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危機的說法在華盛頓傳開的時候,大家想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離我們最近的航母在哪里?’,這并非偶然?!?993年比爾?克林頓(Bill Clinton)總統(tǒng)登上羅斯福號航母(USS Theodore Roosevelt)時這么說道。
克林頓對美國艦隊大加贊賞時隔二十年之后,美國航母駐守的位置依然明確反映出美國外交政策重點。美國海軍的十艘現役航母中,有三艘部署在外國海域:一艘在日本,兩艘在海灣地區(qū),隸屬駐扎在巴林的美國海軍第五艦隊。
這兩艘航母中,尼米茲號(USS Nimitz)于近日駛入紅海就位,為可能對敘利亞發(fā)動空襲做好準備,杜魯門號(USS Harry S Truman)則留在阿拉伯海執(zhí)行任務,支持美國駐阿富汗部隊。
這兩艘航母還負責監(jiān)視中東產油國的動態(tài),特別是扼守海灣咽喉的霍爾木茲海峽(Strait of Hormuz)——全球五分之一的石油經由這條航道運輸。
這兩艘10萬噸級航母真實地表明,雖然過去五年全球石油市場發(fā)生了很多變化,但還有很多方面依然如故。美國頁巖繁榮釋放出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氣儲備,給美國能源業(yè)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不由期待,美國的經濟和外交政策將有望開始脫離中東的政治亂象。
1973年阿拉伯石油禁運以來,能源供應就一直是美國頭疼的問題。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以來的每一位總統(tǒng)都曾談及要讓美國脫離對外國石油的依賴,但都沒有成功?,F在情況不同了。
由于北達科他州巴肯(Bakken)頁巖等地的石油產量急劇上升,加上目前國內石油需求依然比2005年高峰時期低10%,今年進口占美國石油需求的比重已經從2005年的60%下降到40%以下。發(fā)達國家的思想庫——國際能源機構(IEA)預計,到本世紀三十年代,美國基本上可實現能源自給自足。
巴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總統(tǒng)原國家安全顧問、近期才卸任的湯姆?多尼隆(Tom Donilon)聲稱,頁巖繁榮是一個“革命性的時刻”,“為我們追求、貫徹我們的國際安全目標提供了一支更有力的臂膀”。
還有些人想得更加深遠。美國參議院能源委員會中的資深共和黨人麗莎?穆考斯基(Lisa Murkowski)今年早些時候寫道,美國對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OPEC)的依賴“使得我們很難推行我們的價值觀并維護我們的利益”,但到2020年,這種依賴就能被打破。
在這種樂觀氛圍中,敘利亞危機是一個現實的檢驗。敘利亞既不是石油出口大國,也沒有控制著關鍵貿易通道,但其內戰(zhàn)已經成為世界能源大國之間的代理戰(zhàn)爭。這場戰(zhàn)爭中,俄羅斯和伊朗支持敘總統(tǒng)巴沙爾?阿薩德(Bashar al-Assad),而沙特、卡塔爾和美國則支持叛軍。
由于市場擔憂沖突會擴散到伊拉克等重要石油輸出國,上個月美國原油價格飆升到了兩年來的最高點。美國國內汽油零售價格也隨之上漲。
分析師預計,如果美國開始襲擊阿薩德軍隊,原油價格將進一步上漲。這場危機既展示了美國“能源武器”的潛力,也突顯了其局限性。
“能源獨立”始終是個誘人的前景——這將讓美國有可能把背對著世界其他地區(qū),特別是中東地區(qū)。但現實并沒有這么簡單。
在Phillips 66公司位于新澤西州Bayway的煉油廠,有一間控制室里貼了一個標簽,上面寫著:“有了巴肯,一切變得更美好!”(Everything’s better with Bakken)。
這是一個玩笑——是對流行說法“有了培根,一切變得更美好”(everything’s better with bacon)的模仿——但絕對中肯。幾年前,這里加工的所有石油都是用油輪從非洲北部或者西部運來的,或者是來自加拿大東海岸。如今則有大約三分之一的石油是用火車從北達科他州運來的。明年一座新的鐵路油庫建好的時候,這一比例可能會上升到三分之二。
巴肯原油所具有的競爭優(yōu)勢——每桶成本大約比國際市場上交易的原油低10美元——給Bayway煉油廠帶來了生機。
因此,紐約和新澤西的居民將會越來越多地使用美國腹地生產的汽油,而不是來自于阿爾及利亞、尼日利亞或者安哥拉的汽油。
水力壓裂以及水平鉆探技術的進步使得2008年以來美國石油產量增長了50%。
這兩種技術也推動了天然氣產量大增。如今北美天然氣比歐洲和亞洲便宜很多。目前有二十多個新項目都計劃從美國出口液態(tài)天然氣。即使最終只有少數幾個項目得到落實,未來十年美國也有望成為一個重要的天然氣出口國。
多尼隆指出,石油和天然氣產量的增加有助于美國實現外交政策目標。
去年美國和其他國家對伊朗實施更加嚴厲的制裁時,由于美國增產緩解了對油價大漲的擔憂,國際行動變得更加容易協(xié)調。
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全球能源政策中心主任賈森?鮑德福(Jason Bordoff)說:“對伊朗的制裁比人們預想的更成功,因為我們能夠在國際市場上彌補減少的供應,從而爭取到中國、印度以及其他國家的合作。”鮑德福曾是白宮高級官員。
“如今市場上日石油供應量減少150萬桶并不會引起價格飆升。油價飆升會損及我們的經濟,并對伊朗有利。”
美國產量的增加也有助于減輕敘利亞危機帶來的價格上漲威脅。
由于利比亞和尼日利亞的生產活動遭到嚴重破壞,當前全球原油市場形勢緊張。沙特石油產量達到了24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因為該國試圖彌補供需缺口。歐佩克應對更多供應中斷事件的備用產能處于低位。
如果美國沒有增加供應,近期原油價格上漲的勢頭就會更迅猛。過去的一年,美國平均每天向市場額外供應了100萬桶石油。美國商會(US Chamber of Commerce)的斯蒂芬?奧伊勒(Stephen Eule)說:“這對美國和所有其他國家來說都是有益的。隨著我們產量的繼續(xù)增加,這一趨勢會更加明顯?!?/font>
在天然氣市場,美國產量的增長也在削弱對手們的影響力。俄羅斯一直利用其世界第一大天然氣出口國的地位對較小的鄰國施加影響,特別是烏克蘭,同時加強與德國、意大利、中國等國的聯系?,F在俄羅斯的這一地位正在受到液化天然氣供應競爭(美國反而可能占優(yōu)勢)的威脅,未來美國自己還可能出口。
比如說,立陶宛就在建造一個液化天然氣進口終端,這可能打開一條新的天然氣輸入渠道,滿足三個波羅的海國家75%的天然氣需求。中國一直在就一項天然氣管道協(xié)議與俄羅斯開展艱難的協(xié)商,要求降低價格。歐洲的客戶也在就更加有利的條款重新談判,烏克蘭采取公然的對抗態(tài)度,拒絕向俄羅斯天然氣工業(yè)股份公司(Gazprom)支付70億美元的賬單。
美國前高官、現為能源顧問的戴維?高德溫(David Goldwyn)認為,對美國來說,一個直接的益處就是俄羅斯再次準備向外國石油公司開放,允許國有的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與美國??松梨诠?ExxonMobil)合作勘探北極喀拉海(Kara Sea)。
美國的天然氣外交還獲得了另一大成功。日本今年3月表示將加入美國希望達成的泛太平洋伙伴關系(Trans-Pacific Partnership)協(xié)議的談判,部分原因是加入這項貿易協(xié)議將為日本進口美國液化天然氣鋪平道路。
頁巖技術也可以用于出口。美國一直在與波蘭、烏克蘭、約旦、中國、墨西哥等國合作,幫助各國開發(fā)頁巖資源,這樣他們就可以更多地通過國內生產來滿足自身的能源需求,減少從俄羅斯、伊朗或者其他不太友好的國家進口。
頁巖繁榮正在創(chuàng)造就業(yè)和利潤,并提高稅收收入。正如多尼隆所說:“一個國家的政治和軍事領先地位取決于其經濟活力?!?/font>
減少美國在中東的投入看上去也是節(jié)約資金的一種誘人方式。為了響應今年生效的削減預算方案,美國海軍計劃將駐守海灣地區(qū)的航母從兩艘減少到一艘。
然而,美國對其能源資源的信心越來越足,這種樂觀預期有可能跑在了現實的前面。
雖然發(fā)展趨勢和相關預測看起來鼓舞人心,但美國依然是世界上最大或者第二大石油進口國(與中國難分伯仲)。就目前來說,油價上漲雖然會促進北達科他州和德克薩斯州的繁榮,但對美國整體經濟的沖擊會更大。
從近幾周的形勢可以看出,雖然美國石油產量增加可以幫助緩解油價走勢,但卻無法控制油價。美國私人石油生產商永遠無法同沙特由國家控制的石油產業(yè)相比,后者擁有在必要的時候穩(wěn)定市場的儲備能力。
美國原油基準和國際原油基準之間的差異也沒有多大幫助。石油市場是全球性的,當國際原油價格上漲的時候,美國的原油價格也會上漲。
此外,頁巖油變革的時間依然非常短,這個行業(yè)需要繼續(xù)像過去幾年一樣快速增長,才有可能實現國際能源機構所說的自給自足。
美國對外關系委員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的邁克爾?列維(Michael Levi)說:“基于美國將在一、二十年之后實現能源自給自足的假設來制定國防政策是極度不負責任的。如果這一假設錯誤,后果可能是災難性的。在這方面的一個深刻教訓就是:不要過度自信?!?/font>
即使美國可以百分百保障自身的能源需求,它依然需要擔憂盟國和貿易伙伴的供應問題。如果霍爾木茲海峽關閉,中國出現石油短缺,對美國來說也是一個問題。
除了石油之外,美國在該地區(qū)還有其他的利益。正如美國能源部長歐內斯特?莫尼茲(Ernest Moniz)所說:“我們從中東進口的石油非常少,但這并不會改變我們在這一地區(qū)的安全立場?!?/font>
對于沙特等身為美國盟國的石油出口國,頁巖革命并不是機遇,而是威脅。如果美國產量繼續(xù)增加,需求卻在萎縮,那么市場上就會存在供過于求的風險,迫使沙特和其他歐佩克成員國減產,否則油價就會大跌。
在一個動蕩的地區(qū),石油收入減少從而給預算帶來壓力的可能性對于每一個政府來說都是頭疼的事。
榮鼎咨詢(Rhodium Group)的特雷佛?豪瑟(Trevor Houser)說:“在我看來,鑒于目前該地區(qū)的不穩(wěn)定狀態(tài),現在還不清楚,沙特、科威特或者阿聯酋石油收入的急劇減少是否會改善全球的穩(wěn)定局勢,也不清楚這最終是否符合美國的利益?!?/font>
1973年,尼克松提出了 “1980年獨立計劃”(Project Independence 1980),旨在讓美國到1980年的時候實現能源自給自足。他說,該計劃的目標就是確?!拔覀兡軌驅⒚\和未來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四十年過去了,這一目標依然沒有實現的跡象。
譯者/王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