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的人品與藝品
按語:蘇州博物館繼去年舉辦“石田大穰——吳門畫派之沈周特展”之后,還將于11月12日開始舉辦“衡山仰止——吳門畫派之文徵明特展”。屆時,將會有來自海內(nèi)外多家博物館收藏的文徵明真跡展出,觀眾將會有機會鑒賞到多件難得一見的國寶級珍品。
□冀洪雪 明代中葉,“吳門畫派”可謂群星璀璨。文徵明是當時蘇州文壇畫界繼沈周之后享有宗師地位的人物,他與沈周、唐寅、仇英并列繪畫史上的“明四家”,又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同為“吳中四才子”。文徵明等人把明代書畫引入了全盛時期,不僅在中國書畫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頁,且對后世影響深遠。 文徵明(1470-1559),初名璧,字徵明,后改字徵仲,號衡山居士,長洲(今蘇州)人,出身官宦之家,父親文林曾官居南京大理寺丞及溫州知府。他學(xué)文于吳寬,學(xué)書于李應(yīng)楨,學(xué)畫于沈周,早年曾數(shù)次參加科舉考試未被錄取,于是致力于詩文書畫。五十四歲時,文徵明被推薦進京,授以翰林待詔名銜,參與《武宗實錄》的編修。進入官場的文徵明,在功名利祿面前,顯得從容而淡定,面對聲色犬馬,也能泊乎無心,斷在其中,萬變于前而不動,出乎淤泥而不染。為時不滿四年,他深感官場的黑暗和仕途險惡,于是上疏求退,回到蘇州專力于詩文書畫等藝術(shù)創(chuàng)作,過著平靜優(yōu)裕的風雅名士生活。他性格熱忱而謙遜,謹慎而正直,始終保持著高潔的操守,不恃才情而傲世罵俗,不因退隱而放浪狂誕,正所謂在山林而不放浪,處江湖而不狂狷。這種追求人格自我完善的精神對后代起到了為人師表的作用。經(jīng)過屢次趕考的失利和在京城為官時對仕途險惡的親睹親歷,文徵明情愿在故里閑居,從字畫之中尋找一方凈土,作為精神寄托。當江西寧王朱宸濠派遣使者來禮聘時,他表現(xiàn)得十分淡泊,沒有像唐寅那樣欣然應(yīng)邀前往。他從自身的經(jīng)歷中悟出了這樣一個道理:在明代嚴酷而又腐朽的政壇上,正直的人很難有立身之地,仕途并非人人皆能走得通。進入封建官場并有所作為,不僅需具備超人的文才和對封建吏治的精通才干,更需要從政的手腕和智慧,以及寵辱不驚的從容心態(tài)和圓通玲瓏的周旋能力。正是因為他持有清醒認識,才避免了一場潛在的政治風險,而唐伯虎從寧王那里脫身返回蘇州后,仍然受到一些牽連,常有官吏來問,過得十分不安寧。 文徵明詩、文、書、畫兼能,人稱“四絕”全才,但其成就和影響最大的首推繪畫,并尤以山水畫著稱。他在繪畫上最大的成就是促進了文人畫的復(fù)興,從他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自元代以來文人畫的發(fā)展脈絡(luò)和藝術(shù)風格的衍變。 他學(xué)畫的直接老師是沈周,但對他影響最深的是元代畫家趙孟頫、王蒙、吳鎮(zhèn)等人。他學(xué)沈周、吳鎮(zhèn)的粗筆面貌,世稱“粗文”;學(xué)趙孟頫、王蒙的青綠重染,人稱“細文”。他早年以工細為主,中年以后粗細兼善,越到晚年越工整,蒼勁與秀潤兼具,其中尤以細筆為主。不管是細筆還是粗筆,其畫作總的特點是景物平和恬靜,很少有動蕩奇異的氣勢,畫面布局層疊向上,縱深空間變化不大,其筆墨清秀含潤,沒有雕琢和刻露的痕跡,既有文人畫家的天真生拙,又有濃厚的抒情味道和書卷氣息。他的小青綠山水,室宇人物和墨筆古木竹石,明顯從趙孟頫畫法變化發(fā)展而來,而其蕭疏幽淡的情調(diào)、層層疊疊不重縱深關(guān)系的布局、棱角分明的礬頭等特征,又與黃公望、王蒙、倪云林的繪畫有一定的繼承關(guān)系,更體現(xiàn)了文徵明本人的審美情趣和性格氣質(zhì),同時也反映了當時江南文人的思想情操和審美愛好。從蘇州博物館收藏的《五月江深圖》看,其淵源從元代王蒙而來,而精神氣派則完全是其自家本色,不失為其細筆中的精品。他最常表現(xiàn)的還有元代形成的書齋山水和明代流行的紀游山水。這些作品的現(xiàn)實成分突出,運用“奪造化”、“師自然”的藝術(shù)手法,將吳門的山水之美呈現(xiàn)于紙絹上,如《石湖圖》、《天平紀游圖》、《洞庭西山圖》等皆是受人稱道的佳作。由此可見,他的畫作師承中又有變化和發(fā)展,一改元人孤寂、清空、蕭條,“逸筆草草,不求形似”的文人山水基調(diào),以文人特有的賞畫品茗、尋友賦詩等現(xiàn)實生活與蘇州園林合成一種清新、溫馨和恬靜的人情氛圍,形成了明代文人山水的新格調(diào)。其作品風格融合了唐宋以來文人畫、院體、浙派中工細縝密的一路畫脈,發(fā)揚文人之典雅、文靜、秀逸的特性,成為明清時期重要畫風。 尤為可貴的是,文徵明與其師沈周一樣,都非常強調(diào)人品與畫品的關(guān)系,為后世文人畫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品評標準,即“人品不高,用墨無法”。沈周對他很器重,曾在贈詩中給予極高評價:“老夫開眼見荊關(guān),意匠經(jīng)營慘淡間。未用荊關(guān)論畫法,先生胸次有江山?!泵鞔}派詩人代表謝肇淛在其著作《五雜俎》卷十五中曾寫道:“文徵仲作書畫有三戒,一不為閹官作,二不為諸侯王作,三不為外夷作。故當時處劉瑾、宸濠之際,而超然遠引。二氏籍沒,求其片紙只字不可得,亦可謂曠世之高士矣。”文徵明的年壽比沈周更長,其作品數(shù)量多,流傳甚廣,晚年的畫甚至超過了沈周。通過各類古籍翻查統(tǒng)計,其作品多達一百五十余幅。因此,稱其為吳門畫壇的巨擘無可非議。 文徵明亦擅長花卉、蘭竹,且以水墨見長,遠法宋元,近師沈周,勁健之中又顯秀逸之感,將元代文人水墨花卉畫的意趣發(fā)揮到了新的高度。他所作的墨蘭瀟灑飄逸,人們名之為“文蘭”。文徵明還善畫人物,他和唐寅、仇英的人物畫開創(chuàng)了后世人物畫的模式,不僅為晚清的畫家開了畫路,同時在民間工藝美術(shù)的人物繪畫中也無不以其三人的仕女畫為范本。他的《湘君湘夫人圖》仿顧愷之畫法,塑造了屈原《九歌》中兩位女神的形象,線描高簡流暢,人物間顧盼呼應(yīng)和緩緩行進的動態(tài),流露出真摯而細膩的感情色彩,顯示出畫家迥出時流自成一格的特色,不愧是一幅傳世名作。歷代名家對文徵明評價甚高,吳寬曾評價:“文徵仲書畫為當代宗匠,用筆設(shè)色,錯綜古人,閑逸清俊,纖細奇絕,一洗丹青謬習”。董其昌也曾稱其為“精工古雅,有唐、宋名家風格”。 沈周去世后,吳門畫派便進入了文徵明時代,這也是吳門畫派最輝煌的時代。此時,畫家?guī)煆膮情T畫派較之沈周在世時更多,且出現(xiàn)了許多大家。文徵明對后世的影響是深遠的,他尤其注重詩、書、畫的有機結(jié)合,也由此促進了文人畫的這一優(yōu)良傳統(tǒng)更臻完美、普遍,有力地影響了明代后期乃至清初畫壇。通過他們不斷的藝術(shù)實踐和大膽的藝術(shù)創(chuàng)造,文人畫創(chuàng)作適應(yīng)了時代變化,走上了“雅俗共賞”、“文質(zhì)相兼”的發(fā)展道路。此外,文徵明對后輩的影響尤不可小覷,僅文徵明家族傳派就有十一人,如兒子文彭、文嘉,侄子文伯仁等,加上門生等多達三十余人。其弟子大多是能詩善文擅畫的文壇名流,如錢轂、陸師道、陸治、陳道復(fù)、朱朗等,他們組成了一個文化名人群體,使得吳門畫派的影響力超越了蘇州地域范圍,在全國畫壇上形成了左右畫風的局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