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
咨詢就像是燈塔一樣,在大霧籠罩的海面上給那些迷惘中的人指引方向,至少在你不知道未來在哪的時候告訴你該怎么努力。所以很多人就向著那束光亮一直前進,什么都不想,以為越接近那個地方就會離幸福越近。但是其實當你真的走近了,看清楚了也想明白了,我覺得,咨詢真的就是燈塔而已,它不是彼岸。 其實你想要讓自己提高的知識、技巧、能力、素養(yǎng),在你這么辛苦的一路上都已經(jīng)收獲到了。而且更重要的是,咨詢的存在讓你一直都知道該怎么使勁怎么拼命,永遠都給你一個目標和一線希望。
Part 0 寫在前面 現(xiàn)在是2013年12月底,漫長而擾人的求職季終于結(jié)束了?;厥卓纯催@次又號稱“史上最艱難求職季”和尤為慘淡的咨詢行業(yè),不免感慨萬分。在這段時間里,我見過了太多的面試官,認識了太多的小伙伴,也產(chǎn)生了太多的感悟與思考。有時候覺得,求職季就像高考一樣,真的是人生寶貴而難得的經(jīng)歷。痛苦么?確實痛苦。但是值得,也讓人足夠有成長。早就許諾自己也許諾小伙伴,在這一切結(jié)束之后,要把自己這么長的求職時間以來學到的東西、獲得的經(jīng)驗全都寫下來,讓學弟學妹們參考,那就是這篇文章啦。
在正式內(nèi)容開始前我還是必須要聲明一句話:本文絕非炫耀貼。我也從來沒有覺得自己是怎樣的牛人。和很多前輩一樣,我只是一個勤勤懇懇想從自己的專業(yè)跳出來的清華工科男,希望我的思考、經(jīng)驗、教訓能夠?qū)Υ蠹矣杏?。正因為自己是“跳”出來的,是不按“正軌”走路的,所以我比一般人要?jīng)歷更多的思考。我不會教導任何人follow我的路,也絕對不認為我走的路就是對的,適合每個人的。但無論如何,我愿意把我的故事一五一十地寫下來。希望你可以從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我的感悟為你所用。 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把我大學以來全部的咨詢行業(yè)求職相關的經(jīng)歷、心得、體會,包括所有犯下的錯誤,和對所有咨詢行業(yè)的理解,全都寫下來,供各位分享。希望以此紀念一路走來的伙伴,鼓勵和幫助還在路上的同學們。
先介紹一下我的背景:清華大學化工系,10級本科,是一個非典型的工科生,長期的咨詢行業(yè)求職者。大二暑假開始做實習,做過羅蘭貝格、貝恩、波士頓、麥肯錫的實習,其間還做過瑪氏的實習,還有一些TMT和金融的短期實習是插曲,但都不是主旋律?,F(xiàn)任清華大學咨詢CLUB的會長。 校招主要投的公司也是咨詢,也包括幾家別的,但都不在這里提了。 投了十家咨詢:McKinsey, BCG, Bain, Roland Berger, Booz, ATK, SMC, Monitor & Deloitte, LEK, OC&C; 通過簡歷的有八家:除了ATK和OC&C,都通過簡歷(8/10); 通過Pretalk并進入一面的還是有八家:Pretalk通過率百分之一百(8/8); 通過一面并殺入終面的有六家:BCG, Roland Berger, Booz, SMC, Monitor & Deloitte, LEK——只有麥肯錫和貝恩沒讓我進終面,是哪兩家不好偏偏是這兩家,真的是心都碎了(6/8); 終面掛掉的有三家:BCG, SMC, LEK; 拿到Offer的有兩家:Roland Berger, Monitor & Deloitte,還有一家把我放在Waiting List里:Booz(2/6 or 3/6)。 還有一些關于我的標簽:高中畢業(yè)于北京市十一學校,曾經(jīng)的AIESECer,寶潔俱樂部前部長,瑪氏商學院成員,和君商學院品牌小組,清華-伯克利GTE創(chuàng)業(yè)項目成員,大三拿到殼牌管陪生G-staff全職工作Offer。歡迎我的親友們幫我頂文章!
我一切求職之路的開始就是兩年前看到我校杜知恒師兄的一篇日志《清華工科男的超長面經(jīng)》。日志里面師兄詳細地講了自己的經(jīng)歷,快消和咨詢的面經(jīng)。我就是看了這篇日志以后,又有幸聽了師兄在篤行社的一次分享會,才真的在求職這條路上被啟蒙了。我也曾經(jīng)猶豫過要不要把自己的故事都寫出來,但是我每次想到自己當年的“機遇”,我就決定自己一定要寫,并且要寫的足夠真實,足夠詳細——哪怕你見不到我,聽不到我給你講,你也能感受的到。我不得不說,我的整個大學生涯都被杜知恒師兄那篇文章影響了。而且從那時起我就有一個想法,就是我想要復制、追趕師兄走過的路。希望讀過這篇文章的你一如兩年前的我一樣,能從我(師兄)走過的路中學到點什么,悟出點什么。這樣一來,這篇文章的意義就實現(xiàn)了。 我多么希望能用此文來真正幫助那些迷惘、痛苦中的學弟學妹們,給你們一個榜樣,就像當年杜師兄之于我一樣。我這一路上沒有人一直帶著我走,我知道摸爬滾打的辛苦,也知道無人理解的孤獨。所以現(xiàn)在我要回頭,我會帶著你們走,如果沒法一直帶著你們走,那至少也要認認真真地告訴你們我是怎么走的,讓你們看到一個普普通通的工科生是如何追尋一個既定的目標的故事。
這篇文章會分為四個部分: Part 1 講的是我為什么要選擇咨詢,我是怎么從工科踏入咨詢路的; Part 2 講的是我怎么一步一步向目標努力的:我究竟做了什么,現(xiàn)在來看我覺得哪些做對了,哪些做錯了,哪些做多了,哪些做少了; Part 3 講我這一路來的收獲、體會和經(jīng)驗,希望我能站在跳出咨詢甚至跳出求職的角度,和你分享我的思考; Part 4 是對各家不同咨詢公司的基本介紹和面試流程,供你收藏。
故事講的很細,里面甚至會講到我的每一個title、每一部分簡歷是怎么“拼拼湊湊”出來的。如果你有心,也許你也可以復制我。我寫出來不怕丟人,因為我自認為所做的每一件事雖然都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但全部光明磊落。我知道有太多在路上的孩子們對努力的方向、具體要做的事有無限迷茫,又很少會有人這么敞開了和你們講。這可能是個難得的機會。也許有的部分我寫的都顯得滑稽可笑了,但我保證,這一切都是真實的。 我知道自己一直都是一個那么急功近利的人,很多時候心態(tài)也不成熟。但這一路上,除了該提升的知識、技能外,改變最大的就是心態(tài)——越來越淡定,越來越知道不在乎別人的眼光,越來越看淡結(jié)果,越來越懂得親人和朋友的重要性……有太多、太多簡單的道理,但不經(jīng)歷永遠都不懂。也許世界上本沒有好事和壞事,只是你看到的是它的哪一面。 大道至簡。我慶幸我的路是我一步步走出來的。直到路的盡頭,我才那么清楚地感受到自己內(nèi)心已經(jīng)足夠強大。我根本不畏懼失敗,我沒什么好后悔的。
我不是什么“大?!保斈阏J真地讀了這篇文章后你就會明白。但我是一個不甘于平庸、主動、有極強的行動力的人,我不愿意追隨主流,我做所有的努力時都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希望任何人都不要曲解這篇文章的意思。我做的實習不是最牛的實習,我拿的Offer也不是最牛的Offer。我甚至不認為清華工科小本的求職是一種“值得提倡”的行為。這篇文章只是對我自己真實拼搏努力過程的描繪。我希望讀者關注的絕不是我的高度,而是我為了達到這個高度為之付出的努力和探索。我知道有太多早就不想做科研的清華理工科學生正在迷惘的路上日復一日地煎熬著,一面是課業(yè)和實驗室的壓力,一面是主流道路的影響。院系從來不告訴我們職場是什么樣子,我們也不知道自己該怎么擺脫現(xiàn)狀,找到激情。我相信我的這篇文章至少可以在發(fā)表后和幾百個我這樣的人交流。
Part 1
Part 1.1 很多人的性格,或者說“骨子里的那種品格”,其實早在成年以前已經(jīng)定型了。你的人生軌跡并不一定完全是受環(huán)境的擺弄,更可能是你自己的性格決定的。性格決定命運,甚至關乎成敗。
我高中畢業(yè)于北京市十一學校直升班,一個學科競賽氛圍無比濃厚的學校。我們從初三就開始被老師們引導開始學高中競賽。我當時的班主任是學校物理競賽的帶頭人,所以我也順理成章地選了物理競賽。但不知道是笨還是就是沒興趣,我怎么也學不好物理競賽,而且也不想學。比起當時學的好的同學們,我的物理競賽學的就是個渣。在掙扎了大半年以后,我自感在物理競賽毫無前途,就轉(zhuǎn)到了化學競賽。沒想到從此以后對化學競賽興奮得一發(fā)不可收拾,從此奮發(fā)圖強,仿佛如魚得水。不僅有興趣學了,而且學的還不錯。 高三的時候,我校的理、化、生競賽省級一等獎人數(shù)全都是北京第一名。我也很幸運地成為了其中的一員。于是,高考前選專業(yè)的時候我很自然地就選擇了化學相關專業(yè)。當時報志愿的時候想,學“化學”的話應該是一輩子做基礎研究吧,沒意思,那還是學“化學工程”吧,聽起來更偏“實際”一點。就這樣,我來到了清華大學化工系。其實不是不想選商科相關的專業(yè),而是憑當時的水平考不上,分不夠。那時,整個高中我都在努力學競賽,就沒怎么聽過幾節(jié)語文、英語課。高考的時候,數(shù)學和理綜都考的挺好,但語文、英語的分數(shù)卻實在不太像清華考生的水平。其實現(xiàn)在想來挺后悔的,高中的孩子對自己沒什么定位,一味地偏理科,尤其是不重視英語,導致到大學來吃了好久的虧。如果現(xiàn)在想想高中什么學科對職業(yè)的幫助最大,我想應該還是英語。這里我無意臧否我母校的學生培養(yǎng),但競賽教育的氛圍讓高中老師們重視的是我是不是“心靜”、到底能連續(xù)幾個小時看書而不抬頭。這其實是一種非常典型的培養(yǎng)學術(shù)人才的方式;相反,現(xiàn)代職場很看重的演講、社交等能力,有些外國語學校的學生可能早已嫻熟,但習慣于競賽教育的我卻幾乎一無所知。職場看重太多“外化”和“展示”的東西了,而我一點都不擅長。我習慣性地追求嚴謹、對不懂的東西試圖踏實和周密的弄懂它,可真的在快節(jié)奏的咨詢行業(yè)里,我們卻沒有那么長的時間去細細琢磨一個問題,我們不得不更快的去學習,甚至在不那么懂的情況下也要觸類旁通,要能根據(jù)自己過去的經(jīng)驗和理解,展示出對問題“好像很在行”的姿態(tài),也要勇敢地說出那些并不一定很成熟的見解。 很少有人會在求職日志里回憶自己高中的歲月,但我相信,高中的性格真的對大學和職場都有著深刻的影響。很多理工科同學不在求職過程中占優(yōu)的原因,真的不是你不懂怎么表達,而是你不懂怎么“夸夸其談”。我也一樣。 后來為什么不好好學化工呢?很簡單:因為學不好化工。我不是從一開始就打算這么“非主流”的,而是再嘗試過很多次“主流”之后,沒有辦法的辦法。這就和那時放棄物理競賽,轉(zhuǎn)投化學一樣:并不是我有多么“明鑒”,對自己有多么清楚的定位,就只是因為我學不好。 其實現(xiàn)在回頭看看才發(fā)現(xiàn),原來一個人的性格大抵在高中的時候就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敢于拋棄自己做不好的、主動選擇自己有天賦的、格外珍惜這份新的選擇。
Part 1.2 人總要認清自己的能力、興趣、天賦到底在哪,有的事情是你天生就想做的,有的事情卻不是你想做就能做好的。
大一的時候,學長學姐都在說:好好學習,成績最重要。對于出國很重要,對于保研很重要,對于評獎學金很重要……盡管我一直以來都不是什么聽話的學生,但是剛上大學,對于這種“聽起來就知道不會錯”的教誨是不敢不聽的,生怕一不留神就被從清華退學了。 于是,我很努力、很努力地學習,加上清華大多數(shù)院系第一學期不允許新生帶電腦,化工系又不允許新生加入任何社團,整個大一上學期我過的幾乎和高三一樣,除了上課就是上自習。再加上當時很早地打定主意將來要出國(盡管當時天真到都不知道出國要讀什么,碩士或博士意味著什么),所以大一就開始準備GRE考試。我到現(xiàn)在還能記得那時的辛苦:經(jīng)常每天自習的時間就超過八個小時。 可是讓我感到特別難過的是,這么努力學習,我還是沒法把成績學到特別好。最終每門課80-90分的成績,明明對于我而言我已經(jīng)覺得滿意了,但在清華來看,卻根本不算什么!因為有太多人能考90多分了!可他們明明有許多人遠沒有我努力。也是從那個時候起,我才更深刻地意識到了什么叫“天賦”,甚至是“智商”的差距。 我最沒天賦的一門課叫做機械制圖,就是畫復雜物體的三視圖、剖面圖。這門課需要的能力主要是空間想象力,也就是我認為自己極度缺乏的東西。記得那時,我從第三次作業(yè)開始就畫了八個小時,并且畫出來全是錯的,因為自己根本沒想明白,也想不明白??墒菍Ρ纫幌律磉叺耐瑢W,快的大概畫了一個半小時就畫完了,并且正確率是我的好幾倍。我不甘心,后來畫了四本一樣的作業(yè),每周都去模型室看模型,每周都找老師答疑……我花了很大、很大,甚至是別人幾倍的力氣來學這個課,來彌補自己天生就弱的空間想象能力。最終期末的時候,我這門課得了80分。 這個分數(shù)在清華實在不算什么,大概是倒數(shù)幾名,有不止一個同學這門課能考滿分。但我還是長舒了一口氣,因為我知道,如果我要是不這么努力地學的話,我很難及格。我真的空間想象力很差。其實也就是這一門課吧,讓我深深地明白了一些事情:總有些方面你是沒天賦的。 通常,人面對自己沒天賦的事情,有兩種合理的反應。一種是用好幾倍的努力去彌補,一種是盡量避開它,也就是所謂的“揚長避短”。對于大一時的我,我是不承認自己有做不好的事情的。所以我又非??炭嗟貙W了一年。直到大二上學期,沒有GRE的牽絆,我又覺得課程都還算我的菜,我還是只能考到班里第六、七名(沒法考到最頂尖的名次)之后,我開始承認這個道理。有的方面,你花了幾倍于別人的力氣,是可以比大多數(shù)人強的。但是,如果你真有那幾倍的力氣,干嘛不花在那些你更有天賦的事情上呢?你明明可以讓別人望塵莫及。我相信多數(shù)人都有那些“更有天賦”的方面,如果你找到了你會不由自主地去做,而且越做越好。 我總以為,學習多是一種“正反饋”或“負反饋”。學的好的同學會對學習產(chǎn)生更濃厚的興趣,學不好的同學自會慢慢喪失興趣,因為“努力沒有結(jié)果”。我其實總是在期末考試之前學的無比認真,每天從早到晚,又背又總結(jié)又找老師答疑,可是卻就是只能考個“還不錯”的分數(shù)。保研有余,獎學金無望。我慢慢大概也就明白了,我沒有那份天賦。用我一個老師的話說,“你的弦就不在這兒”。 就這樣,經(jīng)過了一年的我自認為學的無比辛苦的時光,成績卻一直就在平均線徘徊。這讓我不得不開始思考,是不是我應該換個領域發(fā)展?
Part 1.3 選擇不一定是艱難的,轉(zhuǎn)行也不一定是痛苦的,也可能很多事情你自以為需要勇氣,其實是身不由己。 大一我沒想到轉(zhuǎn)系,因為我也沒那么討厭化學。但我想到了去修個經(jīng)濟學雙學位??晌业某煽儏s不夠。在清華,大概需要學分績在90分以上才能修經(jīng)雙。這不是玩我呢么!就是學不好才想著學點別的,可學校卻不給學。 其實我大抵可以把自己從工科到商業(yè)的路的起點都歸因于一個組織——AIESEC。 大一下學期我加入AIESEC,暑假通過AIESEC去菲律賓做志愿者。那時我選擇加入的原因其實只有一個:AIESEC看起來好高端洋氣!海報上是很多穿著西裝革履的學生,一副意氣風發(fā)的樣子,還寫著英文,宣傳著什么“領導力培養(yǎng)”……連面試都讓我嚇尿了,群面+單面,搞得又正式又高端的不可一世。想當初我可是從來沒面過試的。不過,真正加入AIESEC以后就發(fā)現(xiàn)一切都回歸平淡了。沒有那么fancy,也沒有那么高端。不過,因為AIESEC有著獨特的商業(yè)化運作模式和很成熟的組織架構(gòu),所以帶給了我對商業(yè)非常、非常真實的體驗;而那時的AIESEC THU很多東西都“百廢待興”,所以也才給了我發(fā)揮和創(chuàng)造的空間。 在大二上學期的時候,我從PBoX(項目部)轉(zhuǎn)到了OGX(出境交流部),也成為了AIESEC THU的VP(副主席)。這是一段給了我非常、非常多回憶和收獲的經(jīng)歷,我在這里度過了無比開心的半年。直到現(xiàn)在,我給各家公司的面試官講自己的leadership,用的最多的還是這一段經(jīng)歷。以前從來沒當過管理者的我,盡管剛上任的時候困難重重:不僅不知道這個部門的業(yè)務怎么做,組織人員也匱乏得厲害。但我使勁了渾身解數(shù),在一個星期內(nèi)讀了幾個G的文字資料,努力理解并整合成自己的知識和計劃;我留下了組織的核心人員,還應用各種人脈關系去招新;我做市場分析,學著用Excel透視表,學著寫報告……沒有人逼著我做這么多,但我就是想做。 我到現(xiàn)在還能記得那種感覺,真的就像“如魚得水”。這種感覺就像當初開始學化學競賽是一樣的。盡管起步晚,什么都不懂,但是卻特別感興趣,也不自覺地開始花時間。我可以坐在電腦前寫文件,發(fā)郵件,修改ppt連續(xù)好幾個小時,興奮到不行。我也可以為了搶經(jīng)費、完成計劃的情況跟團隊爭論好幾個小時,盡管對我本人沒什么利好。記得我當時帶著團隊一起編纂“實習生手冊包”,推self-match,本來只是想為了以后減少一些麻煩。可后來才知道我做的那個東西在企業(yè)就叫做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SOP),標準作業(yè)程序。我做市場調(diào)研,了解人們最感興趣的渠道,本來只是因為沒錢做大規(guī)模的推廣,后來才知道,好多企業(yè)的市場部也是同樣的原因才這么干的。我自己想海報上的slogan,用網(wǎng)站建立tracking system,給成員設計leadership role增加鍛煉和激勵機會,為了部門的利益向分會爭取資源……這些企業(yè)市場部每天做的事,我竟然也都做了,并且是沒人教我,沒理論指導我,我就這么做了。那些在良好的商業(yè)運作中應該出現(xiàn)的東西,我都自己特別土的自己創(chuàng)造出來了,而且做起來特別“來勁兒”。其實想想也正常。本來商業(yè)就是干出來的,不是理論推出來的。商學院只是會把成功的企業(yè)的經(jīng)驗總結(jié)起來編成理論,指導商業(yè)運營罷了。 那時我還做了許多次演講,開了許多次部門會議,我毫不畏懼在很多人面前講話,并且特別享受那種convince people的感覺。我到現(xiàn)在都認為,那是我整個大學里最開心的一段時光,因為我突然就找到了我真正喜歡做的事。我再也不用像上自習的時候一樣,逼著自己,靜下心,專心,認真……我可以完全隨著自己的性子來做我的事情,因為我的性子天生就是想要不斷地把這件事情做的更好。我想要招募更多的志愿者,提供更好的服務,給成員更好的體驗和鍛煉。為了這些目標我可以熬夜,可以睡不著覺,可以忘記吃飯。我會為了完善一個細節(jié)而陷入興奮。沒錯,最重要的就是,這件事情可以讓我興奮!而不像自習的時候,我永遠都會有一個問題縈繞在腦海里:“我現(xiàn)在學的這些東西,對我未來真的有用么?”我被灌輸了太多諸如“學什么和工作什么很可能不相關”,以及“工作中用到的能力在大學功課里根本培養(yǎng)不來”的概念,以至于我根本無法專心地念書??赡苁俏沂且粋€過于關注自己未來的人,我總在想,自己的前途到底在哪兒呢。 不過,也正是這一段經(jīng)歷,給了我一個錯覺,讓我以為我好像很擅長演講一樣。其實不是的,我只是擅長講那些我特別熟悉的東西,因為我的內(nèi)容足夠吸引人,但我并不擅長演講的那些技巧。這一點在之后的咨詢面試里其實害了我。 那會兒,我剛好看到了杜知恒師兄的文章。師兄做了很多實習,最后求職快消、咨詢,并且拿到了很好的結(jié)果。后來我還有幸聽了杜師兄的分享,于是一下子對真實的商業(yè)社會就有了許多概念。我大概知道了快消是做什么的,核心部門市場部是做什么的,咨詢是做什么的,實習又大概是怎么回事……我隱隱約約地覺得,我可能不是工科中唯一的“另類”。那么也許我也該和師兄一樣,去求職,去做商業(yè)類的工作。于是,我突然就變得很開心,因為我有了目標和方向。
Part 1.4 闖得怎么樣我先不管,但“闖出去”那一步其實才是最難的。
許多清華理工科的同學其實都意識到自己不適合做學術(shù)研究了,但并不一定意識到自己適合做什么了;就算意識到自己適合做什么,也很難在如此大的課業(yè)壓力和無人指導的困境下“闖出去”。但我不是這樣的。我就是不喜歡浪費時間。在那時杜師兄的啟發(fā)下,我大二下學期的時候開始瘋狂找暑假的實習?,F(xiàn)在再回首,想想當時找第一份實習的狼狽樣,不免覺得可笑。但是,從那時就有的認真的態(tài)度,卻一直伴隨我到了現(xiàn)在。 那個時候,真的可以說是什么都不懂。我不知道實習到底會做什么工作,不知道獲得實習的流程是怎么樣的(比如如果找家里幫忙要怎么操作)。我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從實習里獲得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能否勝任一份實習。此外,我沒聽說身邊化工系任何一個同學在找實習,我也不知道我上一級的任何師兄師姐有過在外面實習的經(jīng)歷。我沒有伙伴,也沒有導師。我甚至都不太懂基本的商業(yè)概念。那時我根本分不清“Business(商業(yè))”、“Economy(經(jīng)濟)”、“Finance(金融)”之間是什么關系,什么區(qū)別。能說出來的工作也僅限于“Marketing(市場)”和“Sales(銷售)”而已,但我其實搞不太清楚它們之間的區(qū)別。我知道的單位包括四大、投行、咨詢,但他們到底是什么,我還是一無所知。 其實這在理工科不是偶然情況。直到大四或研究生,也仍然是絕大多數(shù)的清華理工科學生是分不清楚這些詞的區(qū)別的,更搞不清楚什么四大、咨詢、投行了。很多同學只覺得跟這些詞相關的人應該是另一個世界,模模糊糊地知道是經(jīng)管這個方向做的事而已。我校理工科基本都是把學生向科研方向培養(yǎng)的,而職業(yè)培訓實在很少。理工科的本科出去找工作,實在是一種很非主流的行為。可我總覺得,沒人在我選專業(yè)之前告訴我,學化工就是被培養(yǎng)以后做科研呀! 清華里有很多的理工科學生其實并不想做學術(shù)研究,其實幻想的未來的生活和我一樣:西裝革履,氣宇軒昂,有身份地位,高薪,僅此而已。我們不知道自己以后喜歡做什么,但我們知道我們喜歡掙錢,喜歡揮灑青春。但大多數(shù)同學還是選擇老老實實讀了研,走在既定的、主流的道路上,最終成為了國家希望我們成為的那種人才。我并不是說這樣不好,相反,我很佩服這樣的同學:哪怕自己不喜歡,還是可以堅持。而我做不到。我覺得我之所以走了一條非主流的道路最大的原因就是性格吧:我就想趕緊“出人頭地”,我不想二十七歲才從學校畢業(yè),我也不想拿自己的弱勢跟天才們拼強勢,我不夠聰明也不夠踏實。但我敢闖,我敢玩,而且我就是不怕玩砸了。 有一部分同學會在研究生階段意識到自己可能不適合一輩子的學術(shù)之路,開始走上職業(yè)道路,未來去銀行、去券商,完全脫離化工的領域。但直到那個時候,我們可能都還不太知道一份職業(yè)化的簡歷該怎么寫。化工系的同學們也許會覺得進寶潔是個不錯的選擇,但其實我們根本不知道寶潔有幾個部門,核心是Marketing而不是R&D。我們也不太知道進寶潔到底需要什么:怎么用故事證明自己的品質(zhì),而不是面一場跟專業(yè)知識相關的試。就算有一些同學想要有些自己的選擇,可是看看身邊看看上一屆,發(fā)現(xiàn)無人同路,想法也就作罷了。這些都是我認為清華大多數(shù)院系可以更加改進的地方——加強職業(yè)教育。我并不是認為理工科的學生應該過早的被培養(yǎng)進入社會,而是認為,我們應該擁有更完整和全面的職業(yè)導引。只有讓學生看到更多選擇,并創(chuàng)造出更容易轉(zhuǎn)換選擇的氛圍,才能讓學生的思想更加“自由”。我們總在把國內(nèi)的頂尖大學與美國的頂尖大學相提并論,而更加“自由”的思想氛圍,應該是成為“世界一流大學”的必要條件。
那時由于AIESEC的影響,我好歹接觸了一些商業(yè)詞匯,比如“Marketing”,“Customer Service”,“Leadership”……不止一個人告訴我,OGX部門做的事情核心就是Marketing,又有人跟我說,寶潔這種大型消費品公司的核心部門都是Marketing(市場部)。哦,那好吧,反正我也不知道什么是Marketing,但是聽起來是個很高端洋氣的工作,那找實習就找“市場部”的實習吧。同時,聽過學長的分享,聽說“咨詢”是一份很不錯的工作——高薪,能學到很多東西,可以穿著西裝滿天飛,對著客戶的高層領導展示自己的想法。哇,我雖然不知道我將來想做什么,但是貌似它完全能滿足我的需求。尤其是在不知道自己到底該做什么之前,多學點各式各樣的東西不是挺好的么。 這就是我當時最單純、最直接的想法。為什么想做Marketing?為什么想做咨詢?就是因為它們被包裝得太好了,讓每一個稚嫩、迷惘的小孩輕易地愛上。更重要的是,對于一個終日彷徨,對自己的專業(yè)感到不開心、但又不甘心平庸的孩子來講,這就是希望,這就是黑暗中的一閃光亮。別的都不重要,有希望才是最重要的。 而且最重要的是,聽說做Marketing和做咨詢都對專業(yè)沒有要求。就這樣,目標就有了,一切就這么愉快地決定了。
Part 1.5 我不相信簡單的follow前人腳步的人會有成就,也不相信能輕易被別人convince的人會有多大出息。無論我講什么,或者誰講什么,永遠獨立思考才是最重要的。
要去大公司的Marketing又或者頂級的咨詢公司,談何容易?我在應屆生上看了一篇又一篇的帖子,又仔仔細細地琢磨了一下這些公司的招人標準后,發(fā)現(xiàn)其實差不多,咨詢公司或許要求會更高一些。據(jù)說,你最好能有頂尖高校的教育背景、排名非??壳暗某煽?、很棒的英語、頂尖的相關實習經(jīng)歷、出色的領導經(jīng)歷、良好的商業(yè)意識、高級商業(yè)大賽的獲獎……當時再看看自己,除了有個清華的學歷,做過一年的社團,還有啥?別的啥也沒有。 其實仔細想想就知道為什么清華理工科本科積極做實習、找工作的少了。一是因為沒時間,二是因為沒氛圍,三是因為沒資源。清華北大的經(jīng)管/光華學院都有自己的學生會或協(xié)會,這是最好的人脈積累圈子。這些組織也會積極地與企業(yè)合作辦企業(yè)的宣傳活動,成員可以非常輕松地獲取這些職業(yè)信息。再加上往屆的學長學姐會不斷地給自己的成員和所有經(jīng)管學院的學生提供職業(yè)啟蒙、指導、培訓。大一大二的孩子們很自然而然地會接觸很多“牛人”學長學姐。如果你辦事靠譜,得到師兄師姐的幫助、賞識,都是有可能,甚至是順理成章的。這并非是個人的自發(fā)行為,只要跟著“主流”走就好了。其實有很多經(jīng)管學院的同學也不喜歡這么“浮躁”的求職氛圍,只想專心讀讀書,做做學問,但卻生怕自己被同齡人落下,生怕自己的路偏僻,被人瞧不起,所以一樣和周圍“優(yōu)秀的同齡人”一樣做起了社團,做起了實習,參加著商業(yè)比賽。而理工科也是一樣的原理。你加入了學生會以后,你的師兄師姐和你一樣,也沒受過職業(yè)培訓,也自然不會給你一個求職的榜樣。相反,你會不斷被灌輸學術(shù)和科研的信息,無論你喜不喜歡。如果你是一個“生怕自己被落下”的孩子,你就會走上學術(shù)之路(還有學校的許多社會工作)。文科類的同學差異很大,我也不那么了解,在這里就不評論了。但在我看多了這么多理工科、商科、文科類各式各樣的學生之后,我真的不認為哪條路一定是對的,哪條路一定是錯的。經(jīng)管的同學被學長學姐們灌輸了太多去投行咨詢就最牛逼的念頭和價值觀,我一樣不覺得是一個“自由”的氛圍。 整個學校里,被主流思想“綁架”的人太多太多了。其實自己真的適合那一種工作么?未必吧。但我永遠欣賞獨立思考能力,永遠欣賞follow your heart和打破常規(guī)的勇氣,更欣賞腳踏實地的執(zhí)行力。我認為無論做什么,敢于選擇也敢于堅持,才是“成功”的基因。
Part 2
Part 2.1 學著用工科“腳踏實地”的精神,去丈量這個復雜的商業(yè)社會。
在我大二下學期找第一份實習的時候,我?guī)缀鮿佑昧宋宜心苁褂玫姆绞剑汗湔搲?、投簡歷、找父母、找同學、找?guī)熜謳熃恪晌夷菚r實在不認識任何化工系去企業(yè)實習過的師兄師姐,身邊的同系同學沒有任何人知道怎么申請實習(甚至直到現(xiàn)在,我身邊都有許多同學從沒寫過簡歷)。那我該怎么辦呢?沒人帶我,沒人主動幫我——那我只有靠自己主動。 我迅速地寫了一份簡歷,七湊八湊,湊上了所有我的經(jīng)歷,包括志愿者,包括給高中生當家教。然后我投了所有應屆生和水木論壇上我感興趣的企業(yè)和職位,包括所有我聽說過的公司的市場部職位,也包括化工企業(yè)的所有非技術(shù)類崗位。我一個個的申請,一個個的等結(jié)果。當時我不知道,原來暑期實習的競爭是那么艱巨的,很多大三/研一的同學都在抱怨找不到。而我那時弱弱的簡歷就在里面混著,自然也得不到什么好的回音。不過,投簡歷的過程卻讓我閱讀了各種各樣的崗位和公司信息。很難說我究竟學到了哪些具體的知識,但卻讓我對求職和職業(yè)都稍微有了一點概念。 我也拜托了跟商界不太沾邊的父母去找他們認識的各種朋友幫忙,問誰的公司需要實習生;那時我只要聽說身邊哪個同學的任何親戚朋友是哪家牛逼公司的人,就一定會想辦法發(fā)一封郵件,約一次見面;我參加各種各樣的師兄師姐的求職經(jīng)驗分享會,邊獲取知識邊認識他們,在見面后給每個認識到的師兄師姐發(fā)郵件表示感謝,不斷地找機會再細聊;我從AIESEC里往前找alumni的去向,給各位去了我感興趣的公司的師兄發(fā)郵件尋求建議…… 不過很多情況下,畢業(yè)季的師兄師姐也很忙,在職的人更忙,發(fā)的郵件不一定會得到回復。記得當時給太多人發(fā)過郵件了,簡直是盲目地在發(fā)。我盲目地通過郵件給對方講自己的故事,講自己怎么能把AIESEC做好,怎么打定主意想開始嘗試求職。我還會表達自己對對方公司的興趣,會問和自己有相似背景的師兄當初是怎么考慮的,也希望對方幫我看看簡歷給我些建議,再問問對方有沒有招聘實習生的需求……那時候還不會用Linkedin。但老實說,這樣的方式,10封里能有1-2封回復就夠多了?;貜偷膸熜謳熃銈兘^大多數(shù)都很客氣,很nice,也愿意和我們交流??墒菐熜謳熃隳茏龅囊仓皇呛臀覀兘涣鞫?。我們確實不能把自己的奮斗之路依賴給師兄師姐。我一直覺得,師兄師姐該做的是幫你“把關”,告訴你你的選擇和想法有沒有前人有過,但師兄師姐沒有義務“替你去規(guī)劃”。師弟師妹們你們一定更要記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大家都只是萍水相逢,沒人欠你的。 我還去各種各樣的宣講會,了解各種各樣的公司,認識各種各樣的HR和speaker。我那時申請過的包括德勤、聯(lián)合利華、歐萊雅這種大公司,我也面試過非常小的醫(yī)藥企業(yè),甚至去見過餐飲公司的經(jīng)理……當時真的是讓我覺得前途一片難料。我根本找不到一份像樣的實習,我要么去小藥企給人復印文件,要么去餐飲公司當服務員。也難怪,那時的我根本沒有任何競爭優(yōu)勢,我只有靠我的主動。
最后,我的第一份實習是在Mars(瑪氏),一個全球頂尖的消費品公司。德芙、M&M豆、士力架、寶路狗糧等都是瑪氏的產(chǎn)品。我所在的部門是Trade Marketing Department(市場推廣部),工作是負責管理渠道推廣類的項目?,斒鲜且粋€足夠偉大的公司,它的nice又正直的公司文化和商業(yè)原則讓人無限著迷,我在這里向所有小伙伴們隆重推薦。而且,瑪氏對人才的培養(yǎng)是絕對的業(yè)界頂級。我一個小實習生都會被派去管理一個全國性的項目,也足見瑪氏的敢于用人之道。 我其實從來沒想過我的第一份實習能去瑪氏,拿到這段實習的經(jīng)歷說來也很巧合。由于AIESEC和瑪氏在全國范圍內(nèi)都有合作:AIESEC協(xié)助瑪氏運營瑪氏商學院,清華分會當時剛好也有參與這項工作。由于對商業(yè)知識和瑪氏都很感興趣,我在得知這個情況后,我就主動找到了分會里管瑪氏商學院的學姐,要求幫助學姐一起負責瑪氏商學院。其實這份負責也沒什么特別的,就是要每次課早到半個小時,幫助擺易拉寶、上課簽到、課后收發(fā)反饋問卷。當然,作為反饋,我可以旁聽瑪氏商學院的課。 其實自己當時沒怎么想過去瑪氏實習的事,去商學院只是覺得:瑪氏是一個我很向往、又希望去了解的公司,所以我愿意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去更多地和它有聯(lián)系。這樣的一種信念貫穿了我整個大學:If you really want something, you should try your best to get close to it. 這個信念其實讓我這一路上不知道白費了多少精力,但也卻是讓我得到了好幾次彌足珍貴的機會。我在瑪氏商學院期間還認識了那時對外經(jīng)貿(mào)大學的AIESEC主席,她在瑪氏的人力資源部實習。我同時還認識了幾個非常牛、非常牛的師兄師姐們。當時就在快到暑假了,我本已對找一份好實習絕望了,瑪氏忽然發(fā)布了一個實習機會,就是Trade Marketing的intern,僅供瑪氏商學院內(nèi)部的學生申請。那時瑪氏商學院還沒有現(xiàn)在的規(guī)模這么大,學員也主要是大三和研一的。而我作為勤勤懇懇的工作人員,也獲得了同樣的申請資格。于是,我就光榮地把我那時的小弱簡歷和一群清華經(jīng)管、北大光華、人大商院的大牛師兄師姐的簡歷一起交了上去。大概也許是做工做的比較認真靠譜,總是不怕苦不怕累還及時完工,又也許是在AIESEC本身的表現(xiàn)還不錯,主席姐姐給了我一個機會,把我的簡歷在篩選時留了下來(非常、非常感謝她)。其實,我跟那時的“競爭對手”比較一下背景的話,真是弱到不行。我那時一份實習都沒有,簡歷上真正solid的經(jīng)歷空空如也。也是,本科大二,怎么可能簡歷有競爭力?不過就是生牛犢不怕虎吧,我在面試前臨時想了想自己的優(yōu)點,在面試時跟面試官(我后來的Line Manager)激情滿滿的講了講。也許是因為我們之間有些天然的chemistry吧,面試官buy in了,我也很幸運地拿到了這份實習。當然,我也有優(yōu)勢,我的唯一優(yōu)勢是:我暑假的時間比其他幾個大牛師兄師姐要充裕。不是因為我真的時間有多充裕,而是我算上了我能翹的小學期,才讓時間比較充裕罷了。很多清華理工科的同學抱怨自己沒時間做實習,因為學校安排的事太多了。我認為不是的。你明明有很多水課可以不上,明明有很多難課你去了也聽不懂,明明有些活動你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病假/替代手段去避開它。很多人只是沒有勇氣去自己安排自己的時間罷了。 就這樣,靠著主動(主動申請來負責瑪氏商學院)、踏實 (勤懇工作與認真靠譜)、一點點實力(面試時那二十分鐘里還不錯的表現(xiàn))和運氣(比師兄師姐時間更充裕+與面試官的chemistry),我拿到了這份自己從沒想過能拿到的實習。我仔細想過,這四項缺一不可。缺了“主動”,就是缺乏視野;缺了“踏實”,就贏得不了口碑;缺少“實力”通不過面試,缺少“運氣”就競爭不過別人。如果你問我這四點哪點最重要,我會說,在求職的前期,主動和踏實是最重要的,但到了后期真的拿工作offer的時候,最重要的還是實力和運氣。尤其是運氣。很多人不相信,大牛師兄師姐說自己拿到offer是因為“運氣比別人好”,我當時也不相信。但是我現(xiàn)在相信了,經(jīng)歷過的人也往往都會相信。尤其是在最后的面試之前,所有人的實力已經(jīng)被磨練的很相似了,不同的面試官、不同的case、不同的發(fā)揮,這些因素會開始變得影響很大。
瑪氏的辦公室在懷柔,每天要六點鐘就起床坐班車去上班,這實在讓我疲憊不堪。不過瑪氏的實習卻真的讓我看到、學到、也體會到了很多東西:我開始大概有點概念,一個公司每天的上班族在干啥,聊啥;他們開會、電話、發(fā)郵件的方式比我們專業(yè)一些,但也沒那么遙不可及;我開始對商業(yè)有一點點感覺,對on-site marketing有一點點知識,對寵物糧食行業(yè)有一點點了解(我在Mars的Pet care部門)。這些東西,在我走入咨詢路后以為沒有什么用的,其實還是在最后發(fā)揮用處了。我在貝恩的面試里就真的碰到過狗糧的case,面試過也讓我估算過狗糧市場的大小。那個case我自認為答的很好,因為,我真的了解這塊市場是什么樣的,給出的每個百分比的時候我都足夠有自信。后來也聽了很多很senior的人有過這樣的感悟:你在實業(yè)中學到的當時以為沒用的東西,其實都會在未來以某種方式派上用場。永遠別以為這個世界上有沒用的知識。
其實我拿到其他實習的原理也是差不多的,比如我的第二份實習:羅蘭貝格。我在找暑期實習之前找過許多同學朋友幫我推薦簡歷,其中有個同社團、又很欣賞我在社團的工作能力的同學幫我把簡歷發(fā)給了她媽媽(某個企業(yè)的高管),這份簡歷又從她媽媽手里輾轉(zhuǎn)到了她羅蘭貝格的親戚手里。在瑪氏實習快結(jié)束的時候,羅蘭貝格主動給我主動offer了一個實習機會。二話不說,趕緊抓住機會,在遠程工作hold住瑪氏的實習的同時去羅蘭貝格上班,開始了第一次與咨詢的親密接觸。那是我第一次接觸咨詢。 從羅蘭貝格的辦公室開始,我就踏上了咨詢實習之路。工作說白了就是:查資料。查的東西奇奇怪怪、亂七八糟的,任何一個小的topic都能讓我去查。比如某項政策對行業(yè)的影響,比如某家公司去年的市場份額,比如市面上常見的幾種產(chǎn)品的價格…… 那時,在我和我的supervisor以及team里的人吃飯的時候,我對咨詢產(chǎn)生了一個感覺:咨詢顧問們聊天的內(nèi)容都好高級,總是在聊怎么申請MBA,怎么移民,他們身邊的圈子也好高級,聽起來似乎總是各種跳槽,各種折騰。很想進入咨詢的念頭就從那個時候開始萌生:我想要和這些聰明、知識豐富、“high-level”的人一起工作。不過,當時的項目因為某些原因沒幾天暫停了,我也就很快結(jié)束了我的第一次近距離咨詢接觸。后來我又跟過羅蘭貝格的兩個項目(都是大三上學期了),但也都結(jié)束的很快。這三個項目分別是做電信、汽車、礦業(yè)的。行業(yè)跨度之大,涉及的內(nèi)容之廣,足夠我一個大二的學生瞠目結(jié)舌。雖然我作為實習生,對whole picture的理解知之甚少;時間短,所以supervisor也沒花太多的時間教我做事情。整個的收獲是很有限的。但是可以說,羅蘭貝格的實習雖然沒讓我學到太多實際的技能或知識,但卻我給我漫長的咨詢之路開了個好頭——至少讓我接觸了許多優(yōu)秀的人,也迅速地體會到了咨詢這份職業(yè)的魅力。 更讓人高興的是,在大三開學的時候,我的簡歷上忽然就有了兩份實習,還都是不差的big name。
Part 2.2 其實一開始對自己和目標的定位并不難,因為你接觸的東西還是不多,只要有一份事情做,而這份事情讓你感到比以前興奮,那你就覺得找到了方向。至于這個方向到底有百分之多少是適合自己的,自己能不能在這個方向outperform,還要經(jīng)過非常多的時間去摸索,而且要去實踐。但也許是不是100% match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終于有目標了,眼前的路也就逐漸變得清楚了。
上了大三以后,我確定了我的目標——求職咨詢;同時我也為自己制定了back-up plan:第二選擇是求職頂尖實業(yè),比如寶潔、瑪氏、殼牌;再往后的選擇是出國,讀Engineering Management這種工商交界的選擇。因為這樣的專業(yè)對于理工科才不會太難申請。 說實話,直到大三我才知道清華有“交換”這種事情。這可能也是因為大一大二都在很努力的學習,而身邊同專業(yè)的同學也沒有一個在大三去交換的緣故吧。我的專業(yè)的要求是:大四上學期推研之前一定要修完所有的必修和限選課,否則沒有推研資格。而且系里的各種專業(yè)課都是每年的固定時間。這樣一來,如果缺席大三上學期,是不可能有推研資格的。這可能也是另外一條限制清華理工科同學視野的重要原因吧。大家大都是走高考獨木橋上來的孩子,早已習慣性的聽取老師和家長的話,到了大學也一樣。既然最主流的道路是保研,不保研的話就會去美國讀研讀博,又有多少人想著要本科去交換呢。這樣的起點和視野當時看著覺得沒什么,后來再回首看看真的覺得很無力。
我詳細閱讀了各種牛人前輩的咨詢面經(jīng)和回憶帖,找出了咨詢公司對人的各項要求,包括硬性的(簡歷上要有的),也包括軟性的(面試的時候要體現(xiàn)的)。我把每一點進行分類,劃分到每個模塊,詳細地制定了“提高計劃”。我把桌面的文件夾分成幾個,命以不同的名字,代表我需要努力的不同方面。 第一個文件夾叫學業(yè)。因為我聽說咨詢公司對成績的要求很高,所以我知道自己還是要好好學習。并且我那時還是抱有了極大可能出國讀書的打算,我在大三上學期就簽了中介(我擔心大四邊找工作邊申請忙不過來),所以我更不敢對成績掉以輕心。大家都知道,出國留學還是還看成績的,比求職要看重的多。同時我還去找了我們系的老師要求做SRT(科研項目)??墒沁@個方面真的是我做的最爛的方面了。上課經(jīng)常聽不懂,而且非常容易走神。我總在腦子里想著怎么再做一份實習,找誰能幫忙再改改簡歷,怎么再提供自己的面試能力。這些東西讓我感到興奮。而相反,在學本專業(yè)相關課程的時候,我心里一直都在冒出一個聲音:“我學的這些東西對于我將來的工作幾乎半點用都沒有,我費勁聽費勁學干嘛”?這種心態(tài)其實一點也不好,因為太浮躁了。多數(shù)人不都是本科學的東西不能直接利用于工作里么?而我卻特別著急。我總覺得我在浪費時間。有許多原因造就了我這樣,比如我driven的性格,比如我嘗試過許多次但一直學不到特別拔尖的成績(其實高中就是),又比如化工專業(yè)的知識其實很難找到一份不無聊的工作。在和老師聊過之后,我也基本明白,將來能用到化工知識的工作基本也就是三大類:實驗室科研、化工工程師、金融機構(gòu)里化工相關行業(yè)的行研??墒锹犝f做行研又都要研究生學歷,哎。那就放棄本專業(yè)這條路吧?真的是學起來沒激情。于是,我對于本專業(yè)課程的學習,就這么矛盾地得過且過了。其實很多經(jīng)管的同學不明白,以為學化工的人,一定就很懂“化工行業(yè)”,學汽車的人就很懂“汽車行業(yè)”。其實不是的。我們一點都不懂。我們學的東西非常技術(shù),對行業(yè)的whole picture其實幾乎一點都不學。你以為我知道國內(nèi)化工行業(yè)的main players是誰?它們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行業(yè)是怎么衍變的?我其實根本不知道,我一點概念都沒有。我們學的是類似精餾塔的塔板高度怎么算,高分子共混體系里相容劑是怎么在基理層面影響相容的。 不過說實話,一路上我都總以為自己還有可能回到“正軌”。我以為當“玩膩”了,在外面鬧夠了,就可以潛心回來學術(shù)了。不過事實證明,直到現(xiàn)在我都做不到。不適合做學術(shù)的人,就是不適合。做學術(shù)可是要夠聰明的。
第二個文件叫英語&商業(yè)知識,這也是我最看重、花了最多時間的方面。早知道咨詢公司對專業(yè)沒有要求,有基本的business sense即可,但對英語的要求很高,面試也基本都是全英文的。但我那時根本不懂什么是“基本的商業(yè)運作”,也不知道商場上每天在發(fā)生什么。我對business的理解還停留在古代的商人背著大包賣東西的階段。這似乎有點夸張了,但當時對各個行業(yè)、各種商業(yè)現(xiàn)象的了解,真的知之太少了。另外,我高中英語就很一般,高考英語考了110多分(當年北京高考英語極難),只是恰逢理綜和數(shù)學分很高,又有競賽加分,才上的清華。所以,我把這兩塊視為努力方向的“重點中的重點”。我知道我精力有限,所以我特別希望自己能夠通過做一些事情,既提高英語,也提高business sense。 我一度每天都堅持聽CNN和BBC的錄音,騎車路上聽,地鐵上聽,回到宿舍也對著電腦聽寫、跟讀,題材不限。我每天讀英文版的華爾街日報,每過段時間就做一次翻譯,盡量找的都是商業(yè)類的題材。我在學校里找留學生,做留學生的buddy,每周和留學生吃飯、出去玩,我還帶著留學生回家過過春節(jié),我逼著自己和native speaker講英語,而且是聊一些很深入的topic。我大三有過2個buddy,一個是美國人,一個是英國人。我們后來都變成了很好、很好的朋友。這樣的努力讓我一點都不恐懼在面試中碰到來自歐美的外國人。我覺得和他們溝通,和他們找到共同話題,有的時候比和中國人還要簡單——因為你可以清楚地把握到他們可能會對你、對中國的什么話題感興趣。因為實習的單位都是外企,來往的郵件都是英文,所以我習慣性地也會用英文回郵件。就這樣,從聽、讀、說、寫四個方面,我為自己創(chuàng)造著各種機會練習英語。我清楚地記得在自己大二的時候,開口說英語還是磕磕巴巴的,可是現(xiàn)在在咨詢公司的面試里,我已經(jīng)變得用中文不如用英文習慣了(因為咨詢面試里有很多typical的英文名詞,比如market entry/Merge and acquisition/Profit decline,我們平常都是用英文練習的,如果改用中文講確實會很不習慣)。我一開始的時候一封英文郵件也要寫好久,時間都花在雕琢句子和查詞。但后來寫郵件已經(jīng)變得很順了。雖然寫不出任何華麗的辭藻,但是能實現(xiàn)基本的溝通。我托福寫作這時也一般都穩(wěn)在28分。所以我總是給托福寫作寫不好的同學建議:試著習慣用英文寫郵件。其實說實話,很多人高中時候的英語水平已經(jīng)奠定了大學英語的等級。在大學經(jīng)常見到的那些英語特別流利、特別棒的人,往往都是高中就那么棒,也許是來自外國語中學,或者是從小父母就有意的培養(yǎng),少有通過大學的努力把英語提高到完美的。但是我相信,只要愿意苦練,“一般般”的英語都是可以進步到“流利”的,盡管使盡全力也達不到Native Speaker的水平。 在商業(yè)知識里,我放了一些商科類課程的教材,比如公司金融,我也選修過最基本的商科類課程,比如會計學原理。因為據(jù)說把這兩門課理解了,投行的投行部的基礎知識就具備了。我參加了和君的品牌研究小組,跟著寶潔此前的資深品牌經(jīng)理系統(tǒng)學習寶潔的品牌管理體系:從Business Model講起,再講ATL模型,講who-what-how,學習最經(jīng)典的商業(yè)運作和品牌打造方法。這個品牌小組不僅讓我懂了很多最實操的品牌和營銷管理方法,也讓我更充分地了解了寶潔——我一直視為偉大的公司。這位和君的導師也是我認識的最崇拜的人,可謂我的Role Model(因為隱私的原因,我就不寫出他的名字了)。我是怎么加入這個品牌小組的呢?其實我本不是和君商學院五屆的學生,沒有資格加入這個小組。但因為碰巧聽到了一場這位和君的導師在清華的講座,講了許多動人心弦的廣告的魅力。我這輩子從沒聽過那么好、那么動人的講座。恰巧老師又說,他創(chuàng)立的品牌研究小組在對外招生,于是我就回去之后給老師發(fā)了郵件,介紹了自己,并且抒發(fā)了想加入品牌小組的心情。老師很nice地說好,過一段時間會招生。我很開心,并且一直把這件事記在了心上。兩周過去了,當時有很多品牌小組感興趣的同學就這么把這件事忘了,可我沒忘,我又給老師發(fā)了一封郵件去follow。那時我才知道品牌小組其實基本只向和君商學院內(nèi)部招生。不過,我還是認真完成了筆試試題(分析一個營銷案例),把它發(fā)給了評委老師,并且在發(fā)完之后又follow了好幾次,向每個我負責人表現(xiàn)我想加入品牌小組的意愿。其實當時我真的什么也不懂。我知道自己的答案答的也挺差的。只是后來我還是被錄取了。有位老師在面試時跟我說,“羨然,你的筆試答得其實不好,你的競爭者其實也都是清北名校和工作很多年的,就算你是學生中的精英,你也沒什么背景優(yōu)勢。如果你被錄取了,那就是因為我們欣賞你的態(tài)度”。所以其實現(xiàn)在回首,我真的越來越明白我是怎么走到現(xiàn)在這一步的了:就是不斷地為了自己想要的東西而主動去爭取、不放棄。其實這樣很ds,因為自己沒什么高端的背景。但我有一種不要臉的精神呀!
第三個文件夾叫實習,也是簡歷上最重要的部分。 大三上學期有一天,我看到人人網(wǎng)上有人轉(zhuǎn)發(fā)Bain招收PTA的狀態(tài),就寫了一封不長不短、真摯的郵件,把簡歷給那時還沒正式加入貝恩的女神姐姐Lisa發(fā)了過去。我們的郵件對話是這樣的。 我:“Hi xx學姐,我是清華大學化工系0字班的xxx,今天下午在人人上給你留過言。附件是我的簡歷。我對咨詢行業(yè)非常感興趣,之前曾經(jīng)在羅蘭貝格跟過一個短期的項目(后來因為負責項目的xxxx原因,就沒有再跟)。我還曾經(jīng)參加過貝恩的咨詢大賽,也參加過一些咨詢的workshop,對咨詢行業(yè)有一定的了解。我本人非常有執(zhí)行力,并且善于溝通,也有很強的邏輯思維能力。這些在我之前做過的一些社會公司和實習中都可以得到證明(請見簡歷)。而貝恩也一直是我夢想的公司,所以我非常、非常希望能得到貝恩公司的PTA機會。希望學姐能夠考慮。感謝學姐在百忙中讀郵件,期待您的回復:) 謝謝!祝好!” 學姐:“謝謝你對這個pta職位的興趣!我會將你的簡歷一起傳給老板由她來決定的。保持聯(lián)系(^_^)” 我:“好的,謝謝學姐!再次祝好!:)” 學姐:“您好,需要附上您接下來兩周的詳細的空余時間表格。我們這個項目滿耗費時間的哦?!?/p> 我:“Hi 學姐,我的詳細的空余時間表格請見附件。祝好!” 學姐:“您好,這個schedule好空啊,感覺你都沒有什么課?請您理解這個將會是我們隨時被叫出去做項目工作的時間,如果我發(fā)給老板的話她就可以在綠色時段任意叫你了。你ok嗎?” 我:“Hi 學姐,我的schedule看起來很空的原因是:1、我主要把課選在了周一和周二(周一白天滿課、周二全天滿課)和周四周五的第一節(jié)(希望能夠上完第一節(jié)課9:30之后再去工作);2、實驗課在剛開學時還沒開始,最早在第三周周三開始,已標出;3、我知道我們理工科做PTA是肯定要翹課的,所以我把可以翹的課也都算成了Available。所以,之前給您的schedule是“可以工作”的時間段。但如果需要去辦公室工作(需要算上路程),我也又給您做了一版“可到office”的shcedule,并且其中寫出了哪些時間是我翹課的。 祝好!” 學姐:“好的,我非常欣賞你的工作態(tài)度哈,我準備強烈推薦你給我的小老板。希望你不要辜負我對你的期待喲(^_^)” 我:“哈,好的學姐!謝謝!我的電話是:xxx-xxxx-xxxx。有結(jié)果的話,請隨時聯(lián)系我!祝好!”
就這樣,我幸運地被挑中,在貝恩做起了實習。非常感謝這位學姐一直以來對我所有的幫助和教導,永遠的女神姐姐(我也沒有把你的中文名字放上來,你知道我是怕給你帶來麻煩)。后來,在貝恩正式招收PTA(通過的同學會進入貝恩的PTA pool)的時候我也投了簡歷,并且通過了電話面試,于是就這么開起了這份長達八個月的咨詢實習。我把郵件原文放在這里的意義是:我也收到過不少學弟學妹們,甚至是師兄師姐的簡歷,要我推薦實習。其中有的人簡歷很好看,也有的人很一般。其實對于素不相識的你,我真的很難通過你的簡歷judge你是不是一個值得我推薦的人。但你在郵件正文和回復中體現(xiàn)出的認真靠譜的態(tài)度和你對這份實習真正的渴望,是不會和我說謊的。有的同學我是愿意幫助的,有的我是不愿意的。為什么?因為我想幫助的是那些真正的“可造之材”,是讓我能看到身上有美好品質(zhì)的人。如果你自視甚高,又或者你讓我覺得根本不需要我的幫助,那我又怎么會為你花時間呢?
在貝恩一做就是八個月,跟了六個項目。期間很多項目都是遠程協(xié)助,不用去辦公室,直到遇到最后一個supervisor,才去過4-5次辦公室。和羅蘭貝格一樣,貝恩實習的行業(yè)跨度讓我驚訝:超市、電商、特種紙、汽車租賃、銀行、醫(yī)藥。我做過的活也真是各種豐富。我的第一個項目就是去北京的各大超市貨架前面數(shù)商品數(shù)、記錄商品的序號和價格。這叫“Store Check”。后來還做過lit research,打過cold call,做過翻譯。其實咨詢的實習工作不一定很有價值。你可能在做一些很低級的事情,也看不到整個項目的whole picture,尤其是如果你不是和team每天待在一起的情況下。有很多咨詢公司是非常注重confidential的,slides不會讓實習生碰,哪怕給你看,也只是你幫忙做的那一頁罷了。這也是有的咨詢公司很不appreciate簡歷上一水的PTA經(jīng)歷的原因。 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銀行的那一個case,我跟了差不多快四個月,除了學到了許多關于商業(yè)和銀行的基本知識外,我還認識了幫助我最多的supervisor:Helen。也是一位十足的女神姐姐。她不僅耐心教我怎么做literature research,怎么做data collect and analysis,還教我cold call怎么打,教我怎么把excel做的更加professional。 雖然很多工作有點低級,但是咨詢的實習還是會有很多收獲的,至少對于一個大三的工科學生來講是這樣。我做過咨詢實習可能會碰到的各種事:我做過十幾次store check,記錄過上千種品類的商品的信息,熟練的應用excel去簡化我的工作,同時鍛煉了溝通能力——怎么應付超市的導購;我打過上百次的cold call,中文的/英文的,我懂得了怎么繞過前臺,怎么跟對方拉近舉例,怎么跟對方“交換”信息;我查找過許多許多的資料和數(shù)據(jù),用google查找新聞,在企業(yè)年報里collect data,在文獻里copy前人分析的方法,在政府機構(gòu)的網(wǎng)站里閱讀法規(guī)政策;我也做過一些slides,雖然一般都是supervisor把特定的幾頁發(fā)給我,讓我往里填東西,但卻也逐漸地從中學會了咨詢公司的標準format,熟悉了咨詢slides的各種布局。盡管現(xiàn)在看起來,這些真的都不算什么,但對于一個當時連“年報”都不知道是啥的大三工科生,it means a lot!
第四個文件夾叫社團&比賽&活動。我首先在大三一開學就找到了當時的副會長學姐,向她表達了希望加入清華寶潔俱樂部的意愿。我又找到了彥婷姐,表達了自己愿意加入清華咨詢CLUB的想法。于是,后來我很快成了寶潔俱樂部的部長(寶潔俱樂部歸為清華職協(xié)之下,部長上面還會副會長管理)。不像人大的寶潔俱樂部人才濟濟,清華寶潔俱樂部在清華凋零的很,根本沒幾個人,所以師姐聽聞我有不錯的實習經(jīng)歷和對寶潔的熱情之后,就這么直接“提拔”了。同理,我不知道來寶潔俱樂部有啥好處,但只是和瑪氏商學院一樣,覺得能夠和心儀的公司get closer而已。(后來也確實證明沒太多利好,就是跟不同的HR吃過兩次飯,通過一次電話,還都是我向她們提供信息……)再后來,在咨詢CLUB的mentor到了悠閑的大四下以后,我也就慢慢成為了咨詢CLUB的負責人。咨詢CLUB其實也不是一個多么神奇的組織,它更多的像是一個人脈圈子,聚集了很多求職咨詢的小伙伴而已。在CLUB里面,我見過也聊過了各位拿到各家offer的師兄師姐,找他們幫我mock,看簡歷。我也積極勤快地干活作為回饋。至于我到底是怎么認識這些俱樂部的負責人的?我其實根本就都不認識。兩位師姐一位是自動化系的,比我大四歲;一位是經(jīng)管的,比我大一歲。我們之前都根本沒有任何聯(lián)系。我只是可能很偶然地聽說過,身邊的xxx同學是xx俱樂部的成員。由于抱有對該俱樂部的熱情,我就找到了xxx,向他/她問到了負責人的聯(lián)系方式,然后又在俱樂部正式招新之前就給負責人發(fā)了郵件/短信介紹自己,并且積極地follow-up了,僅此而已。原理跟找實習什么的都是一樣的,就是厚臉皮…… 我還參加過一些比賽,比如寶潔的商業(yè)體驗賽,團隊拿了北京市亞軍,完全出乎意料。我堅持不懈地去參加各種分享會、宣講會、workshop,慢慢對行業(yè)認識更多,慢慢積累更多的人脈。這些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寫在簡歷里的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里面。
外人可能不理解,但我一直都覺得我所處的環(huán)境對于求職來講是個“貧瘠”的環(huán)境。但我就是沒放棄自己看見的、聽見的任何一個機會。所以直到現(xiàn)在我都真心覺得,“環(huán)境不好”絕不應該成為自己不成器的理由。在咨詢歷年只收清北的情況下,我見過農(nóng)大的師兄延遲一年畢業(yè),做麥肯錫的實習,竟然拿著非常senior level的人的推薦信讓HR給他單開了一場筆試;我聽聞北醫(yī)06級的碩士師兄在BCG工作了2000多個小時;我聽聞太多、太多小伙伴在爭著本不屬于我們的東西(本不屬于的意思是,沒有和自己背景相似的師兄師姐這么做過,而不像清華經(jīng)管、北大光華,每屆都有大牛師兄師姐去投行和咨詢,大家司空見慣)……我每次想想這樣或那樣的榜樣小伙伴,我就不覺得自己的環(huán)境有任何不如意了。
但你不得不承認,經(jīng)管的同學的環(huán)境優(yōu)勢真的比理工科大很多。經(jīng)管的課程里就有案例分析,就要求做大量的presentation,而我們沒有,也不要求。我們需要翹課來練習case,來補充商科知識,來建立人脈,再在考前花兩倍的時間把落下的課自學彌補回來??蛇@些東西,他們其實只要好好上課和學習就夠了。雖然經(jīng)管的同學也需要翹課做實習,可是他們的課程本身就是一種很好的培養(yǎng)。有的時候看看經(jīng)管的同學在課上的表現(xiàn)良好,還可以代表經(jīng)管去國外參加案例比賽,真是羨慕不已。 我還在這一路碰到了很多高中畢業(yè)于外國語學校的大牛們,讀著文科或商科專業(yè),她們仿佛天生就知道如何拿獎學金,如何找實習,如何network,如何讓自己的經(jīng)歷國際化。她們往往又聰明又努力,還有著native一般的英語口語,有著極出色的presentation skills。我想說,我們的起點真是不一樣的。我們起步的時候已經(jīng)晚了,因為她們早在高中接受的就不是應試教育,就已經(jīng)慢慢適應著和職場接軌了。而且她們年年如此,年年都有極牛極popular的人出現(xiàn)。一屆幫一屆,一屆比一屆強。 我沒有那么好的底子,也沒有她們那么高的視野。所以我只好踏踏實實地反思自己和目標的差距。我每產(chǎn)生一個文件,我都知道該把它歸在上述四個文件夾的哪一個,說白了,我都知道它為我的哪一塊能力做了補充。也就是說,我希望我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能歸在某一類中。我太希望看到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能夠directly improve我自己,讓我變得更加qualified for consulting firm了。當然我還有一個命名為其它的文件夾,放各種別的東西。有好朋友說我目的性太強了。沒錯,真的是這樣。其實我也不想這樣。一個人過于driven,就會讓弦繃得太緊,會喪失優(yōu)雅??晌以诖笕蠈W期,真是幾乎沒浪費過一個小時。而且縱觀整個我的奮斗過程中,其實確實沒有什么人來主動“帶”我。我的努力大多數(shù)時候也都是盲目的。我投過的實習里,不通過我的比通過的要多;我參加過的比賽里,沒得獎比得獎的多;我發(fā)過的感謝信、求職信、自述短信得有幾十甚至上百,其中八成以上都是沒有人回的,在那兩成有人回的里面,真正給到我?guī)椭幕蛟S還不到一成。但就這不到一成的善良里,我覺得就足以讓我得到所有我想要的東西了。其實師兄師姐們哪有那么多時間幫你,師兄師姐們也有他們的煩惱。更何況,師兄師姐們也不確定你靠不靠譜。
所以其實,從來、從來就沒有人告訴過我,究竟該怎么求職,根本也沒有人給我做過Career Introduction。而我知道,清華金協(xié)現(xiàn)在會主動采訪去每個行業(yè)的師兄師姐,把采訪實錄編成雜志發(fā)給經(jīng)管的學生,讓學生有渠道去了解每個熱門行業(yè);我知道北大PCA現(xiàn)在甚至會給它的新成員壓力面,教成員如何做好儀表,如何發(fā)郵件,如何成為一個職場化的小伙??墒瞧鋵崗膩頉]人教過我這些。我是某一次在CIN的宣講會上被一師兄說了一句,才知道西服最下面的扣子不應該系上。但是沒關系的,現(xiàn)實就是如此,你在清華讀工科,又不好好做學術(shù),你就不得不像個異類一樣東碰西撞,直到撞到一個“貴人”幫你一把,你就進步一小截,然后你就等繼續(xù)亂撞,等待下一個“貴人”。
Part 2.3
要習慣用無比充分的準備來迎接完全措手不及的打擊。
早就知道申請Summer Intern Program是進入各家頂尖咨詢公司的好辦法。于是,我早早就瞄準了M/B/B三家的Summer Intern,同時也投了其它有Summer Program的咨詢公司,比如RB/ATK/OCC/LEK。 大三上學期天真地被告知,想去咨詢公司,最重要的還是實習經(jīng)歷了。那什么實習最“相關”、最有用呢?我傻傻地以為,那當然就是咨詢公司自身的實習了。于是,我大三寒假沒有再做一份新的實習,還在繼續(xù)在貝恩跟項目。于是在大三下學期,我頂著兩份頂級咨詢公司的PTA和一份瑪氏的暑期實習,就這么投了簡歷。說是就這么投了,其實簡歷也改過二、三十遍,找過各種各樣的同學、師兄、師姐幫忙提意見。雖然沒法比擬大牛研究生師兄師姐們,但是我以為自己的簡歷在本科大三里就算不弱了。我當時還主動建立了mock case interview小組,號召四個CLUB里想申請咨詢的小伙伴一起練case。我們一起練case,總結(jié)框架,練behavior questions,分享信息。在第一次有面試之前我就差不多mock了接近三十次。 可Summer intern的申請結(jié)果簡直讓我無法接受。 麥肯錫、貝恩都直接掛了我的簡歷,BCG掛了我的pretalk。也就是說,我練習的最多也最擅長的部分(Case interview)都還沒機會施展或展現(xiàn),就倒在了門外。相繼的,ATK,LEK都掛了我pretalk,只有RB給了我面試(RB的Summer Intern只有一次面試),并且給了我offer??墒荝B的summer intern不會給return offer,只有校招前參加Early Decision的機會。這讓我很難接受。更何況我還在那里實習過,功利地想一想,我的簡歷上不缺這個名字。尤其是,我需要知道我的簡歷到底是哪里有缺陷,導致我通不過麥肯錫和貝恩的簡歷。我的直覺告訴我,原因一定不是因為我少了一份咨詢的實習。 我現(xiàn)在輕描淡寫地把我掛了這幾家Summer Intern的事情寫出來了,可是其實對于當時的我來講,這一點也不輕松。我一度懷疑自己到底適不適合咨詢,也一度懷疑自己的能力,懷疑自己的選擇。 而也是在Summer Intern的時候,讓我看到了人生的“分岔”。當時mock case小組的同學,一個去了Mck,一個去了Bain,一個去了ATK??晌夷菚r明明覺得大家做case的水平其實相差不多的。過不了簡歷這件事也讓我感到懊惱。本以為自己是因為成績不夠頂尖所有過不了麥肯錫的簡歷,后來發(fā)現(xiàn)身邊至少有三個專業(yè)排名第一、第二的實力很強的同學也沒過。而貝恩的簡歷,身邊也有鮮有人通過。而看看那些通過了簡歷的人,也有一些是我并不覺得“非常厲害”的。所以吧,我也就慢慢意識到了些事情,比如,過簡歷其實有很大的隨機性,比如,原來每家用來砍人的門檻是不一樣的。 我是一個習慣性完全自我歸因的人。在知道自己掛了M/B/B后,有人安慰說,是我運氣不太好,給我機會的話說不定也能拿到Offer(后來校招的結(jié)果證明,BCG確實是有可能的,McKinsey和Bain卻其實跟我風格就沒那么合)。我知道自己運氣確實不好,但我沒有辦法,我改變不了運氣,我只能改變自己。在一段時間的調(diào)整之后,我決定不能就這么放棄,畢竟還有校園招聘的一次機會。 這些話現(xiàn)在說起來輕描淡寫,可當時卻其實非常難以接受! 我完完整整地考慮了所有的流程,和進入咨詢的可能,再次一條一條列出了所有一切我可能做的事情,來增加我的籌碼。我知道我最需要改的就是簡歷,畢竟麥肯錫和貝恩都沒有讓我過簡歷。據(jù)我那時對整個咨詢?nèi)Φ牧私?,貝恩在整個清華本科只過了不超過三份簡歷,研究生卻過了好些,麥肯錫今年過的大多數(shù)candidate都是金融背景。我想,是不是我的學歷和金融背景都不夠呢?
我確實發(fā)現(xiàn),自己當時的簡歷里最弱的就是教育背景,當時只有光禿禿的“清華化工系,GPA 3.6”這樣的字眼而已。也確實,我當時能有什么可寫的呢?后來,我學著用各種各樣的手段去修飾我的教育背景。我把我的GPA刪掉,改成了專業(yè)課GPA(因為排名更好看)。我在教育背景下面又寫上了我上過的僅有的兩門商科選修課,還加上了各種分數(shù)不低的比較quantitative一點的課程和分數(shù),比如數(shù)理統(tǒng)計和概率論。這樣讓自己本身的教育背景看起來飽滿一點。我在網(wǎng)上看到了有個叫CYDP的Summer School,是去哥大,里面有不少商科類課程,尤其是金融類。我果斷地報了名。因為我曾經(jīng)見過一些朋友,因為沒有交換,就把寒暑假的Summer School也寫在教育背景里。其實你說這樣做扯不扯?我覺得很扯。但是這也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但是只要時間如實寫,被問到的時候不撒謊,我想,扯就扯吧,至少能把教育背景這里撐的漂亮一點,能過簡歷再說啊。我還報了清華-伯克利共同組織的的GTE技術(shù)創(chuàng)業(yè)培訓項目。這也據(jù)說是個“課程納入清華研究生培訓體系”的項目。當然,你說這些個培訓課程和項目的實際意義有多大呢?很難講。但參加過之后,至少是把我領進了金融和創(chuàng)業(yè)的門。這些知識自己看書其實一樣能獲得。但是你要想想,你怎么能讓HR或者你的Resume Screener一眼就知道并且相信,這個candidate是對金融/創(chuàng)業(yè)/某個方向有認識和了解的呢?還是要寫出來,要有一個、半個的Education Program來證明。我自覺我在申請Summer Intern的時候犯得最大的錯誤就是沒重視寫自己的教育背景了。
我不僅花了大力氣去修改我簡歷上的“教育背景”這一明顯的弱勢:遮掩,補充,美化。我還要想辦法加強了我的強處,實習。我在短暫的休整過后,馬上通過家里的關系找了一份本土券商的實習,在他們的投行部實習??晌乙还泊瞬坏揭粋€月就不干了,因為真的太無聊了,我去那兒就是復印文件。本土小券商和大投行真的不是一個概念。不過,我還是趁那段時間自己看了很多關于會計和財務分析的東西。后來,我在網(wǎng)上看到了一個朋友推薦的機會,是一個電商類(手機支付)的暑期實習,并且有幸拿到了這份實習,也認識了很多很可愛的小伙伴。本來非常想就這機會深度接觸下如此新興、熱門的行業(yè)的,不過一放暑假就發(fā)高燒了,又因為一些小伙伴的反饋,也狠心quit了這份實習。其實我到現(xiàn)在都認為,這些新興行業(yè)的好實習不僅有可能會對咨詢面試有幫助,更可能會在將來的工作里碰到,也有可能是未來真正的職業(yè)歸宿。去這些行業(yè)實習,多多少少是對這些行業(yè)的了解和親身感受,是非常有意義的。 其實我當時已經(jīng)做過了兩份咨詢實習,加起來九個月的時間,可我卻不可理喻地又去了第三家咨詢公司(BCG)。這個決定其實挺蠢的,因為我知道我的簡歷上不缺一份咨詢的實習了。但說起來,這個決定倒也無比的符合我的性格:因為我聽說BCG的senior PTA可以有Early Decision的機會,這也是進入咨詢的一次機會,不是么!暑期實習,ED,校招。不過很多想法現(xiàn)在看來還是略顯愚蠢了,我當時加入BCG的PTA是因為加入的2015屆及以后畢業(yè)的PTA pool里(我有可能出國讀研),而這一批PTA是沒有ED的機會的。 不過,盡管如此,BCG的實習還是讓我收獲最大的一份實習,尤其是放了假每天去辦公室的時候。哪怕沒有ED,但能夠因此和BCG的人更熟一點,哪怕和哪個辦公室里的我的potential interviewer混個臉熟,天知道能不能幫助我通過pretalk呢?事實證明,這個看似多余又愚蠢的決定確實是我做的最正確的決定之一。關于BCG的故事,因為圈子太小,我就不能多寫了。雖然很遺憾地今年校招作為僅有的兩個final-round candidate(也有說法是四個)掛在了BCG的終面,BCG今年也沒有在清北招人,但我仍然很感謝這一段美妙的時光和經(jīng)歷。在那里,我認識了幾位我非常尊敬也關系非常好的三個老板們。我們關系好到一起開車滿大街轉(zhuǎn)悠找炸醬面吃。我在他們身上都學到了很多、很多的東西,并且我參與整個項目參與的非常深。由于公司Policy的緣故,我就不便寫出我具體做過什么了,但是在那個項目以后,我覺得整個人對咨詢都有了翻新一遍的認識,無論是咨詢的好還是咨詢的不好。在收到拒信后,我仍然給BCG的recruiting manager發(fā)郵件說,BCG還是我最尊敬、最憧憬的公司。而提攜我最多的大老板,雖然沒能把我推進BCG,卻著實在其它地方切實地幫到了我。所以你看,很多事情都有意外的驚喜。你不去做,你就不知道的。
Summer申請結(jié)束之后我還做過好多、好多事情。當時真的是看到覺得是一個“機會”就一定要抓住。其中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曾經(jīng)刷過一個星期的夜,和兩個小伙伴參加了貝恩杯??晌覀冏砸詾槭菦Q賽水平的ppt,竟然沒有入圍presentation?,F(xiàn)在想想已經(jīng)沒關系了,畢竟反正我的隊友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功加入貝恩了,只能是罵當時的評委不長眼了。雖然沒有獎勵,但是跟隊友的感情卻是什么都換不來的。我還參加了我校職協(xié)的一個coach計劃,教練是殼牌的Global Brand Manager。我同時參加了殼牌的商業(yè)策劃比賽,并且提前參加了殼牌的2014校園招聘的終面(SRD)。 于是,我其實在今年六月初就拿到了殼牌管陪生(G-staff)的全職offer。從那一刻起我真的是要熱淚盈眶了。我一直覺得,殼牌的Offer已經(jīng)是我這樣的專業(yè)(化工)能想象到的最好的Offer之一了。值得一提的是,一直以為掛Summer掛的那么慘,練過的case都沒派上用場,其實不是的。殼牌的終面(SRD)里有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case interview。在我向面試官present完我的structure后,我非常清晰地能感覺到面我case的面試官對我的表現(xiàn)很滿意,并且極其歡迎我去他的部門就職。這也許就是所謂的“東邊不亮西邊亮”吧。練了那么多case,咨詢不給機會讓我展示,但殼牌給了。 在這里也想給殼牌一個至高無比的評價。殼牌也是我最尊敬的公司之一,這不僅是因為它世界五百強第一的地位,更是因為它無比崇高、正直的文化,和里面那一群很nice又很有意思的人。
再后來,大四開學后,在某位麥肯錫師兄的盛情邀請下,我也幫他短短地跟了一周麥肯錫的項目。至此,我也終于湊齊了McKinsey, BCG, Bain, Roland Berger的四家實習。話說,集齊四科龍珠,是否就可以召喚神龍了?
其實,寫到這里我就實在寫不下去了。應該還是少寫了一些故事,比如在紐約的PE短短的實習,在香港的股票分析比賽。但是這些都不重要了。反正都是為了更好的經(jīng)歷,更金融化的知識,更國際化的背景。我真的覺得重要的不再是我做了什么,而是我一直擁有并且我很感謝我能擁有的這種姿態(tài)。就是不要臉的奮斗下去。我不牛,我跟牛相差很遠,但我一直、一直在努力。
Part 3
Part 3.1 我想先談幾個觀點。在咨詢求職中慢慢明白的。
(1) 其實并不是越努力,實力越強,就一定能去越好的咨詢公司。
其實從來沒人承諾過,要有怎樣的努力就一定能進頂尖咨詢公司(雖然有30次mock換一個offer這種言論)。我也問過很多師兄師姐,“進入咨詢靠的是什么?”有太多的人給了一個讓人覺得在開玩笑的答案:“運氣好”。其實真的等自己把一切都經(jīng)歷過回首,才那么、那么深切地知道,這也不完全是開玩笑。 很多時候,咨詢公司的面試真的挺隨機的。否則為什么有那么多拿到A咨詢公司offer的人,過不了B咨詢公司的一面?進了好幾家咨詢公司final的人,卻掛了另外幾家的pretalk和簡歷?而這幾家咨詢公司對人的素質(zhì)要求其實是差不多的。 這是因為,面試的時候時間是很有限的,能反映出的你的能力也是很片面的。按照大類來分的話,非技術(shù)性面試可以大致分為兩種。一種叫做Experience-based interview,就是一切基于面試者過去做過的事情,來判斷面試者身上具備的素質(zhì)與品質(zhì),并以此推測面試者未來在工作中可能的表現(xiàn)。把這類面試應用到極致的公司是寶潔。寶潔在170多年的歷史衍化下,創(chuàng)造了自己的成功驅(qū)動力模型,并形成了自己獨樹一幟的面試風格。廣為流傳在外的就是“寶潔八大問”啦。很多人不知道寶潔八大問到底在測試的是什么能力,其實寶潔一共把人的能力化為三大塊,每一塊都有三小項的細分,甚至每一小項都有自己的細分,還有1-5分的詳細詮釋。另外一種叫做future-based interview,就是在面試中給予面試者一個“未來的情景”,來看面試者對此如何思考、判斷、反應,以判斷面試者能否在工作中遇到相似的情境還能展現(xiàn)出足夠的來駕馭工作的能力。比如問,“如果下雨了沒帶傘你怎么辦”其實就是這類面試的一種。而這類面試的極致體現(xiàn)就是Case Practice了。 所以,對于咨詢的case interview而言,你的能力主要是從“你對面試中給出的情境的反應”來體現(xiàn)。而事實上,面試者對于各種不同case的反應并不是都能真實的體現(xiàn)他的能力。某個candidate對于有些case體現(xiàn)出的水平會高于自己真實的水平,對于有些case則會低于自己的真實水平。一些很小的因素,比如你對情景的熟悉程度,你的精神狀態(tài)、語氣、聲調(diào),都會不真實地展示你的能力(對情景很熟悉,說話就極其自信,得分就很高;對情節(jié)極其陌生,說話不自信,得分就低)。而面試官的心情和對你的喜愛程度,很可能也會讓面試官錯誤地“評估”你的能力(也許客觀上看,兩人對于一個case的處理水平,無論從軟硬技巧上來看都差不多,可是某個面試官很喜歡你,所以會“偏心”地認為你更強一些)。 這就是“實力很強,也練習過很多次,仍然會失誤”和“實力一般,但發(fā)揮極其出色,通過了面試”兩種現(xiàn)象都會發(fā)生的原理。 其實面試多了也就明白了,咨詢面試雖然說考的是框架,是行業(yè)知識,是溝通能力,但其實這些都沒有面試官喜不喜歡你重要。
(2) 并不是咨詢的經(jīng)歷越豐富,就越容易最后進入咨詢行業(yè)。
并不是咨詢的實習越多就越容易過簡歷。咨詢實習其實是把雙刃劍。如果做的好并且有人推薦(尤其是如果運氣好的話,得到項目經(jīng)理及以上職位的人的推薦,那是再好不過了),那過簡歷甚至進入下一輪的概率是很大的。但確實也有經(jīng)人推薦還是不通過的。但如果做的并不好的話,在公司留不下什么好名聲的話,甚至會對過簡歷有副作用。不過,確實是要不靠譜到一定程度才會有副作用——你的supervisor一定要不嫌麻煩,跑到HR或者recruiter耳邊黑你才行。而且,很多時候,一水兒的咨詢實習會讓人感覺,這個candidate除了咨詢什么也不了解。而且畢竟大多數(shù)時間,咨詢的PTA都在干一些很沒營養(yǎng)的活兒,真正干有價值活兒的PTA少。我是直到干到了最后的兩家咨詢公司才做過了非常核心的工作(自己設計slides,見客戶,等等)。所以,其實很多的公司、很多的咨詢顧問根本不認為咨詢實習是有價值的,尤其是如果這家公司的風格就是不夠信任PTA的話。 當然,關于過簡歷,每家公司之間的觀點都不一樣。比如BCG,就從不卡自己PTA的簡歷。而有些公司,就完全不把自己的PTA“放在眼里”。最后校園招聘的時候,我其實只把我四份的咨詢實習留了一份,其它三分簡單的用一個括號備注了一下,在其它幾家也有類似的經(jīng)歷。我選擇了用大篇幅去勾勒自己的教育背景、在其他多個行業(yè)的短期經(jīng)歷,以及我的校園活動。最后的結(jié)果是十家過了八家的簡歷,并且McKinsey和Bain也都沒有再卡我。當然,能用推薦一定要用推薦,簡歷再好的人也容易簡歷被篩漏掉。 另外,其實經(jīng)歷豐富(而非一水兒咨詢)的人,在面試和實際工作中都會更占優(yōu)勢。很多咨詢顧問自己評價自己公司最大的問題在哪,就是覺得從校園里一出來直接加入公司的人太多了,導致很多人缺乏真正的實戰(zhàn)經(jīng)驗,沒有真正的行業(yè)insight。而很多從實業(yè)再跳向咨詢的人,有很多表現(xiàn)很好,升的也很快。為什么呢?明明實業(yè)和consulting要求的skills大多數(shù)是不能transfer的。這是因為,skills可以重新很快培養(yǎng),experience是不能替代的。真正的業(yè)界經(jīng)驗會讓你變得老練、沉穩(wěn)的多,也對生意也懂的多。這樣的經(jīng)驗給人帶來的東西無論是在面試、工作、和客戶的會面中,都會讓人顯得outstanding的多。 今年的咨詢求職年景應該說是這幾年來最差的。有好多辛辛苦苦奮斗的小伙伴到最后找不到工作。但你可千萬不要以為這是因為實力差,他們的工作能力也許被不知道多少個咨詢公司的大老板無比賞識??墒牵愕睦习逡埠芸赡茏笥也涣嗣嬖?。
(3) 咨詢是看起來很光鮮,但其實不是完美無缺的職業(yè)選擇。
其實,一路走過來,咨詢已并非像當初看的那么美好無暇。誠然,咨詢有其無法比擬的快速學習機會、優(yōu)秀的人才、艱巨但有意思的生活節(jié)奏。但是,咨詢不能帶給你的東西也有好幾點,也值得正視:其一,由于咨詢是一個項目接著一個項目,很難培養(yǎng)對于一個行業(yè)最深刻的認識和細致入微的知識。可以說,咨詢難以出專家,尤其是在咨詢的前幾年。懂了很多,但其實并不一定那么懂。舉個例子,現(xiàn)在許多人都訂閱微信公共號,每天都看里面的文章,我也是。我看了快一年的大數(shù)據(jù)、云計算、電商、互聯(lián)網(wǎng)金融、利率市場化……可你真的讓我就其中一個主題談幾分鐘,談出點自己“深入”的見解,我還是談不出來。有人說,時間長了,業(yè)務有了側(cè)重這個問題就解決了,但根據(jù)我的個人體驗,我覺得也并沒有。也許時間久了會對某個行業(yè)有自己的理解了,但是咨詢顧問的知識卻永遠不像實業(yè)家那么solid,那么down to earth。但咨詢顧問總是那么聰明,不會的就里面做research立馬去采訪立馬去學,并且也愿意去學,通過不斷的學習,并且善于將自己其實并不那么懂的東西很有信心地講給客戶聽,這才是支撐咨詢顧問的基本。也有人說,我不在乎我年輕的時候沒有solid industry knowledge,我寧愿先瀏覽一遍所有我能接觸到的行業(yè),看哪個感興趣就投入哪個,我覺得愿意這么想就對了。但是確實,其它業(yè)務崗位的research ability是不可能有咨詢那么強的,而且在大公司里許多時間會用于處理“人”的關系,而不是純粹地學習上。所以,說咨詢的learning curve很陡,一點都沒錯。其二,咨詢非常側(cè)重的是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幾年之后你的思維會非常強,如果離開咨詢,你的最強點會在規(guī)劃、設計等等領域,但很多業(yè)務實操的東西,咨詢顧問很不擅長。你可以把問題分析的無比清楚,會把產(chǎn)品或戰(zhàn)略設計的非常漂亮,流程規(guī)劃的尤其清楚,但可能會稍弱在那些實際操作與那些真正down to earth的商業(yè)運營上,比如marketing和sales。這就是為什么大多數(shù)人離開咨詢都是跳去戰(zhàn)略崗,較少會直接跳那些核心業(yè)務部門,也沒有那么多人選擇創(chuàng)業(yè)。舉個例子,咨詢顧問去做一個marketing campaign,恐怕就比較難。咨詢顧問去做銷售,賣一個具體的產(chǎn)品,恐怕也比較難。但是同理,如果你選擇了其他崗位,你的strategic thinking是無法和咨詢顧問比擬的?,F(xiàn)在頂級MBA商學院的招生逐漸多元化,不僅招收finance和咨詢的人,同樣有非常多來自各種行業(yè)的人。但是其實在MBA畢業(yè)后呢?是什么人去了PE,什么人去了實業(yè),什么人去了咨詢。你要自己想清楚。很片面地說,咨詢?nèi)菀紫颉案哐笊稀钡牡缆纷?,但會離“自主創(chuàng)業(yè)”和“業(yè)務部門大區(qū)經(jīng)理”的title遠一些。其三,咨詢的人在社會上仍然沒有那么高的知名度和受尊敬程度,創(chuàng)造的價值也比較有限。盡管在學校里,商科的學生以投行和咨詢?yōu)槟繕?,視去這些地方的學生為大牛,但在整個社會上,咨詢顧問的地位并不那么受尊敬。我聽過有太多案例講的是客戶對咨詢顧問的成果不滿意,大罵毫無用處,對自己的business什么都不懂,也聽過好多擁有豐富的咨詢和實業(yè)經(jīng)驗的過來人評價咨詢行業(yè),倒真的有不少負評價,談到的大多數(shù)是:學不到真正的知識,工作時間太長但工資很有限,不受尊敬等等。確實是這樣的,乙方,尤其是Professional Service的弊病就在這兒了。但不得不說,任何行業(yè)、任何工作都有利有弊。去了咨詢的人可其實大多數(shù)都沒有長期留在咨詢,還都是逐漸的都跳走了。那么咨詢是不是一個跳槽的好平臺呢?無疑是的。 以上我談的這些并不是“雞蛋里挑骨頭”,而只是咨詢真的把自己包裝的太好了,太漂亮了,簡直看不到缺點。我在用一個“挑剔”的眼光,混跡了快兩年的咨詢經(jīng)驗,跟無數(shù)senior people聊天后獲得的反饋,用一個反思的態(tài)度來闡述這些不容易被學生關注到的事情。 另外還有一些很容易被我們關注到的咨詢的缺點,諸如:工作時間太長,影響家庭關系,性價比很低。這些大家都可以輕易理解,就不說啦。
Part 3.2
再談談幾個比較碎的點吧。不僅關于咨詢了,而是一些更general的體會。
(1)
這一路求職走來,我其實有兩件最自豪的事: 第一,在整個求職過程中,我都沒吝嗇過幫助別人。哪怕是那些比我面試通過的還遠的同學,我也往往都傾盡全力,把我會的東西也都教給她們,希望她們能有更好的結(jié)果。我和每個人都說,我從不把任何人當競爭對手,大家都是戰(zhàn)友。第二,我付出了,也收獲了,我不因為任何事情而后悔。在這次校招我掛了自己最想去的那家公司之后,我其實特別的淡定。我確信這種淡定是緣于我一直以來無悔的付出。我的感受里除了“傷心”什么都沒有,我一點都不懊悔,一點都不悲憤。因為我自認為自己已經(jīng)窮經(jīng)了所有我的努力了,掛了就掛了,我沒法做的更好了。我練的夠多了,我表現(xiàn)的也夠自然,我甚至在面試后還發(fā)了不少感謝信。我掛了,但是我認了。而有些小伙伴們,你本可以做的更好的,所以你對于最后的結(jié)果才這么難接受,不是么?
(2) 兩年前的我,是一個典型的結(jié)果導向的人。但是慢慢地,我開始去知道appreciate努力的過程,而不再那么看重結(jié)果。而且我開始用放松的心態(tài)去擁抱每一種未來的可能性。當你的心態(tài)從削尖了腦袋想走一條獨木橋,變成開始知道回身接受各種道路和各種也許更寬闊的未來的時候,我覺得人會變得快樂很多。 其實不是只有咨詢、投行才對人有鍛煉。其實不管學什么,做什么,都是成長,都是鍛煉。努力咨詢面試學到的是structured thinking,business exposure,professional standard。搞科研,搞社工,走仕途,做創(chuàng)業(yè),只要你踏實走了這樣的道路,你也必有所獲。只是咨詢的東西比較外化,比較容易讓人注意到罷了。 但無論如何,我們只要走的是一條“追逐喜歡的生活”之路就好,這與是不是咨詢,是不是你最初的想法一樣,都無關。
(3) 其實,從結(jié)果來看,專一而努力的人并不一定有好結(jié)果,咨詢和投行都一樣。而很多人拿Offer卻像是無心插柳一樣。有些大牛是身揣好幾個很牛的offer,其中有些是別人的夢寐以求,但卻是他隨手拿的。 當然,他們背后也有他們失敗的故事,也有你看不到的心酸。你看不到那些研究生大牛在本科找工作的時候心酸、無奈和絕望,看不到那些經(jīng)管和光華的牛人拿了一把咨詢的背后,是在申投行的時候有多么的窘迫和糾結(jié)。
(4) 奮斗之路本無盡頭。我曾天真地以為,當我拿到summer intern offer以后,就不用這么累了??蓲炝艘院蟛胖?,哦,還需要奮斗半年。校招前想,拿到BCG的offer之后,別的都可以停了,可是沒想到,還是要繼續(xù)申請出國。在得知自己失敗了的那一刻,你會感到那么疲憊,真的不想面對“還要繼續(xù)奮斗啊”這樣的事實。可是人生大多如此,十有八九不能如意。當你接受了這一點,當你愿意迎接下一步的挑戰(zhàn),愿意擁抱新的可能性的時候,你的心態(tài)就變得更加成熟了。永遠記得,那些不能殺死你的都會讓你變得更強。 而且其實,對于我們而言,真正的職業(yè)生涯,還沒開始呢。一切才剛上路罷了。
(5) 其實我很多時候都無比佩服那些踏踏實實學習工科知識的同學,學的扎實、深刻。尤其是重工科。都以為這些成熟行業(yè)沒有機會了,可其實不是的。中國的制造業(yè)仍然有那么多需要創(chuàng)新、需要突破的地方。有的時候我仿佛都能看到身邊的某些同學成為未來真正做成突破性進展的人才。其實清華工科的培養(yǎng)路徑?jīng)]錯,課程體制很好,欠只欠在改變太慢——社會已變得浮躁,教育卻沒有設置“抑制浮躁”的課程,不知道“給學生自由選擇”。誠然,現(xiàn)在每日的生活中我們看到的是一片繁榮,看到的商業(yè)是各式各樣的電商、團購、O2O、可穿戴設備……我們的注意力很容易集中到互聯(lián)網(wǎng)行業(yè)上??蓪嶋H上呢,每一分繁華背后都有著那么強大的制造業(yè)做支持。每一件衣服后面都有聚乙烯,聚乙烯工程,葉輪內(nèi)核,葉輪外殼,高端數(shù)控機床……機械,精儀,化工,航天,材料,熱能……清華應該反思的是,怎么培養(yǎng)學生興趣,而不是學生被浮躁的商業(yè)社會同化。 我是覺得:現(xiàn)在的許多社會“精英”都太浮躁。而大器本該晚成。
(6) 其實你說,我就這么一頭扎在里奮斗咨詢里。我反思過沒有?我也反思過。我早在路上就認清了,我并不是那么適合咨詢。咨詢的人大都是個learner,而我其實是個doer。但在我創(chuàng)業(yè)、比賽的過程中已經(jīng)意識到了這點:盡管我還沒有成為咨詢顧問,但已經(jīng)是完全的咨詢風格了。強在邏輯,強在專業(yè)性——我能搭出很好的商業(yè)策劃書框架,我能做出很專業(yè)的ppt。我的Strategic thinking已經(jīng)遠超沒有接觸過咨詢的大多數(shù)同齡人。同樣的現(xiàn)象可以在其他一些和我同樣經(jīng)歷的人身上發(fā)現(xiàn):習慣性地先overview,習慣性地按bullet point說話,習慣性地做分類,習慣性地遵循MECE的原則……原來這一年多的熏陶真的是有用的。但是我其它的地方都不強。如果要創(chuàng)業(yè)的話,我需要自己強在sales,強在marketing。你要么“巧舌如簧”能談判,要么“手起刀落”賣出貨。所以我其實一點都不懷疑,自己的長期歸宿一定不會在咨詢。我對自己有這種認識,你呢?你是什么樣的人,只有你自己知道。
(7) 我經(jīng)過了這么多場咨詢面試。面試官問我的最有難度、也最有深度的一個問題是:“到底是什么在motivate你?”你說你主動做這么多實習,參加這么多活動,到底是為了什么。我是呆了幾秒才回答了這個問題。這個問題也拋給你。是什么在motivate你呢?
(8) 我相信找工作就像相親一樣。 也許幾年后會有人重新看這篇文章,也許當時你們正在抱怨運氣的不公平,為什么自己付出了那么多,實力足夠強,表現(xiàn)足夠好,卻還是沒拿到自己想要的offer。那么其實,這個事情每年都在發(fā)生:有的人為公司工作了幾千個小時,表現(xiàn)極佳,走到終面而且表現(xiàn)出色,公司卻實在沒有headcount;有的人在waiting list里等了幾個月還是被狠心拒掉;有的人gap year,有的人認識每家公司的HR,但是最后無路可去……有的人還有著自己累贅的家庭,累贅的男朋友,四處掛簡歷,掛pretalk,掛群面,掛一面,掛終面……和他們比,你真的夠慘了么? 可我相信,你最后還是會去到一個地方的,一定還是會有地方賞識你的。也許這個世界上所有的門都為你關上了,但還是給你留了一扇窗。那也許那個地方就是最適合你的了。I feel like you are trying too hard to keep all the doors open. But you have to realize that some doors are meant to be closed, so that in the kaleidoscope of fervor and desire, you can come to see which one you ought to go through. 請相信我一句話:最容易得到的,可能就是最合適的。 當你愿意放下過去,你會發(fā)現(xiàn)全世界都在幫你。
(9) 其實很多努力咨詢的人都有通病,就是盯著咨詢不放。 而且其實縱觀這個社會,并沒有那么認可“咨詢顧問”這個職業(yè)。我無法否認自己那么多的好(否則我也不可能那么拼咨詢),但對于很多一直盯著咨詢就要向咨詢看齊的同學而言,我真的建議,再退一步看看。出了清華/北大咨詢?nèi)湍銓嵙暤倪@些咨詢公司,又有多少人真的知道咨詢是什么?
(10) 我覺得真正對我而言,咨詢的意義早已不是它本身的意義了。 咨詢就像是燈塔一樣,在大霧籠罩的海面上給那些迷惘中的人指引方向,至少在你不知道未來在哪的時候告訴你該怎么努力。所以很多人就向著那束光亮一直前進,什么都不想,以為越接近那個地方就會離幸福越近。但是其實當你真的走近了,看清楚了也想明白了,我覺得,咨詢真的就是燈塔而已,它不是彼岸。 其實你想要讓自己提高的知識、技巧、能力、素養(yǎng),在你這么辛苦的一路上都已經(jīng)收獲到了。而且更重要的是,咨詢的存在讓你一直都知道該怎么使勁怎么拼命,永遠都給你一個目標和一線希望。但是其實真的到了最后,至于結(jié)果究竟是如何,已經(jīng)不那么重要了。 所以真正最后去哪了,結(jié)果如何,都已經(jīng)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這一路上的努力、練習,帶給了自己終身受用的收獲。
Part 4
細細數(shù)了數(shù),自己這次校園招聘一共進了六家咨詢公司的終面,加起來見過的咨詢面試官一共有33個。雖然和麥肯錫和貝恩都無緣終面,但是對這個行業(yè)的校園招聘卻真是變得不能再熟。 咨詢面試的Case各家公司都是不允許外泄的,所以我不會在這里說任何關于Case的具體內(nèi)容,也不會評論任何我的面試官,畢竟這是個非常小的圈子。但我會在這里窮盡我的知識和經(jīng)驗,寫出對于每一家咨詢公司的基本簡介和招聘流程,希望對后人有用。我不會寫的那么官方,那些事情完全可以從它們的官網(wǎng)上看得到。我會從求職者的角度來寫,并且不會說任何一家公司的壞話,所有的描述我都會盡量客觀化。當然,很多敏感的話題,比如各家的工資比較,我不會在這里寫出來,但如果你有心,這是可以打聽到的。 你可以把這一部分當作不完全版的《咨詢公司志》。
麥肯錫McKinsey 北京辦公室在國貿(mào)嘉里中心,咨詢界無可爭議的老大。體量大,行業(yè)專家多,后臺極其強大,號稱“投行式的咨詢”。在我眼里,麥肯錫的很多人都比較“直”,就是“有什么就說什么,對事不對人”的意思。 McKinsey的2014校園招聘分為五個部分:簡歷篩選-->筆試-->英語口試-->一面-->終面 麥肯錫的簡歷篩選很嚴格,每次在北京只過差不多不到50人,而且據(jù)說還很看重簡歷中的Leadership。簡歷通過后會集中郵件通知,邀請參加第二天上午的PST筆試(PST的全名叫做Problem Solving Test,據(jù)說是麥肯錫請ETS出的題)。PST考試一共26題,一個小時,不能用計算器。題目有點像GMAT。給出題目背景來閱讀,每個背景后面有幾道題,有理解題,有計算題,全英文。麥肯錫官網(wǎng)上可以下載樣題。前人都說題量很大做不完,但我每次不管是自己練還是真的考倒都做完了,所以一切“經(jīng)驗”都還是要看個人。PST的考試地點往往都在北大光華樓,一個麥肯錫的HR監(jiān)考,說是監(jiān)考其實根本什么都不管你,要想作弊太簡單了,但也沒什么好作弊的。如果你真的有志麥肯錫,最好在求職季多留點神。因為是當天郵件通知第二天上午的筆試,基本沒有什么可調(diào)整的空間,也沒什么練習的時間。但如果你早就開始預留那一天的時間并提前開始練習了,就另當別論了。至于怎么知道是哪天PST,那就要看個人的network啦!PST大概會通過一半還多的人。 麥肯錫的筆試通過以后,會在中午收到電話通知,要求下午參加英語口試。據(jù)悉這是一個刷很少人的環(huán)節(jié),只測英語,不測邏輯。也確實,十五到二十分鐘的口試是純聊天,比如聊聊旅游,聊聊讀過的書,聊聊興趣愛好。 麥肯錫的一面是兩個面試官的背靠背,2*45分鐘。面試完之后當天晚上就會接到電話通知過沒過和feedback。很多小伙伴在回去的地鐵上就接到了噩耗,號稱奪命call。至于麥肯錫給的feedback,有好幾個掛掉的小伙伴都覺得沒什么道理,說的明明根本不是自己。感覺麥肯錫的風格是:如果兩個面試官都給你fair,那不如一個給你good一個給你fail。只要有人力挺你,就會有希望進下一輪。麥肯錫的終面我就無緣參加了,聽說是連面3個面試官,這次還加入了補全slides然后present的環(huán)節(jié)。
波士頓BCG 北京辦公室在永安里雙子座大廈。一般人都認為BCG是咨詢行業(yè)的老二,但也有說法BCG的項目質(zhì)量其實是業(yè)內(nèi)最高的。在Healthcare, Consuming Goods, Financial Service等行業(yè)都非常的強。BCG經(jīng)常是以nice的形象出名,BCG的人也被認為是“溫文爾雅”又帶些“洋氣”,或者可以用這樣的幾個詞來形容:謙虛、優(yōu)雅、內(nèi)斂。這也是我最想加入、感情最深的咨詢公司。今年BCG的招聘狀態(tài)實在不是太良好,不過這也說不定預示著明年的大好。 BCG的招聘分為四個部分:簡歷篩選-->Pretalk-->一面-->終面 BCG的簡歷是相對而言比較容易過的,今年Summer Intern的時候尤甚,目測當時得有200-300人以上。而且BCG從來不卡自己PTA的簡歷,不像有些其它公司,當PTA和能否通過簡歷之間幾乎沒有關系。BCG刷人最可怕的一關是Pretalk。BCG的Pretalk只有10分鐘,會涵蓋Behavior Question和Mini case。這一輪只有十分鐘,但是要刷掉幾百個人,只留差不多20-30個進入一面,多少準備明明很充足的人就折在BCG的Pretalk。當然,每家公司有自己的擇人標準,或許你覺得,“憑什么他都能進我卻進不了”,但是也許這就是公司的偏好,也說明運氣也不在你這邊,你只能接受。BCG的一面也是背靠背,面試前HR會發(fā)給你一張紙,寫著你一會兒要見到的兩個面試官的基本資料和經(jīng)歷。一面也是2*45分鐘,Behavior Question + Case。一面的刷人率也不小,今年BCG進入終面的人很少,具體數(shù)字不詳,但是一個手肯定可以數(shù)出來了。終面也是兩個面試官,至少會見一個Par,內(nèi)容還是傳統(tǒng)的咨詢面試。盡管遺憾沒能今年加入BCG,不得不說這家公司依然是我見過最人性、最友善的咨詢公司之一,里面的人都無比nice。哦對了,BCG比較偏愛工科學生。
貝恩Bain 貝恩的北京辦公室在大望路華貿(mào)中心。Bain是一家很“國際化”的公司,哪怕在國內(nèi),客戶也有好多是Multinational Company。強在奢侈品,零售,有很多Serve PE做Due Diligence的case。貝恩的風格比較fancy,人都很nice。 Bain的招聘分為四個部分:簡歷篩選-->Pretalk-->一面-->終面 Bain這幾個環(huán)節(jié)中最卡人的還是簡歷。雖然今年校招的時候貝恩反常地過了很多簡歷,但是之前的Summer Intern以及從往年的來看,Bain的簡歷真的無比難過。難過的意思是指,可能清華本科只能過1-3個甚至更少。記得彥婷姐之前跟我說過,去年CLUB這個核心圈里貌似就沒聽說誰通過過貝恩的簡歷。貝恩的Pretalk有半個小時,問的也很全面,有Behavior有Case,感覺很像一個typical case interview。 貝恩的一面是2*45min,感覺case的類型比之BCG要“劍走偏鋒”的多。有說法說貝恩的人更看重sense而不是框架,真?zhèn)魏茈y說,我覺得還是要看面試官。
羅蘭貝格Roland Berger 羅蘭貝格的北京辦公室在三元橋。Roland Berger是一家德國的咨詢公司。雖然在美國的名氣不如MBB,但在中國卻號稱業(yè)務量第二大,僅此于M。這主要也是因為RB的本土化做的非常好,無論是業(yè)務還是文化,這也為RB在中國做生意提供了偌大的方便。而且RB是一個非常“實際”的公司,給客戶的解決方案非常落地。RB的員工中,真的做的好、有能力的人,在公司得到的promotion機會和速度,是要遠快于其它公司的。 RB的招聘流程是:簡歷篩選-->Pretalk-->一面-->終面 RB的簡歷不難通過,但Pretalk要稍微tough一些,是兩個面試官。第一個面的還可以的話會帶到第二房間見第二個面試官。Pretalk可能會面一點Behavior,但絕大部分時間是Case,可能會有market entry或者market sizing等等,可以說是挺“硬仗”的一關。RB的一面是兩個paper case(2*45min),就是有十幾頁slides放在桌子上讀,可能會有市場信息、消費者習慣、價格劃分、地理細分等等,要求回答或者跟面試官討論2-3個問題。其實paper case和typical case沒有那么大的區(qū)別,還是看框架、邏輯,只不過paper case更加真實一些。RB很實際,所有case都不會有標準答案的,但你react和express的方式就足以決定你能否進下一輪了。 所以RB的終面之前就已經(jīng)有四個面試官評估過你的邏輯、表達等各種能力了,終面就顯得無比的隨機。終面就是和兩個Par聊天……不過,你永遠不知道閱人無數(shù)的大par到底在怎么test你,聊天就足矣了。
西門子管理咨詢SMC SMC的北京辦公室在望京的西門子大廈。SMC的全名是Siemens Management Consulting,是屬于西門子公司,且只對內(nèi)(西門子)進行業(yè)務的咨詢部門。但是西門子的全球業(yè)務量大且充滿前景,醫(yī)療、新能源、工業(yè)品……SMC雖然僅對內(nèi)部咨詢(internal Consulting),但每一個項目都仍然要和外部咨詢公司一起競標。SMC的人也都無比nice,也有些偏愛理工科,這也跟它們的業(yè)務類型有很大關系,學金融的做能源項目自然沒有學熱能的有優(yōu)勢啦。SMC只在北京有辦公室,不像其它幾家咨詢公司,總部都在上海。 SMC的招聘流程是:簡歷篩選-->Pretalk-->一面-->終面 SMC的Pretalk是電話面試,而其它家基本上都是當面。SMC的Pretalk很短,可能僅僅在十分鐘以內(nèi),所以也是突擊,打過來就立刻面。當然,tips是如果沒準備的好,建議先跟他們說不方便,要求過十分鐘再過來,我接到電話的時候正在騎車,如果不知道拒絕當時就面不就傻了。SMC的一面是一個面試官,大部分是typical的case interview,但也有可能不面case。SMC的終面就比較嚴格了,是四個面試官,背靠背靠背靠背,面完一個面下一個,全都是Case interview。面完SMC的面試官會請你吃飯,這點還是很不錯的!這回有的小伙伴在終面后還被單叫到辦公室見了見領導,又加面了半個小時,算作終終面。
博斯Booz Booz的北京辦公室在國貿(mào)SK大廈。Booz在全球范圍內(nèi)有相當好的美譽度,但在國內(nèi)的業(yè)務不是特別大。Booz很強的行業(yè)有很多,最出名的應該還是汽車了,當然也有化工品等等。我和Booz的人接觸的實在不多,但總體感覺Booz的文化也很nice。 Booz的招聘流程是:簡歷篩選-->翻譯+群面Pretalk-->一面-->終面 Booz的Pretalk是群面,大概五六個人在一起討論一個話題,今年是一個estimation case,每個人說自己的想法,再一起討論出結(jié)論,最后由面試官選一個人present,一共一個小時的時間。這種方式很有意思,既需要邏輯也需要團隊合作。這樣的pretalk之前還會有一個英文筆試,20分鐘的翻譯題。今年Booz的一面是只有一個面試官,終面是兩個Principle,都是挺typical的case interview,只是問的case不一定很typical。
德勤摩立特Monitor & Deloitte 北京的Dtt德勤大樓的位置在王府井。Monitor在被Deloitte收購之后并入了德勤的S&O部門,就是Strategy and Operation。而德勤就不多介紹了。現(xiàn)在Dtt S&O的汽車等很多行業(yè)也都做的都很好,在中國處于非常快速的發(fā)展階段,前景一片大好。 Monitor & Deloitte的招聘流程是五步:簡歷篩選-->Online test-->群面-->Manager面-->Par面 其實說起來Monitor & Deloitte的招聘真的是各家里相當麻煩的。Online test極難無比,都是SHL的那種圖形推理題等等,根本做不完,我答的一團糟,蒙了一大片不知怎么混進了群面。群面是德勤所有部門都要有的環(huán)節(jié),只是是S&O的candidate在一起面。也是一個paper case,10個人討論。我們的討論也很和諧。我一個好哥們跟我一場,明明發(fā)揮的很出色卻被掛了,不知道這說明什么,難道是槍打出頭鳥么。所以我一直認為對于群面case真的是難以控制的局面。群面完了之后是二面,這是一般的德勤部門的final,但跟其它的咨詢公司一比,這相當于其它公司的一面,也是case interview(2*45min),只不過感覺面試官更follow自己的paper上的答案在test。完了就是終面,也就是par面了。一個par面,也是做case。
艾意凱L.E.K. LEK沒有北京辦公室,醫(yī)藥很強,別的了解不多。 LEK的招聘流程是:簡歷-->Pretalk-->一面-->終面 LEK的pretalk是HR面(別家都是consultant面),大概10-15分鐘,不會面case,但會test一個人的英文翻譯,也很注重一個人是不是夠“decent”,很有意思。一面和終面就都是很typical的咨詢面試了,但可能多數(shù)以醫(yī)藥背景為主。一面結(jié)束后還有個20分鐘的小筆試,考的同樣很有意思,也不難。我發(fā)現(xiàn)該公司有道常年不換的case,我在各種地方做過了四遍,都不確定這case到底該怎么做。就不方便寫在這里啦。
OC&C的業(yè)務強在retail, A.T.K聽說最強還是汽車。但這兩家都沒有過我簡歷,我就不寫什么啦。 還有太多每個公司的細節(jié)與內(nèi)部信息,比如哪家公司會prefer很多段PTA經(jīng)歷的簡歷,哪些公司會prefer雜亂無章的豐富經(jīng)歷;哪些公司有Early Decision,Early Decision的流程和通過率;每一家Recruiting Manager的細小偏好、公司內(nèi)部分組、業(yè)務情況……這些東西,我是不會被允許放在網(wǎng)上的,如果有緣我們再一起聊吧。
這篇文章的初衷真的是想把自己知道的所有關于咨詢的一切都告訴你的,可是寫完才發(fā)現(xiàn)根本做不到。有太多東西是不適宜發(fā)在網(wǎng)上的,也有太多東西不是冷冰冰地敲成文字就能說清楚的。 最后,我只發(fā)兩句話在結(jié)尾,算是我直到求職完全結(jié)束了才恍然大悟的兩個道理。希望每個在求職的求職者能早點明白: (1)很少有人會給你講,有的人面不上麥肯錫,并不是因為“case做的不好”,而是因為“做case的感覺不夠讓人驚嘆”。我直到所有面試都結(jié)束了才悟明白一點,“術(shù)”是不夠的,還需要“道”,需要那種用好幾年的時間去培養(yǎng)的感覺。 (2)努力不一定會有結(jié)果,但是一定會有收獲。成不必我,功不唐捐。 最后,想在文章的結(jié)尾鳴謝所有這一路以來幫過我、指導過我、陪伴過我的師兄、師姐、老板、小伙伴們。我不一個一個寫出你們的名字了,但我此時此刻已經(jīng)把你們所有人的臉都在腦子里想過一遍了。 謝謝你們,你們是我最大的收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