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日本電影(4):黑澤明
一,歷史題材或“古裝”片: 1.寫武士道精神的: ——《茨三四郎》(1943) 及其續(xù)集(1945);黑澤明最早電影,寫一個武士的成長。 ——《羅生門》(1950), 幾個人對同一事件說法不一,成為電影經(jīng)典。 ——《七武士》(1954) , 七武士幫助村民擊退強(qiáng)盜的進(jìn)攻。 ——《用心棒》(1961)及《椿三十郎》(1962), 一個流浪武士利用兩個家族的矛盾而取勝。 2.借古諷今的: ——《踩虎尾的人》(1945),鐮倉時代(12世紀(jì)初),義經(jīng)在6名武士和1名腳夫幫助下混過關(guān)口逃避了其兄長的追捕; ——《戰(zhàn)國英豪》(1958):一位公主被人利用要爭奪王位,卻在民間找到生活樂趣; ——《影武士》(1980):一位武士被選來做郡主的替身,事實卻證明他比郡主要高明。 二,社會題材片: ——《野良犬》(1949):一個警官在車上被竊手槍,在尋槍過程中破獲一個搶劫集團(tuán),同時理解到是社會造成了罪惡; ——《生之欲》(1952),一個坐了30年辦公桌的課長,知道自己患了不治之癥,就積極在有生之年為市民辦好事。他的品質(zhì)在死后追悼會上由一批下層官員分別敘出,使人想起美國《公民凱恩》(1941)中的手法。 ——《懶漢隱夫》(1960) ——《天國與地獄》(1962) ——《赤胡子》(1965):幕府時期一個為窮人治病的醫(yī)療所,以赤胡子所長和保本見習(xí)醫(yī)師為主線,穿插了幾個動人的小故事。 三,經(jīng)典文學(xué)作品的改編:如 ——《白癡》(1951) ,改編自俄國朵思妥耶夫斯基小說;純潔的好人被社會視為“白癡”。 ——《底層》(1957),改編自俄國高爾基劇本;店主和妻子企圖把妻妹出賣,窮人的絕望處境; ——《蜘蛛巢城》(1957),改編自莎士比亞劇本《麥克倍斯》 ——《亂》,改編自莎士比亞劇本《李爾王》(1985); 四,其他: ——《德爾蘇·烏素拉》(1975):一個獵人與大自然的共處。 ——《夢》(1990):導(dǎo)演的夢境。 ——Madadayo (1993):一個老教授的晚年,有點像伯格曼的《野草莓》,黑澤明的最后作品。 |
|
來自: 成為亨特 > 《民族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