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幅藝術(shù)家概念圖描繪了2009年美國宇航局斯皮策太空望遠鏡觀測到行星撞擊產(chǎn)生的殘骸,這讓人不禁聯(lián)想到創(chuàng)造月球的一次相似災(zāi)難性撞擊事件。
鳳凰科技訊 北京時間11月14日消息, 美國生活科學網(wǎng)站報道,幾十億年前,地球的大氣層是不透明的,地球表面是一片廣袤的巖漿海洋,完全沒有生命的跡象。由美國斯坦福大學地球物理學教授諾曼·斯利普(Norman Sleep)提出的這一場景描繪了45億年前,早期地球在被行星大小的天體災(zāi)難性撞擊后的情景,這張撞擊還形成了月球。月球一旦完全形成,它將看起來比現(xiàn)在更大,因為它距離地球更近。
幾億年后,斯利普補充道,首批生命形式出現(xiàn),很可能是搭乘來自火星的巖石快車。這一情景曾被斯利普展示在皇家協(xié)會會議上,演講的題目是月球的起源。細節(jié)描述斯利普的研究被遞交到研討會的論文集里。
盡管該理論的很多元素已經(jīng)存在了一段時間,但斯利普的合成“就像將一些已知的碎片和推測性的碎片拼湊成七巧板,產(chǎn)生了新的畫面,”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行星科學教授戴維·斯蒂文森(Dave Stevenson)這樣說道,他并沒有參與這項研究。
產(chǎn)生的新觀點之一便是在形成月球的大撞擊后,地球是如何冷卻到適合生命進化的溫度。斯利普稱這個過程發(fā)生在冥古宙時期,也就是40億至45億年前——在最初有機體產(chǎn)生之前,更是早于復雜的生命形式,包括恐龍在地球上漫步之前。而那時的地球與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藍色星球大不相同。
灼熱的世界
相反,當時整個地球非常炙熱,熔化了內(nèi)核,后者是熔化的巖石和液體的混合物。沒有生命能夠忍受這高達2000攝氏度的極度高溫,液態(tài)水也無法形成。當時的地球大氣層也更重,它的質(zhì)量相當于現(xiàn)在的海洋,它推壓地球表面的壓力為100,相比之下,現(xiàn)在地球表面的壓力為1。此外地球大氣層還不透明——你幾乎看不到什么,云層覆蓋了一切,斯蒂文森這樣說道。
在云層之下,巖漿海洋在搖擺,部分熔巖被潮汐推動,斯利普這樣認為。潮汐引力是因地球和月球之間的相互吸引力造成的,且比現(xiàn)在的引力要強的多,因為那個時期月球距離地球非常近。潮汐持續(xù)的攪動海洋,導致地幔失去熱量,這個過程類似于攪拌一碗熱湯。一旦從地球深處釋放,熱量將被圍困在地球,然后被厚厚的不透明原始大氣層所抑制。
熱量只能在所謂的云頂溫度層——那里的溫度將與現(xiàn)代高山頂端溫度相當——逃離行星。但在最初的1000萬年間,溫度比現(xiàn)在高很多,斯利普說道。
地球和月球之間的相互引力導致的能量丟失也使得月球逐漸遠離,這也進一步導致潮汐引力越來越弱,因此熔巖被攪動的也更少,地球的地幔逐漸開始固化。“雖然在地球最外端還有部分熔化的泥漿存在少量液體,但中間層是糊狀的,最深處的地幔已經(jīng)開始固化。” 斯利普說道?!盎鹕綆r漿可能仍然持續(xù)向上涌和噴發(fā),并在頂部凍結(jié),然后又以一整塊千米大小的塊狀物沉回地球深處?!?/p>
逐漸的,內(nèi)部熱流不再主宰整個氣候,地表的溫度也開始下降,熱量最終能夠逃離大氣層。
生命源于火星?
悶熱的溫度和圍困的熱并不是生命出現(xiàn)所面臨的唯一障礙,斯利普說道。另一個問題便是原始大氣層內(nèi)二氧化碳的大量存在。二氧化碳并不會溶解在熔巖里,因此它會在巖漿海洋里往上冒泡,從而產(chǎn)生所謂的逃逸溫室效應(yīng),斯利普說道。如果地球要變得可居住,那么大部分二氧化碳必須消失。
斯利普表示,大約44億年前冥古宙晚期當板塊開始運動時,這一活動才逐漸開始。隨著板塊的移動,二氧化碳在一個名為俯沖的過程中開始進入地幔,這一過程是指其中一塊板塊移動到另一塊之下并沉入地幔層。
那時液態(tài)水海洋也開始濃縮,一旦地球足夠冷卻,且大部分二氧化碳安全的進入地幔層,生命才開始出現(xiàn),斯利普說道,其中的契機便是生命從火星來到地球。
“我們知道39億年前生命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地球,但很早之前火星可能比地球更宜居,” 斯利普說道?!霸趲變|年的時間內(nèi),火星還不是一個令人討厭的地方,它存在液態(tài)水。但如果生命在火星上進化,巖石會時不時被小行星撞飛,在某個時刻,來自火星的巖石可能撞擊了地球。”
如果當時地球的環(huán)境恰好非常適合生命發(fā)展,那么火星巖石可能是地球上生命的最初開始。但這僅僅是一項理論,且能夠被測試。然而,與地球不同,火星上存在古代地質(zhì)記錄,只不過對其進行檢測非常困難。(編譯/嚴炎劉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