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題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 |||
有關概念界定
1.經典,即指具有典范性、權威性的著作,是經過歷史選擇出來的最有價值的書。
2.國學經典指那些濃縮了“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等多方面智慧結晶的古書。像古代蒙學讀物《三字經》《千字文》《弟子規(guī)》《笠翁對韻》《幼學瓊林》以及《大學》《中庸》《論語》《孟子》《莊子》《詩經》《史記》等。
3.經典誦讀旨在讓學生從小就接觸國學經典,不斷激發(fā)興趣,采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方法,口誦心念,熟讀成誦。引導小學在誦讀中感受國學經典,了解祖國傳統(tǒng)文化,提升語言質量。
| |||
(二)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現狀與研究的價值 | |||
1.國學經典需要傳承。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積累了豐富的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它是我們民族的魂、民族的根,對中華民族的價值取向、行為準則、心理特征,都有著深刻又廣泛的影響。所以學校教育有必要把歷史上傳承下來的許多國學經典引入到校園中來,引入到課堂中來。
2.小學階段的教科書,國學內容甚少,不利于有效傳承。通觀整個小學12冊教科書,關于國學的教學內容很少,基本處于一種附屬的地位,偶有涉及也只是一些數量極少的古詩,和少數單元練習中的《古今賢文》,零星而不成系統(tǒng)。這樣少之又少的內容顯然不利于國學的傳承。
3.小學階段是語言學習和精神成長的關鍵時期。指導學生開展兒童國學經典誦讀活動對于提升語言質量,提高語文教學效益,傳承中華文化,鑄造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義。
4.研究的空間大。現在的全國各地研究小學生國學經典誦讀的很少,還沒有形成小學生國學經典誦讀研究的理論、策略,對小學生國學經典誦讀的“內容”也沒有形成體系,因此,在現階段研究小學生國學經典誦讀具有很大的空間,也具有前瞻性。 | |||
(三)研究的目標、內容(或子課題設計)與重點 | |||
研究目標:
通過課題研究,試圖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和課外閱讀指導中,以國學經典誦讀為切入點,將傳統(tǒng)教育中的諸多優(yōu)勢運用到現在的語文課堂教學中,以彌補當今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不足,達到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培養(yǎng)學生文化底蘊、探索以感悟、積累經典文化為特點的誦讀式有效途徑之目的
3、研究內容:
(1)精選與小學語文教材相輔,適合不同年段學生誦讀的國學經典誦讀內容。
(2)國學經典誦讀課堂教學策略的研究。
(3)國學經典誦讀課外指導策略的研究。
| |||
(四)研究的思路、過程與方法 | |||
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通過文獻研究,學習國學經典誦讀的策略,并收集、整理出一套適合不同年段小學生誦讀的校本課程。
(2)行動研究法:在課堂、課外實踐中進行不斷反思,通過計劃、實踐、觀察、反思四個步驟尋找得失原因,改進策略,在實踐中研究,在研究中實踐。
(3)經驗總結法。對在實踐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進行歸納、提煉,進行分析,得出能揭示國學經典誦讀的本質和規(guī)律,確定具有普遍意義和推廣價值的方法。
(4)案例研究法。通過實踐探索與研究,不斷總結學生在經典誦讀活動中整體素養(yǎng)提高的典型案例,進行不斷的反思、驗證,以利于進一步的推廣應用。
本課題主要采用行動研究法.
研究思路和實施步驟
·研究思路:
(1)分年段進行國學經典誦讀。1—2年級主要誦唱誦讀中華傳統(tǒng)美德童謠、兒歌、古詩;3—4年級誦讀古詩文經典,如《三字經》、《千字文》等;5—6年級主要誦讀《論語》和一些古文經典小品文,與初中古文教學接軌。
(2)課內外結合。以國學活動課為主,研究國學誦讀的教學策略;利用早自習、家庭學習時間等課外時空,研究國學經典誦讀課外指導策略。
(3)加強學習,師生共同成長。在國學經典誦讀研究中,始終樹立一個理念,即“教師與學生同為發(fā)展主體,教師和學生一同成長、發(fā)展”。教師發(fā)展是為了學生的更好發(fā)展,學生的發(fā)展有利于促進教師發(fā)展和體現教師發(fā)展,從而擯棄過去單一的教師發(fā)展或學生發(fā)展,把師生發(fā)展統(tǒng)一起來、結合起來。
(4)開發(fā)校本課程。課題組根據課程改革與發(fā)展思路,在科學精神和人文底蘊雙向建構的大背景下,進一步開發(fā)國學經典誦讀的校本課程,推進課程改革向終深發(fā)展。
·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課題研究的準備階段(2011年3月——2011年6月)
(1)成立課題組,制定課題研究方案和第一階段活動計劃。
(2)課題研究組成員學習現代教育理論,教育心理學理論,深入領會課程改革思想,了解國學經典的重要價值。
(3)調查研究目前兒童經典誦讀情況的現狀。
(4)做好開題準備。
第二階段:課題研究的實施階段(2011年7月——2014年8月)
(1)精選與小學語文教材相輔,適合不同年段學生誦讀的國學經典誦讀內容。
(2)研究國學經典誦讀課堂教學策略。
(3)研究國學經典誦讀課外指導策略。
(4)積累典型案例、研究資料,撰寫論文。
第三階段:課題研究的總結階段(2014年9月—2014年12月)
(1)收集、整理、分析資料。
(2)撰寫研究報告。
| |||
(五)主要觀點與可能的創(chuàng)新之處
·主要觀點:
要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經典誦讀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認知規(guī)律。兒童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13歲之前是兒童記憶力發(fā)展和智慧潛能開發(fā)的最佳時期,誦讀經典對于提高兒童的記憶力、注意力和人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促進作用,在學生記憶力強的時期誦讀經典可以作為一種終生消化、理解、受益的儲備。
在小學生中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陶冶學生的心靈,培養(yǎng)熱愛祖國優(yōu)秀文化的情感。培養(yǎng)語感的方法很多,在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誦讀,學生經過長期的誦讀可以養(yǎng)成良好的語感,為以后品味文字,理解意義打下深厚的基礎。
為開展國學教育活動找到了歷史根源和教育學根據。中國古代近代的教育智慧非常之多,除去因材施教、相機而敏、有教無類等之外,重要的一條就是提出了“幼兒養(yǎng)性、童蒙養(yǎng)正、少年養(yǎng)志、成年養(yǎng)德”童蒙是指什么階段?一般是指小學階段,就是指6至12歲左右的年齡,作為兒童階段,就是要打好人生的底色,而這都需要國學經典誦讀。
·創(chuàng)新之處:
本課題著力在小學這一語言學習和精神成長的關鍵時期,通過國學經典誦讀,為孩子打好人生的底色,陶冶學生的心靈,培養(yǎng)熱愛祖國優(yōu)秀文化的情感。并通過國學經典誦讀提高學生的語言質量,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本課題還想編一套適合常州市實驗小學使用的國學經典誦讀“精選文本”。
| |||
(六)預期研究成果 | |||
|
成果名稱 |
成果形式 |
完成時間 |
階段成果(限5項) |
課題研究中期報告 |
報告 |
2013.6 |
文本型的國學經典誦讀 |
文本集 |
2013.6 | |
各個階段的案例和研究總結
|
文本集 |
2015.6 | |
最終成果(限3項) |
課題研究報告 |
文本 |
2015.6 |
國學經典誦讀文本 |
文本 |
2015.6 | |
各個階段的案例和研究總結。
|
文本 |
2015.6 | |
(七)完成研究任務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主持人除外的課題組核心成員的學術或學科背景、研究經歷、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研究基礎,包括圍繞本課題所開展的文獻搜集、調研和相關論文等;③完成研究任務的保障條件,包括研究資料的獲得、研究經費的籌措、研究時間的保障等。)
負責人和主要成員曾完成哪些研究課題;研究成果的實踐價值;完成本課題的研究能力和時間保證;資料設備;科研手段等。
·負責人和主要成員曾完成研究課題:
(1)《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研究》省小學教學研究第六期重點課題,已結題。
(2)《學會分享:一項促進學校主動發(fā)展的行動研究》國家教育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課題,已經結題。
(3)李偉平名師工作室成員,并和成員合作出版《閱讀教學問題與對策》一書。
·研究成果的實踐價值:
(1)可以培養(yǎng)一批具有國學經典誦讀研究的老師。
(2)可以為小學生找到中國文化的“根”,并為他們打下扎實的語言功底,特別是國學功底。
(3)可以為常州市實驗小學以及同類學校提供“國學經典誦讀”的“校本性”精選讀本。
(4)可以讓有志于國學經典誦讀研究的教育工作者提供實踐的案例與經驗。
·完成本課題的研究能力和時間保證;資料設備;科研手段等。
(1)研究的組織結構
顧問:江蘇教科院專家、市教研室專家
組長:蔣岳慶
副組長:耿銀輝、王曉波
組員:低中高各個年段的相關老師
(2) 課題組核心成員的研究經歷、研究能力、研究成果。
課題組長蔣岳慶,中高職稱,常州市學科帶頭人。有數十篇文章在各級重要刊物發(fā)表,做過多個課題研究,并順利結題。耿銀輝、王曉波、殷櫻都有文章發(fā)表,并在多種雜志發(fā)表論文,課堂教學能力強,在省市多次獲得一等獎。
(3)保證時間。每周都有一節(jié)“書香課”,這是進行國學經典誦讀課堂教學策略研究得以保證;每周有3——4個早自習可以進行國學經典誦讀;學生在家有可以有經典誦讀的時間。
健全組織。成立“國學經典誦讀實驗”課題組,人員涉及低中高各個年段,且分工明確:負責課題研究方案、計劃的制訂及其實施,培訓課題組成員,加強對外交流,以及編輯文本型的國學經典誦讀校本課程。
確立實驗班。課題組在低中高年級分別確定一個實驗班。我們要求實驗教師認真做到以下三點:第一,樹立資料收集意識,建立學生的個案資料;第二,科學制訂計劃,每周用一節(jié)“書香課“時間開展國學經典誦讀實踐;第三,加強學習,研究國學經典誦讀的課堂教學策略和課外指導策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