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間某些職業(yè)人群際遇苦厄,例如拾荒者、礦工和煙囪清潔工。拳擊手是否也屬此列?若你想到穆罕穆德·阿里或邁克·泰森,恐怕對這個說法不以為然。那些家伙揮舞大把鈔票,吸引全球關注,過著錦衣玉食的奢華生活,不對嗎?
事實上,絕大多數(shù)拳擊手職業(yè)生涯晚期收入低微,老無所依。更慘痛的是,拳擊手面部不得不承受次數(shù)難以數(shù)計的重擊。當拳擊手打完人生第一場擂臺賽,脫去拳套,他們當中有多少人還會天真地認為,這是一份輕松、快速致富的美差?但他們仍選擇以打拳為生,因為在內心深處,每一名拳擊手都渴望躋身偉大者行列。奧運金牌讓業(yè)余拳擊手們魂牽夢縈,而世界冠軍金腰帶,則是職業(yè)拳擊手的畢生追求。
兩屆奧運冠軍金牌得主,中國拳擊手鄒市明在職業(yè)生涯第二場比賽中擊敗赫蘇斯·奧特加。鄒市明有望打開潛力巨大的中國拳擊市場,但他職業(yè)前景如何,目前尚難斷言。
在含拳擊項目的23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中(暫不討論2012年倫敦奧運),共計誕生893枚拳擊比賽獎牌,233名拳手贏得229枚金牌,而他們當中的38人后來又曾奪取拳王金腰帶。換句話說,奧運拳擊金牌得主奪冠軍腰帶的概率約為17%。
1904-1952年,在含拳擊項目的前九屆奧運會賽場,僅5位奧運冠軍轉戰(zhàn)職業(yè)拳壇后拿過金腰帶:弗蘭基·賈內洛、菲德爾·拉巴巴、杰基·菲爾茨、帕斯庫爾·佩雷斯和弗洛伊德·帕特森。前十四屆有拳賽的奧運會中,只有10名參賽選手后來成為世界冠軍。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會上,美國拳擊大放異彩——而該屆奧運會至今,共28名奧運選手贏得拳王腰帶。
問題來了:早期業(yè)余拳賽更接近職業(yè)搏擊,但現(xiàn)代拳擊職業(yè)化程度越來越高,為何奧運會“催生”世界拳王的速度反而越來越快?這是因為職業(yè)拳擊體重劃分的區(qū)間更多,令拳擊手拿腰帶機會增加?因為奧運冠軍的晉級方式有變,抑或受電視轉播所刺激?
與拳王腰帶相比,奧運金牌曾經(jīng)毫無分量。直到1956年,1952年奧運金牌得主弗洛伊德·帕特森加冕拳王,成為史上第一位奪得世界重量級拳王腰帶的前奧運金牌得主,人們對奧運拳擊比賽的認知才逐漸改觀。巧合的是,當年奧運金牌得主Pete Rademacher職業(yè)生涯處子秀即參與拳王腰帶之爭,帕特森正是其對手之一。隨后,奧運金牌開始被拳擊迷們視為拳手晉級,乃至爭奪冠軍腰帶的重要砝碼。而當全民偶像,1976年奧運冠軍雷·倫納德投身職業(yè)拳壇,前奧運金牌得主的地位進一步得到提升,專用于指代他們的“金童”(Golden Boy)之稱應運而生。
1976年奧運會上,美國隊斬獲4枚拳擊金牌,人們對奧運拳擊比賽的關注度大增。然而,也恰恰是從該屆賽事開始,拳王金腰帶的價值似乎不斷縮水。隨著IBF、WBO等拳擊協(xié)會自立門戶,“拳王”頭銜越來越多:1976-2004年間,每屆奧運會都產(chǎn)生了至少2名未來的世界拳王。
而今天,鄒市明能夠爭取的“合法”腰帶,比過去任何時候都多;選手按體重劃分的級別區(qū)間變多,分級冠軍數(shù)量也隨之增加。倘若轉打職業(yè)拳賽的鄒市明有志為金腰帶放手一搏,那么,現(xiàn)在恰逢其時。
對于身處從“業(yè)余”到“職業(yè)”轉型期的鄒市明,憤世嫉俗者紛紛質疑,稱他只是吸引中國人觀看拳擊比賽的一枚棋子。但鄒在奧運賽場兩奪金牌,戰(zhàn)績輝煌,未可輕視。數(shù)十年前,比利·科恩、洛基·馬西安諾等偉大拳擊手俱無業(yè)余比賽經(jīng)驗,但當代拳壇,鄒市明能夠在國際賽場綻放光芒,乃是其潛力的最佳印證。當然,摘除頭盔和評分體系之變將對鄒市明的表現(xiàn)帶來多大影響,我們還需要觀察。
尷尬的是,現(xiàn)實確實有對鄒市明不利的一面。鄒市明長于技巧,擅長躲閃、偷襲,海盜式打法,卻缺乏阿米爾·可汗或喬·卡薩馬約爾等拳手的犀利進攻能力,且防守也并不讓人放心。花拳繡腿或許足以博觀眾眼球,但在職業(yè)賽場,鄒市明無法指望靠它博取拳王腰帶。
作為一名蠅量級拳擊手,32歲“高齡”的鄒市明也許將受益于該級別段的深度,卻也有可能受阻于慘烈競爭,難進寸步。他陷入困局——在這個時代,腰帶名目繁多且均可一搏,但想真正贏得和衛(wèi)冕腰帶,卻難比登天。
未來幾年內,鄒市明能否提升17%的奧運拳擊金牌得主奪冠軍腰帶概率?有可能。但與讓中國人關注拳擊排行榜相比,這還重要嗎?
在中國,鄒市明的職業(yè)生涯軌跡,已是人們共同關注的話題。他的每一場比賽視頻都會被拳擊迷紀錄、上傳、下載和分享。如果持續(xù)獲勝,他很有可能成為每場比賽視頻都觸網(wǎng)的首批拳擊手中的一員……目前大家的共識似乎是,鄒市明不可能堅持到贏得腰帶,但在他被擊倒、放棄,抑或真正成為拳王之前,這個賭局仍將繼續(x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