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是長沙的母親河,它滔滔南來,汩汩北去,過昭山而進入長沙城,過麓山腳下經(jīng)三汊磯又轉(zhuǎn)向西北,至喬口而出望城縣,再過岳陽入洞庭。湘江流經(jīng)長沙市境約30公里,兩岸赤壁如霞,白砂如雪,垂柳如絲,檣帆如云,構(gòu)成山水洲城長沙沿江的綺麗風光。
長沙湘江風光帶南起湘江黑石鋪大橋,北至月亮島北端,長約30公里。湘江風光帶始建于1995年,歷時15年至2010年底基本建成。湘江風光帶以休閑長廊和雕塑為主景,配以形式各異的小廣場、景觀小品、燈光亮化等配套設(shè)施,組合種植了多品種喬木和灌木,充分展現(xiàn)了湖湘自然風光和湘江兩岸相互映襯的獨特景色。長沙湘江風光帶精華標段北起碧湘門,南至勞動西路口,全長380米。很好地做到了從杜甫江閣到盛唐時期中國傳統(tǒng)園林的華貴、大氣、自然、古樸的和諧過渡。景觀內(nèi)容從北往南分別為碧湘門廣場、仿古亭臺走廊、中心廣場、假山式戲水池、靈官渡廣場,達到了“移步易景、情景交融”的古樸園林景觀效果。廣場及園路貼畫以色彩絢麗的自然石為主,小面積使用青石板、青石片、雨花石等,配以小青磚、木質(zhì)鋪地;亮化部分有庭院燈、草坪燈、地埋燈、投光燈、輪廓燈等,選型古典、自然;綠化部分以自然配置為主,特別種植了杜甫喜歡的楓香、重陽木等,以配合杜甫江閣的建設(shè),并別出心裁地在每個景點栽種特色花木,如栽種的梅花就襯托了詩人的詩情畫意,冷風傲骨。在品種搭配上大膽創(chuàng)新,采用棕竹、水竹、睡蓮、楊柳等營造自然水景,洋溢著中國傳統(tǒng)園林的古樸風格,給市民以耳目一新的感覺。
湘江風光帶環(huán)境優(yōu)美,是游人觀光和市民晨練、晚游的好去處。風光帶杜甫江閣區(qū)段已成為長沙最大的市民公園,“五一”、“十一”長假期間,每天游客為5~8萬人,平常日子每天游客為2~3萬人。2004年11月,經(jīng)國家水利部評審,湘江風光帶被正式批準為“國家水利風景區(qū)”,在保證防洪的同時,還充分體現(xiàn)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發(fā)展。
橘子洲大橋以南風光帶夜景
湘江大道風光帶
湘江風光帶
湘江風光帶園景
2002年,長沙市政府決定在湘江風光帶建杜甫江閣,以繼承和發(fā)揚
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銘記為祖國文化和湖湘文化作出貢獻的先人
杜甫江閣
杜甫長沙詩作
文津渡,又叫“朱張渡”,位于天心區(qū)上六鋪街與中六鋪街相接處的湘江邊。宋乾道三年(1167)理學大師朱熹、張拭來往講學于岳麓、城南兩書院時,從此過渡,因此得名
理學大師朱熹和張拭
2009年12月26日是毛澤東誕辰116周年的日子,湘江橘子洲
毛澤東青年藝術(shù)雕塑正式揭幕
毛澤東青年藝術(shù)雕塑高32米、長83米、寬41米,基座3500平方米,由8000多塊
采自福建的花崗巖石拼接而成,總重量約2000噸,由著名雕塑家黎明創(chuàng)作
2009年5日1日集中湖湘文化精華的湘江賦刻石廣場建成,以三塊巨石為主體,
再配置108塊歷代名人詩賦刻石
著名書法家李鐸將軍題湘江賦刻石
第一塊刻石是屈原《九歌·湘君》,象征湖湘文化的發(fā)端
第一百塊刻石是毛澤東《沁園春·長沙》,象征湖湘文化的傳承
四羊方尊,商朝中晚期青銅禮器,祭祀用品,是中國現(xiàn)存商代青銅器中
最大的方尊,高58.3厘米,重近34.5公斤,1938年出土于長沙寧鄉(xiāng)縣湘江支流溈水岸邊,現(xiàn)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
鳳凰圖案的雕塑是從馬王堆漢墓的漆器圖案變化而來
風帆廣場夜景
風光帶焰火晚會
湘江-橋--橘子洲大橋
湘江橘子洲大橋觀光游輪碼頭
湘江二橋--伍家?guī)X大橋
現(xiàn)代銅雕-騎電動車的少女
現(xiàn)代銅雕-玩電腦的女孩
中國象棋廣場
馬王堆漢墓圖騰柱
和平廣場
杜甫長沙詩
杜甫長沙詩
湘女石
文化柱石
滾滾湘江東逝水,流不盡湖湘文化淵遠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