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宋有狙公者,愛狙,養(yǎng)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損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匱焉,將限其食,恐眾狙之不馴于己也,先誑之曰:“與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眾狙皆起而怒。俄而曰:“與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眾狙皆伏而喜。
譯文: 宋國有個養(yǎng)猴的人,愛猴,成群地養(yǎng)。他能理解猴子的心意,猴子也能取得他的歡心。所以它減少全家的食用,去滿足猴子的要求。不久,窮困了,想要限制猴子的食物的數(shù)量,但又怕猴子不順從自己。于是先騙他們說:“給你們的橡子,早上三個晚上四個,夠吃不?”那群猴子都站立起來,發(fā)怒了。過一會又說:“給你們的橡子,早上四個晚上三個,夠吃了吧?”這群猴子都趴下了,很高興。
釋義: “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名”是變了,而“實”卻完全一樣。但是這名稱一變卻能使猴子由“起而怒”改為“伏而喜”??磥?,只有猴子才是只聽其“名”而不察其“實”的。正因為猴子只求“名”而不察“實”,所以狙公才能用“以名亂實”的方法,去欺騙猴子,使他們高興起來。 可見,名實不辨者,像猴子一樣愚蠢可笑;“以名亂實”者,也只能去騙一群猴子,去當(dāng)“狙公”。 |
|
來自: 昵稱14385615 > 《書館咀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