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經常會聽中國朋友說,你對孩子挺慣的,沒見你怎么培養(yǎng),孩子倒挺獨立。
想想真是挺運氣的,兒子從上學起,我就沒有操過心,只負責驗收成績,當然,國外的學習,也不太難,在他的能力范圍之內。他十七歲學開車,筆試路試,都是自己搞定,十九歲考醫(yī)學院,面試選校,也是他自己作主,之后進入了實習期,開著車,千而八百公里頂風冒雪地去各地醫(yī)院,兩月?lián)Q一個地方,一開始我還擔心,后來也皮了,直到現(xiàn)在做住院醫(yī),住在自己的公寓里,上班加班值夜班,回來還洗衣做飯玩游戲,都勝任愉快。
細想,也不完全是運氣,如果追根尋源,應該歸功于帶兒子的Christienne阿姨。
她是個溫柔善良的女人,自己有兩個孩子:十三歲的女兒,和八歲的兒子,還開了個家庭幼兒園,帶孩子的經驗,與我有天壤之別。
都知道西方人重視孩子的獨立教育,我算是親身體驗了,其實阿姨所做的,也不是什么教育,就是放心和放手,還有是相信,相信一個小嬰兒,需要的不僅是照顧,也有一定的能力。
記得兒子還不到兩個月大時,一天,她無比興奮地告訴我,兒子會自己抱著奶瓶喝奶了。
其實,那么點大的孩子,手根本無力捧住奶瓶,我見他側躺著,阿姨在奶瓶下墊一塊毛巾,兒子只是用小手扶住而已。
到了七八個月,需要加輔食時,阿姨會把他放在高腳凳上,系上安全帶,擺上食品,任由他抓著吃。其實不僅兒子,阿姨帶的五個孩子都一樣,一排兒坐著,個個都吃得臉似花貓。
吃了半個小時,誰剩多了,阿姨會幫忙喂幾口,然后用濕毛巾,把每個孩子的手臉擦干凈----吃飯完畢。
我當時懷疑,這么小的孩子,到底能塞進口中多少東西?
她說沒事,一天五頓,不會餓著孩子的。
現(xiàn)在想來,兒子的獨立性也許就是這么開始的。
肚子餓了,把食物送進口里,動物都會,幾個月大的幼兒,應該也有這個能力,當然,這需要學習,學習用腦指揮手,眼,嘴,還要彼此配合,而此番學習,完成之后還有鼓勵---填飽肚子的享受,一個很好的開啟智力的方法---有目標,有難度,有回報,尤其發(fā)生于嬰幼兒意識的覺醒期,在他那張白紙上,畫上這樣的一筆----有需要時,不一定要依靠他人,自己也可以動手解決。
被阿姨養(yǎng)成這樣的好習慣,我?guī)饋矸浅]p松,與朋友聚會也不受影響----他吃他的,我們吃我們的。
兒子沒被喂過飯,也沒有學過走路。
三翻六坐,六個月的嬰兒,已經對周圍充滿了興趣,很難呆在一個地方不動。
阿姨把他放進學步車里,小腿一蹬地,想去哪兒就去哪兒。
我開始還擔心,擔心孩子骨骼太軟,會不會蹬出個羅圈腿來。
為此請教兒醫(yī),說沒事。
看看兒子的這個表情,不知看到多么令他驚奇的東西,
那一臉得意的笑,因為他知道,可以自己去一探究竟。 然后就奮力朝著自己的目標蹬去。
后來,學步車在西方被規(guī)定,不能再有輪子的滾動,因為有孩子滾動到了危險的地方,比如樓梯,但阿姨家的通往地下室的樓梯,常年封牢,因為帶孩子的緣故,她的仔細,讓我非常的安心。
再大一點,他的行動,靠爬,手腳并用,倒騰得飛快,一點也不遜色于走路。
在阿姨的幼兒園里,也有孩子不會爬,但他會自己想招----坐在地上,兩手撐地,像小青蛙一樣地蹦跳,也能去他想去的地方。
如此的放養(yǎng),真是每個孩子,各顯神通。
兒子過了一歲還不會走路,我記得弟弟小時是由一根粗麻布條勒于腋下,踉蹌學步。建議阿姨,要不要教他走路。阿姨說,不用,只要發(fā)育正常的孩子,哪有不會走路的。
她還舉另一個孩子Thomas為例,他八個月就開走,走不穩(wěn),橫沖直撞,還不讓大人攙扶,摔得滿頭青紫,阿姨無法,只好給他戴上個冰球帽保護,她說,每一個孩子,性格不同,有膽大莽撞的,有謹慎穩(wěn)妥的,按照他們的個性成長就好。
這個孩子,長大后當了足球前鋒,他那種沖鋒陷陣的性格,沒有被壓抑,得到了充分的開發(fā),看來那頭青包摔得值。
而兒子,屬于性格穩(wěn)妥型,爬到一歲多,可能有了十足的把握,才忽然站了起來,從此,一步也沒有摔過。當時,他在阿姨和我們三人圍成的小圈里,嘎嘎笑著輪流撲向每個人的懷抱,表情中的興奮和驚喜,令我記憶猶新。
其實,我們都聽過這樣一句話----不會走就想跑---來批評某人的急功好利,如果這個人,幼年時,真實體驗過這個過程,而且因此摔過跟頭,他或許就明白了“能爬則爬,能走時走,能跑才跑”的道理,所以,自己摸索著學走路,不僅鍛煉了由四肢變直立,和運動中的平衡,或許,還會在他的個性藍圖上,添加一筆:依靠自己,量力而行。
我們中國人說,三歲看大,也許三歲之前,是一個人的定型期,這樣一筆一筆的,就勾畫出一個人的性格基調。
培養(yǎng)一個獨立的孩子,在Christienne阿姨那里,并不高深,她只是把生存的基本技能---吃飯,走路,讓孩子自己學習完成。
我很慶幸,這樣寶貴的學習機會,阿姨給了兒子,沒被我浪費掉。
我們做父母的,到了孩子十幾歲時,會突然覺得,長大了,該懂事了,該獨立了,其實,如果他之前的路,都是靠我們扶著走過,就像讓一個學生連跳了幾級,別說他們會吃力,父母也不敢徹底放手。
很感謝Christienne,她把西方育兒的精華----培養(yǎng)獨立性,以及潛能的開發(fā),帶入了兒子的生命之初,使他后來的路走得輕松,也讓我這當媽的受益匪淺。
大自然在教育我們如何培養(yǎng)下一代。
比較中國人與西方人,我覺得他們的精神沒有我們堅韌,失業(yè)要看心理醫(yī)生,離婚要看,突發(fā)事件也要看,當然,因為他們對心理健康的重視,也因為心理疾病發(fā)病率高。
我想,教養(yǎng)方式的對錯,嬰兒會告訴我們,他的哭與笑,就在表達他們勝任與否。關愛,能給孩子安全感,堅強他們的內心,去應付將來生活中的風雨,放手與信任,則培養(yǎng)了孩子的獨立能力,并開發(fā)他的潛能。
|
|