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蛻變空間“攝影師面對面”第五期 特約攝影師:李紅強 主持:釋藤 時間:2013年7月12日晚7點 其他參與攝影師:王小紅、陳雨潔、陳俊、顏圳平、徐楓、項新平、魏昌富、葉高興、張藝、鄭忠民、朱承志、郭國柱、鄭川、華春、陳新宇。 攝影師介紹:李紅強,1986年3月,生于山西大同。2013年6月畢業(yè)于中央美術(shù)學院攝影專業(yè)。2013年6月參加中央美術(shù)學院美術(shù)館千里之行展,2013年7月參加今日美術(shù)館2013大學生年度提名展。2013年9月參加第十三屆平遙國際攝影展。2012年5月—2013年5月歷時一年騎車走過中國20多省,拍攝畢業(yè)創(chuàng)作《水經(jīng)圖志》。 走失的“山水” 山水一貫以來在傳統(tǒng)的文本中是優(yōu)美而和諧的、青山綠水便是最好的的代名詞。古代的文人墨客,通常以自然風景為主要的描寫對象,抒發(fā)對萬物世界的感懷。自攝影術(shù)誕生以來,描摹自然萬物更是快捷,只要輕輕地一按快門,山水人文便定格于底片之上。于是許多人紛紛拿起了相機,開始進入影像復制的年代。 對于國人,骨子里傳統(tǒng)因子的影響至深,因此拍攝山水便成為了許多人的心頭喜好,在追云逐霧的同時,陶冶情操、修身養(yǎng)性成為了最好的依托和出口。但是當更多的人還沉浸在名山大川,壯美秀麗、云霧繚繞中時,有些攝影師則開始獨自一人行走于荒漠、戈壁、河流、山川、以及鄉(xiāng)村旮旯,用自己的鏡頭尋找“別樣的風景”。 曾翰、駱丹、塔可、張曉、嚴明、張晉、張克純等等國內(nèi)一大批攝影師群體,開始用自己手中的鏡頭對準那些變異的景觀,拍攝那些異化的“山水”。他們用影像,表達對現(xiàn)代物質(zhì)文明的急速膨脹所帶給人類社會的反觀和思考。 而對于攝影師李紅強來說,黃河長江便成為他尋找心中山水的范本。一輛單車、一臺相機、一個人開始了對黃河流域、長江兩岸山水人文的細致描摹。 黃河長江,一直以來承載著人類文明的核心和標志,但是歷經(jīng)漫長的歲月,尤其是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經(jīng)濟水平的不斷攀升,人口增長、農(nóng)村蛻變、城市的空間越來越擁擠,導致環(huán)境惡化、自然變異,于是各種不同的景觀開始進入人們的視眼,而黃河長江這個承載著人類文明和歷史的血脈,開始不斷變異,逐漸“走失”。 李紅強從小出生于山西大同,一個缺水的區(qū)域,從小他的愿望就是親歷那些大河流域,感受華夏文明的血脈和沉厚的人文情懷,于是當他拿起相機時,便渴望有這樣的一次行走。因此拍攝黃河長江,更多的是介于情感和夢想之間的游走。 現(xiàn)實和夢想總是存在一段距離的,當李紅強扛起相機行走于黃河沿岸、長江流域時,內(nèi)心的感受更多的不是喜悅,而是一種失落,那是對骨子里一直存在的夢想的感懷,那是對生命流逝無情的哀傷。這樣的情感或許便是緣于眼前的這些山水自然所帶給他的反差。 他夢想中的山水失落了,人類肆無忌憚地開采、攫取、破壞、導致了河流的干涸、山體的滑坡、家園的流離、生命的消失。大量的工業(yè)、現(xiàn)代化元素的植入,讓山水破碎、草木俱朽。于是他舉起的相機便多了絲絲的哀傷。 從這些視覺采集的鏡頭里,可以看的出來攝影師內(nèi)心的起伏和波動,雖然他是用一種看似極級冷靜、客觀、中性的視線在審視并加以展示,沒有更多地流露情緒化的東西,但是這樣的影像卻讓人在觀看的同時產(chǎn)生一種荒誕和疏離感并存的怪異,也讓觀者進行深入的反思和追尋。 1976年,一個名為“新地形學”的攝影展覽在伊斯曼之家舉辦,羅伯特.亞當斯,劉易斯.巴爾茨等10人的作品,這個展覽的副標題是“被人改變的風景”。從副標題可以看的出來,對于人的侵略和破壞的自然風景,這些攝影家以對待實驗標本般的理智態(tài)度對待自然,排除感情在拍攝時的介入,冷靜、理性地刻畫自然的形貌,精確記錄自然和人類生存的狀態(tài)、自然和文化的沖突,以及揭露人對自然的侵入和破壞,這樣表現(xiàn)形式也被稱之為“被批判的風景”。 李紅強的作品看的出來也是沿襲了新地形學的原理進行的地理影像志的考察,當然這樣的文本除了對山水的描摹和刻畫,也具有一種個人的情懷體察,那就是他對黃河長江兩岸生活的人們的描述,具有了一種體恤和撫觸,因此這樣的影像也具有了一些攝影師個人的體溫。 歷經(jīng)一年時間,單車騎行2萬多公里,李紅強的執(zhí)著和堅定,讓黃河長江和他進行了一場又一場細致的對話,而作為一種抒情的對象,文明的范本,眼前的山水,人文,顯然是單薄而脆弱的。攝影師用山水作為切入點,拍攝的影像,無疑是一種控訴和自我的審察。這樣的拍攝狀態(tài)清晰地表達了對于現(xiàn)代文明的輻射、侵蝕的態(tài)度。 在《水經(jīng)圖志》中,李紅強對于人類生活狀態(tài)的描述,則顯得更為平靜、甚至有一種淺淡的詩意和哀傷在隱隱透露。這些取自于尋常環(huán)境中的影像,不時會滲出一種宿命感和孤獨感,這樣的情緒意味著攝影師內(nèi)心情感最真實的表述,也昭告了他個人看待事物的態(tài)度。 或許一路行攝,對于李紅強來說,就是一種因緣際會、一種追隨內(nèi)心的呼喚、亦是體驗和感懷的過程,他所希望遇見的那些未知,被他用影像的形式一一框取和定格,這便是其拍攝最好的結(jié)果。 因此那些走失的“山水”,那些寥落的人文情懷、那些正在消逝的風景,對于李紅強來說,都成為了一種生命的歷練和思考,而他的影像亦是替那些山水在做堅貞的吶喊,雖然這些影像還頗為稚嫩,也有些矜持和刻意,但是作為年輕人的一種個人體驗和探索,還是值得肯定和鼓勵的! 釋藤:前段時間,一組《水經(jīng)圖志》的作品在微博上被很多人轉(zhuǎn)載,分享,這組照片就是來自北京的李紅強拍攝的。看過這組作品的人,相信都會有驚喜,也有疑惑,當然更多的還是對攝影師拍攝經(jīng)歷,以及他成長環(huán)境等等的好奇,也想了解這組作品創(chuàng)作的緣由,今天晚上很高興和大家一起分享李紅強的作品,歡迎紅強,歡迎大家的參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