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五千年的華夏文明,有連綿不斷的詩書傳承。我們一代又一代的先輩,把自己的經驗寫成文字,供后人借鑒。為了讀書,韋編三絕;為了讀書,匡衡“鑿壁偷光”;為了讀書,車胤“囊螢苦學”;為了讀書,李密“牛角掛書”。是周朝圖書館的浩瀚書籍成就了老子的《道德經》,是“頭懸梁錐刺股”的苦讀讓蘇秦手握六國相印,是“讀書破萬卷”鑄就了杜甫“詩圣”之名。書籍是獲得教養(yǎng)的最主要途徑。 一個人的少年時代,是最佳的讀書時光。我國歷史上的著名書法家顏真卿曾經說,“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及時的把自己投入到書籍之中,才能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為即將展開的更加絢麗的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然而今天的少年,過早的讓自己介入了社會,掙金錢、掙成名、掙關注……一點點變得浮躁,忽略了讀書的重要。由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組織的第九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顯示:2011年我國人均讀書僅為4.3本,遠低于韓國的11本,法國的20本,日本的40本,更別提猶太人的64本了,中國是世界人均讀書最少的國家之一,這與中國悠久的文明史,深厚的文化底蘊很不符。 我們在羨慕歐美人們的富裕生活之時,是否看到了他們讀書的狀況。前幾年看到一個調查報告,美國CEO人均年閱讀量105萬字,中國的企業(yè)家人均年閱讀量5.7萬字。那即時乘坐地鐵也手不離卷的普通歐洲人和美國人,也在用他們的行動在提醒著我們如何才能變強。 少年讀書則國民讀書,“少年強則國強”。沒有知識,只會處處碰壁;沒有知識,只會寸步難行。趁著身在學校的便利條件,趁著我們身邊有很多優(yōu)秀的書籍;珍惜現在,珍惜美好的讀書時光。這將是我們最正確的選擇。 認真讀書,讓書籍鑄就屬于我們自己的輝煌。 |
|
來自: 吃吃了嘛 > 《原創(chuà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