過就其所見的山水而體會山來,應(yīng)該用那種皴法傳出,那所見的形狀如何,逐名叫某某皴,非用此皴法不可,如北苑用披麻,因為江南的山,土多于石;又因為要畫林木蓊鬱,自宜于用這種皴法。范華原畫北方的山川,太行王屋,石多過土,地也高亢,草苔也稀少,自然宜用泥裡拔釘、鬼面這些皴法。設(shè)使二公皴法互相變換,又成何面目?所以畫山水畫不必拘泥皴法,祇要看適合某一種,就用某一種皴法?!灰谎缘莱鲴宸ㄖ褂糜陟`活運用,巧妙的活用,才是畫畫者,應(yīng)了解的。(參見李霖燦《山水畫皴法.苔點之研究》) |
大斧劈皴 |
小斧劈皴 |
牛毛皴 |
米點皴 |
卷云皴 |
折帶皴 |
長披麻皴 |
短披麻皴 |
雨點皴 |
鬼面皴 |
點子皴 |
馬牙皴 |
荷葉皴 |
解索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