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鄧大軍搶渡淮河:充滿傳奇有如天助
8月26日,劉鄧首長和六縱一起趕到了淮河,這是千里躍進大別山的最后一個關口。
渡淮河也是在和敵人搶時間,其緊急程度絲毫不亞于血戰(zhàn)汝河。蔣介石此時已經明白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戰(zhàn)略意圖,日夜督促國民黨軍加緊追擊,距離劉鄧大軍越來越近。
劉鄧大軍南渡淮河充滿了傳奇色彩。
當年六縱的敵工部長盧耀武,后來成為了一名聞名全軍的作家,他在《揮軍渡淮》一文中記載了許許多多在大別山群眾中流傳的神話:有的說是五黃六月,下著棉花疙瘩那樣大的雪,解放軍踏著冰封的河面越過黃河和別的大河來的;有的說是每人背了一個大葫蘆飄浮過這些河流來的;又有的說,是起了一陣大黃風,把劉伯承將軍的六十萬人馬滿山遍野地一刮就刮到大別山來的。
8月26日,我中路大軍全部趕到了淮河北岸。淮河發(fā)源于河南南部的桐柏山,流經豫、皖、蘇三省,在中原是條大河。每年的5月至10月是這條河的高水位期,連續(xù)幾天下了急雨,寬寬的河面上泛著濁浪,水流湍急。五十三團趕到后,
團長蔡啟榮感到一籌莫展。渡口沒有船也沒有人,看著寬寬的河面,也不知深淺,周圍有沒有敵情,也不清楚。蔡啟榮用望遠鏡看了看南岸,沒有發(fā)現(xiàn)一個人影,但他還不放心,派了兩個偵察班,泅水渡河進行偵察。
站在淮河岸邊,蔡啟榮指著遠處的山,興奮地說:“那就是大別山,東南方向就是我的家鄉(xiāng)商城縣!”戰(zhàn)士們興奮地叫了起來:“到了!到了!過了河就是大別山!”
但這條河并不好過,聽說要過大軍了,附近的老百姓都被嚇跑了,整個縱隊找了半天,才找到了十幾條小船,這些船還是被老百姓沉到水里后又被打撈上來的。
十七旅四十九團只過去了一個五連,旅里命令來了:四十九團停止渡河,把木船交給十八旅集中使用,縱隊組織統(tǒng)一渡河,全團立即返回去,和后衛(wèi)四十六團一起準備阻擊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