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腿絕技——后撩腿實戰(zhàn)法 作者:武 兵 后撩腿,又稱蹶子腿、鴛鴦腿,是北派武術獨特的腿技,在實戰(zhàn)對搏中無論遠距離、近距離均可出腿踢擊對手,同時踢擊點上至腹腰、胸背、頭面,下至小腿脛骨、膝關節(jié)、襠部等,部位非常豐富。 后撩腿發(fā)腿多以轉身背向出招,具有隱蔽性,易造成對手麻痹大意、上當受騙。根據(jù)實戰(zhàn)情況后撩腿分有直膝后撩腿和屈膝后撩腿兩種,其著力點有腳后跟與腳前掌之別。 此外,發(fā)腿者上體多宜與地面成150度踢后撩腿,以求自身穩(wěn)定性,出腿力道、速度等因素的最佳發(fā)揮。 后撩腿對戰(zhàn)時講究眼要明、膽要壯、氣要順、力要足、招要快、身要活、步要穩(wěn)、手要合等技術要求。 1、雙方實戰(zhàn),對手突發(fā)右中位邊腿攻踢我腰肋時,我快動應變身體左轉,用右腿屈膝上提外阻破化來腿,接著右腿不落地連發(fā)右后撩腿狠踢對手襠部,造成重傷,雙手隨擺體周,目視腿方(圖1、2)。 要點:提膝阻腿準確、有力,后撩腿快速,轉身上擺腿發(fā)力,力達腳底,支撐腿扣趾抓地,意念兇狠,勁力通透。 2、雙方實戰(zhàn),對手突發(fā)右直拳攻打我面門時,我快動應變身體右轉閃避來拳,同時發(fā)左后撩腿狠踢對手下頜,造成重傷,雙手回護體前,目視腿方(圖3)。 要點:轉身及時、快速,蹬地上擺腿有力,力達腳底,支撐腳扣趾抓地,意念兇狠,勁力通透。 3、雙方實戰(zhàn),我突發(fā)右里合腿猛踢對手頭部時,對手快變下潛身避化,接著我右腳落地連發(fā)右后撩腿狠踢其下頜,造成重傷,雙手自然擺動,目視腿方(圖4、5)。 要點:右腿連踢快速、緊密,轉身上擺腿發(fā)力,力達腳底,支撐腳扣趾抓地,意念兇狠,勁力通透。 4、雙方實戰(zhàn),對手突發(fā)右直拳攻打我頭面時,我快動應變,用左挑手向上破化來拳,同時出左釘腿踢擊其右腿膝脛處,接著身體右轉左腳不落地連發(fā)左后撩狠踢對手心腹,造成重傷,右手上擺,目視腿方(圖6、7)。 要點:挑手、釘腿同動一致,準確有力,撩腿快速,轉腰上擺腿發(fā)力,力達腳跟,支撐腿扣趾抓地,意念兇狠,勁力通透。 5、雙方實戰(zhàn),我突然近身發(fā)右勾踢腿攻擊對手前腿腳跟,對手快速提膝閃避,接著我右腳不落地連發(fā)右后撩腿狠踢其頭部,造成重傷,雙手自然開合擺動,目視腿方(圖8、9)。 要點:勾腿穩(wěn)健,撩腿變招快速、準確,轉腰擺腿有力,力達腳勾及腳底,支撐腿扣趾抓地,意念兇狠,勁力通透。 6、雙方實戰(zhàn),對手突發(fā)右邊腿攻踢我胸部時,我快動應變,用右前蹬腿阻踢來腿破化,接著右腳下落地面,左轉身連發(fā)左后撩腿狠踢對手胸部,造成重傷,雙手隨勢擺動,目視腿方(圖10、11)。 要點:蹬腿阻踢準確、有力,后撩腿快捷,轉腰上擺腿發(fā)力,力達腳跟,支撐腿扣趾抓地,意念兇狠,勁力通透。 7、雙方實戰(zhàn),我突發(fā)左彈腿攻踢對手腹部,對手受擊上體前傾時,我接著落左腳,身體右轉連發(fā)右后撩腿狠踢其頭頸,造成重傷,雙手前后擺動,目視腿方(圖12、13)。 要點:彈腿準確、快速,撩腿轉腰上擺腿發(fā)力,力達腳底,左、右腿緊密相連,支撐腿扣趾抓地,意念兇狠,勁力通透。 8、雙方實戰(zhàn),對手突發(fā)凌空左外擺腿攻踢我頭部時,我快動應變,上體轉身側倒閃避來腿,同時快發(fā)左后撩腿迎擊攻踢其襠部,造成重傷,雙手前后擺動,目視腿方(圖14)。 要點:后撩腿果斷、準確,轉腰上擺腿發(fā)力,力達腳底,支撐腳牢固,意念兇狠,勁力通透。 9、雙方實戰(zhàn),對手突發(fā)左劈拳打擊我頭面時,我快動應變雙腿蹬地身體騰空使凌空左后撩腿踢其頭面,造成重傷,目視腿方(圖15)。 要點:轉身騰身靈敏、輕飄,左撩腿有力、準確,意念兇狠,勁力通透。 10、雙方實戰(zhàn),對手突然從背后用抱雙腿摔將我摔跌在地,接著進步跨身至我背上連發(fā)右拳劈砸我后腦時,我快動應變順勢發(fā)左屈膝后撩腿反踢其背、臀部,使之倒翻在地,雙手撐地,頭側轉視(圖16、17)。 要點:前跌雙手撐地有力,后撩腿含身拱背屈膝發(fā)力,力達腳底,快準有力,左膝跪地撐身,意念兇狠,勁力通透。 11、雙方實戰(zhàn),我突然用右前掃腿攻踢對手腳跟,對手快動身體騰空閃躲避化,接著我蹬地轉腰起身連發(fā)左后撩腿補踢其頭部,造成重傷,雙手前后擺動,目視腿方(圖18、19)。 要點:蹲身前掃腿快速、有力,起身后撩腿連貫、準確,轉腰擺腿向上發(fā)力,力達腳底,支撐腿扣趾抓地,意念兇狠,勁力通透。 12、雙方實戰(zhàn),對手突從背后抓拉我肩衣欲施拳技時,我快動應變順勢發(fā)右下拍掌、右后撩腿狠打對手頭、襠部,造成重傷,目視對手(圖20、21)。 要點:拍掌、撩腿同動一致,上下相合而擊,準確有力,力達掌心、腳底,支撐腳扣趾抓地穩(wěn)固,意念兇狠,勁力通透。 13、雙方實戰(zhàn),我突發(fā)左擺拳擺擊對手頭部,對手快動下潛身閃化,接著我身體右轉連發(fā)左后撩腿狠踢其胸部,造成重傷,雙手前后擺動,目視對手(圖22、23)。 要點:拳腿組合快速、有力,蹬地轉腰擺腿向上發(fā)力,力達腳底,支撐腳扣趾抓地穩(wěn)固,意念兇狠,勁力通透。 14、雙方實戰(zhàn),對手突發(fā)左下劈腿劈擊我頭面時,我快動應變,前上左步用左手臂向上架阻來腿破化,接著我身體左轉,用右手臂纏抱其腳,同時發(fā)右屈膝后撩腿狠踢對手襠部,造成重傷,左手回護體前,目視腿方(圖24、25)。 要點:架阻手臂有力、準確,纏抱腳及時牢固,且與后撩腿協(xié)調一致,蹬地折膝擺腿發(fā)力,力達腳底,支撐腳扣趾抓地穩(wěn)健,意念兇狠,勁力通透。 15、雙方實戰(zhàn),我突然轉身發(fā)右后撩腿攻踢對手胸部,對手快動用右手臂向下攔截來腿破化,接著我右腳落地轉身連發(fā)左后撩腿狠踢其頭部,造成重傷,雙手前后擺動,目視腿方(圖26、27)。 要點:左、右后撩腿連貫緊密,一氣呵成,蹬地轉腰向上擺腿發(fā)力,力達腳底,支撐腳穩(wěn)固,意念兇狠,勁力通透。 16、雙方實戰(zhàn),我用轉身右鞭拳抽打對手頭部時,對手快動用右手臂屈肘外格破化,隨之翻腕刁抓纏制我手臂于背后,同時近身用左手扣扳下頜鎖控我時,我屈膝發(fā)左后撩腿狠踢對手襠部,造成重傷,目視對手(圖28、29)。 要點:被鎖控時不要心慌,蹬地屈膝撩腿有力,力達腳跟,支撐腳穩(wěn)固,意念兇狠,勁力通透。 17、雙方實戰(zhàn),我突然用右前蹬腿搶攻對手胸部,接著左轉身連發(fā)左后撩腿連環(huán)踢擊其頭部,造成重傷,雙手隨動,目視腿方(圖30、31)。 要點:蹬、撩腿連貫快速、準確有力,蹬腿轉腰發(fā)力,力達腳底,撩腿支撐腳穩(wěn)固,意念兇狠,勁力通透。 18、雙方實戰(zhàn),我突然用凌空里合腿踢擊對手頭部,對手快變下潛身避化,接著我雙腳落地左轉身連發(fā)右后撩腿狠踢其心腹,雙手隨動,目視腿方(圖32、33)。 要點:里合腿騰身輕靈、敏捷,后撩腿快速、準確,蹬地轉腰擺腿發(fā)力,力達腳跟,支撐腿穩(wěn)固,意念兇狠,勁力通透。 二十四式保安拳及應用二十四式保安拳是針對保安員的工作性質專門創(chuàng)編的套路,特別適用于保安員練 習,集體演練效果更佳。該套路簡單易學,攻防兼?zhèn)?,動作舒展、大方,發(fā)勁兇猛,深受廣大保安人員所喜愛。 二十四式保安拳是把十分重要的沖拳、擺拳、勾拳、劈拳、崩拳和鞭拳六種拳 法;蹬腿、踹腿、撩腿、截腿、掃腿和劈腿六種腿法;勾摔、按摔、推摔、背摔、靠打和摟摔六種摔法;拿腕、拿肩、拿肘、拿膝、拿顎和拿鎖骨六種拿法,共計二十四種踢打摔拿技術相互組合,舉一反三,熟練運用,可達融會貫通,一招制敵之目的。 起勢 ?、賰赡_拼攏,兩手分別置于身體兩側,目視前方(圖1)。 ?、谏蟿硬煌#夷_外展45度,左腳向前邁出一步,兩腿屈膝下蹲成半馬步,重心落于兩腿之間;兩掌心向上,于體前交叉,左掌在上,右掌在下;然后,左掌翻掌前伸,臂微屈,使掌心向下;右掌翻掌回拉,置于腹前,屈臂,掌心向下,目視左掌(圖2)。 要點:①全身放松,心平氣和。②左掌前伸與右掌回拉,要有扣按勁,同時重心稍下移。 第一式格臂擊胸 接上式,左腳向前上半步,右腳緊隨,左掌回收置胸前,使掌心向外,掌指向上,右掌變?nèi)?,以腰帶勁,向前擊出,使拳心向?nèi),拳眼向上,目視右拳(圖3)。 要點:兩腳上步要快,左掌回收與右拳擊出同時進行,以腰帶勁,要用爆發(fā)力,力達拳鋒。 用法:當對方以左手沖拳向我胸部打來,我右腳向前上半步,左腳緊隨;左掌向外格擋對方左手臂,同時,以腰帶勁,右拳向前沖擊對方胸部,使其胸膜損傷(圖4)。 第二式抓腕蹬腿 接上式,左掌稍內(nèi)旋,使掌心向下,置于胸前,右拳變掌,向身體右側擺動,掌心向下,置于右腿胯部外側;同時,右腿屈膝上提,向前蹬出,力達腳跟,目視右腳(圖5)。 要點:右腳前蹬要有爆發(fā)勁,兩手擺動配合要協(xié)調。 用法:當對方以右手擺拳向我頭部打來,我右掌迅速從外向內(nèi)捋抓對方右手腕,并向體側帶拉,同時,以右腳向前蹬擊對方肋部,使其肋骨損傷或折斷(圖6)。 第三式撥頸勾踢 接上式,右腳向前落地,右掌從體側向前、向內(nèi)置于胸前,掌心向內(nèi),掌指向上;然后,左腳腕勾起,腳跟擦地,從外向內(nèi)踢起;同時,左掌從胸前向身體左下方擺動,掌心向外,目視左腳(圖7)。 要點:左腳勾踢要快,與左掌下擺同時進行。 用法:當對方以右手拳沖向我胸部打來,我右掌從內(nèi)向外捋抓對方右手腕,然后,左腳腕向前勾踢對方右腳跟,同時,左掌向外橫擊對方脖頸,使其失重倒地(圖8)。 第四式扣腕托肘 接上式,左腳向前落地,右腳緊隨向左腳前上一步,左掌從體側翻掌向上、向下,使掌心向下,橫于胸前;右掌從上向下翻掌,使掌心向上,置于體前,同時發(fā)“嘿”音,目視右掌(圖9)。 要點:兩腳上步要快,兩掌同時運動。 用法:當對方以右掌向我下顎打來,我右腳向前上半步,左腳緊隨,左掌從外向內(nèi)向下扣按對方右手腕;右掌從下向上托起對方右肘關節(jié),兩掌相對用力,使其肘關節(jié)損傷或折斷(圖10)。 第五式壓臂擊顎 接上式,右腳向前上半步,左腳緊隨,右掌變?nèi)?,回拉至腰間;左掌變?nèi)?,向?nèi)翻轉,以腰帶勁,并向上擊出,拳心向內(nèi),拳眼向外,目視左拳(圖11)。 要點:右拳回拉與左拳擊出同時進行;要求擰腰發(fā)勁。 應用:當對方以右手沖拳向我胸部打來,我右腳向前上半步,左腳緊隨,同時,以左掌從上向下按壓對方右手臂,右拳從下向上擰轉擊打對方下顎,使其下顎骨脫臼,失去反抗能力(圖12)。 第六式疾步踹腿 接上式,左腳向右腳后上方插進一步,身體左轉180度,左拳變掌,向后擺動,掌心向外,右拳變掌,置于胸前,掌心向下;然后,右腿屈膝上提,從體側向前踹出,力達腳掌,目視右腳(圖13)。 要點:插步要快,右腳側踹有力,兩掌配合協(xié)調擺動。 用法:當對方以右沖拳向我胸部打來,我兩腳迅速向前上一小步,右掌從外向內(nèi)捋抓對方右手腕,并向懷中帶拉;同時,以右腿向前側踹對方肋部,使其肋骨損傷或折斷,失去反抗能力(圖14)。 第七式上步按摔 接上式,右腳向前落步,上體向左旋轉180度,左掌從內(nèi)向外橫向擺動,掌心向下,置于胸前;右掌從外向內(nèi)亦橫向擺動,掌心向下,置于腹前,目視右掌(圖15)。 要點:上體左轉要快,兩掌橫向擺動要同時進行。 用法:當對方以右沖拳向我胸部打來,我右腳向前上步,左腳緊隨,以右腳別住對方右腳外側;隨即,左手從內(nèi)向外捋抓對方右手腕,向懷中帶拉,右掌從外向內(nèi)推按對方胸部;同時,左腳向右橫向退步,使身體左轉180度,將其帶拉推按倒地(圖16)。 第八式抓腕鎖肘 接上式,上體右轉90度,右腳向前上半步,左腳緊隨,成騎龍步;右掌從下向上置于胸前,掌心向外;左掌變爪,向前向下推按,爪心向下,同時發(fā)“哈”音,目視左爪(圖17)。 要點:兩腳上步要快,左爪向前推按有力。 用法:當對方以右手沖拳向我胸部打來,我兩腳向前上步,右掌從外向內(nèi)捋抓對方右手腕,向內(nèi)翻擰帶拉;然后,右腳向右橫向移步,以左爪向下推抓對方右肘關節(jié),使其肘關節(jié)筋脈損傷或關節(jié)脫臼,失去反抗能力(圖18)。 第九式半步崩拳 接上式,左腳向前上半步,右腳緊隨;右掌變?nèi)?,收于腰間,再向前翻轉擊出;左爪變掌,翻掌收于腰間,目視右拳(圖19)。 要點:上步要快,右拳擰轉翻打,要有彈性。 用法:當對方以右沖拳向我胸部打來,我右腳向前上半步,左腳緊隨;同時,左掌從內(nèi)向外捋抓對方右手腕,向懷中帶拉;右拳向前擰臂翻打對方肋部,使其肋骨損傷或折斷,失去反抗能力(圖20)。 第十式扣臂截腿 接上式,右拳變掌,向后擺動,掌心向后;左掌由下向上置于胸前,掌心向外,掌指向上;同時,右腿屈膝右腳外翻,以腳內(nèi)側向前踹出,目視右腳(圖21)。 要點:右腳前踹有力,兩掌配合協(xié)調擺動。 用法:當對方以右沖拳向我胸部打來,我兩腳向前上步,右手從外向內(nèi)捋抓對方右手腕,向懷中帶拉,右腳同時向前踹截對方左腿膝關節(jié),使其膝關節(jié)損傷或脫臼,失去反抗能力(圖22)。 第十一式抱腰推顎 接上式,右腳向前落步,身體左轉180度,左掌從上向下、向外、向內(nèi)劃一平圓,使掌心向內(nèi),置于腹前;右掌從后向前推出,使掌心向前,置于胸前,目視右掌(圖23)。 要點:身體左轉與左掌劃圓、右掌前推同時進行。 用法:當對方以右擺拳向我頭部打來,我左腳向前上步插入對方襠下,同時別住對方左腳跟;左手摟抱對方后腰,右掌向前、向上推擊對方下顎,使其下顎脫臼,失去反抗能力(圖24)。 第十二式轉身扒肩 接上式,身體右轉90度,右掌向右橫向擺動,置于胸前,掌心向下;左腳向右腳前上一步;左掌從下向上向左翻掌外擺。然后,身體向右后轉體180度,兩腿彎屈,成騎龍步,同時發(fā)“呀”音,目視要點:上步要快,左拳橫擺要用腰勁。 用法:當對方以右劈拳向我頭部打來,我兩腳向前上步,插入對方襠下,以左小臂從內(nèi)向外挑開對方右拳;然后,再以雙拳或單拳從外向內(nèi)橫擊對方太陽穴,使其頭昏目眩,失去反抗能力(圖28)。 第十四式跨步掃踢 接上式,右腳向右橫向跨步,左拳變掌,從上向下向體側擺動,掌心向外;右掌向下置于腹前,掌心向下;左腿屈膝,由外向內(nèi)橫向踢出,目視左腳(圖29)。 要點:右腳跨步要快,左腳橫踢要有掃勁;兩掌配合協(xié)調擺動。 用法:當對方以右手沖拳向我胸部打來,我兩腳向前上步,以左手從內(nèi)向外捋抓對方右手腕,向懷中帶拉,同時,以右腳掃踢對方左側頭部,使其昏迷倒地,失去反抗能力(圖30)。 第十五式翻身背摔 接上式,左腳向前落地,身體向右后轉體180度;同時,右掌從胸前隨轉體向后伸出,左掌從下向上向前置于胸前,掌心向下,目視左掌(圖31)。 要點:翻身要快,兩掌配合協(xié)調擺。 應用:當對方以右沖拳向我胸部打來,我兩腳向前上步,將右腳插入對方襠下;左掌從內(nèi)向外捋抓對方右手腕,向內(nèi)翻擰帶拉;右掌從對方腋下穿過,然后,身體向左后轉體180度,躬身拱臀拉臂,將對方翻摔倒地(圖32)。 第十六式拿臂帶拉 接上式,身體重心下移,屈膝下蹲成半馬步,左掌翻掌,使掌心向外;右掌前伸,使掌心向外;兩掌同時向胸前擺動,同時發(fā)“嗨”,目視右掌(圖33)。 要點:蹲身與兩掌擺動要同時進行。 用法:當對方以右沖拳向我胸部打來,我兩腳迅速向前上步,左腳別住對方左腳外側,右掌從外向內(nèi)捋抓對方右手腕,左掌捋抓其肘關節(jié),兩手相向用力,向懷 中帶拉,將對方擒拿倒地(圖34)。 第十七式按臂劈打 接上式,身體向左后轉體180度,左掌由后向前橫向擺動,置于胸前,掌心向外,掌指向上;右掌變?nèi)?,以腰帶勁,隨轉體向下劈落至腹前,拳眼向上,目視右拳(圖35)。 要點:轉體要快,右拳向下劈落要用腰勁。 用法:當對方以左沖拳向我胸部打來,我兩腳向前上步,左手從外向內(nèi)捋抓對方左手腕,向懷中帶拉;右拳從上向下劈打對方肩關節(jié),使其肩關節(jié)損傷或脫臼,失去反抗能力(圖36)。 第十八式撥臂砸頭 接上式,左腳向前上半步,左掌從外向內(nèi)置于胸前,掌心向內(nèi);右拳變掌,向體側擺動,掌心向外,同時,右腿屈膝上提,以右腳跟從上向下劈落,目視右腳(圖37)。 要點:上步要快,右腿下劈要猛,兩手配合協(xié)調擺動。 用法:當對方以右沖拳向我胸部打來,我兩腳向前上步,右掌從外向內(nèi)捋抓對方右手腕,左掌捋抓其肘關節(jié),向懷中帶拉;同時,以右腿屈膝上提,以腳跟從上向下劈砸對方頭部或后背,使其脊柱損傷,失去反抗能力(圖38)。 第十九式翻身靠打 接上式,右腳向下落地,再向左腳后方撤退一步;同時,兩臂屈肘,掌心向下,置于胸前,右肘后靠, 擰腰抖肩振背,目視右肘(圖39)。 要點:撤步要快,左肘后靠要用腰勁。 用法:當對方從身后以兩手突然抱住我腰,我迅速蹲身保持重心穩(wěn)定,然后,猛然起身擰腰抖肩振背,以右肘向后靠擊對方,將其肘靠倒地(圖40)。 二十式摳扒鎖骨 接上式,右腳外展,向前上步,兩腿彎曲成蓋步;左掌橫向劃弧,置于胸前,掌心向外,掌指向上;右掌向后伸出,指尖向下用力,掌心向下,同時發(fā)“哈”音,目視右掌(圖41)。 要點:蓋步要快,右掌后伸指尖要用暗勁。 用法:當對方以右沖拳向我胸部打來,我右腳向前上步,兩腿彎曲成蓋步,右掌從上向下按壓對方右手腕,同時,以左掌指尖向前摳扒對方鎖骨或喉骨,使其疼痛難忍,失去反抗能力(圖42)。 第二十一式鞭打太陽 接上式,右腳向前上半步,左腳緊隨,腰稍左轉再向右轉動;右掌變?nèi)?,從后向前向外鞭打,拳心向?nèi),拳眼向上,左掌不變,目視右拳(圖43)。 要點:上步要快,右拳鞭打用腰勁。 用法:當對方右沖拳向我胸部打來,我兩腳向前上步,左手從內(nèi)向外撥開對方右手臂,同時,以右拳向前似皮鞭一樣抽打對方太陽穴,使其昏迷倒地,失去反抗能力(圖44)。 第二十二式推臂撩陰 接上式,身體向左后轉體180度,右拳變掌,置于胸前,掌心向外,掌指向上;左掌隨轉體向后劃弧,掌心向外;同時,左腳由下向上撩出,目視左腳(圖45)。 要點:轉體要快,左腳后撩要猛。 用法:當對方以右沖拳向我胸部打來,我以右掌從內(nèi)向外推開對方右手臂,然后,轉身以左腿撩踢對方襠部,使其疼痛難忍,失去反抗能力(圖46)。 第二十三式摟腿推胸 接上式,左腳向前上半步,右腳緊隨,兩掌同時向前推出,掌心向前,掌指向上,目視雙掌(圖47)。 要點:上步要快,雙掌推出要用腰勁。 用法:當對方以左掌向我胸部打來,我兩腳迅速向前上步,右腳從體側別住對方左腳跟,兩掌從外向內(nèi)向前推撥對方左手臂,以化解對方左掌的攻擊力量,然后,再將其左手臂推至對方胸前,擰腰抖臂發(fā)勁,將其推翻倒地(圖48)。 第二十四式墊步踩腿 接上式,右腳向前墊步震腳,同時發(fā)“嘿”音,右掌翻掌回收,掌心向上,置于胸前,左掌亦回收,置于胸前,掌心向下;同時,左腿屈膝向前伸出,目視左腳(圖49)。 要點:墊步震腳發(fā)音同時進行。 用法:當對方以左沖拳向我胸部打來,我右掌從內(nèi)向外捋抓對方左手腕,向內(nèi)擰轉,同時,左腳向前墊步,以右腳向前踩擊對方左腿膝關節(jié),使其關節(jié)損傷或脫臼,失去反抗能力(圖50)。 收勢 ?、俳由鲜剑竽_向前落地,右腳外展45度,兩腿屈膝下蹲成半馬步,重心落于兩腿之間;兩掌心向上,于體前交叉,左掌在上,右掌在下,然后,目視左掌(圖51)。 ②上動不停,左腳回收與右腳拼攏,兩手分別置于身體兩側,目視前方(圖52)。 要點:①左掌前伸與右掌回拉,要有扣按勁,同時重心稍下移。②全身放松,心平氣和。 無極拳 九宮八卦拳靜樁功,原名為“扎根功”,由扎根、挖山、擠樁、落地、收丹五式組成,后發(fā)展為八式。 這八式樁功動作簡單明了,易學易練,具有得氣快而顯,又安全實效的特點。 動作歌訣: 身心放松,意念傳神,勞宮穴位,呼吸連綿,形物送收,集在掌間,丹生童子,朱砂自煉。 功法練習: 1、立地生根(扎根) 面向南方自然站立,兩臂松垂于體側。然后兩腳左右分開,腳尖朝前,距如肩寬平行站立。渾身上下自然放松,在身形中正的基礎上勿使一絲拙力,松腰順脊,屈膝坐胯,目視前方。 心靜神凝之后,兩手臂外旋使掌心朝前,指尖向下置于兩胯旁一兩拳處,手心涵空,掌指自然變曲、微分(圖1)。 意念:兩腳人地,猶如松柏生根,頭頂蒼穹有沖天之勢,這樣就會自然做到順項提頂,使百會穴、涌泉穴上下貫通。 意想兩手勞宮穴(想面不想點)“吸氣”將遠方物體連基吸過來,略停,再用勞宮穴“呼氣”將其推出(送回或推至遠處)。勞宮穴“呼”、“吸”連綿不斷,收放物體的距離也隨次數(shù)的增加而加大。如此練習,有幾個來回就會感覺足趾抓地,好像與地吸在了一起。 意念中物體的往復移動,如彈簧拉伸、筋條牽扯,松與緊的微妙變化、蓄與發(fā)的氣力收放會自然形成。 行功中勞宮穴“呼”、“吸”時,身手隨之微動屬正?,F(xiàn)象,此即“靜中生動,動中寓靜”也。但要自然而然,不可追求這種現(xiàn)象,以免誤入歧途。 站式如前,兩手從下向前向上緩緩平舉至大小臂基本成90度角,與心窩平齊時,手心涵空向上,五指自然微開,如托簸箕狀,眼平視前方(圖2)。 意念:兩手勞宮穴“呼氣”,從下向上托起重物;勞宮穴“吸氣”,將壓下之重物吸入變小。 此重物比如泰山,由兩掌指深插地下,再緩緩托(挖)起,泰山收在掌中,以勞宮穴的反復呼吸,不斷縮化,使意識連綿不斷。 練習時意念中要做到托物升起而不抖,引物沉落而不顫。此式久習氣足自然生內(nèi)力。 3、抱擠天柱(擠樁) 站式如前,兩臂在胸前圓撐環(huán)抱,兩手掌心斜向內(nèi)下,手心涵空.如抓球,十指相對,兩手相距兩三拳距離。大小臂的夾角要大于90度,如此才能將兩臂撐圓而生出飽滿之內(nèi)力(圖3)。 意念:勞宮穴“呼氣”時兩掌向內(nèi)抱擠,意想中—根頂天立地之天柱,勞宮穴內(nèi)氣相吸相引,拇指意做上下的滑引,將其栽插入地。勞宮穴“吸氣”時蓄力,撫抱天柱。如此反復練習。 行氣時,如小臂、兩掌微微旋動或有開合,為得氣之正常現(xiàn)象。 習此樁時,只有做到肩部的放松,才能有肘垂和掌擠的效果。此時胸要內(nèi)涵,肩、臂、腕、掌以環(huán)形向內(nèi)傳遞氣力。下盤的兩足、兩膝亦向內(nèi)合,形成天呼地應。 4、雙臂擎天 站式如前,兩臂左右分開、手心朝上向兩側平舉至肩高,兩臂微曲,手心朝上,五指微分,虎口撐圓,掌心內(nèi)涵,松們墜肘(圖4)。 意念:雙掌勞宮穴“吸氣”,天下沉,重壓手臂及兩掌。意識不斷,再用勞宮穴“呼氣”將蒼穹托起。 反復練習多遍時,由于勞宮穴的“呼吸”使掌心蠕動,掌指外頂 (特別是中指),要漸次增加頂力 (氣行力到),次數(shù)間不可懈怠。雙掌指頂脹,為氣貫指梢(筋梢)之表現(xiàn)。 2012-8-26 17:42 上傳 下載附件 站式如前,兩臂內(nèi)旋上托至頭頂前上方,掌心向是,指分掌凹,虎口相對,兩臂撐圓,但仍須沉肩墜肘(圖5)。 意念:兩掌插入云端,勞宮穴“呼氣”時觸及星月,“吸氣”時星月入掌。 勞宮穴“呼吸”時,若雙臂和兩掌有上推和內(nèi)收的微動曲張是正常的,但不可刻意追求,讓它自然產(chǎn)生。 6、發(fā)浮云 站式如前,兩臂在胸前撐圓環(huán)抱下按,掌心向下,十指相對,兩手如抓球。兩肩放松,兩肘外射但不失沉墜之意(圖6)。 意念:自己無比高大,頂天立地。兩掌下按時,身體有上長入云之感,勞宮穴“呼氣”將天上彩云按下,而彩云欲升,勞宮穴將其“吸入”,再“呼氣”時,又將彩云收攏按下。一“呼”一“吸”,反復練習。 7、三盤落地(落地) 兩足分開,約距2尺,身體下蹲成馬步,微前傾,兩臂圓撐,松肩墜肘,手心斜向下,掌指朝前在兩胯旁下按,目平視前方(圖7)。 意念:勞宮穴“呼氣”兩掌下按,氣運掌指,兩足抓地生根;勞官穴“吸氣”,掌有內(nèi)收斂氣之意,又可引有足心涌泉穴、會陰穴內(nèi)收的感覺,這樣就會自然形成丹田、命門相吸而得真氣。泥丸宮、尾閭自然通順,并能引動會陰穴,氣循任脈養(yǎng)氣聚中。 此式練習時腰脊要中正舒順,自然豎直。臀要內(nèi)收,使命門后突,小腹微上翻。兩足跟要著意外展,這樣足趾就抓地了,而且,兩膝勢必向內(nèi)、向前、向下頂,使下盤氣力下引下沉,穩(wěn)如磐石。 8、雙合丹田(收丹)
意念:勞宮穴透對丹田,一“呼”一“吸”調養(yǎng)氣息,使精華匯入丹田,反復練習。 收功時可揉腹、摩面。收左足還原,緩緩散步片刻即可。
身體由松而沉,從頭頸始分肩走臂沿脊背到腰胯過胨至足,如此節(jié)節(jié)向下,門然使足心內(nèi)涵足趾地而入地生根,并有暢胸、實腹、氣沉丹田之感。 習之門久,氣盛陽動,內(nèi)氣自然運行,諸經(jīng)脈也自然就通順了,萬不可循經(jīng)導氣,要門然而然。 此功練習時一定要把握好意念的“濃淡”,用意不可過重,要似有似無,若存若亡,在有意無意間討消息。 此功久習可化去后天僵勁,起到很好的“凋形練形”作用,并能產(chǎn)內(nèi)氣、生內(nèi)勁,求得意中力,為今后內(nèi)外合一的武功訓練打下良好的基礎。 恩師楊樹藩少年時聽師爺楊子君講,練此功可成童子功、朱砂掌功,所謂“求之不得,不求自得”。
據(jù)本門拳譜記載,“九宮八卦五行圖”又名“龍虎展”,其功法是道教全真武當龍門派功法。先祖師承全真教紫霄真人嫡傳,一脈相承延續(xù)至今。 前言 據(jù)本門拳譜記載,“九宮八卦五行圖”又名“龍虎展”,其功法是道教全真武當龍門派功法。先祖師承全真教紫霄真人嫡傳,一脈相承延續(xù)至今。歷來門規(guī)森嚴,在仇氏一脈中,也是只傳長,不傳幼。又有同門師長年過六旬方可向仇氏后人秘授絕技之戒律。故使此功法長期鮮為他人知。 九宮八卦五行圖,參透九宮、八卦、五行之真諦,經(jīng)過長期不斷的演練和總結,始獨創(chuàng)合三為一的武當龍門功法圖。其功法共分為三乘九轉,每乘三轉。三轉一乘為下乘;三轉二乘為中乘;三轉三乘為上乘。此功法根據(jù)九宮八卦五行循環(huán)往復不斷變化及相生相克之理,演繹而成。 所謂九宮,是指根據(jù)《洛書》繼承伏羲八卦和文王八卦,按一定方位排列而成的四正宮、四維宮及中宮。九宮中的四正宮為:正南離宮,正東震宮,正北坎宮,正西兌宮。四維宮是:東南巽宮,東北艮宮,西北乾宮,西南坤宮。中宮即指中心地帶(暗喻中原)。 所謂八卦,《周易·系辭》曰:“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卑素韵笳靼斯?jié)與八方。 太極生兩儀,是指天地由混沌未開,陰陽未分時的“元氣”狀態(tài),經(jīng)逐漸分化,氣之輕清,上浮者為天,氣之重濁,下沉者為地。盤古氏開天辟地,奠定乾坤。形成天在上,地在下,天尊地卑之勢。兩儀乃指乾坤。乾者,天也。坤者,地也。符號“—”表示天,代表陽,又叫陽爻。符號“”表示地,代表陰,又叫陰爻。這兩種符號乃是八卦中最基本的符號。兩儀生四象是指陰與陽繼續(xù)演化,相重和相交,產(chǎn)生出老陽“=”,老陰“==”,少陽“”,少陰“”。四象乃象征四時和四方之意。四象生八卦,是指四象再繼續(xù)演化,陰與陽再度相重或相交,就產(chǎn)生了八卦。 所謂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也。古人認為,水能滋潤樹木;樹木能燃燒產(chǎn)生火;火能使燃燒后的東西變成土;土壤里能找到金屬;而冰冷的金屬表面易潮潤,又能產(chǎn)生露水。故有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之說。古人又認為,水能熄滅火;火能熔化金屬;金屬制成利器能砍伐樹木;樹木的根莖能穿透土壤;而土壤又能吸收水份,使之消失。故又有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之說。 九宮八卦五行圖,就是根據(jù)五行相生相克之理而演繹的。它形成了一整套促進性的循環(huán)往復,使習練此功者的身體機能保持較好穩(wěn)固的協(xié)調與平衡,以促進其肌體的新陳代謝。具有強身健體、靜心養(yǎng)性之功效。該圖按照南、東、北、西、東南、東北、西北、西南及中央的方位排列,進行攻防和演變。整個套路可用三十二字概括。即:進退、誘惑、誅隱、杜阻、防守、殘損、存獲、發(fā)展、養(yǎng)練、等待、通遠、暢順、攻擊、險情、絕喪、兇難。通過演練,能有效地提高攻防轉換技能和實戰(zhàn)技擊水平,具有很好的實用價值。 有九宮八卦五行圖秘訣為證: 先祖留下圖一卷,龍子龍孫仔細看。 研透圖中真奧秘,成龍成虎任方便。 景門進退到中原,先拜真武始成仙。 杜門誅隱殺間辦,不留后手免為難。 傷門防守彼此間,網(wǎng)開一面稱英男。 生門存獲保中原,不怕鬼怪和神仙。 休門養(yǎng)煉要持恒,方是君來君亦漢。 開門通遠去征戰(zhàn),敏捷機智凱歌還。 驚門攻擊似閃電,開弓沒有回頭箭。 死門絕喪赴黃泉,奈何橋上陰間判。 又有歌云: 離九宮,在南天;勤下苦功方成仙。 巽四宮,不為難;陰陽令把世道變。 震三宮,行方便;護住中門把家看。 艮八宮,話陽間;練得功夫日月圓。 坎一宮,守丹田;修身養(yǎng)性靜心閑。 乾六宮,龍虎展;閃展騰挪輕似燕。 兌七宮,雷打閃;手腳快似一掛鞭。 坤二宮,去陰間;九重天上成方圓。 源出于土歸于土,發(fā)揚光大萬世傳。 習練此功,須先熟煉掌握呼吸二法,方可采四時陰陽之靈氣與日月天地之精華。習練此功時,要以百會吸乾天之精華,以涌泉收坤地之靈氣。在每乘及每轉的起式和收式中,都要舌抵上腭,提氣收肛。尤為重要的是,要上丹田觀中丹田,中丹田觀下丹田。致口內(nèi)生津飽滿后,再用意導至下丹田。還需外練手、眼、身、腰、步,內(nèi)煉識、膽、氣、勁、神。以求達到神形合一的境界。練習手法、眼法、身法、腰法、步法時,要做到“腰似龍身步似鉛,眼似流星手似電”。還應注意動作圓轉柔和,自然連貫。該快時,快似長拳;該慢時,慢如太極。 有歌云: 任督兩脈要貫通,奇經(jīng)八脈兩周行; 氣息流通天和地,龍虎功法任君用。 只要堅持刻苦不斷地習練和認真細致的鉆研,定能收到武能技擊防身,文能修性養(yǎng)生之功效。 套路圖解 一乘三轉之第一轉 預備式:身體面南而直立,兩腳并攏,兩臂自然松垂,沉肩落肘,含胸拔背,全身放松,目視前方(如圖1)。 一式:舌抵上腭,靜觀內(nèi)丹,身體重心移至右腿,左腳跟離地,足尖點地向左劃半圓弧,弧頂朝前,右膝彎曲,呈左虛步(如圖2)。 二式:將身體重心移至左腿,右腳跟提起,足尖點地,向右劃半圓弧,弧頂朝后,左膝彎曲,呈右虛步(如圖3)。 三式:身體重心移至兩腳間,雙膝微曲,兩足尖稍向內(nèi)扣,呈站樁步;兩臂向上緩緩抬起(此時吸氣),止于肩同高,手心向下(如圖4、5)。爾后,雙手向胸前微收,緩緩下按。下按時,以意導氣至丹田,而后徐徐吐氣(如圖6)。 四式:右腳向左腳靠攏,足跟提起,足尖點地,呈丁字步。左手變立掌向右推出,右手變插掌護于腹前。同時,扭頭目視右方(如圖7)。繼之,右腳向右邁出大半步,呈虛步。右手掌心朝上,向右擊出,止于肩同高處,腰向右擰。同時,左手呈按掌順勢抽回,護于左肋,目視右手(如圖8)。 五式:左腳向右腳所指方向上一步,呈高虛步。同時,身體右轉,左手從右臂下方穿過,掌心朝上,向左擊出,止于肩同高處,目視左手;右手變按掌順勢抽回,護于右肋(如圖9)。 六式:右腳向左腳所指方向上一步,呈高虛步。同時,身體左轉,右手從左臂下方穿過,掌心朝上,向右擊出,止于肩同高處,目視右手;左手變按掌順勢抽回,護于左肋(如圖10)。 七式:動作同五式(如圖11)。 八式:右腳向左腳所指方向上一步,呈高弓步。同時,身體左轉,右手掌心朝上,由后向前劈掌,止于肩同高處,目視右手;左手變按掌順勢抽回,護于左肋(如圖12)。 九式:左腳尖點地,向前滑出半步,呈高丁步;左手反掌,掌心朝上,從右臂下方穿過,右手變按掌,收至左臂上方,兩臂交叉護于胸前,目視左腳所指方向(如圖13)。繼之,身體左轉,左腳尖點地,向左后方劃出一步,呈高虛步;左手隨身體轉動之勢向左擊出,止于肩同高處,目視左手,右手下按,護于右肋(如圖14)。 十式:動作同八式(如圖15)。 十一式:右手逆時針方向繞一圈,爾后右手握拳,拳眼向前,回護胸前,向前頂肘,目視右肘尖,呈高馬步(如圖16)。 十二式:右手變掌,反掌向右肘尖所指方向拍擊,掌心朝上,與肩同高,目視右手(如圖17)。 十三式:右腳尖右擰,左腳跟左擰,身體右轉,左手變插掌從右臂下方穿過。右手掌心向下,收至左臂上方,兩臂交叉護于胸前,目視前方(如圖18)。繼之左腳向左側上一步,呈高虛步,同時,左手掌心朝上,向左擊出,與肩同高,目視左手;右手下按,護于右肋(如圖19)。 十四式:動作同八式(如圖20)。 收式:左手變托掌向左托起,右手同時亦變托掌,兩臂左右分開端平,目視右手(如圖21)。繼之兩臂緩緩向上托起至頭頂上方,兩掌指尖向上,掌心相對,距約肩寬,目視前方;同時,左腳尖點地,靠于右足弓內(nèi)側(如圖22)。爾后雙手呈按掌,虎口相對,沿面、胸、腹部前方緩緩下按至丹田。同時,左腳與右腳并攏,兩腿直立(如圖23);雙手掌心朝上,中指指尖相對,緩緩上捧至胸前,然后翻掌緩緩下按至丹田;稍頃,雙手緩慢落于身體兩側,指尖向下,目視前方(如圖24)。 一乘三轉之第二轉 預備式:同第一轉預備式(如圖24)。 一式:雙手掌心朝上,指尖相對,緩緩上捧至胸前,爾后雙手翻掌緩緩向下按至丹田(如圖25);左腳向左跨一步,右手變托掌向前上方抬起,約與肩高,左手抬起,掌心向外,拇指向下,護于胸前;左臂屈肘呈左掛肘,向左轉體,雙手隨身體轉動之勢向下左攬,目光隨右手移動(如圖26)。以上動作要連貫進行。 二式:左手變穿掌,順右臂所指方向前插,右手回撤至胸前,掌心朝外,拇指向下,右臂屈肘呈右掛肘,目視左手,身體右擰呈拗步(如圖27);右腳向左腳所指方向踢出,與襠部同高,爾后落于左腳前半步遠,身體右擰,呈叉步(如圖28)。 三式:右手變穿掌,順左臂所指方向前插,左手回撤至胸前,掌心朝外,拇指向下,左臂屈肘呈左掛肘,目視右手,身體左擰,右腳跟向右擰,左腳向右手所指方向踢出,與襠部同高(如圖29)。 四式:左腳落于右腳前半步遠,呈登山步,右手上挑至頭頂上方,呈立掌,掌心向左;左手亦呈立掌,掌心向右,護于胸前,目視前方(如圖30)。 五式:右手下按至腹前,右手四指逆時針轉動,指尖朝前,掌心向上,同時右腿屈膝向上提起,足尖向下,呈獨立步,目視前方(如圖31);右腳用力下跺至左腳前一步遠,呈馬步。同時,雙手變劈掌,借右腳下跺之力由上至下劈向右側,目視右手(如圖32)。 六式:左手提起,掌心朝外,拇指向下,護于胸前,左臂屈肘呈左掛肘,右手變劈掌為托掌,左腳跟右擰,右腳尖左擰,向左轉體180度,轉體的同時,雙手向左攬,目光隨右手移動(如圖33)。 七式:左手變穿掌,沿右臂所指方向前插,右手回撤至胸前,掌心朝外,拇指向下,右臂屈肘呈右掛肘,兩腳尖右擰,向右轉體180度,轉體的同時,雙手向右攬,目光隨左手移動(如圖34)。 八式:向左轉體90度,變虛步為馬步。右手經(jīng)左臂上方穿過,兩臂交叉護于胸前,雙手呈鉤手形,指尖向后,目視前方(如圖35);雙鉤手向左右拉開,右手與眼同高,左手與肩同高(如圖36)。 九式:右腳順時針方向擺踢,當擺踢至頭頂前上方時,雙手變掌逆時針方向擺動,拍擊右腳面(如圖37);右腳落于左腳右側半步遠,呈馬步,右手翻掌,指尖向左,掌心朝上,呈托天掌護于頭頂上方;左手順勢變按掌,護于小腹前,目視前方(如圖38)。 十式:右手握拳沿頭、面、胸、腹部前方向下砸,左手變陽掌,于小腹前接住右拳(以右拳擊左掌心),同時,右腳抬起,隨右拳下砸之勢用力下跺,靠于左腳,雙腿屈膝,目視前方(如圖39)。 十一式:左腳向左側跨出一步,呈左弓步,向左轉體,右手變迎風掌隨身體轉動之勢向左推出,目視右手,左手變按掌護于左肋(如圖40)。 十二式:兩腳尖右擰,向左轉體180度,呈右弓步,同時,右手回撤變按掌,護于右肋,左手變迎風掌,隨身體轉動之勢向右推出,目視左手(如圖41)。 十三式:右腳后撤半步,改右弓步為虛步,左手回撤變按掌護于左肋,右手變陽掌向前出手,目視右手(如圖42)。 十四式:右腳向內(nèi)劃弧,向右后方撤一步,向左轉體90度,呈高虛步,右手回撤變按掌護于右肋,左手變陽掌向前云手,目視左手(如圖43)。 收式:左腳向內(nèi)劃弧,向左后方撤半步,與右腳平行,距約肩寬,雙膝微曲,呈高馬步;同時,右手變陽掌經(jīng)左臂下穿過,爾后兩臂向左右分開,呈雙托掌,目視前方(如圖44);兩掌上托至頭頂上方,掌心相對,指尖朝上,與肩同寬,爾后雙手沿頭、面、胸、腹部前方,緩緩下按至丹田,雙手再變陽掌,緩緩上捧至胸前,再翻掌緩緩下按至丹田(如圖45),稍頃,兩手緩慢垂放于身體兩側,右腳向左腳靠攏,目視前方(如圖46)。 一乘三轉之第三轉 預備式:動作要領同第二轉之預備式(如圖46)。 一式:兩腿屈膝,右腳尖點地于左腳弓內(nèi)側,呈丁字步。左手立掌護于右臂前,右手變插掌,掌心向左,指尖朝下,護于襠部,目視右方(如圖47);右腳向右跨出一步,向右轉體,呈右弓步,右手向右腳所指方向前挑,左手回撤變按掌護于左肋,目視右手(如圖48)。 二式:左腳向前跨一步,呈左弓步,左手變插掌,掌心向右,指尖向下,回護襠部,爾后向左腳所指方向前挑,右手變立掌先護于左臂前,爾后順勢變按掌護于右肋,目視左手(如圖49)。 三式:兩腳尖向右擰,身體向右轉體180度,呈右弓步,左手隨身體轉動之勢變迎風掌向前推出,右手沿腹胸頭面部前方上撩,至頭頂上方變托天掌,掌心朝上,指尖向左,護于頭頂,目視左手(如圖50)。 四式:左腳向前跨一步,呈左弓步,右手下格護胸腹,隨后變迎風掌向前推出,左手亦同時下格,爾后隨右手向前推掌之勢沿腹胸頭面部前方上撩,至頭頂上方后變托天掌,掌心朝上,指尖向右,護住頭頂,目視右手(如圖51)。 五式:兩腳不動,身體后轉,下伏,呈右仆步,右手變穿掌插向右腳面,左手亦變穿掌插向左上方,目視右手(如圖52)。 六式:以右腳為支撐點,提起左腳,起身向右轉體180度,左腿提膝繃足,呈金雞獨立步,同時,右手上撩至頭頂上方變托天掌護住頭頂;左手變下插掌,掌心朝右,指尖向下,護于襠部,目視前方(如圖53);左腳向左下方側踹,落于距右腳一步遠之地,身體下伏,呈左仆步,左手變穿掌插向左腳面,右手亦變穿掌插向右上方,目視左手(如圖54)。 七式:雙手順時針方向出手,起身向左轉體90度,右腳向前彈踢后呈金雞獨立步。同時,右手變穿掌,掌心朝上,向前撩出與肩同高;左手變立掌,掌心朝右,護于右臂內(nèi)側,目視右手(如圖55);右腳用力下跺,雙腿屈膝,右手握拳,借跺腳之勢沿胸腹前下砸,同時,左手于小腹前接住右拳,右拳背擊左掌心,目視前方(如圖56)。 八式:向前彈踢左腿的同時,右手變穿掌順左大腿外側向前撩,左手變按掌護于左肋(如圖57);待左腳落于右腳前半步時,右腳向前彈踢,左手變穿掌順右大腿外側向前撩,右手變按掌護于右肋,目視前方(如圖58)。 九式:右腳落于左腳前半步遠,向右側身,呈叉步,兩臂交叉護于胸前,左臂在上,右臂在下,右手為陽掌,掌心朝上,左手為陰掌,掌心朝下,目視左方(如圖59);隨即起左腳向左側踹,雙手亦同時變掌向左右分推,目視左腳(如圖60)。 十式:左腳落于右腳左側半步遠,向左轉身呈叉步,兩臂交叉護于胸前,右臂在上,左臂在下,兩手呈分水掌,右手為陰,左手為陽,目視右方(如圖61);隨即起右腳向右側踹,同時,雙手亦變雙分掌向左右分推,目視右腳(如圖62)。 十一式:右腳落于左腳右側一步遠,向左轉體90度,呈左弓步,右手抬至面前尺余遠,握拳下抓帶至右肋,左手變按掌護于左肋,目視前方(如圖63)。隨后,左腳后撤一步,呈右弓步,左手抬至面前尺余遠,握拳下抓帶向左肋,右手變按掌護于右肋,仍目視前方(如圖64)。 十二式:右手變迎風掌向前擊出,與眼同高,左手變立掌護于右肋,順時針方向走八卦淌泥步,目視右手,行走一圈(如圖65)。 十三式:左手變迎風掌向前擊出,與眼同高,右手變立掌護于左肋,逆時針方向走八卦淌泥步,目視左手,行走一圈(如圖66)。 十四式:起右腿向前彈踢,右手變穿掌,掌心朝上,向前插至與肩同高,左手變立掌護于右大臂內(nèi)側,目視右手(如圖67)。 收式:右腳落于左腳右側,距約肩寬,呈高馬步,兩手變雙托掌,向左右展開端平,目視前方(如圖68)。余之動作同第二轉收勢(如圖69、圖7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